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的空灵世界
导语:王维深受佛学影响,其心境平和淡泊,常以澄澈、虚静、恬淡的心境体味着人生和宇宙的空寂清幽。也因此,其山水田园诗以无承有、以静载动,在空寂闲淡、静谧清幽的意境中呈现出玲珑剔透、干净澄澈的空灵美。
被誉为“诗佛”的唐朝诗人王维的“山水诗”在我国异彩纷呈的艺术王国里独树一帜,别具一格,享有很高的声誉。他汲取了佛学“挑水砍柴,无非妙道” 的精髓,以一颗纯净、澄澈、虚静的心体味着世间万物自由自在的生命,营造了一个空寂闲淡、静谧清幽的玲珑剔透、干净澄澈的空灵世界。
一 清幽、闲适的艺术境界
“境”本为佛教用语,指色、声、臭、味、触五境。佛教传入中国后,和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结合,形成了禅宗。禅宗的慧能认为每个人都有佛性,所以,“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慧能之后的禅宗更主张在日常生活中修禅心、味禅道,吃饭、走路、挑水、砍柴、睡觉等无不体现禅的意味。《五灯会元》记载了天柱崇慧禅师和门徒的对话。门徒问:“如何是禅人当下境界?”禅师回答:“万古长空,一朝风月。”禅宗认为只有通过“一朝风月”,才能悟到“万古长空”。“万古长空”象征着亘古、静寂的本体,为静;“一朝风月”展现着活泼、灵动的现实,为动。在活泼灵动的生命中体验永恒的、空寂的宇宙本体,所谓“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此时的“境”已体现为活泼灵动的生活现象和永恒空寂的宇宙本体的高度统一。“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及至唐朝,佛学与玄学合流且日渐繁荣,禅宗“不立文字,直指本质”的思维方式影响到诗歌、绘画、音乐等各个领域。尤其是在诗论方面,王昌龄的《诗格》首次把“意”和 “境”连用:
“诗有三境:一曰物境。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二曰情境,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三曰意境。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
当“境”进入美学、艺术领域,就呈现出了解说不尽的艺术韵味。自王昌龄以后,刘禹锡在《董氏武陵集纪》中说:
“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驰可以役万景,工于诗者能之……诗者,其文章之蕴邪?义得而言丧,故微而难能,境生于象外,故静而寡和。”
刘禹锡认为“境”乃“象”和“象”外的虚空的统一。司空图紧随其后,提出“思与境偕”,从而发展了陆机、刘勰的余味说、钟嵘的滋味说,更加追求“韵外之致”、“味外之旨”。曾言:
“戴容州云:‘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岂容易可谭哉!” (《与极浦书》)
南宋末年著名文学批评家严羽更是走向极致。他在《沧浪诗话・诗辨》中说:
“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
严羽是在寻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试图用无形之意完成对有形之象的超越。由此可见,“境”首先为“象”,为人类日常生活中的景物、情感等,但又超越具体事物、个体情感上升到人生、宇宙的境界,在厚重的人生感、历史感、宇宙感中体味无限和永恒。
深受佛学思想影响的王维将“色空有无之际”的禅理,经过诗人的匠心独运,以闪烁而朦胧的笔调,在虚无飘渺的画面中,写出大自然的化境,使人们的情感超越于日常的琐屑,体味亘古如斯的清幽。正如殷 说:
“维诗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为珠,着壁成绘,一句一字,皆出常境。”
非常境,乃禅境也。正如青原惟信禅师的参禅语道:
“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山不是山,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在这三境中,第一境和第三境很相像,但却有质的区别。在第一境中,物与我是分离的,山水纯粹是人观赏、关照的对象,我站在此岸关照彼岸。在第三境中,我就是物,物就是我,山水与我是一体的,彼此不是关照和认知的对象,我就是林间的一阵风;山间的一清泉;天空中的一轮明月;山谷中的一朵小花。在禅的世界里,已经没有了主体和客体,而是一个所有生命自我言说、自我呈现的不二世界。在不二世界里,山自是山,水自是水,自足自满完成了一个“空山无人,水流花开”的境界,“人”就在山中,隐藏在境中,空寂的意境中流水潺潺,花开花落,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空寂中蕴藏着生机,所以,禅宗常用“虚”、“静”、 “空”等理念阐述万物,认为世间万事万物涌动着无限的生机,喷薄着生命的绚烂,但在“涌动”和“绚烂”的同时注定将走向虚静和空寂,只有无限的、永恒的本体是真实的,有限的、瞬间的存在都是幻象,世间万物最终都要返回到自己的本根,而本根就是“虚静”。“动”乃是虚静的集散生灭,“虚静”乃是“动”最终的归宿。
而“空”就成为了王维诗歌独特艺术特色的象征性词汇。如“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首诗描写了一个雨后的秋日里静谧、闲淡的景象;“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在一个静寂的夜晚,桂花悄然飘落,一轮明净的初升之月惊起了熟睡的山鸟,阵阵鸣叫声更显得春山的宁静和幽深;“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傍晚时分,空寂的山林只能听到人说话的声音,但看不到人,更衬托出山的空与静。只有落日的余晖照在青苔上,但随着夕阳的沉去,也将永远消失。诗人从“色”悟到了“空”,从“有”悟到了“无”。王维诗中写“空”的还有许多,如“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冬天是万物凋零的季节,山中的苍松翠柏经过寒霜的浸润更显得郁郁葱葱,营造出弥漫的、流动的、空灵的山色,它们是不可触摸的,但浓浓的翠意让行走在山路中的行人感到“细雨”般的浸润,所以尽管“山路元无雨”,却自然感到“空翠湿人衣”了。
在空山、明月、清泉、落花、深林等“空”的意象中,王维营造了一个个闲淡、寂静、清幽的世界。“闲”在禅宗中是焚香、禅诵、入定和悟空的意思,体现的是一种空寂的意境。如“终南有茅屋,前对终南山。终年无客长闭关,终日无心长自闲。”这首诗展现的是王维独自对着终南山,专心坐禅而至“无心”的禅定过程,此时的诗人已经完全没有了意识,自然、人生、宇宙都只是存在的一种幻象,唯一真实、永恒的是一切幻象背后的空寂,所以“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寂寥天地暮,心与广川闲”,在雪花飘落的庭院里,在深远寂寥的暮色里,唯有心“闲”。“闲”与“空”、“静”是相通的。而《辛夷坞》更把空寂、清幽的意象世界推向极致。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一株芙蓉花在无人的空寂的深山中,自我成长,自我繁华,自我凋零,展现了木兰花在无人的自然界中自由自在、任意而为的生命真性情。所以,“静”充盈在王维诗歌的每一个角落,诚如叶朗先生所说的“静,所以清;静,所以幽。”作为诗人、画家,王维以其敏感的心灵捕捉住了世界的灵性,他以虚的心理空间、静的心理时间于浮躁喧哗的世界中品到了涧户边静寂的清凉,在辛夷花的静静飘落中悟到了整个世界的灵动,这是一个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有中有无,无中有有,一切都充满矛盾而最终又臻于和谐,跃动着生命之初的颤栗和美丽的世界,是“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成就一个鸢飞鱼跃,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灵境”。所以,人闲才会听到桂花飘落的声音,夜静才能感受到深山的空寂,无人才使得木兰花“纷纷开且落”,在空寂闲淡、静谧清幽的意境中呈现玲珑剔透、干净澄澈之美。
二 虚静、淡泊的人生境界
王维生活的唐朝,佛学盛行,他又出生在一个虔诚的佛教徒的家庭里,从小就受到了母亲的影响,晚年更是一心学佛,过着一种隐居的生活,在长期研习佛学精义的过程中,自然养成了其澄澈、虚静、淡泊、平和的心境。佛教以“水”喻“佛性”,水清净、澄澈的品性和佛性相契合,王维曾赞美心志高洁的贤士“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所以,王维徜徉在大自然的纯净中,或弹琴于明月青松下,或悠然于涧户空山中,或聆听花开花落的声音,或坐看云卷云舒的随意,在洁净、清净的自然中静心息虑,回归自然、清净的心性。清净之心就是禅宗提倡的“平常心”。“平常心”就是“无念”、“无心”,放弃物我的彼此对立,彼此关照,不执着,不粘滞,与青山白云、流水落花共同体验生命的跃动。所以,有了“平常心”,就会懂得人生如大自然四季轮回、春华秋实一样自然运转,生老病死、荣辱进退、繁华衰退乃常理,就会懂得最自然的生活就是最幸福的生活,就会在生活中不执着、不粘滞,任其自然,大化流行。所以,有人问大珠慧海禅师:“和尚修道,还用功否?”回答说:“用功。”问:“如何用功?”答:“饥来吃饭,困来即眠。”那么,这和平常人有何不同呢?回答说:“不同。”问:“何故不同?”回答说:“他吃饭时不肯吃饭,百种须索;睡时不肯睡,千般计较。所以不同也。”
司空图认为诗格是诗人品格和精神境界的体现,王维心境淡泊平和,故诗品也高,所以,他特别推崇王维的诗歌,他说王维的`诗歌趣味澄清淡远,像清澈的水一样流畅。王维的诗作确实体现了一种自然而然的生活态度。在《终南别业》中,王维写道“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人生的智慧在读者面前瞬间敞亮。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努力经营自己的情感、家庭、事业,当我们付出全部的精力和心血,满怀期待地品尝生命的甘露时,却发现“水穷”了,所有的希望瞬间崩塌,我们长歌当哭?我们捶胸顿足?我们心灰意冷?其实我们可以“坐看云起时”。当“水”没有了,我们想象它幻化为云,自由行走在天空中,或有一天变成雨,重新落到人间。甚或它永远无法变成“雨”,人生中的“云”也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并且“云”就现实、现在地存在着,我们何不尽享云卷云舒的自在、悠然呢。况且“水”、“云”都只是“色”,最终都归于“空”,在有限的人生中去追求无限的宇宙,远不如关注当下,珍惜瞬间,在当下、瞬间中体验永恒,因为当下、瞬间就是永恒。所以,王维的人生境界不同于叶朗先生所说的儒家的哀怨郁愤的沉郁之美,以“仁”的儒家精神自有悲天悯人的情怀,在生老病死、动荡离乱中深切感受人生、国家的苦难,透露出浓重的历史感和沧桑感。也不同于道家的自由驰骋的飘逸之美,以“游”为精髓的道家精神在天际间自由舞动,挣脱了大地的束缚和牵绊,超脱了人世间的种种际遇,与鲲鹏游戏,与明月拥抱,这是一种蓬勃、奋发的不可遏止的生命状态。王维则为我们展现了一个“静”的空灵境界。在这片纯净、透明的世界中,诗人没有深重的命运感,也没有肆意的狂放感,只静静地任生命自然成长、自然开放、自然凋落,始终以旁观的双眼和闲静的心灵静观、静悟喧闹生命中的从容,静寂世界中的跃动。
所以,平静、恬淡的王维,自由地畅游在天地之间,随意和落花、明月、深林、清泉交流,不假于物、也不求于物,尽情享受着超越尘世、摆脱束缚、怡然自得、闲适清静的快乐。没有了俗世的纷扰和喧嚣,自然万物在他笔下具有了灵性,看似幽静的自然画面中总跃动着鲜活的生命,在幽静、恬然的状态中律动着生命的活力,呈现了一个鸢飞鱼跃、生动活泼、生机盎然的世界。正所谓“动极则静,静极则动”。没有了俗世的纷扰和喧嚣,诗人王维在大自然自由活泼的生机中品味着“静”,在无心有意中静观着自然界的生灭起落,在自然界的大化流行中体味着人生和宇宙的静寂和清幽。因此,王维是站在此岸观照彼岸,而不是走向彼岸;在忘怀自我得失的寂静中品味人生,感怀生命。正如宗白华先生所说的:“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动静不二,直探生命的本原”。
保定学院和滁州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广西高考排名13451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山东高考排名14239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33632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桂林旅游学院和辽宁中医药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河南高考排名29548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王维辛夷坞全诗翻译赏析
王维少年行原文赏析及翻译注释
王维终南别业古诗原文翻译及注释赏析
王维陇头吟诗歌鉴赏
王维辛夷坞全诗翻译赏析
王维少年行原文赏析及翻译注释
王维终南别业古诗原文翻译及注释赏析
醉翁亭记主旨句
醉翁亭记读后感(四篇)
醉翁亭记教案范文集合十篇
安徽高考排名21069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山西高考排名7837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佳木斯职业学院要多少分黑龙江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河北高考排名13148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浙江高考排名12588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14410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的软件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在黑龙江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安徽高考排名11374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安徽高考排名7385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广西培贤国际职业学院要多少分贵州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福建高考排名3994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三峡大学科技学院要多少分内蒙古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广西高考排名1897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广东高考排名1607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南高考排名5146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21921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和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广西高考排名12143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醉翁亭记导游词怎么写-导游词范文
醉翁亭记的意思是什么
醉翁亭记教学实录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
关于醉翁亭记教案汇编十篇
醉翁亭记原文、翻译、赏析(六篇)
王维陇头吟诗歌鉴赏
王维西施咏全文鉴赏
王维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全诗鉴赏
王维夷门歌古诗赏析
王维山中全诗翻译赏析
鸟鸣涧王维
王维杂诗全诗赏析
王维秋夜独坐注释翻译与赏析
王维新晴野望句解
王维的气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