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中考真题

王明刚老师

小石潭记中考真题

  导语:小石潭记历来是中考的重点篇章,多做中考真题对同学们是很有好处的。

  一、【陕西2013年中考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4分)

  【甲】自渴①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采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或掊足,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走石,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藓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潭幅员战百尺,清深多俢鱼。又北曲行纡余,睨若无穷,然卒入干渴,其侧皆诡石怪杰,奇卉美箭②,可列坐而庥③焉。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节选自柳宗元《石渠记》)

  【乙】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堇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谭,水光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辍,参差披拂。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注释】①渴(hè)地名,指袁家渴。②箭:小竹。③麻(xiū),树荫。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1)民桥其上( ) (2)逾石而往有石泓( )

  (2)北堕小谭( ) (4)卷石底以出(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有泉幽幽然 B.其侧皆诡石怪木

  然胡不已乎 安陵君其许寡人

  C.然卒入于渴 D.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其长可十许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风摇其巅,韵动崖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段文字所描写的水,各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

  甲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13年·江苏省苏州市】(12分)

  阅读《小石潭记》中的两段文字,完成1~4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1.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 )(2分)

  A.潭中鱼可百许头 B. 全石以为底

  遂许先帝以驱驰 自以为不如

  C.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C. 皆若空游无所依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貌若甚戚者

  2.下面哪一个句子中的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现象?( )(2分)

  A.日光下彻 B.腰白玉之环

  C.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D.尉果笞广

  3.阅读第一段,说说“伐竹取道”对表现人物心理和小石潭特点的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节选的语段中,哪些地方能让你感受到小石潭“水尤清洌”的特点?请结合有关语句作.(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中考链接(63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21分)

  从小丘西行:( )/心乐之:( )/伐竹取道:( )/水尤清冽:( );( )/潭中鱼可百许头:( )/日光下澈:通“彻”,( )/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 )/俶尔远逝:( )/往来翕忽:( )/斗折蛇行:斗( );蛇,( )/其岸势犬牙差互:( )/四面竹树环合:( )/悄(qiǎo)怆(chuàng)幽邃:( )/以其境过清:( );( )/不可久居:( )/乃记之而去:( );( )

  2、翻译下列句子。(14分)

  ①青树翠蔓,蒙铭摇缀,参差披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要分析选文第二段景物描写的特点。(3分)

  答:第二段写景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写作手法。

  4、作者通过写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全文,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通过哪些方面的描写得出小石潭“其境过清”的结论。(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通读全文后,选用原文中的相关文字填空。(5分)

  ① “伐竹取道”与上文的“_____________”呼应,又为下文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埋下伏笔。

  ② 既表现潭水之清,又暗示石潭之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作者在描写小潭源流时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选文第一段“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图画,作者在画面中给我们展示的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石潭记》中考试题集锦参考答案

  一、【陕西2013年中考题】参考答案:

  1、(1)搭桥,架桥;(2)越过,经过;(3)落入;(4)弯曲,翻卷。2、C。3、(1)它的长度大约十来步。 (2)山风吹动树梢,悦耳的声音响动山谷。(2分)4、甲文:清澈幽深,鸣声多变。乙文:谭水清冽,水声悦耳。

  二、【2013年·江苏省苏州市】参考答案

  1.D;2.C;3.①表明作者被悦耳水声吸引,产生一探究竟的愿望,突出其内心之“乐”;②表明小石潭无路可通、人迹罕至,侧面写出其环境幽僻的特点。

  4.写小石潭“全石以为底”,说明水清澈见底;写鱼在水中的情景,如“皆若空游无所依”等让人感觉不到水的存在,说明了水的清澈透明。

  三、中考链接

  1、从小丘西行:向西。/心乐之:感到快乐。/伐竹取道:砍伐。/水尤清冽:格外,非常;寒冷。/潭中鱼可百许头:表示估计数目。/日光下澈:通“彻”,穿过,透过。/影布石上:倒映。/佁然不动:愣住的样子。/俶尔远逝:忽然。/往来翕忽:轻快敏捷。/斗折蛇行:斗,像北斗星一样;蛇,像蛇爬行一样。/其岸势犬牙差互:互相交错。/四面竹树环合:环绕合抱。/悄(qiǎo)怆(chuàng)幽邃:寂静得让人感到忧伤。/以其境过清:因为;凄清。/不可久居:停留。/乃记之而去:于是;离开。

  2、①青翠的树木,碧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晃、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②潭中大约有一百来条鱼,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托似的。

  ③太阳光直照水底,(鱼儿的)影子倒映在石头上。

  ④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人互相逗乐。

  ⑤(溪流)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弯曲,一段看得见,一段文看不见。

  ⑥(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

  ⑦因为小石潭的环境太凄清了,不能够长时间停留。

  3、侧面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情景交融、(寓情于景)、衬托等

  4、意在表现作者孤寂悲凉的思想感情。

  5、①位置偏僻  ②竹树藤多,少有人来游玩  ③作者对环境的感受

  6、小石潭位于小丘西南面120步,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竹树环抱,环境十分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谪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小石潭由此闻名遐迩。

  7、(1)隔篁竹;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2)坛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8、① 本文是按游览的先后顺序来写景抒情的。 ②文中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石奇、水清、鱼活、溪流曲折、环境凄清的特点。

  9、(1)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

  (2)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就溪身而言,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来说,作者形容它像蛇行那样曲折,这是流动的。这里用了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

  10、游鱼清澈的水

  拓展阅读:小石潭记的写作特色

  特色

  1.移步换景

  作者在移动变换中带领我们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再由水声寻到小潭,讲述了发现小潭的经过,充满了悬念和探奇的情趣,逐渐在人们面前展开一幅美妙的图画。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作者在描写景物时,无不渗透着自己的感受和情怀。这远离尘世的小石潭充满了生机,却无人赏识。而其幽清无闻与自己的遭遇相同,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容易激起作者“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强烈的比衬,有力地反衬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

  3.情感浓重复杂

  本文抒情上偏向于浓墨重彩,情感强烈,或抚今追昔,或伤时感怀,或心忧家国,或思亲念旧,以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打动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特点

  一、本文写景,按游览观察的顺序,非常自然:循声而入发现小石潭,环顾小石潭的全貌和周围环境,观察了小石潭里的游鱼,远望了小石潭的水源,最后写离开小石潭的情景。

  二、抓住景物特征,精细生动地描绘

  写小石潭,处处从“石”字落笔,又表明了它的小面奇秀。

  从听觉、视觉和感受等多角度地描绘。“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此文开笔就有声有感。未见其潭,先闻其声,游兴被激发了。“水尤清洌”“青树翠蔓”“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明灭可见”,景物的色彩、光线的明暗变化真切而清丽。

  写景,动静交错。声,是动态的,石,是静态的,“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又是动态的,鱼儿忽静忽动,溪水若静实动,这画面给人以很深的感知度。

  写景,情景交融,寓情于景。读者领受着这画卷的美又对作者寄予深深的敬意与同情。这就是艺术的感染力。

  三、文笔简练,前后照应,结构紧凑

  写潭,处处透出了潭水的清洌,有很高的透明度,写环境气氛又处处透出这里的寂寥、幽邃。前后照应浑然一体。全文不满200字却诗情画意融为一体,所以说这篇记是柳宗元山水游记的代表作,也是我国古代山水游记中的精品。

  四、侧面描写,烘托景色。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运用侧面描写,“皆若空游无所依”写出小石潭水清澈见底、清洌可鉴的特点。

  写作手法

  全文不足二百字,却清晰的记述了作者出游、游览、返回的全过程。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是本文的一大特点。全文寂寥清幽,形似写景,实则写心。文中还运用了移步换景,正侧面描写相结合,动静结合的手法,生动传神,穷为尽妙,意境幽深。

  写作目的

  作者按游览顺序组织材料,抓住景物特征,用生动的语言借景抒发了作者谪居荒原之地的孤寂、凄苦忧伤的感情。

  作者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的的特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从“斗折蛇行”看出用了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形象地描绘出了小溪的轮廓与外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