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西林壁》优秀教学设计范文

张东东老师

《题西林壁》优秀教学设计范文

  设计理念:

  《题西林壁》是苏轼在1084年游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全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而且还蕴含着人生的哲理。 结合本单元的主题“观察与发现”,结合新课程的学习标准,结合古诗这一特殊题材的学习要求:在反复诵读的的基础上,让学生展开想象,领略庐山美丽风光。借助感悟诗意,观察图片,明白“旁观者清,当局者迷”的道理。除此之外,还特意安排了课下练笔和诗配画。本节课旨在: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的基础上,力求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孩子领悟哲理稍有难度,应借助多媒体深入浅出地引导。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学习古诗的方法。

  2、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吟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诵读,感悟古诗的.韵律美。

  2、利用多媒体,体会古诗意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明白诗中蕴含的哲理“当局者迷 旁观者清”。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以及审美情操,激发学生对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吟诵古诗,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以及概括能力。

  教学难点:

  感悟诗中蕴含的哲理。

  课前准备:

  (1)师生收集有关这首诗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音乐以及板书卡纸。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亲爱的孩子们:我们已经学过好多古诗,看到这幅美丽的西湖图画,你会想到哪首诗呢?《饮湖上初晴后雨》《望天门山》《望庐山瀑布》(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回忆吟诵古诗)。一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把庐山瀑布的壮美描写得淋漓尽致。北宋大文豪苏轼也曾经游览庐山,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歌,让我们跟随着苏轼的脚步一起走进《题西林壁》,去观赏那充满神秘的庐山风光吧,板书课题。5《题西林壁》[宋]苏轼

  二、检查预习,共同交流

  (1)出示课件:走近苏轼

  (2)出示课件:解诗题,请生回答。

  三、范读古诗,读出韵味

  四、欣赏美景,领悟哲理

  1、老师出示课件,分别引导学生体会”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意境。

  师:展示课件:此时我们来到庐山面前,从正面看,看到了什么?

  生:连绵不断的山峰。

  师:展示课件:从侧面看,我们看到了什么?

  生:高耸入云的山峰。

  师:“岭”和“峰”有什么区别?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刚才看到的画面吗?

  生:展示。

  师:看到这幅画面,你会想起那句诗?

  生:回答。读,再读。

  师:(出示远近高低的图画)我们再来欣赏这幅图画:仔细观察,展开想象,说说你看到了哪些美景?

  师逐一引导,学生赏景。

  师:看到这幅画面,你会想起那句诗?

  生:回答,读、再读。

  2、出示课件,借助注释回答问题。

  (1)参看注释,学生小组内交流学习。

  (2)请生展示,回答课件问题。

  (3)请生完整概括,运用关联词。

  (4)学生读诗句,老师运用多媒体引导学生感悟哲理。

  (师:之所以看不清庐山的本来面目,是因为自己身在庐山之中,看来看去,只能看到庐山的一部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粘贴板书:“当局者迷 旁观者清”? 让我们带着这份心境,再好好地读读这两句吧!然后请生展示。

  五、赏景悟理,课下练笔

  1、师:亲爱的孩子们,我们观赏着美景,吟诵着诗歌,不知不觉,就来到了庐山深处展示图片:

  赏景悟理:(温馨提示:选择一种写下来即可)

  1、庐山奇秀甲天下,如果你是一位导游,你会怎样向游客介绍庐山?

  2、题诗作画。

  六、老师寄语, 激发兴趣

  亲爱的孩子们,庐山之旅就要结束了,可是我们追寻诗词的脚步永不停歇? !愿古典诗词化作丝丝春雨,滋润我们求知的心;愿古典诗词化作盏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路!

  板书设计

  《题西林壁》

  [宋] 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