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集合十五篇)

王明刚老师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1

  教学《望庐山瀑布》这首古诗,我仔细研读了教材,查阅了大量资料,把感受庐山瀑布的壮美、感受诗人豪放、夸张的诗风、朗读古诗的情感相结合。一节课上完,受益颇多,感慨颇多。我觉得做得比较好的有以下两点:

  1、游戏与儿歌是二年级孩子特别喜欢的活动,开课伊始,先播放古诗改编的儿歌,缓解孩子们的紧张情绪,学生处于兴奋状态,趁势激起学生课文的欲望:唐代大诗人李白游了庐山瀑布后诗性大发写下了千古名诗《望庐山瀑布》,同学们想不想学?带领学生以饱满的情绪,进入了学习古诗的最佳状态。这为整节课做了很好的铺垫。这也就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接下来是朗读和领悟诗情。

  2、理解诗意是有感情地朗读训练的前提,是古诗教学的关键。我紧抓关键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意,进而有针对性的指导朗读。

  生:先产生再升起,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

  挂:瀑布本是流动的,作者却巧妙地将动态定格,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的美丽壮观。

  飞、落:写出了瀑布凌空而出,喷涌而下。三千尺:夸张手法

  通过品味,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正是通过写自己所看到的,所联想的,表现了瀑布磅礴的气势再反复诵读体会情感。指导学生反复诵读,欣赏意境美,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相辅相成。

  本节课还需要改进的地方有:

  1、把三、四句诗给分开品析了。潜心再读诗文,“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两句其实是一个整体,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瀑布从高处落下,流得快、直、美。若分开品析,则破坏了瀑布流态的整体之美。

  2、时间安排不合理,前松后紧。字词教学的环节占用了太多的时间,导致朗读环节时间比较仓促,学生的朗读指导不太到位,没有把古诗的意境读出来。

  3、对课堂的生成处理的不够娴熟,对学生发言的指导不太到位。

  总而言之,我觉得一堂成功、有效的课既离不开教师精心的“预设”,也不能没有学生精彩的“生成”,让预设与生成相统一,关注学生在课堂中处处闪现的生成点,学习处理好生成点中的智慧火花,学习处理课堂教学中生成与预设之间的关系,是我以后前进的方向。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2

  古诗教学贯穿整个语文教学过程的始终。学好古诗对于培养少年儿童的想象力、审美力以及陶冶他们优美情操具有重要意义。学生从上幼儿园起日积月累地背诵了许多古诗,关于诗意的理解却显得模糊而浅显。我认为,到了小学中高年级,教师有必要对教材中的古诗进行富有个性的教学设计,既有利于学生汲取我国古代文明中的灿烂精华,又有利于培养学生们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和艺术表现力。《望庐山瀑布》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六组21课《古诗三首》中的一首古诗,下面是我结合这首古诗教学中的一些实践片段进行的一些反思。

  激发兴趣正确读诗片段一

  (配乐播放庐山风光片,简笔画出庐山及庐山瀑布。)

  师:庐山美吗?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庐山的美?

  生:烟雾缥缈、绿意盎然、生机勃勃、山青水秀……

  师:是呀!庐山的美是说不尽的,喜欢画画的人来到庐山会情不自禁地拿起画笔;喜欢作诗的人来到庐山更会脱口而出吟诵诗歌。1300多年前,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第二次上庐山时,被庐山瀑布的壮美深深陶醉了,想读读这首脍炙人口的不朽名作吗?

  生:想!(学生翻书,迫不及待地小声读起古诗来。)

  师:请同学们翻开书,大声朗读这首诗,把每个字读正确,每行诗读流利。

  反思:唐诗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庐山是驰名中外的胜地。教师播放课件展示庐山的美,简笔画出庐山的形,为学生创设了愉快的情感学习氛围。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庐山的美,更是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走进庐山,零距离地感受古诗,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渐行渐浓,再切入到他们的求知基点,只提把诗歌读正确、读流利的初步要求,让学生在充分读的训练中树立了学习古诗的信心,奠定了学好古诗的基调。

  激活想象进入意境片段二

  师:请同学们结合课后的注释认真读古诗,你能读懂什么?

  生:我读出了紫烟的美。“日照香炉生紫烟”,在阳光的照射下,香炉峰的晨雾变成了紫色,袅袅浮游,非常动人。师:这一句诗中哪一个字写出了紫烟的美?

  生:“生”字能表现紫烟的美。师:能说说你的体会吗?生:“生”紫烟的“生”把紫烟写活了,好象源源不断地产生着。

  生:“生”紫烟的“生”让我感到庐山好象妈妈,紫烟就是她的宝宝,这些紫烟宝宝调皮地不停挣脱出庐山香炉峰的怀抱。

  师:(你的想象真是别具一格),你还能从这个“生”字里感受到什么?生:太阳出来了,紫烟把庐山唤醒了,鸟儿也开始婉转啼叫,一切都充满了生机,充满了鲜活的生命力。

  师:你能读出生机勃勃的“紫烟”吗?

  反思引导学生重点读“生”,学生自然地边读边想象,庐山香炉峰的紫烟宛如一幅绝美的仙境图浮现在学生脑中,这一读,既深入了学生对诗歌的品味,又培养了学生读文字思画面的想象能力。让学生在想象中完成对诗歌的理解此刻尤其重要。用同样的方法,学生很好地体会“挂”字的妙不可言、“飞流直下”的气势磅礴,“银河落”的惊天动地。在读诗中激活学生的联想,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在脑海中组合他们想象到的画面,从而领略文字的独特魅力,感悟古诗的经典意境。这时的读诗,想象,表达等方法应该是学生思维发展的艺术体操。

  激情吟诗熟读成诵片段三

  师:瀑布的快、急、猛带给你们什么样的感受?

  生:让我们大开眼界。

  生:这可真是天下奇观呀!

  生:这瀑布简直太雄伟太壮观了。

  师:老师和你们一样,被这奔腾飞泻的瀑布深深吸引。站在这瀑布下的李白又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

  生:他应该陶醉不已。

  生:他也许觉得自己到了仙境。

  生:他被这壮美的瀑布迷住了,好象不知道究竟是在人间还是在天上。

  师:(说得太妙了!老师觉得你的思维火花真灿烂)你从哪个字能体会到李白的这种心境?

  生:“疑”字可以让我体会到。

  师:那这句话应该怎么读呢?(学生自由练习读,努力读出如梦似幻的飘渺感。)师:李白在庐山的瀑布中陶醉了,我们在李白的诗歌中陶醉了,想跟着老师来读这首《望庐山瀑布》吗?(指导朗读,注重节奏韵律,重点把握“生、挂、飞流直下、疑、落九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吟诵。在反复读的过程中背下这首古诗。)

  师:谁会背这首古诗?(指名吟诵,评价朗诵)

  师:你能从这首诗中体会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生:诗人赞美了瀑布的壮美。

  生:诗人也抒发了对秀美山川的热爱。

  师:请同学们饱含深情地背诵这首古诗吧!

  反思在抓重点词理解这句古诗,感悟这句诗的非凡意境后,再让学生从“疑”字着重体会诗人的如痴如醉,更能让学生从侧面感受到瀑布的形态美。还是这个“疑”字,让学生真正溶进古诗中,溶进意境中,感受到诗人激越的创作情绪。这种激情因为诗的魅力而流传千年,学生在激情中吟诵古诗,进而产生了要背诵古诗的高层次需要,教师这时指导朗诵,重点把握读“生”、“挂”字的舒缓生动、“飞流直下”的轻快充沛、“疑”的柔和飘渺、“落九天”的稳重绵长,让学生在自发读与感悟读的层次递进中掌握诗歌节奏韵律和情感脉动,最后发展到激情吟诵,达到熟读成诵的传统要求,用“诵”这种亘古不变的艺术形式再现诗人若干年前的“情”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3

  多么壮观的`景象啊!李白运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奇壮丽的景色,尽情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开始教学古诗,我让学生对照插图,体会诗人描绘了怎样的情景,引导学生把想像的画面说生动,说具体。

  接着便问:知道庐山在哪吗?之后马上放庐山的风景图还配上优美的音乐和自己的解说词,一下便把孩子们带入了景色迷人的庐山。当播放结束时,看到孩子们还是那如痴如醉的神态,于是引导学生朗读和领悟诗情。

  领悟诗情这方面,我觉得这首诗有一定的难度,孩子们似乎受到了图片的影响,逐句逐句地对诗去进行解释。这是,巧妙地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让学生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的熏陶,享受审美乐趣。

  课堂中,一直把自主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说发现,说理解,说体验,在学生之间的互动互补中,感悟诗句,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读书的过程变成了学生自主发现和探索的有趣经历。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4

  庐山瀑布,多么壮观的景象啊!诗人李白运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尽情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一开始教学古诗,我便设问:知道庐山在哪吗?之后马上放庐山的风景图还配上优美的音乐和自己的解说词,一下便把孩子们带入了景色迷人的庐山。当播放结束时,孩子们还是那如痴如醉的神态,我心中一阵暗喜:接下来的朗读和领悟诗情不会有问题了。的确,后面的朗读真的不错。之后,我们真的看到了摇头晃脑的小诗人抑扬顿挫的诵诗声。

  领悟诗情这块,我觉得这首诗有一定的难度,孩子们似乎受到了图片的影响,逐句逐句地对诗去进行解释。我想今后还得想些办法,好好引导孩子们去领悟诗的大意即可。

  这节课我做的不够的地方有许多:

  一、把三四两句诗给分开品析了。回家潜心再读诗文,“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两句其实是一个整体,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瀑布从高处落下,流得快、直、美。而我在学生理解后,没有把两句诗整合起来品析,破坏了瀑布流态的整体之美。

  二、时间安排不合理,前松后紧。在“细品诗句,领悟诗情”环节花了太多时间,个别读太多。以至“联类比照,感悟诗风”这环节匆匆带过,原来预设时自认为的亮点就这样以遗憾告终,写字教学也无法进行,作业也忘布置了。真是有“虎头蛇尾”之感。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5

  教学《望庐山瀑布》这首古诗,我仔细研读了教材,查阅了大量资料,把感受庐山瀑布的壮美、感受诗人豪放、夸张的诗风、朗读古诗的情感相结合。一节课上完,受益颇多,感慨颇多。我觉得做得比较好的有以下两点:

  1、游戏与儿歌是二年级孩子特别喜欢的活动,开课伊始,我便播放学过的古诗改编的儿歌,一下缓解了孩子们的紧张情绪,学生处于兴奋状态,趁机我播放《望庐山瀑布》的歌曲,孩子们争先发言,趁势激起学生课文的欲望:唐代大诗人李白游了庐山瀑布后诗性大发写下了千古名诗《望庐山瀑布》,同学们想不想学?带领学生以饱满的情绪,进入了学习古诗的最佳状态。这为整节课做了很好的铺垫。这也就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接下来是朗读和领悟诗情。

  2、理解诗意是有感情地朗读训练的前提,是古诗教学的关键。我紧抓关键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意,进而有针对性的指导朗读。

  生:先产生再升起,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

  挂:瀑布本是流动的,作者却巧妙地将动态定格,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的美丽壮观。

  飞、落:写出了瀑布凌空而出,喷涌而下。三千尺:夸张手法

  通过品味,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正是通过写自己所看到的,所联想的,表现了瀑布磅礴的气势再反复诵读体会情感。指导学生反复诵读,欣赏意境美,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相辅相成。

  本节课还需要改进的地方有:

  1、把三、四句诗给分开品析了。潜心再读诗文,“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两句其实是一个整体,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瀑布从高处落下,流得快、直、美。若分开品析,则破坏了瀑布流态的整体之美。

  2、时间安排不合理,前松后紧。字词教学的环节占用了太多的时间,导致朗读环节时间比较仓促,学生的朗读指导不太到位,没有把古诗的意境读出来。

  3、对课堂的生成处理的不够娴熟,对学生发言的指导不太到位。

  总而言之,我觉得一堂成功、有效的课既离不开教师精心的“预设”,也不能没有学生精彩的“生成”,让预设与生成相统一,关注学生在课堂中处处闪现的生成点,学习处理好生成点中的智慧火花,学习处理课堂教学中生成与预设之间的关系,是我以后前进的方向。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6

  在这堂课里我设定的目标有两个:

  1、诗配乐的形式,增强古诗的感染力,提高幼儿诵读古诗的兴趣。

  2、理解诗句,能完整朗诵古诗。

  我先让幼儿观看了瀑布视频,带给幼儿充分的直观感,感受又高又大,气势宏大,景色非常美丽壮观的瀑布,让幼儿对瀑布有一个较为深刻的印象,然后再告诉幼儿“古代有位伟大的诗人叫做李白吗?有一次他外出时看到了瀑布,他觉得瀑布非常的美丽,于是就写下了一首关于瀑布的诗.“过渡到下一个环节。

  第二个环节是教师配古典音乐《渔舟唱晚》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这个环节中我朗读了两次古诗,这两次的朗读主要是让幼儿能够熟悉古诗名字、诗人、和古诗里的内容。接下去第三个环节:理解古诗内容,师逐句讲解古诗意思。在幼儿能熟悉古诗的基础上让幼儿理解到这首古诗的意思是:在阳光的照射下,庐山的香炉峰升起紫色的云雾。一条白练似的瀑布从青翠的山壁间跌落下来,好像一条大河挂在山前。那长长的瀑布飞快地直往下泻,真让人以为那是银河从九重天外落了下来。在讲解时我边出示了图谱,让幼儿能够对理解古诗能更深入,也为下一个环节幼儿学习朗读古诗做准备。但是在这个环节中我出示图谱时犯了一个大错误,耽误了不少时间:在此前我已经把图谱粘贴在了黑板的背面,但是在拿的过程中我从右边转过去拿却从左边出来。我还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来进一步完善教学中的许多不足之处。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7

  《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挂前川”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挂”字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这样写诗人觉得还没把瀑布的雄奇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于是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一个“疑”,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教学本首诗,运用平衡策略,有效实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落实工具性”与“渗透人文性”、“充分利用教材”与“适度超越教材”的有机平衡,彰显课堂学生本体,回归语文教学本色,打造真本语文课堂。一节课上完,受益颇多,感慨颇多。

  一、画面导入,激发学生学诗兴趣。

  课的一开始,我通过深情地导入,让学生对李白充满敬佩之情。师:我们的祖国是诗的国度,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留下了无数辉煌的诗篇。在诗歌的创作史上,唐代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涌现了无数优秀的诗人,李白是当时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我们曾经学过他的几首诗,谁愿意来背一背?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诗,在回忆中引出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接着让学生欣赏庐山瀑布的图片,在学生惊讶的赞叹声中发现孩子们已经被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景象吸引了。揭示课题就顺理成章。

  二、扫除障碍,顺畅阅读。

  1.扫清障碍,主要解决生字。学生小组间互相帮助学习,然后检查个别字朗读,并通过为生字比较、组词让学生巩固生字。这首古诗里生字比较简单,学生学起来比较轻松。

  2.理解古诗。首先让学生读,读通读准古诗。接着帮助学生逐句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李白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可以通过给个别组词理解字义,比如照就可以组为照射;学生理解香炉是指香炉峰,用简笔画配合手势理解“生紫烟”;猜哪个字解释为河(川);“三千尺”是作者用夸张的方法,“银河落九天”是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绘庐山瀑布的雄伟壮美。之后又让学生读,有感情的读,读出庐山瀑布气势磅礴的感觉。在熟读的基础上成诵。

  三、精读古诗,品读感悟。

  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分享,再现诗歌描绘的画面;在再现诗歌描绘的画面的过程中,相机解决学生自读过程中产生的困惑,并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法,品味诗歌的语言之美。

  四、拓展诗句,体会写作特点。

  李白的诗激情浪漫,多采用夸张、比喻、想象等写作方法巧妙地表达诗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在这首诗中诗人李白运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和比喻、想象等,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尽情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教学中我用直观形象的数字举例让学生理解“三千尺”夸张写法,还通过讲解理解、图片演示理解“银河”“九天”“香炉峰”的意思。还结合以前学过的诗句和拓展诗《秋浦歌》体会李白夸张写法特点。受到很好的学习效果。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8

  这是一首意境非常优美的古诗,古诗读起来朗朗上口,但以往总感觉只要学生会背诵,个别优等生能说出古诗大概意思就可以,这首古诗学生之前也都会背,把一首会背诵的古诗当做一堂新授课,确实有难度,但今天决定好好准备一节不同以往的古诗课。听课的老师很多,但那天我一点也不紧张,课后的教研评课老师们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但就我自己来说,相比之前的课堂我觉得我进步了,我是总觉得一堂好课是不断实践出来的,其中几点深有感触,以笔记下,时刻提醒自己:

  一、紧扣课题

  课堂开始,我以课题入手,通过几副优美的瀑布图片让学生对瀑布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入情景当中。接着我有出示中国地图,并标红江西省的位置,再放大江西省地图出示庐山位置,这样就好像一条游览线路出现在脑中,由大到小,庐山的具体方位学生已知一二,再解决“望”,我才用组词的方法,学生很快明白,是看的意思。

  接着联系作者,从学生口中说出对李白的了解,这样一来把李白和庐山有联系在一起。

  二、自主识字,感知诗意

  这节课,较大的突破就是改变了古诗教学由老师牵引着学生,逐字逐句串讲诗意的传统做法。课堂上,从学生自由背诵学过的古诗开场,引出今天要学的两首古诗。而后,安排自学时间,使学生有一个潜心读书的过程。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让学生汇报“读懂了什么”,师生共同讨论,互相补充。对于学生没有弄懂的问题,老师安排了质疑环节,启发学生共同探讨。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在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的探讨中,完成了教学任务。这种设计,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老师只是一个参与者、合作者。

  三、意境渲染,情感升华

  通过学生配乐朗读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之后设计的两个教学环节将本堂课达到高潮,学生现场书画庐山瀑布,并点评展示;诗唱庐山,通过音乐师范引导学生主动创编,小组合作展示成果;接着又引出黄梅戏版本的歌唱,告诉学生黄梅戏最早也起源于李白所生活的朝代——唐;最后这样结束:中国诗词产量大、韵律美,其中唐诗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学的两颗明珠,唐有大诗人李白,宋有大词人苏轼,最后在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结束了这届愉快的课堂,并播放王菲的《千里共婵娟歌曲》。

  下课之后我并没有急匆匆赶往办公室,而是在故意慢慢收拾讲桌整理文件的间隙“偷瞄”学生的举动,发现很多同学还沉浸在古诗的音乐中不可自拔,一些课堂上不敢主动表达展示的孩子在同桌面前大胆高唱,我想一节课古诗课的意境不仅单单体现在课堂上,能把课堂上的气氛延续到课下乃至生活中才真正使传统文化时时有新意,代代传。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9

  本课教学重点是:了解诗歌描绘的景色,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是:把学生引入诗的意境。在教学本课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图象、声音、文字相结合,紧扣词句品意境,反复诵读体会情感。

  针对教材,结合学生实际,《望庐山瀑布》这首诗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设计的:

  第一步:创设情境,感受形态美。

  运用多媒体,可以创造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激发学生审美的情感。教学伊始,就播放录像,学生亲眼目睹了庐山瀑布那宏伟的气势,顿时沉浸在美的意境之中。在教师启发的情感体验下谈谈:瀑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必将争先发言。教师趁势激起学生课文的欲望:唐代大诗人李白游了庐山瀑布后诗性大发写下了千古名诗《望庐山瀑布》,同学们想不想学?带领学生以饱满的情绪,进入了学习古诗的最佳状态。这为整节课做了很好的铺垫。这也就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第二步:品味吟诵,欣赏意境美。

  欣赏意境是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也是有感情地朗读训练的前提,是古诗教学的关键。我采用两种方法对学生进行意境欣赏的指导,分别是:先紧扣词句品意境,再反复诵读体会情感。

  1、紧扣词句品意境。让学生自由读全诗,说说哪些词语用得好。这些词让你想到一个怎样的画面?学生各抒己见,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感悟古诗精湛的语言艺术,指导反复诵读,欣赏意境美。教师相机重点引导学生品味下列字词:

  生:先产生再升起,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

  紫烟:则可调动学生已有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通过生活实践,悟出那是香炉峰上的水气蒸腾而上,在太阳光映照下,显示出迷人的颜色。

  挂:瀑布本是流动的,作者却巧妙地将动态定格,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的美丽壮观。同时,也只有大自然能挂起如此气势磅礴的瀑布,其中不正隐含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神奇力量的由衷赞美吗?

  飞、落:写出了瀑布凌空而出,喷涌而下。

  疑: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通过品味,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正是通过写自己所看到的,所联想的,表现了瀑布磅礴的气势。

  2、反复诵读,体会情感。在学生品味了古诗的语言美后,我创设情境(配图,配乐),让学生反复吟诵。我让学生展开想象,自己就是诗人李白,正仰望瀑布。望着这雄伟壮观的瀑布,万分激动,情不自禁地吟出一首诗——(全班同学读)。再着,我继续引读:如果你们觉得站着读不足以表达你们的情感,那就加上动作读读吧!看着这气势磅礴的瀑布,李白激动不已,情不自禁地脱口而出——(全班同学站起来加上动作读)。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10

  《望庐山瀑布》意在让学生熟读的基础上知道:在阳光的照射下,庐山的香炉峰升起紫色的云雾。一条白练似的瀑布从青翠的山壁间跌落下来,好像一条大河挂在山前。那长长的瀑布飞快地直往下泻,真让人以为那是银河从九重天外落了下来。多么壮观的景象啊!诗人李白运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尽情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我在仔细研读了教材之后,将目标设定为:1.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认识“庐、瀑、炉、川”四个生字。2.通过学生反复吟读古诗,理解诗句意思,感悟诗人情感,体会诗中意。积累古诗中的名句。二年级的学生学习重点仍然在识字、写字上,而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上则为难点。

  一、情境引入,揭示课题

  课前我先让学生看有关庐山风景的视频,再通过谈话引导学生知道我们的大诗人李白也去过庐山,看到了这么美的风景,而且还把他看到的写成了一首诗,诗名就叫《望庐山瀑布》。

  二、读诵课文

  1、了解李白,学生讲,老师再帮忙补充。

  2、扫清障碍,主要解决生字。学生小组间互相帮助学习,然后检查个别字朗读,并通过利用白板的批注功能,将“望”和“炉”“庐”字圈画,让学生巩固生字。这首古诗里生字比较简单,学生学起来比较轻松,。

  3、理解古诗

  首先让学生读,读通读准古诗。接着帮助学生逐字逐句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李白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可以通过给个别组词理解字义,比如照就可以组为照射;学生理解香炉是指香炉峰,“三千尺”是作者用夸张的方法,“银河落九天”是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绘庐山瀑布的雄伟壮美。利用白板的批注功能,将诗歌的节奏划分,之后又让学生读,有感情的读,从读中感悟,在熟读的基础上成诵。

  三、总结

  反思:古诗学生比较难理解,于是我就借助多媒体进行《望庐山瀑布》的教学。上完课后,感想颇多:

  1、材料的充分准备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

  为了上好这节课,我提前一周开始通过各种方法收集资料。瀑布图片网上很多,但是能准确切题、合乎心意的却甚少。从关键字“望庐山瀑布”到“瀑布”,从自己认真查找资料到求助朋友,所有能寻求帮助的途径都用上了。短短一个星期的时间,浏览的图片就有几百张。最后才在这几百张中选取了8张。视频资料也是如此。庐山瀑布的视频有很多,但是我要求的视频资料是——既要表现出庐山瀑布的气势恢宏,又要有能震撼人心的瀑布声。寻找资料的过程无疑是艰辛的,但艰辛过后的收获却让我感觉一次比一次甜蜜,一次比一次兴奋。

  2、有效的教学设计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

  对于所有课来说,有效的教学设计是关键。刚开始的我在设计教学环节的时候有些急于求成。在试讲时我利用电子白板上的课,几位听课老师给我提了很多宝贵意见,再就是在理解诗意上引导的还不够透彻,我发现自己不应该让教学来体现多媒体的功用,而应该让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所以我在教学的重心不应该在多媒体上,而应该在教学的有效性上。认识到这一点后,我又调整和修改了自己的教学设计。

  3、我在讲授《望庐山瀑布》一诗时,导入部分先是使用了多媒体来介绍庐山的风景,接着播放庐山瀑布的视频录像,让学生对庐山瀑布有一个直观印象,并使学生心灵得到震撼。在古诗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通过“读—理解—读—诵”这4个步骤学习课文。在第一个读中,学生做的很好,很快的解决了生字,还给生字找了一些课外的朋友。低年级古诗教学重在入情入境地计,而要读得入情入境,只能从图片、录像上感受,或是联系生活实际,在老师的情境语言中读。我也寻找了大量的资源引导学生读,《望庐山瀑布》一诗中的名句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我带着孩子们看了课件高山瀑布的景象,让他们感受到了“飞流直下”的感觉、领略了“三千尺”的高度和寓意,就有个别学生感言,真的“像天上的银河落下来了”。但是最终还是没能达到预设的效果,反思自己,发现:只有放慢语速,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意境,去领略作者当时的心情,读起古诗来才会更有味道。在枯燥的课文中,教师是学生学习路上的向导,有了教师正确的指引,学生的思维大门就会打开,一切看似疑难的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11

  本单元主要以亲近自然、探索自然的奥秘为主题,所以在讲课文之前,我先在大屏幕上展示了这一单元的导读部分让孩子们了解整个单元的主题,把孩子们自然而然带入到大自然的情景当中。 这首古诗出自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我通过图片欣赏的形式让孩子有所了解,在学习古诗之前,我先播放了一组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象(并进行了配乐欣赏),当时就可以感觉得到孩子的积极性很高,他们对自然的求知欲很强,在学习古诗时以读为主,先出示图片,让孩子们说说从图片中看到了什么?孩子们回答之后出示相应诗句,不但使孩子了解了这句诗的意思在朗读上更有所提高。这节课采用了随文识字的方法,减轻了孩子的识字负担。在逐句指导后,在出示全诗让孩子自由朗读,孩子们读的非常投入,大部分孩子能当堂背会。最后我又拓展了一首小诗《瀑布》,孩子们也非常喜欢读! 通过这节课,让我知道了,古诗并不是像我们小时候学习那样一字一句的讲解诗意才会记得住,通过这节课我觉得孩子能掌握的也很好!而且学习起来并不会感觉枯燥。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12

  在教学《望庐山瀑布》中,我尝试新的教学方法。

  一、 由学生自由背诗,有学生背诵到这一首诗时引入新课

  很多学生在幼儿园时就已经会背很多古诗,我引导学生背诵自己会背的古诗,当有学生背到这一首时我让学生尝试自己默写,我来朗诵,对于学生不会写的字,允许注拼音,这一过程大约需要10分钟。因学生写字速度、对句子的理解程度都有不同,所以默写出来的诗千差万别。我巡视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写完时,我在黑板上板书,让学生一一对照,让学生在修改时问一下自己为什么这样写,同时结合挂图看美景。我认为在纠正错别字中学生很容易理解诗意,如“望”就是看,望庐山瀑布就是看庐山的瀑布。李妍写的是“暴布”,她认为这个字是多音字,在纠正这个字时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怎样记住这个字,有学生说:“水流的太暴了,就成了瀑布。”通过直观的看图启发学生:“流的暴的水就是瀑布吗?”细心、动脑的学生看出来了:“在高高的山上流的暴的水就是瀑布。”高莹莹同学穿插了一个脑筋急转弯:“什么布剪不断?”多种形式的交流让学生对瀑布不仅有直观的认识,更有自己独特意义的见解。

  二.在纠正错别字过程中,学生理解了诗意,在直观感知的基础加上理性的分析和思考,学生背诵起来更容易,指名背、互背、接力背等多种形式记忆。

  三、你喜欢哪个词?哪个字?哪句诗?说说你自己的看法。

  很多学生喜欢“遥看瀑布挂前川”和“飞流直下三千尺”,学生解释是“遥”的意思是遥远,远远的看瀑布像白布挂在上面,而且在动,很美。有的学生说“飞”是速度很快,有三千尺,(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三千尺)很高很高,如果有机会,一定去看看,用眼镜发现美、欣赏美,用耳朵去听一听瀑布飞下来的壮观。

  接着我准备让学生默写一遍古诗,加强记忆的同时想像美丽的瀑布,边想像边默写,还安排了叶圣陶先生写的《瀑布》让学生欣赏,但由于学生默写速度慢,后面的内容没有进行。

  在本节课中,我认为古诗教学可以分为四步:

  1、教师朗诵,学生默写。

  2、教师板书,学生纠正错别字,再出示挂图引导学生理解诗意,反复诵读。

  3、再次默写,将诗、意结合,进行感情升华。

  4、拓展训练。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13

  古诗是我国的文化精华。《望庐山瀑布》描绘了庐山瀑布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教材选编这首唐诗的主要意图,一是丰富学生古诗的积累,从唐诗的音韵和谐、用词精炼中受到熏陶感染,培养语感;二是通过理解诗歌内容,了解祖国山河壮丽,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那么,根据唐诗音韵和谐、用词精炼的特点,我认为为了贯彻落实“课标”倡导的新学习方法,可以采用“分步朗读、逐渐深入”的方法,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分散难点,各个击破,从而达到本课的学习目标。

  在《古诗两首》的教学中,我始终以读和图为主,让学生在读中悟,在图中感受。我在讲授《望庐山瀑布》一诗时,导入部分以投影诗中插图入手,让学生对庐山瀑布有一个直观印象,并使学生心灵得到震撼。在出示课题的时候,我利用图层关系,将课文中需要学生学习的生字“庐”和“瀑”进行重点学习,特别是把“庐”与“炉”、“护”进行区分,通过偏旁部首的释义,进行区分这三个字的不同,以此来实现第一个目标。在“学文“过程中,我主要进行了以下教学:其一,自主读文;其二,进行朗读指导;其三,进行会认字学习指导和古诗配画学习;其四,指导背诵。从目标上看,四个目标都已经达成,而且利用课文插图和课件,很好地解决了重点和难点的教学。从效果上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体现。图文结合,激发了学生朗读的趣味性和主动性。另外,利用田字格,让学生将观察到的生字送回家,从而来指导学生的书写,这既让学生获得了一个实践参与的机会,又充分体现了交互、参与的新课程理念。同时,这也体现了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设计策略,为师生搭起了一个交互的平台,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叶圣陶先生说:“入境始于亲”。首先创设情境,把学生带进了风景优美的瀑布所在地庐山。生动的画面,动人的音乐,优美的讲解,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学生的心弦被扣动,思维被激活,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紧接着老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让学生浮想联翩,心驰神往。他们对于古诗中的画面都能根据自己的感悟说出一二,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边读诗句边想画面边理解诗意,过渡无痕,如行云流水,学生对诗意的探究自然是水到渠成。当孩子们对瀑布充满期待时,再展示声色并举的瀑布图片、视频,学生的情感再次受到强烈的震撼,此时学生与诗人已经是心心相印了,站在“瀑布”前的吟诵如痴如醉。整节课,激情的语调,动人的态势,悠扬的音乐也让课堂诗味盎然。

  一节课下来,师生仿佛都身临其境。要利用好现实的教学资源,让学生走出文本,利用自己的切身感受去领悟。学生学习兴致高,教学效果就会好。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14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能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绘的情景。

  3、理解诗的内容,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教学准备:

  挂图、投影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教前反思与构思

  要根据古诗内涵丰富,意境优美的特点,教学时可通过指导观察课本插图,播放课文范读录音等多种手段,创设诗歌意境。在学生充分入境的基础上指导朗读和背诵,感受诗中描绘的优美景色,感受诗人用词的精妙。教学时可适当进行朗读指导。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能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绘的情景。

  教学重点

  理解诗的内容,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指名背背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

  2、揭示课题,板书:望庐山瀑布

  二、学习

  1、理解课题的意思: 理解望瀑布

  你在什么地方见过瀑布吗?是什么样的,能不能说给我们听听?

  2、学会写课题中的生字: 瀑

  3、你知道庐山在什么地方吗?

  4、学习这首诗

  (1)出示整首诗

  2)指名读一读

  3)再读,可以讨论,看能不能理解诗的意思,有问题可以提出来。

  4)交流:

  重点理解银河九天香炉川三千尺

  谁能讲这首诗的意思?

  评议,他讲得怎样?

  再指名讲诗的意思。

  5、诗人为什么要写这首诗呢?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6、指导朗读

  7、指导背诵

  三、作业

  1、背诵古诗

  2、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绘的情景。

  板书:

  望庐山瀑布

  日照 香炉 生 紫烟,

  遥看 瀑布 挂 前川。

  飞流 直下 三千 尺,

  疑是 银河 落 九天。

  教后小记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想象意境,理解诗句,背诵记忆;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之美。抓住“银河”,激发想象,体会瀑布与银河有什么关系,诗人为什么要比作银河,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瀑布垂挂山前的壮美之景。

  第二课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能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绝句》这首诗描绘的情景。

  教学重点

  理解诗的内容,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背诵《望庐山瀑布》

  2、《望庐山瀑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二、学习《绝句》

  1、板书课题,解题,理解绝句

  2、简介作者及背景

  三、初读诗句,说说你能理解哪些词语或句子的意思。

  1、自由读诗句,读准鹂鹭的字音。

  2、交流,你了解了哪些词语、句子的意思了?

  四、学习诗句,想象画面

  1、学习一、二两句

  轻声自由读一读,画出还需要理解的词语。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句的意思?

  指导朗读,读出舒畅预愉悦的心情。

  2、学习三、四两句

  指名读一读诗句,其他同学思考:诗人卡到了什么?

  讨论,理解西岭千秋雪相机板书,画简笔画。

  诗人是透过什么看到西岭上的积雪的?

  诗人向门外一看,可以看到什么?理解东吴

  为什么说是万里船?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3、指名说说全诗的意思。

  4、总结全诗,体会感情。

  (1)一行写一个景,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小结:先写近景,后写远景,有动有静,色彩明丽,表达了诗人无比舒畅的心情。

  5、指名朗读,练习背诵。

  6、指导书写鹂鹭

  五、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背诵课文

  板书:

  绝句

  两个 黄鹂 鸣 翠柳,

  一行 白鹭 上 青天。 近景

  窗含 西岭 千秋 雪, 舒畅愉快

  门泊 东吴 万里 船。 远景

  教后小记

  让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自读自悟,深入理解古诗后,再引领学生认识对仗,感受诗美。如“两个”对“一行”,“黄鹂”对“白鹭”,“鸣”对“上”,“翠柳”对“青天”等。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15

  《望庐山瀑布》意在让学生熟读的基础上知道:在阳光的照射下,庐山的香炉峰升起紫色的云雾。一条白练似的瀑布从青翠的山壁间跌落下来,好像一条大河挂在山前。那长长的瀑布飞快地直往下泻,真让人以为那是银河从九重天外落了下来。多么壮观的景象啊!诗人李白运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尽情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我在仔细研读了教材之后,将目标设定为:

  1、学会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二年级的学生学习重点仍然在识字、写字上,而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上则为难点。

  一、画面导入,激发学生学诗兴趣

  课的一开始,我通过深情地导入,让学生对李白充满敬佩之情。师:我们的祖国是诗的国度,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留下了无数辉煌的诗篇。在诗歌的创作史上,唐代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涌现了无数优秀的诗人,李白是当时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我们曾经学过他的几首诗,谁愿意来背一背?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诗,在回忆中引出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接着让学生欣赏庐山瀑布的图片,在学生惊讶的赞叹声中发现孩子们已经被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景象吸引了。揭示课题就顺理成章。

  二、读诵诗句。

  1、扫清障碍,主要解决生字。学生小组间互相帮助学习,然后检查个别字朗读,并通过为生字比较、组词让学生巩固生字。这首古诗里生字比较简单,学生学起来比较轻松。

  2、理解古诗。首先让学生读,读通读准古诗。接着帮助学生逐句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李白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可以通过给个别组词理解字义,比如照就可以组为照射;学生理解香炉是指香炉峰,用简笔画配合手势理解“生紫烟”;猜哪个字解释为河;“三千尺”是作者用夸张的方法,“银河落九天”是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绘庐山瀑布的雄伟壮美。之后又让学生读,有感情的读,读出庐山瀑布气势磅礴的感觉。在熟读的基础上成诵。

  三、拓展诗句,体会写作特点。李白的诗激情浪漫,多采用夸张、比喻、想象等写作方法巧妙地表达诗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在这首诗中诗人李白运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和比喻、想象等,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尽情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教学中我用直观形象的数字举例让学生理解“三千尺”夸张写法,还通过讲解理解、图片演示理解“银河”“九天”“香炉峰”的意思。还结合以前学过的诗句和拓展诗《秋浦歌》体会李白夸张写法特点。受到很好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