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小题1: 选出下列解释有误的一项__________:
A.舍:便舍船(舍弃 )屋舍俨然(房子)
B.寻:寻向所志(不久) 寻病终(寻找)
C.志:处处志之(做标记) 寻向所志(做的标记)
D.其:余人各复延至其家(他们,代词,代”桃源人’”)其中往来种作(代词,代指”桃花源”)
小题2:选出下列句子加横线的词古今含义差别不大的一项 A.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B.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C.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D.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小题3:选出下列句子对课文分析有误的一项________:
A.桃花源写了渔人奇,桃林奇,洞口奇,人物奇,结局奇可见这是一个亦真亦幻,虚无缥缈的幻想。
B.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皆叹惋”是因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桃源外的人不能过上安定和平的生活。
C.课文以桃花源为线索,按照发现桃林,进入桃源,出而复寻的时间顺序为线索。
D.本文的作者主要是通过桃花源的生活情状来表现他的社会理想。反映广大人民向往安定、幸福生活的愿望。所以中间部分要详写。开头和结尾只跟故事的传奇性质有关,写得简单.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C
桃花源记(节选)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严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①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 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②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核舟记(节选)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1、选出下列句中划线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鸡犬相闻 村中闻有此人
B、屋舍俨然 便舍船,从口入
C、问今是何世 同行二十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D、捕鱼为业 一一为具言所闻
2、选出下面划线字跟“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中的“悉”意义不同的一项[ ]
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B、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C、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3、选文中“此人一 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叹惋”的原因是[ ]
A、没有想到时间过得这么快,都已经是晋朝了。
B、为外界社会的动乱、黑暗,人民生活的痛苦而叹惋。
C、为渔人费了这么多的周折才找到自己而叹惋。
D、为自己住在这里消息闭塞,竟不知道外界有这么大的变化而叹惋。
4、面对选文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1段概括介绍了雕刻家王叔远的精湛技艺,点明了雕刻品“核舟”的主题。
B、雕刻品“核舟”的主题是“大苏泛赤壁”。
C、“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是介绍核舟的体积的。
D、介绍王叔远能用体积很小的原材料表现很广的题材,目的是要说明雕刻家有很高的技艺。
5、用原文句子回答: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话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2、C
3、B
4、C
5、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第11~14题。(15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 义犬(蒲松龄)
周村有贾某,贸易(1)芜湖,获重资,赁舟将归,见堤上有屠人缚犬倍价赎之豢养舟上。舟人固积寇也,窥客装丰,荡舟入莽(2),操刀欲杀。贾哀赐全尸,盗乃以毡裹置江中。犬见之,哀鸣投水;口衔裹具,与共浮沉。流荡不知几远,浅搁乃止。
犬泅出,至有人处,狺狺哀鸣。或以为异,从之而往,见毡束水中,引出,断其绳。客固未死,始言其情。复哀舟人载还芜湖将以伺盗船之归。登舟失犬,心甚悼(3)焉。
抵关三四日,估楫如林,而盗船不见。
适有同乡贾(4)将携俱归,忽犬自来,望客鸣嗥,唤之却走。客下舟趁之(5)。犬奔上一舟,啮人胫股,挞之不解。客近呵之,见所啮即前盗也。衣服与舟皆易(6),故不得而认之矣。缚而搜之,则曩金犹在。呜呼!一犬也,而报恩如是,世无心肝者,其亦愧此犬也夫!
(选自《聊斋志异》)
【注释】(1)贸易:做生意。(2)莽:芦苇丛。(3)悼:难过。(4)贾(gǔ):商人。(5)趁之:追它。(6)易:换。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4分)
(1)屋舍俨然: (2)悉如外人:
(3)或以为异,从之而往: (4)适有同乡贾将携俱归: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客近呵之,则所啮即前盗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给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划两处)(2分)
见 堤 上 有 屠 人 缚 犬 倍 价 赎 之 豢 养 舟 上。
13、甲文中通过_______________及和平的社会环境等方面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热烈追求;而乙文则通过犬勇救被扔入江中的主人和_______________两件事表达了犬的义举。(2分)
14、乙文中,作者发表议论的是哪一句?从该句中,我们可获得怎样的启迪。(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0、(4分)(1)俨然:整齐的样子(2)悉:全、都(3)或:有的人(4)适:适逢,恰巧遇到
11、(1)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2分)(2)贾某走上前去呵斥它,才发现被狗咬住的人就是先前的那个强盗。(2分)
12、见堤上有屠人缚犬 / 倍价赎之 / 豢养舟上。(2分)
13、优美的自然环境 跟踪追击辨识贼寇 (2分)
14、(1)一犬也,而报恩如是,世无心肝者,其亦愧此犬也夫!启迪:人要学会感恩,知恩图报。(意对即可)(3分)
的文言文选段,完成各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隔绝。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
【小题1】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小题3】千余年来,中国的读书人,一直把桃花源当成一个洞天福地。这是为什么?
【小题4】请就选文和下面链接材料,进行比较阅读。
【链接材料】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选文所描写的美好景象可用一个成语概括,链接材料所抒发的情怀也可概括出一个成语,请分别将其工整地填写在下面田字格内。(2分)
(2)选文与链接材料表现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追求,试作简要说明。(2分)
答案:
【小题1】C
【小题2】他们谈到祖先为了躲避秦朝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乡人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关键词“妻子”“绝境”,译出大意)
【小题3】桃源社会衣食住行样样不缺,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社会;不涉世乱、战祸,不受人世政权管辖的世外桃源;人们精神境界怡然自乐。
【小题4】
(1)世外桃源先忧后乐(出现错别字,该空不给分)
(2)选文表现了对恬静闲适、和平安乐、淡泊高远的美好生活的追求。
链接材料表现了一种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乐观积极的人生追求。
完成后面的问题。(18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小题1】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思。(4分)
(1)来此绝境(2)寻病终
(3)屋舍俨然(4)仿佛若有光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小题3】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3分)A.水陆草木之花B.何陋之有C.花之君子D.能以径寸之木【小题4】作者笔下桃花源人生活的美好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小题5】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并不存在。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4分)
答案
【小题1】(1)与人世隔绝的地方(2)不久(3)整齐的样子(4)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的样子。(4分)
【小题1】(1)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相互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
(2)就顺着原路(回去),处处作了记号。(每句2分)
【小题1】B(3分)
【小题1】答案要点:①自然环境优美②社会安定和平③百姓生活和乐。 (3分)
【小题1】表达诗人的理想,即追求一种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劳动,和乐富足,宁静淳朴的和谐生活环境。(4分)
解析【小题1】这是对文言实虚词考点的考查。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对教材中重点词汇的理解、识记和积累。
【小题1】这是考查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和翻译。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如:“交通、向、志”等重点词语要理解精准。
【小题1】明确“之”的四种用法,B为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其他均为结构助词,的。
【小题1】这是文言文中内容理解考点。学生筛选并提取文言文阅读语料中的信息,是建立在文章理解基础上的考查方式,促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达到读懂读通的目的,能够用自己的话来理解问题。
【小题1】这是考查对文言文中心主题理解和表达。学生能分析和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要求考生在分析归纳原文有关内容的基础上,以推理的方式,分析和概括在某一叙述事件或说明某一道理时作者的主张和看法。能结合文章做具体分析,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下列加粗的'字。
(1)桑竹之属( )
(2)具答之( )
(3)乃不知有汉( )
(4)处处志之(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句话中没有交代渔人的答话,试说说渔人是怎样回答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说“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一句在中心思想和文章的结构上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诣太守,说如此”这句话中的“如此”包括哪些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类(2)详细(3)竟然(4)作标记
2.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的人来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3.渔人详细地告诉了他们从秦至晋这段历史上发生的事。
4.示例:表明这里与世隔绝,反衬外面世界的动荡与黑暗,表现中心主旨;在结构上总结下文,又照应前文“避秦时乱”。
5.示例:沿途所见,洞中所见,村人的招待等。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小题1:解释划线字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便要还家( )
小题2:下列划线字与“皆叹惋”句中的“皆”字意义不同的是( ) A.男女衣着,悉如外人B.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D.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小题3:翻译句子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参考答案:
小题1:类 通“邀”邀请
小题1:C
小题1:村里的人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逃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
小题1: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
小题1:C中“并”是“一起”的意思。
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小题1】上述语段选自课文《______》,作者陶渊明是______(朝代)田园大诗人(2)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字的含义。(有括号的是加点的)(3)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________________
【小题3】对上述语段理解有误的是_______(3)
A.皆叹惋写出村中人为自己不知道外面的世事变迁而惋惜。
B.皆出酒食一句充分表明村中人生活富足而又热情好客。
C.村中人的自述表达了人们厌恶战争、追求和平的美好愿望。
D.不足为外人道也道出了村中人希望保持宁静生活的心声。
答案
【小题1】(2分,每空1分)桃花源记 东晋(晋代)
【小题1】(3分)其余的人又各自把他请到自己的家里。(复、延、其)
【小题1】(3分)A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词或短语的含义。
落英缤纷( )怡然自乐( )不复出焉(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句中的“外人”课文注释为“桃花源以外的人,”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思考,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繁多杂乱;喜悦的样子;再
2、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的景物)。(重点词语翻译正确,意思对即可)
3、不设统一答案。参考答案:不同意。文中“先世避秦时乱”和“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可知,桃花源中的人的衣服应该是秦朝款式,不同于魏晋。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隔绝。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颓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悉如外人 悉:
(2)无论魏晋 无论:
(3)临溪而渔 渔:
2.翻译下面句子。
(1)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2)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3.根据选段内容,在下面的空格处填入适当的成语。
欲脱尘网,陶渊明志寄□□□□;
□□□□,欧阳修情醉滁西琅琊。
4.【甲】【乙】两段文字都描写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请说说它们所表现的生活有哪些共同之处。
答案:
1.(1)“全”或 “都” (2)“不要说”或“更不必说” (3)钓鱼
2.(1)村中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
(2)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
3.世外桃源 与民同乐
4.共同之处:①人民生活安逸。②民风淳朴。③人与人和乐相处。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粗词语。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
(3)便要还家( )
(4)不足为外人道也(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写到“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请你游说村中人为什么“皆叹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有所终”“幼有所养”是“大同社会”的特征之一。在选文中,哪一句话具体描绘了这样的生活画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类;(2)交错相通;(3)通“邀”,邀请;(4)对;向。
2.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
3.叹惋桃花源外面的世界变化之大,叹惋外面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叹惋外面的人们一直过着痛苦生活。
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阅读《桃花源记》(节选),完成第1-3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 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境:_________________
(2)未果,寻病终
寻:_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笔下桃花源人生活的美好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2)不久
2.(1)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相互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
(2)就顺着原路(回去),处处作了记号。
3.①自然环境优美②社会安定和平③百姓生活和乐(意思对即可)
(一)(15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小题1:、释词(2分)
舍俨然________________ ②便要还家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解释划线词的古今义(4分)
①阡陌交通 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
小题3:、下列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欲穷其林欲与天公试比高B.初极狭,才通人阡陌交通
C.便舍船屋舍俨然D.渔人甚异之水陆草木之花
小题4:、有些成语出自本文,写出其中的两个(3分)
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③:
小题5:、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①整齐的样子。 ②通“邀” ,邀请。
小题2:①古义:指道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今义: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②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男子的配偶。
小题3:A
小题4:世外桃源、豁然开朗、与世隔绝、无人问津、怡然自乐、鸡犬相闻、落颖缤纷等等。
小题5:①老人和小孩,都显得安闲快乐(心满意足)。
②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所魏朝和晋朝了。
小题1:此题考查的是文言实词的词义,平时应多积累、牢记,那么回答此题就很容易。注意不要用现在的意思解释,解释时结合所在句子进行。
小题2:此题考查的是文言实词的古今义,平时应多积累、牢记,那么回答此题就很容易。
小题3:此题考查的是一词多义,应结合句子理解。A中都是“想”,B初极狭,才通人:通过; 阡陌交通:相通;C、便舍船:离开;屋舍俨然 :房屋;D、渔人甚异之 :指桃花林的美景;水陆草木之花:的。
小题4:此题考查的是成语,平时应多积累、牢记,那么回答此题就很容易。
小题5:此题考查的是句子翻译,一般以直译为主,注意不要用现在的意思解释,省略的成分应补充上。如:(源中人)问(渔人)今是何世,(源中人)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节选)阅读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鬓,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选贤与能 神情与苏、黄不属 B.外户而不闭 月色入户
C.具答之 天下之伟观也 D.问今是何世 是日更定
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阡陌交通 (2)便要还家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故人不独亲其亲。
(2)林尽水源。
4.【甲】文中的“世外桃源”,具有【乙】文所描述的“ ”社会的基本特征,如【乙】文提到“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甲】文中的句子“ ”就是这一特征的具体体现。(用原文填空)
5.【甲】文中“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常常翻译为“桃花源中男男女女的穿戴都和桃花源外的世人一样”,但有人认为这和前面“遂与外人间隔”有矛盾,请说说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l.B (B.均为“门”。A.推举;和。C.代词,指代桃花源人所问问题;的。D.表示判断;这)
2.(1)交错相通 (2)通“邀”,邀请
3.(1)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
(2)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
4.大同 黄发垂鬓,并怡然自乐
5.示例一:矛盾。桃花源的人自“先世避秦时乱,不复出焉”“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与世隔绝了几百年,很难想象他们的服饰、装束居然与桃花源以外的世人一样。示例二:不矛盾。桃花源是作者虚构出来的,作者说这里“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有特别用意,意在表明桃花源存于世间,人们的服饰、耕作方式和外人一样,却有着和睦、安乐的生活,更加突出了桃花源里的世界和外界的天壤之别。(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判断能力,答案不唯一,能自圆其说即可。)
阅读《桃花源记》选段,完成l~5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字词的含义。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2)悉如外人( )
(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
2.下面划线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仿佛若有光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的人们________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世外桃花源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类
(2)全,都
(3)邀请
2.A
3.(1)老人和孩子们个个都安闲快乐。(或:老人和小孩都心满意足)
(2)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或:这个人为(他们)详细地介绍了自己所听到的事。
4.热情好客 他们害怕世人来破坏他们与世隔绝的和平安宁的生活。
5.表达了作者对和平(没有战乱)的向往,对平等、和谐、自足的幸福生活的追求。
(意对即可)
山东高考排名14239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33632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桂林旅游学院和辽宁中医药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河南高考排名29548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安徽高考排名21069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山西高考排名7837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桃花源记读后感600字(精选19篇)
桃花源记读后感 精选十五篇)
桃花源记教案集锦六篇
桃花源记教案范文汇总八篇
桃花源记读后感600字(精选19篇)
桃花源记读后感 精选十五篇)
桃花源记教案集锦六篇
醉翁亭记主旨句
醉翁亭记读后感(四篇)
醉翁亭记教案范文集合十篇
考佳木斯职业学院要多少分黑龙江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河北高考排名13148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浙江高考排名12588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14410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的软件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在黑龙江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安徽高考排名11374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安徽高考排名7385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广西培贤国际职业学院要多少分贵州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福建高考排名3994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三峡大学科技学院要多少分内蒙古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广西高考排名1897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广东高考排名1607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南高考排名5146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21921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和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广西高考排名12143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甘肃高考排名9181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浙江高考排名24496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醉翁亭记导游词怎么写-导游词范文
醉翁亭记的意思是什么
醉翁亭记教学实录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
关于醉翁亭记教案汇编十篇
醉翁亭记原文、翻译、赏析(六篇)
桃花源记教案范文汇总八篇
八年级上册桃花源记说课稿范文
八年级桃花源记作文600字(精选22篇)
桃花源记改写作文十三篇)
桃花源记读后感(通用11篇)
桃花源记反思十五篇)
桃花源记改写作文8篇
桃花源记读后感(精选十五篇)
桃花源记改写作文(8篇)
桃花源记教案四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