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问来使》王维《杂诗》阅读答案

莉落老师

陶渊明《问来使》王维《杂诗》阅读答案

  引导语:关于陶渊明的《问来使》与王维的《杂诗》都是表现思乡之情的诗,下面是这两首诗的阅读答案,欢迎大家阅读。

  [甲]杂诗

  王 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乙]问来使

  陶渊明

  尔从山中来,早晚发天目。

  我屋南窗下,今生几丛菊?

  蔷薇叶已抽,秋兰气当馥。

  归去来山中,山中酒应熟。

  1.陶渊明是 朝诗人。高中课文中学过他的作品《 》。(2分)

  2.对两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两首诗歌都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使诗歌跌宕有致; B.两首诗歌分别问梅、问菊,都彰显出诗人高洁的品格; C.两首诗歌体裁都是古体诗,语言自然、质朴而无雕饰; D.两首诗歌主题相同,都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3.有人在比较这两首蕴含了作者深厚感情的诗时,认为“渊明之作,下文缀坠语稍多,趣意便觉不浓;右丞只为短句,欲于此下复赘一语不得。”对于这样的比较分析,你同意吗?请简述理由。(3分)

  参考答案

  1.(2分)晋 归去来兮辞(饮酒)

  2.(3分)A

  3.(3分)甲问了无答,答在问中。言有尽而意无穷(1点)。乙有问有答,言尽意尽。(1点)结合具体语句展开分析(1点)。

  附陶渊明《问来使》赏析:

  发:感到,感受。

  抽:缩减,凋零。

  归去来:来,语助词。

  你从山中来,早晚能感受到天目山的变化。我屋子的南窗下面,现在生了几丛菊花?

  蔷薇的叶子已经凋零,秋兰的气息应当很香了吧。你归去天目山中的时候,山中的菊花酒也应该酿好了。

  诗人通过问来使菊花,以菊花的孤高隐逸,来形容自己的情怀。

  延伸阅读:

  表现思乡之情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古代由于交通阻滞,通讯不便,出门在外的游子与家中的联系很不方便,对家乡的情况知之甚少。当看到一位家乡来的人,便会迫不及待地向他打听家乡的`情况,了解亲人的信息,以慰藉自己的思乡之情。在古诗中,陶渊明的《问来使》、王维的《杂诗》、王安石的《道人北山来》,便是表现这种情思的代表作。

  宋代诗人王安石的《道人北山来》

  道人北山来,问松我东冈。

  举手指屋脊,云今如此长。

  开田故岁收,种果今年尝。

  告叟去复来,耘锄尚康强。

  死狐正首丘,游子思故乡。

  嗟我行老矣,坟墓安可忘!

  诗的意思是:有个道人从我家乡的北山过来,问他我家东面山冈上的松树长得怎样了。他举手指指屋脊,说现在已经长得这样高了。新开的田地去年丰收了吧,种的果树结的果子今年也品尝上了吧?我对道人说我出来还要回去,我的身体还健康强壮,还能从事农业劳动。狐狸死时头正对着出生的小山丘,我这个在外飘零的游子也思念自己的故乡。慨叹我即将老去了,我坟墓所在地的家乡怎么能忘呢!

  诗人通过向家乡来的道人问话,表达了自己的游子思乡之情;更通过问松树的生长情况,侧面反映出诗人自己内心追求像松树一样高风亮节的情操。

  这三首诗都是思乡之作。都是通过问故乡来人来表达思念和关切家乡的真挚感情。陶渊明诗、王安石诗的开头四句同王维的诗写法一样,都说有人从家乡来,都向来者打听家乡的事,所问之事都是自己的喜爱之物。陶渊明独爱象征隐逸孤傲的菊花,所以问“今生几丛菊”;王维欣赏冰肌玉骨的梅花,则问:“寒梅著花未”;王安石喜欢高风亮节的松树,故问“问松我东岗”。从问的东西里可以看出其中有一致的地方,就是菊花、梅花、松树都是耐寒的,菊花能够傲霜,所谓“黄花晚节香”;梅花是冰肌玉骨,冲寒开放;松树是《论语》里称赞为“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是用来象征“高风亮节”的。梅花、菊花、松树,都是古人用来象征高洁人品的。很显然三位诗人在问的内容上,都有着深刻的含意,都象征着他们高洁的品格和情操。

  但是在诗的语言上则有含蓄与直白之分。王维的诗写得自然亲切、含蓄蕴藉,问而未答,给读者留有驰骋想象的广阔空间,耐人玩味。陶渊明、王安石的诗问而有答,则显得有点言尽意止,给人以复制生活的感觉。在诗的内容上,则有精炼和繁冗之分。王维诗独问梅花,简练蕴藉;陶渊明诗、王安石诗还问到其它事情,显得繁杂。因此,清代诗评家赵殿成在《王右丞集笺注》的按语中说:三诗“同一杼轴,皆情到之辞,不假修饰而自工者也。然渊明、介甫二作,下文缀语稍多,趣意便觉不远。右丞只为短句,一吟一咏更有悠扬不尽之致,欲于此下复赘一语不得。”

  这样一比较我们就会发现,王维的高明之处就在于用最精炼的语言,表达了诗人蕴含丰富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