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庐山瀑布》原文扩写及鉴赏

李盛老师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全文鉴赏

  这首诗是七言绝句。此诗中的香炉,即第一首诗开头提到的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其峰尖圆,烟云聚散,如博山香炉之状”(乐史《太平寰宇记》)。可是,到了诗人李白的笔下,便成了另一番景象:一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地升起了团团白烟,缥缈于青山蓝天之间,在红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云霞。这不仅把香炉峰渲染得更美,而且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为不寻常的瀑布创造了不寻常的背景。接着诗人才把视线移向山壁上的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前四字是点题。“挂前川”,这是“望”的第一眼形象,瀑布像是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于山川之间。“挂”字很妙,它化动为静,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第一首诗说,“壮哉造化功!”正是这“造化”才能将这巨物“挂”起来,所以这“挂”字也包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神奇伟力的赞颂。

  第三句又极写瀑布的动态。“飞流直下三千尺”,一笔挥洒,字字铿锵有力。“飞”字,把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直下”,既写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见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势不可挡之状如在眼前。然而,诗人犹嫌未足,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真是想落天外,惊人魂魄。“疑是”值得细味,诗人明明说得恍恍惚惚,而读者也明知不是,但是又都觉得只有这样写,才更为生动、逼真,其奥妙就在于诗人前面的描写中已经孕育了这一形象。巍巍香炉峰藏在云烟雾霭之中,遥望瀑布就如从云端飞流直下,临空而落,这就自然地联想到像是一条银河从天而降。

  可见,“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一比喻,虽是奇特,但在诗中并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在形象的刻画中自然地生发出来的。它夸张而又自然,新奇而又真切,从而振起全篇,使得整个形象变得更为丰富多彩,雄奇瑰丽,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给人以想象的余地,显示出李白那种“万里一泻,末势犹壮”的艺术风格。

  诗人用夸张的比喻把景物升腾到更高的境界,达到写瀑布的极致,极为夸张,但又清新自然,浅显生动,同时具有动荡开阔的气势,飞动流走的章法,跳跃腾挪,纵横捭阖,亦有歌行的气势和特点。

  李白一生好入名山游在庐山秀丽的山水之中,更显诗人标名之灵气。其想象丰富,奇思纵横,气势恢宏,感情奔放,似江河奔腾,又自然清新,似云卷风清,其诗歌的审美特征是自然美、率真美和无拘无束的自由美。

   望庐山瀑布扩写

  早就听说那气势不凡的庐山瀑布。

  一次,遥居庐山的友人邀我入山作客,我也有幸顺路观赏那好似雪白锦缎的庐山瀑布。当我千里迢迢来到庐山脚下时,远远地已听到在香炉峰坡那瀑布击石的“哗哗”声;来到半山腰,原本若隐若现的流水声也愈来愈清晰了。我循着这震耳欲聋的瀑布声,好不容易爬到了香炉峰对面的岩石上。

  此时,正值中午,火辣辣的骄阳把强烈的太阳光照射在香炉峰上,谷里升腾起紫色的烟雾。这些紫色的烟雾环绕在庐山瀑布旁,像是给瀑布笼罩上了一层轻纱。从岩石上望着对面的瀑布,它好象一匹精致的雪白锦缎悬挂在山坡上。那飞溅的流水像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珍珠,又好似天上王母的翠玉珠子,叮叮当当来到人间。

  这美景就像是桃源仙境,我也陶醉在这其中了。真羡慕友人能长年居住在这样的仙境中。抬头望望那瀑布的源头,忽然想到了那深居在广寒宫中的嫦娥,不知是否是她思念后羿时流下的伤心泪水,却又更似那天上的银河飞泻到人间。

  望着这如画的美境,我情不自禁地吟哦起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我正陶醉在这美景中,忽闻身旁友人的呼唤,才猛然从那美妙的遐想里醒悟过来。无奈离别之时,还不时回头留恋地望望那气势磅礴的庐山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