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读后感(精选五篇)

阿林老师

  桃花源记读后感1

  我个人觉得陶渊明是一个真正的隐士,我不提倡我们青少年学习他的这种心境和生活方式,我们青少年应该积极向上,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入世。我们可以像陶渊明那样做,但是不是现在。

  加入一个青年,我们中国的许多青年都像他一样,归隐田园,那么国家由谁来建设,如果我们国家得不到建设,那么也就不存在真正的桃花源,试问一下,在抗日战争年代有没有真正的隐士,我们今天怎么去看待这些人。(不可否认,抗日战争也有许多隐士出来保家卫国)

  隐士是在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最奢侈的生活,而我们平常人过的是基础生活,我们为这些隐士们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桃花源记读后感2

  读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以后,我的灵魂会情不自禁地跟着他走进那个人间仙境。那里没有烦恼,没有忧愁,有的只是快乐和谐的生活。我经常幻想着那样的人间仙境。

  但这仅仅是幻想,当回过神来,就会有一种说不出的失落感,因为现实中的世界距离那个有山有水的地方相差甚远。

  一次偶然的机会使我明白了关爱森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那是一个夏日的傍晚,我带着弟弟到室外散步,我们沿着荷花塘走过,微风拂面,淡淡的荷叶清香中夹着柏油的气味,原本令我心旷神怡的舒适感一扫而光。这时我想到这附近的一片竹林,如果它还存在,那么还可以闻到竹叶的清香呢。可是,现在大部分的气味都被尘土的气息所代替了。当今,随着科技的发展,工厂越来越多,排放的气体严重污染了环境,还有各种车辆排放的尾气,使原本就污染严重的环境雪上加霜,想起这些,心里一阵遗憾。

  夜幕如期降临,我和弟弟沿着原路返回,弟弟突然停止了脚步,我问他:“你怎么不走了呢,天快黑了。”他指着一只打的鸟儿说:“姐姐你看,是小鸟,好可爱呀,也在做游戏吗?”我说:“可能是吧。”他想了一会儿,看着我说:“怎么只有一只呢,其他小鸟呢?它是不是找不到妈妈,找不到家了?晚上会害怕吗?”面对他这一连串的问题我愣了一下,不知如何作答。观望四周,这里原本是一片茂密的竹林,后来为了造路、建房,竹林变成了柏油路与居民区,或许这只鸟儿正如我弟弟所说的那样失去了家园,无家可归了。

  晚上,我躺在床上,弟弟的问题使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失去了家园的何止是这一只小鸟呢,有多少小动物无家可归,有多少动物濒临灭绝或苦苦挣扎在生死边缘,这都是人类所赐。

  渐渐地我开始进入梦乡,我仿佛变成了刚才所见到的那只鸟儿,来到了一个人间仙境,这儿晴空万里、山清水秀、我在这蔚蓝的天空中自由地飞翔,享受着阳光的温暖,往下看,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四季如春的气候,在阳光的照耀下,花儿显得分外鲜艳。这里的生活非常和谐,人们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分四季的辛勤劳作,享受着劳动与大自然的喜悦。

  桃花源记读后感3

  读完《桃花源记》这篇文章后,我深深地被陶渊明笔下那片“世外桃源”吸引住了,他用淋漓尽致的字句展现了一幅美好、和谐的画面。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香鲜美,落英缤纷。”一句,让我初读便已身陷其中,世外桃源的安宁和美在这里就非同一般。桃花盛开,芳草飘香,顿时让人心静宁和,恬静悠闲。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村中的男女老少和谐相处,让人看到了一幅轻松自在的生活图景。而“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又充分显示出了桃花源人民的热情好客,他们纷纷来迎接一个外来人,热热闹闹。

  陶渊明构想出这么一个美妙绝伦的地方,祁山不仅是想说桃花源的美好,更是隐含了他渴望和平、向往美好的愿望。

  看完这篇文章,我越来越想离开这个充满尔虞我诈、人心邪恶的社会,越来越想去到那个“世外桃源”。可是,想象终归是想象,“桃花源”是不可能存在的,那只是停留在人们心中的一个美好幻想而已。

  联想到现在的社会,不禁感叹。腐败不堪、自私自利,这些丑陋的东西已经侵蚀了人类的心灵,已经让人们产生没有他人、只有自己的邪恶想法。

  每当在网上看到老奶奶被车撞了,司机却逃之夭夭,而满身是血的老奶奶周围围满了人,每个人都拿出手机拍着这一血腥的场面,发到自己的朋友圈,却没有一个人打急救电话,我就觉得愤怒。这件事好像和他们没关系,只是他们无聊闲暇之时可以谈论的闲事。

  他们可能不知道,因为司机的逃逸,因为没有及时拨打急救电话,一条条生命就这样丧失了。为什么他们不用拍照的时间来挽救一条生命呢?因为他们都有着同样的想法:这不是我的事,万一去帮了,反而讹上我怎么办?诸如此类的事情还有很多。

  我厌恶这些丑陋想法,痛恨产生这些想法的人们。我也像陶渊明先生那样,渴望有一个充满和平与孩子般童真的美好社会。

  当然光是向往也没用,我们必须从现在起,努力去创造这样一个全新、理想的社会。与人为善,和谐相处,摒弃那些丑陋想法,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做。如果人人都这样想,这样做,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一定能挽回曾经失去的纯洁与美好、和平与和谐!

  桃花源记读后感4

  读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后,我不由地被“世外桃源”的美丽景色吸引:那里没有空气污染,有的只是纯粹的原汁原味;那里没有战争的硝烟,有的只是安祥与和平。这也许就是作者和千百年来所有的人们的理想。他们认为在这个世界的某一个神秘角落,真有一个不为人知的“世外桃源”,并希望自己能在那里度过平平淡淡的一生。

  其实在我的记忆中,真的有一个像《桃花源记》一样美好的地方,虽算不上“世外桃源”,但那却是我更向往的地方。小时侯,在农村老家的屋后不远,有一片很大很大的树林,我常常吵闹着去那里玩儿,妈妈拗不过我,我们经常做的趣事就是逮蚂蚱。只有你身临其境才能知道那里是多么美好,简直像人间仙境一般,不,应该说是天堂:满眼都是茂密葱茏的植被,艳丽肥硕的大牵牛花,有深蓝色的、绛红色的、淡紫色的和浅粉色的,一朵朵竟相争妍,万紫千红,娇嫩欲滴。地上还匍匐着一大片一大片的不知名的小花,有像珊瑚豆似的金灿灿的小黄花,有像蝴蝶似的'飘飘欲飞,还有种花宛如一个个小灯笼,招惹得蜜蜂飞赖飞去。林子深处有几株齐天高的松树,丫叉间挂满了沉甸甸的松果,偶尔在树枝间隐约看见一团灰色的大尾巴一闪而过……也许现在看来那里并没有多少神奇,但幼年的我却竟是如此的迷恋它,并完全陶醉在其中。可是,这一切注定要告一段落,现在那里已盖起了一栋栋豪华气派的公寓。所有的树木都已被砍下,所有的空气都失去了以往的清香,这一切就像一个已完结但并不完整的美梦一样结束,尽管这个梦是每个人都向往的。

  我们都曾做过一个同样的梦,因为我们都有同一个梦想:追求自己想要的人生。于是,上帝给每个人插上一双梦想的翅膀,只是在飞行过程中,有时会碰到一块叫“现实”的石头,也会被一个叫“私利”的美女所引诱。很多时侯,我们完全可以凭自己的双手创造出“世外桃源”,只是,我们不相信,不相信自己能击败现实,不相信自己能禁住私利的诱惑,不相信自己能双耳不闻世人的评说,更不相信奇迹的发生,我们最不敢相信的人竟是自己。仅此而已!

  桃花源记读后感5

  文字优美,故事动人,一篇桃花源记,大千世界有了诗情画意,芸芸众生有了陶醉向往。

  巍巍权势终将被历史淹没,赫赫财富终将被时间流逝,煌煌功名终将被世人淡忘,浩浩学识终将被光阴尘封。

  征战杀伐、皇图霸业何如黄发垂髫、怡然自乐的人生惬意,五步一楼、十步一阁何如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世界美好,廊腰缦回、矗不知乎几千万落何如屋舍俨然、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随意,能言善辩、才智超群何如便要还家、设酒杀鸡真诚?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世界原本如此美丽,人类何须再有建设创造?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民风已经如此淳朴善良,人类何须再传春秋大义?

  桃花美景,人生何求?淳朴善良,战乱何来?

  四代昏聩,三国杀伐,两晋混乱,一代英明,怎如生活在桃花源神仙般的人生?

  求索终极人生,寻觅世外桃源。

  道家说,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儒家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陶渊明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有美丽的桃花相陪,有淳朴的善良相伴,有酒喝,有肉吃,幸福的人生已经完美,生命的价值已经没有缺憾,一切的努力和追求都将失去意义和价值,一切奋斗和执着都将破坏美丽和幸福。

  美丽和幸福是一件轻松和简单的事情,丑恶和痛苦是一件沉重和复杂的事情,而我们总是把美丽和幸福的人生努力奋斗成丑恶和痛苦的生活。

  放下红尘归隐田园,叩问心灵探索真谛,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郤,忽然而已。人生不能失却真善美,生命不需要追求假恶丑。

  一千六百年后,重读桃花源记,依旧有世界上最美丽的桃花,最淳朴的善良,有世界上最真诚的向往,最明达的智慧,有世界上最完美的人生,最幸福的生活。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桃花源记,净化了人类的心灵,升华了人类的生命,重新定义了价值,再度规划了人生,为世界带来了春天,为人类带来了智慧。

  一篇桃花源记改变了追求,改变了人生,改变了世界,改变了民族。从此,天空有了彩虹,沙漠有了绿洲,世界变得美丽,人生变得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