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与三杯鸡

黄飞老师

文天祥与三杯鸡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字宋瑞,一字履善。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江西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1] )人,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2] ,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宝祐四年(公元1256年)状元及第,官至右丞相,封信国公。于五坡岭兵败被俘,宁死不降。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年)十二月初九,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

  三杯鸡是江西宁都的`传统名菜。其独特之处在于:在烹制时,把宰杀洗净的鸡切成小块,放入砂锅中,不放汤水,只用一杯甜米酒、一杯香油、一杯酱油同煨而成,故名“三杯鸡”。其以肉质酥嫩、原汁原味、浓香诱人、味道醇厚而闻名于世。

  关于三杯鸡的来历,传说与民族英雄文天祥有关。南宋末年,民族英雄文天祥抗元被俘,广大人民群众十分悲痛。一天,一位70多岁的老婆婆手拄拐杖,提着竹篮,篮内装着一只鸡和一壶酒,来到关押文天祥的牢狱,祭奠文天祥。老婆婆意外地见到文天祥后悲喜交集,原来外面传文天祥已被杀害,她是前来祭奠文天祥的。她见文天祥还活着,后悔没带只熟鸡,只好请求狱卒帮忙。那狱卒本是江西人,也很钦佩文天祥,老婆婆的言行使他深受感动。想到文天祥明天就要遇害,他心里也很难过,便决定用老婆婆带来的鸡和酒,为文天祥做一道菜以示敬仰之情。于是,他和老婆婆将鸡宰杀后切成块,找来一个瓦钵,把鸡块放入钵内,倒上米酒,加点盐,用几块砖头架起瓦钵,将鸡用小火煨制。过了一个时辰,他们揭盖一看,鸡肉酥烂,香味四溢,二人哭泣着将鸡端到文天祥面前。文天祥饮酒汤、食鸡肉,心怀亡国之恨,慷慨悲歌。第二天,文天祥视死如归,英勇就义,这一天是农历十二月初九。

  后来,那狱卒从都城回到老家江西,每逢农历十二月初九这一天,必用三杯酒煨鸡祭奠文天祥。因为此菜味美,便在江西一带流传开来。后来,厨师为使此菜更鲜美,便将三杯酒改为一杯甜米酒、一杯酱油、一杯香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