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教学实录(第二课时)
一、导入
记得“疯狂英语”的创始人李阳编写过一部书,名字是《我爱背诵》。它主要强调背诵是英语学习的真功夫。其实,这种方法沿袭了我们古人学习汉语的传统方法的精华。明代有一个文人在这方面表现得特别突出,我们学过他的一篇文章《五人墓碑记》,作者是谁呢?(生:张溥)张溥年轻时非常勤奋好学,每读一本书,必须亲自抄录,抄好了就背诵,背了之后就烧掉,然后再背,再抄,再烧,如此反复七遍才罢手。所以,他给自己的书房起了很恰当的名字“七录斋”。而在当代,已故作家巴金,还有河南作家李准,年轻时都背诵了《古文观止》,这为他们的写作奠定了扎实的古文基础,一生受益无穷。
学习文言文离不开背诵,“背”是一字不错、一字不漏、一字不添地把课文准确地记住,“诵”则是把你的理解,用声音表达出来。所以,我们学习《滕王阁序》也离不开这两个字——背诵。这节课我们争取把第二、三自然段背诵下来,有信心吗?(学生小声:有)我可是对你们充满信心的哦。
背诵第二自然段
师:谁来读一下第二自然段
生1:(读第二自然段)
师:刚才有两个字没读准,谁听出来了?
生2:“潦”读l?o,“崇阿”的“阿”读ē.
师:大家齐读,努力记住每一句话。
生:(齐读第二自然段)
师:书都合起来,回答老师问题(生合书)这一段写了什么?
生3:滕王阁周围的风光
师:可以再具体一些吗?这一段文字交代了哪些内容?
生3:交代了时间、地点、景物
师:谁记得时间?
生4: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师:“三秋”是什么时候?
生4:秋天的第三个月,就是九月。
师:三秋时节在这里呈现了一派怎样的风光?
生5: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师:哦。暮山,那么时间是在傍晚了。你能把这两句用自己的话处理一下吗?
生5:(沉吟)蓄积的雨水已经消尽,潭水寒冷而清澈,烟光雾气凝结,傍晚的山峦呈现出紫色。
师:很流畅,很优美。王勃到滕王阁上看风景,是步行呢还是——
生6:俨骖fei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师:“阿”是什么意思?
生6:丘陵。
师:对。鲁迅在《记念刘和珍君》中引用陶潜的诗说:“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其中的山阿就是山陵的意思。“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意思是说人死后还有什么好说的呢,把尸体托付给大自然,化作大山脚下的一杯土。鲁迅的引用是为了寄托愿死者与青山同在的深挚感情。王勃把滕王阁的创建者滕王李元婴称为什么呢?
生7:帝子,天人。 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
师:初到这里,王勃就对滕王阁周围的雄伟气势叹为观止,体现在什么地方?
生8: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生9: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师:听起来就很优美,你们能用自己的话作个诗意的表达吗?
生8:重叠的峰峦耸起一片苍翠,上达九霄;凌空架起的阁道上,朱红的油彩鲜艳欲滴,从高处往下看,地好像没有了似的。
生9:仙鹤野鸭栖止的水边平地和水中小洲,极尽岛屿曲折回环的景致;桂树与木兰建成的宫殿,随着冈峦高低起伏的'态势。
师:精彩。在背诵课文时,我们既要准确的记住原文,还要从语速、语调、重音、停顿等四个方面来运用声音表达自己对文字的理解。刚才同学们在这方面还有些欠缺,希望在第三自然段中得到改进。好吗?
背诵第三自然段
师:全班来读第三自然段(生读)
师:这一段有几个难写的字,大家把书合上,在桌子上写一下,谁愿意上来在黑板上写?
生10:(板书“甍”、“鹜”、“蠡”)
师:字如其人呀。人跟字一样娟秀。(生笑)字好比一个人的名片,大家可要改善自己的名片哟。好,这一部分能记住吗?
生:(摇头)
师:内容有点长,不容易记住,我们背诵课文,切忌太多求全,最有效的方法是把长段分成几个小节,分开来记忆。那么这一段分成几部分呢?
生11:两部分。第一部分到“青雀黄龙之舳”。后面则为第二部分。
师:就按你说的,我们先来记住第一部分,大家齐读。
生:(齐读)
师:把书合上,开头第一句是什么?
生12:披绣闼,俯雕甍。
师:“披绣闼”,是由外至里;“俯雕甍”是由上视下。仅用两个三字短句表达式了一种登上滕王阁的溢于言表的喜悦之情,所以读起来语速语调要怎样。
生:轻快。
师:对。来到滕王阁,登高远眺,看到了什么美景?
生13: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师:没断好句。来,跟我读: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生:(跟读)
师:这两句什么意思呢?
生14:放眼远望,辽阔的山原充满视野,迂回的河流湖泊使人看了惊叹。
师:这是自然之景,有没有人文景象?
生:有。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
师:“闾阎”什么意思呢。
生:房子。
师:原指平民居住的地区,后来也泛指平民百姓。这里描写了人烟之盛,渲染出一片富庶祥和的气象。该怎么读呢?
生15:(读)
师:读得怎么样
生16:(摇头)语速应缓慢一些,语气应从容一点。(读)
生:(鼓掌)
师:接下来的句子还记得吗?如果不记得,可以打开书看看。
生: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师:“彻”是什么意思?
生17:普照
师:这个同学预习得很充分。课文中这个注释没有,但他理解得很准确。雨停了,云散了。展现在众人面前的是非常明丽的风光。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把它复述一下
生18:晚霞与孤独的野鸭子一起飞翔,秋天的水和天空一个颜色。(生笑)
师:不够诗意。但大致意思说到了。用王勃的语言来就是——
生: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师:这一千古绝唱,将对滕王阁的景物描写推向高潮。最后两句,还记得吗?
生: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师:怎么读好呢?
生18:重音读“唱”“穷”“惊”“短”四字,以拖音读“之滨”“之浦”。
师:我来读读看,依你的说法。(读)怎么样?
生18:还行。(生笑)
师:渔舟唱晚,写的是生活之乐,雁阵惊寒,写的是候鸟之歌。社会与自然各具情趣,又融为一体。那么这一段景物描写有没有什么变化?
生19:主要有三点变化:一是由静而动,二是由暗到明,三是由远到近。
师:体味得很细腻,能不能说具体点。
生19:由散到满,前面的景色都是粗线条的,后面的景色都是“满眼的”。“旷其盈视”“纡其骇瞩”“扑地”“迷津”都是满眼的景色。
师:你体味到了老师没体味到的地方。是故弟子——
生:(笑)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师:我对我们的同学要肃然起敬了。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生20:还有心理上的变化,如果说坐在那里看窗外的风景,是“欣赏”的话,那么打开窗门之后,则是被一种崇高美所震惊。
师:哪些字眼说明作者被“震”了?
生20:“骇”,还有“惊”。
师:你的鉴赏非常到位,谢谢。同学们背诵得很好,也理解得非常好。有人评价《滕王阁序》不仅是一幅画面精美的长卷,还是一曲音韵和谐的天籁,下面就请同学们用你们的和谐之声再现这幅精美的画卷。我们把第二、三自然段完整地背诵一遍。
生:(背诵第二、三自然段。)
诵读第四、第五自然段
师:接下来的第四、第五自然段是王勃观景之后对于人生的一些感想。课文对这两段虽然没有作背诵要求,但非常打动我。我先给大家来背一下。(师:背诵第四、五自然段)(生:热烈鼓掌)文以气为主,任何优秀的文字都能够琅琅上口,便于诵读。希望大家也能熟读成诵,里面有着非常精彩的语句,你们可以先选择喜欢的语句来背,
(学生选择中……)
师:同学们背诵了哪些语句呢,跟大家来分享分享。
生21: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师:为什么会选择这一句呢?
生21:我觉得内涵深刻。
师:什么内涵?说说看。
生21:不知道。反正就是说得挺有道理。
(生笑)
师:说出了天地的永恒,人生的短暂,世事的无常,是不是“于我心有戚戚焉”?
生21:(点头)
生22:我喜欢关山越难,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感觉王勃壮志未酬。
师:王勃为什么会壮志未酬?
生22:(支吾)
师:王勃自幼聪慧好学,为时人所公认。但有一次他写了一篇文章《檄周王鸡》,不料触怒了唐高宗,后又因藏匿罪犯而犯了死罪。幸亏后来遇当朝大赦,没有被处死。经后人分析,王勃两次罹祸,都是因才高被嫉。虽然未丢掉性命,但宣告了他仕途的终结,这也连累了他的父亲。因儿子王勃犯罪,王父被贬为交趾县令,远谪到南荒之外。王勃远行到交趾去看望父亲,路过这里,写下参加了这次盛会,写下这千古名篇。但不幸的是,后来在途中溺水而死,从而结束了他年轻的生命。
所以王勃在铺叙盛会胜景的同时,也流露出了壮志难酬的感慨:“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这几句的意思是:关山重重,难以攀越,有谁为失路的人悲哀?今天与会的人像萍浮水面,偶然相遇,都是他乡之客。表达了他生不逢时,慨叹自已命运不佳的心情。 尽管如此,王勃还是表现了一种积极高尚的人生观。你们可以从哪些语句中体味出来?
生23: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生24: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
生25: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师:是的。这些语句表现了唐代知识分子的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那么这四个段落在内容上有什么区别?
生:第二、三自然段是写景,第四、五自然段是抒怀。
师:对,前两段展示的是一幅精美之画,后两段吟唱的是一首失意之歌。接下来,我们来做点小练习。展示投影:
背诵名句,选用4~5段文句填空。
1、 你的遭遇确实令人同情,但是,志士仁人命途多舛者多矣。“----------”你又何必怨天尤人呢?
2、 谁说“------------”。我们班的同学来自全县各地,但却很快亲如兄弟,其乐融融。
3、 自古文人多伤感,“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这是苏轼在感叹生命的渺小;“-------------”这是王勃在抒写人生的无奈。
4、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但是,人在环境面前也不是无能为力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就是最有力的说明。
5、 有同学觉得现在的基础太差,考上大学有些困难,不如趁早放弃。错矣,“--------”只要努力,一切都来得及。
6、 人生的道路不是宽阔平坦的,唯有不为命运所屈服,不做挫折的手下败将,“--------------”做一个“扼住命运咽喉的人”才不会被困境左右,陷入深沉的深渊。
师:我们把这些句子一齐读一遍,填上你们选用的语句,看看是不是英雄所见略同。
生:(齐读)
师:果真是“英雄所见略同”。我填的语句分别也是如此,请看我的答案(投影)1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2 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3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4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
5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6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师:你们看,我们还可以把这些名句通过记诵,加以灵活运用。只要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进行背诵,在需要时就能信手拈来,脱口而出。
最后,希望同学们做个热爱背诵、懂得背诵、善于背诵的人。我爱背诵,下课。
反思:就文章而言,《滕王阁序》文采斐然,是奇文妙文;但是就教学来说,《滕王阁序》是古代散文,又是一篇难文硬文。
我们经常说要注重学生的语感培养,其实古文也要讲究语感教学。我们总是低估了学生学习古文的天赋和潜力,低估了学生的语言生成能力。所以习惯于逐字逐句的串讲和对译基本上是老师讲,学生听。优美典雅的文言文被弄得支离破碎,本该活泼的课堂气氛被搞得死气沉沉,文言文教学效率低下。事实上,记忆中的中学古文就是老师讲学生记这么简单。初教《滕王阁序》时,我不可避免地受着这种记忆的影响。而如今再次执教时,却不想重蹈覆辙。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但它不是教学的产物,作为教师应该对教材进行科学处理。针对现行文言文教学的弊端,我想尝试文言文语感教学。诵读是文言文语感教学的重要方法,是整体感知语言的有效途径。停顿、重音的准确处理,语速、语调的准确把握均可唤起想象,引起共鸣。学生口与耳会,眼与心谋,整体地感受文言文的情味理趣。文以气为主,任何优秀的文字都能够琅琅上口,便于诵读。文章的节奏、速度、语气的变化都是情感变化的表现。所以我让诵读贯穿教学的全过程。
广西高考排名13451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山东高考排名14239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33632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桂林旅游学院和辽宁中医药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河南高考排名29548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安徽高考排名21069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青铜葵花读后感五篇
幽灵船读后感范文
动物需要保护三年级读后感范文
珍爱生命防溺水的演讲稿
高中高三语文滕王阁序教学设计
新课标下滕王阁序导学的一点建议
王勃古诗滕王阁序分课时教案(三课时)
醉翁亭记主旨句
醉翁亭记读后感(四篇)
醉翁亭记教案范文集合十篇
山西高考排名7837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佳木斯职业学院要多少分黑龙江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河北高考排名13148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浙江高考排名12588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14410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的软件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在黑龙江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安徽高考排名11374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安徽高考排名7385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广西培贤国际职业学院要多少分贵州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福建高考排名3994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三峡大学科技学院要多少分内蒙古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广西高考排名1897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广东高考排名1607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南高考排名5146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21921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和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广西高考排名12143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甘肃高考排名9181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醉翁亭记导游词怎么写-导游词范文
醉翁亭记的意思是什么
醉翁亭记教学实录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
关于醉翁亭记教案汇编十篇
醉翁亭记原文、翻译、赏析(六篇)
欣赏滕王阁序原文
滕王阁序典故及作用
高二语文滕王阁序优秀说课稿
滕王阁序原文以及翻译
王勃滕王阁序阅读练习答案及翻译
滕王阁序中的名句
高三滕王阁序文言知识归纳
王勃滕王阁序名句赏析
高三上册滕王阁序课文鉴赏
滕王阁序教学设计(通用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