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讲桃花源记

阿林老师

名师讲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中我们要在体会作者对理想社会追求的同时,也应当了解诗人那消极遁世的思想。下面是名师讲桃花源记,一起来看看吧。

  师:有这样一位诗人,他才华出众,却主动辞官,陶然耕作,他钟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般的人生境界,他宁可归隐也不要在世俗之中玷辱自己的高洁,这个人就是——

  生:陶渊明。

  大家都知道陶渊明是个隐士,他拒绝与世俗权贵合作,那他到底要过什么样的生活呢?

  生:桃花源般的美好生活。

  师:那么桃花源里的生活究竟具有什么样的魅力令古今中外的游客痴迷地探寻,请大家齐诵课文,让我们一起发现和感受桃花源的美丽。

  生背诵,师板书《桃花源记》

  师:大家都很认真,背诵的也比较有感情,那请大家思考,桃花源它在你的眼里是怎样的地方呢?在文中找依据。

  生:我认为桃花源是个与外界隔绝的闭塞的地方,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另外,渔人出来之前,桃源人还叮嘱说,不足为外人道也。

  师:是啊,他们从秦到东晋在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生活了近600年了,仍然不愿与外界沟通,你看书很仔细。

  生:我认为桃花源是个美好快乐安宁的地方。

  师:喔,你一下说出了这么多。请分别说一说理由。

  生:因为这里的土地平旷,有良田美池桑树竹子,环境优美,这里的房屋整齐,没有出现倒塌,说明不是破败景象,而是安宁的。快乐是指的老人和孩子怡然自乐,还有壮年人在田地里劳动,也是快乐的。

  师:你说得很有条有理。

  生:我从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也看出社会的安定。

  师:请说说你怎么想的。

  生:小路交错相通,说明他们安心到田间劳动,有鸡叫有狗叫,说明家禽都活得好好的,一派安详。

  师:你说得对。连家禽都能舒展地鸣叫,唱着最动听的歌,这个社会一定是安定的。

  师:再请同学们推测一下,这里的壮年人从事什么劳动?

  生:种田。

  生:养鱼,因为有池塘。

  生:种桑树,养蚕。

  生:织布。

  生:做衣服。

  生:酿酒。

  师:看来这里的行业很多的,百姓能安居乐业,确实是个好社会。

  生:我认为桃花源里的人都非常热情好客。

  师:哦,你有了新的发现,看到了桃源的人情。

  生:渔人来到后,他们立刻请他回家,并且还用酒饭招待他,后面还有人各复延至其家。他们都很热情。

  师:对,一个陌生人的到来,他们都这样倾其所有,拿出最高质量的盛宴款待他,何况是他们自己人呢?这里的人多么真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多么友好融洽!

  生:我认为这里还是个富裕的地方。

  师:你怎么看出的富裕呢?

  生:因为他们有酒有肉,客人来了设酒杀鸡作食,开宴会。

  师:精细的地方被你发现了! 大家再推测一下,他们有了收入是否缴税?

  生:不缴。

  师:你是如何知道呢?

  生:因为当时他们出来的时候率妻子邑人来的,都是一家人,谁跟谁啊,没必要缴。

  师:(微笑)也就是说,这里没有人从他们的收成里克扣。

  生齐:对,没人剥削他们。

  师:你们从历史课上学的“剥削”这个词吧。其实啊与《桃花源记》一并流传的还有《桃花源诗》,在这方面诗要写得更清楚些。(出示字幕:“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请学生齐读)桃花源里没有税收,没有剥削,也没有官府的压迫,这个社会是和谐自由的。

  师:那么你认为桃花源的哪些特征与我们现代文明社会的要求是一致的?

  生:社会的安定,没有战争。

  生:要有美好的环境。

  生:人与人关系融洽和睦,人人能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

  生:没有剥削和压迫,社会和谐。

  师:陶渊明的思想很有生命力呀,我们现代人都可以和他交流呢。桃花源里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关系和谐,这里和平安宁,人情淳厚,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是陶渊明梦想中的理想社会。这个理想在当时能实现吗?

  生:不能。

  师:为什么?在课文中能找到证据。

  生:有,结尾处渔人记号找不到了,刘子骥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暗示了这个理想社会是不存在的。

  师:除了结尾处的复寻而迷,还有什么地方有暗示?

  生:开头的桃花林,是纯一色,很少见。

  师:对,桃林中无杂树,年号、地点含混,渔人也没有名字。

  师:同学们,如果细心阅读全文,就会感到作者处处在暗示这个桃源是虚构的,在当时的社会里根本找不到,它再美丽,只不过是镜中花,水中月,是作者心中的理想国而已。那么,作者为什么要虚构这样一个理想社会?

  生:当时的东晋是历史上比较动乱的时期,他为了表达自己的美好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