跟桃花源记有关的成语

孙小飞老师

  落英缤纷 形容落花纷纷飘落的美丽情景。

  怡然自乐 〖解释〗怡然:喜悦的样子。形容高兴而满足。

  无人问津 问津:询问渡口。比喻没有人来探问、尝试或购买。

  豁然开朗 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开朗:地方开阔,光线充足、明亮。指顿时现出宽敞明亮的境界

  不足为外人道 不必跟外面的人说。现多用于要求别人不要把有关的事告诉其他的人。

  附加阅读:桃花源记原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间隔 一作:隔绝)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写作背景

  年轻时的陶渊明本有“大济苍生”之志,可是,在他生活的时代正是晋宋易主之际,东晋王朝极端腐败,对外只是一味投降,安于江左一隅之地。统治集团的生活非常荒淫,内部互相倾轧,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更是加深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榨。在国家濒临崩溃的动乱岁月里,陶渊明的一腔抱负根本就无法实现。同时,东晋王朝承袭旧制,实行了门阀制度,保护高门士族贵族官僚的特权,致使中小地主出身的知识分子更没有施展才能的机会。像陶渊明这样一个祖辈父辈仅做过一任太守一类官职,家境早就已败落的寒门之士,当然就“壮志难酬”了。加之他性格耿直,清明廉正,不愿卑躬屈膝去攀附权贵,因而和污浊黑暗的'现实社会发生了尖锐的矛盾,就产生了格格不入的感情。义熙元年(405),他坚定而坚决地辞去了上任仅81天的彭泽县令,与统治者最后决裂,长期归隐田园,躬耕僻野。

  他虽“心远地自偏”,但“猛志固常在”,仍旧关心国家政事。元熙二年(420年)六月,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改年号为“永初”。次年,刘裕采取阴谋手段,用毒酒杀害晋恭帝。这些不能不激起陶渊明思想的波澜。他从固有的儒家观念出发,产生了对刘裕政权的不满,加深了对现实社会的憎恨。但他无法改变、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了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