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与要求
1.通晓文章大意并背诵全文。
2.了解一些文言实词与虚词的用法。
3.理解作者借游记寄托的思想感情。
教与导设计
①学法指导
这篇课文内容并不多,但其中不少字和词不大好认,也不大好懂,因此,先要过文字关,理解各个字同、各个句子了含义,做到能够通泽全文。然后把重点放在对作者的抑郁忧伤之情的理解上,思考一下,是什么引起作者的忧伤之情,在文中哪些语句中得到体现。同时,还要学习本文的写法,本文先写所见景物,然后以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这种特写镜头与总写景相结合的方法是值得借鉴的。
一、导入新课
唐代有一位著名作家,他曾经被贬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马。在此期间,写下了一组著名的山水游记,合称《永州八记》柳宗元.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永州八记》之一的《小石潭记》。
二、整体感知
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请用译文回答。
明确:隔着茂密的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清脆声音,我的心情也欢乐起来。
2.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明确:一整块石头做为潭底,靠近岸边,有一圈从潭底周围突出水面的石头,成为坻、屿、、岩各种不同的形状。
3.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明确: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散在石上,静止不动;忽然向远处游走了,往来很快。
4.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
明确:潭的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没有人家,使得心神凄凉,寒气透骨,感到悲哀深沉。
5.课文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写,条理十分清楚,请说说本文写作思路。
明确: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二)引导讨论下列问题:
(1)第一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景物?作者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
明确:写了空竹、水声、小潭和潭边的青树、藤蔓。用“隔”“闻”“伐”‘取”‘见”等动词,写出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同时也点出小石潭位于人迹罕至的荒僻幽静之处。为下文写环境的“寂寥无人”“其境过清”埋下伏笔。
(2)本段写景用了什么写法?
明确:用的是先闻其声,后见其形,“移步换景”的写法。作者不是停留在一点上看,而是向前走去,引导我们看到不同的景物,很像一部山水风景影片。
发现小潭 篁竹—一水声——小潭——青树——翠蔓
隔——闻——伐——取——见(动词准确) (移步换景的写法)
(三)讨论下列问题:
(1)第二自然段写了哪些景物,用的是什么写法?
明确:描写了潭水、游鱼,用的是特写镜头。
(2)潭水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明确:清澄。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描写潭水。通过具体景物,用静止和活动的画面来写,不作一点抽象的说明,整段话没有一个字写到水,只是描绘出一幅画面,但又无处不在写水。你看鱼儿在水里游,就像在空中浮游没有凭依一样。这就写出了水的清,清到仿佛透明的程度。太阳光照下来,鱼儿的影子都落在潭底的石头上了,这就更显出了水的清澄。这里虽然没有正面写水,可是通过对鱼儿、日光和影子这些具体东西的描绘,真正地写出了水清。就像画家在画风的时候,用树枝飘向一边表示风一样,是一种形象化的表现手法。这种写景的方法叫侧面描写。
(3)我们再看看,作者是怎样写鱼的?这段描写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作者采用动、静相结合的方法,先描出生动的画面,再加上拟人化的手法。先写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亻台然”就是呆呆的样子。潭底石头上印着清晰的鱼影儿,这是静止的画面;忽然,一些鱼飞快地窜往远处,一会儿游到这儿,一会儿游到那儿,非常活跃,这是活动的画面。这些鱼儿,又好像跟游人同样的快乐,这是作者把自己快乐的心情加到鱼儿身上,好像鱼儿也像人那样会感到快乐似的。
潭中景物:潭水、游鱼、阳光、影子
侧面描写水的清澄:游鱼 亻台然不动 亻叔尔远逝 (动静结合)
(四)讨论以下问题:
1.第三自然段描写小潭源流,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描写?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明确:抓住岸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小溪,就溪身说,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说,作者形容它像蛇行那样曲折,这是流动的。这里用了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
2.如何理解小溪的“明灭可见”?
明确:因为小溪是那样曲折,所以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看得见的一段水面反映着天光云影,所以明亮;看不见的一段光亮就灭了。一明一灭,非常精确地写出了作者所看到的特征。
小潭源流溪身斗折蛇形——明灭可见
岸势 犬牙差互——参差不齐
(四)讨论以下问题:
1.第四自然段写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明确: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作者极力描写小石潭的幽静,甚至浸透到人的心灵里去,把景物跟心情结合起来,写出一种境界。在这种境界里,透露出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这是作者被排挤、受迫害的身世遭遇的反映,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封建社会中进步文人的痛苦心情。
2.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明确: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潭中气氛:幽深冷寂(孤凄悲凉心境的反映)——(寓情于景)
三、总结全文
课文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作者描绘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力渲染了凄寒幽邃的气氛,借景抒发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
游记里各种描绘景物的手法,巧妙的比喻,情景交融的写法,精练的语言,都值得我们借鉴。至于篇末表现出来的凄苦心情,那是作者当时所处时代和身世遭遇所造
成的,那样的时代已成为历史的陈迹,跟我们今天的伟大时代完全不合了,对这点我们必须有明确的认识。
四、译文:
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样子,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水声,好象挂在身上的玉珮、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心里很是高兴。于是砍了竹子,开出一条小路,顺势往下走便可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整个潭底是一块石头,靠近岸边,石底有的部分翻卷出水面,形成坻、屿、嵁、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低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潭中游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象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阳光直射潭底,把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象在与游人一起娱乐。
顺着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流象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象蛇爬行那样弯曲,或隐或现,都看得清楚。溪岸的形势象犬牙般交错参差,无法看到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周有竹子和树林围绕着,静悄悄的没有人迹,使人感到心境凄凉,寒气彻骨,真是太寂静幽深了。由于这地方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
同我一起游远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作为随从跟着我们来的,有两个姓崔的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一、教学重点
1.探究文中所写景物的特点;掌握文中写景手法;
2.通过诵读来欣赏文章的美。
二、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所表现的“乐”与“凄”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预习检查】
1.听写字词。
篁huáng 洌liè 坻chí 屿yǔ 嵁kān 参差cī
佁yǐ 俶chù 翕xī 悄qiǎo怆chuàng 邃suì
2 文章第2段写游鱼与写潭水之间有什么联系?
【目标展示】
1.探究文中所写景物的特点;掌握文中写景手法;
2.通过诵读来欣赏文章的美。
3.理解文中所表现的“乐”与“凄”的关系。
【新知研习】
上节课我们从全文写景与抒情的角度入手解读,这节课我们从其他的角度入手,体会文章的精妙之处。
1.试从标题的四个字入手,说说题文之间有什么联系?
参考:①紧扣“石”的语句有:明写的如“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日光下彻,影布石上”,“其岸势犬牙差互”等,暗写的如“闻水声,如鸣佩环”(只有水冲击到石上才会有如此悦耳动听的声音),“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石的形状各异导致“青树翠蔓”形状不同)等。
②紧扣“潭”的语句有“下见小潭”“潭中鱼可百许头”“潭西南而望”“坐潭上”等。
③紧扣“小”的语句,明写的有“下见小潭”,暗写的有“潭中鱼可百许头”(在今天,能有这么多的非放养的鱼的小潭实在难寻,环境污染太严重了,而过去,河中,潭中到处可见游鱼,只有一百来条鱼的潭能说大吗?)
④紧扣“记”的语句如“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乃记之而去”,“同游者”等。
2.请问从“动与静”,“音形色”,“景与情”等角度你如何解读课文?
参考:
①“动与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写游鱼之动,“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写树蔓之动,“闻水声,如鸣佩环”以声写动,“斗折蛇行”与“犬牙差互”则化静为动,“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写潭中鱼之静,“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写环境之静(凄凉)。
②“音形色”,“闻水声”,“如鸣佩环”写声音悦耳,“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写石之形状各异,同样“青树翠蔓,蒙络摇缀”也暗写出树蔓因石之形状各异而本身的形状各异,“斗折蛇行”用比喻写溪身曲曲折折的形状,“犬牙差互”用比喻写岸势相互交错的形状。竹之青色,树之青色,蔓之翠色,日光之金黄色,鱼的颜色,都可以想象。
③景与情:开头因“如鸣佩环”之景而“心乐之”,略写平常不乐,见此景,听此声而忘却忧伤而乐,后来写游鱼“似与游人相乐”则是作者进一步忘情山水而乐,不过这种欢快毕竟是暂时的,在小潭的时间一长,小潭幽静之景又触发了作者心底的悲凉之情。这可谓“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的一种翻版,可以说成是“寄情山水以销愁,触景生情愁更愁”。
3.全文193字,却写出如此丰富的内容,不能不让我们赞叹作者运用语言的深厚功力。请你品品文章的语言美在何处?
4.作者看到潭水游鱼觉得它们“似与游者相乐”,小石潭的环境却使他感到“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该怎样理解作者这种思想感情的变化?
明确:作者写小石潭境地的清幽美妙和日光下彻时游鱼的活泼生动,流露出作者一时开朗明净的心情,寄情山水以排遣心中的郁闷。但内心的孤寂是无法真正排遣掉的,后来写“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触发了作者贬居中羁旅孤寂的心境。
【归纳总结】
本文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保持了《永州八记》一贯的行文风格,观察入微,描摹细致。肖其貌,传其神。
文章先写所见景物,然后以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再写潭上景物和自己的感受,写出了小石潭及其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此外,作者还在写景中传达出作者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全文寂寞清幽,形似写景,实则写心。文章对潭中游鱼的刻画虽只寥寥几句,却极其准确地写出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鱼的形神姿态。
【巩固拓展】
假如小石潭要开发旅游资源,在潭边要修建一座亭子,请你给亭子命名,并撰写一副对联。
【预习指导】
预习《记承天寺夜游》,解决朗读和字词的.音、形、义。
收集描写月亮的诗词名句。
四、板书设计
小石潭记
柳宗元
小——“下见小潭” 抓住特征,描写细致
石——石底、石岸
潭——潭水、鱼、溪流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记——“记之”“同游者”
【教学目标】
1.学习对自然景物入微地观察、细致描摹的能力。
2.整体感知并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
3.通过对精彩语段的品读,感受大自然的美,提升对美的鉴赏能力。
4.培养学生网上搜集资料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教学设计】
【指导学生课前预习】
1.借助工具书、书下注释,读懂文章大意。
2.整理出预习中解决不了的疑难字句。
3.整体把握作者情感。
4.收集有关作者及与《小石潭记》相关的资料。
5.在阅读和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将发现的问题整理到预习笔记上。
【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展示学生课下搜集、查找的有关作者及与作品相关的资料。
2.大屏幕展示风景图片;优美的音乐伴着清脆的鸟鸣、和着潺潺流水营造出一种优美、恬静的气氛;音乐声中教师缓缓导入(充满人文关怀):
同学们,请暂时忘掉周围的一切,闭上你的眼睛,展开你想像的翅膀,想像你正漫步在青翠的山林间,清亮透明的泉水欢快地流淌,野花淡淡的清香扑鼻而来;听,还有各种鸟儿鸣叫的声音,阳光透过树隙,暖暖地照在你的身上
美丽的大自然是改变我们心境的最好地方,如果我们感觉有些疲倦,如果我们感觉心情有些烦闷,我们不妨到大自然中走一走,大自然是我们人类最好的朋友。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永州的小石潭看看,那儿曾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去过的地方。被贬后的诗人为摆脱抑郁悲愤之情,常常寄情于山水之间,有一天他来到了小石潭
【疏通文意,整体把握作者的情感】
1.教师伴音乐吟诵全文。
2.引导学生在文中找出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
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理清作者的情感脉络:
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后被贬职,他心中抑郁、愤懑,试图借助山水来排解自己的抑郁之情。美丽的自然景物曾使他暂时忘记愁苦,但这种快乐毕竟是暂时的,幽深冷寂的环境又使他陷入忧伤、悲凉之中。
3.学生诵读全文。(教师做诵读指导)
4.学生自主归纳一词多义现象:
为全石以为底(动词,作为)
为为坻,为屿,为山甚,为岩(动词,成为)
可潭中鱼可百许头(副词,大约)
可不可知其源(助词,能够)
差参差披拂(形容词,长短不一)
差其岸势犬牙差互(动词,交错)
投影显示学生提出的问题,师生共同确定学习的重难点
1.理清游览顺序。
2.学习作者对小石潭的入微观察,细致描摹。
3.赏析文中精彩的景物描写段,感受小石潭的幽静。
4.诵读。
理清游览顺序。
a.读课文,分小组讨论。
b.每组派一名同学到黑板前写出游览顺序。
c.教师整理板书:
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水、石、树、鱼)──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赏析文中精彩的景物描写段,感受小石潭的幽静。
a.教师板书:水清、石美、树茂,要求学生在文中找出相应的描写句。
b.明确:水清──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
石美──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山甚,为岩
树茂──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c.学生反复诵读第二段,感受作者对小石潭入微的观察和细致的描摹。
品味皆若空游无所依的清,怡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的动与静。
大屏幕重放自然风景图片,指导学生入微观察,仔细描摹
布置作业:写作片段练习。可以找一幅自己最喜欢的照片或图片贴在习作旁边
【教学目标】 1、识记“篁、洌”等10个文言实词和“以、其”2个文言虚词的意义。
2、理解作者笔下小石潭的特点。
3、反复朗读体会作者借景所抒发的感情。
【教学重点】 1、理解重点实词和虚词的含义。
2、作者借景所抒发的感情。
【课堂实录和反思】 师:上课!
生:老师好!
师:请坐。游山赏水,探胜寻幽,历来是我国文人的保守喜好。或抒发平步青云的喜悦,或咏叹仕途坎坷的感悟。唐朝的文学大师──柳宗元,借游小石潭,唱吟了一首宁静与感伤的诗章。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小石潭记》。
作为一篇文言游记,你最希望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会哪些知识呢?
生1:学会文言字词的音、义,一些重点实词和虚词的含义。
生2:弄懂文意。
生3:了解所描述景色的特点。
生4:古人往往借景抒情,本文是否也是这样?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感情?
……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老师认为我们应先了解作者和本文的写作背景。
(出示课件1)
柳宗元(773~819)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人,世称柳河东。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柳河东集》。《小石潭记》是他被贬永州时所做的游记之一。
生:(一齐)朗读并背诵。
师:根据同学们的要求,老师确定了以下3个学习目标,请同学们看屏幕,并且读一遍。
(出示课件2)
1、识记“篁、洌”等10个文言实词和“以、其”2个文言虚词的意义。
2、理解作者笔下小石潭的特点。
3、反复朗读体会作者借景所抒发的感情。
师:我们先听一遍课文录音,感知文章内容,标注出下列生字词的读音。初步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
(出示课件3)
一、走进录音棚
1、听录音,为下列加粗字释义:
篁竹(huáng)_______ 清洌(liè)_______
为坻(chí)_______ 为屿(yǔ)_______
为嵁(kān)_______ 佁然(yǐ)_______
俶尔(chù)_______ 差互(cī)_______
幽邃(suì)_______ 悄怆(chuàng)_______
师:放录音。
生:(听完后)齐读字音,并带拼音写一遍汉字,交流词的意义。
师:请同学们反复诵咏,体会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
(出示课件4)
2、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划出不会的字、词、句交流讨论。
生:(边读边结合注释)自主学习。
师:接下来,我想考一考同学们,请看屏幕。
(出示课件5)
3、理解下列每组加粗词的含义:
⑴ 全石以为底 ( )
⑵ 以其境过清, ( )
⑶ 以天下事为己任 ( )
⑴ 其岸势犬牙差互 ( )
⑵ 以其境过清 ( )
⑶ 益习其声 ( )
(讨论后)
师:(找两名学生回答其它学生补充)明确答案:由、因为、把 那、那种、驴子。
师:同学们字词理解得很好,再努力,看谁能理解了文章内容。
生:相互交流,疏通文意,不会的提出,商讨。
师:(学生讨论结束后)哪位同学愿意把自身的理解与同学们交流一下?
生1:解释文意(其它学生补充)。
师:同学们对文意理解得非常好,你能否用自身的方式给同学们分析一下你所喜欢的句子?请看示范:
(出示课件6)
二、进入探究园
1、结合文意,大胆想象,用自身的方式给同学们分析一下文中你喜欢的句子,并用最美的语言描述出来。
如:第二段的“似与游者相乐”可理解为:鱼儿一会儿钻出水面,一会儿又潜入水底,一会儿游到你的面前吐着水泡,一会儿又游得远远的望着你,好像故意逗你呢!
(学生考虑、讨论)
师:哪个同学愿最先表达自身的见解呢?
生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一句,可理解为:树木和藤蔓郁郁葱葱,枝叶相连,环抱着小石潭,如同一位母亲轻轻摇动着睡梦中的婴儿。
师:很好!比喻新颖。
生2:“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一句,可理解为:石头的底,石头的边,石头的岛屿,石头的岸,一个天然的石头盆景出现在眼前。
生3:我认为“日光下彻”中“彻”用的好,仿佛让我们感到阳光直接照射在潭底,潭中没有任何东西一样。从而更好地表示出小石潭水之清澈。
师:在描写方法上这属于哪一种呢?
生3:侧面描写。
生:(一齐)为生3的精彩回答一齐鼓掌鼓励。
师:非常好!这三名同学的考虑很具独创性。哪位同学还想再试一试?
生4:我认为“影布石上”一句也具这种功能。看起来是写鱼影,但实际上仍在表示潭水之清。正因为水清小鱼的影子才干极其清楚的“布”在石上。一个“布”字用的极妙。
生5:“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句,表示了小石潭地处偏僻之地,与前面“伐竹取道”相互应。又能看出小石潭周围的环境极其幽静,幽静的能让人发生寒意。又与下文“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相联系。
师:同学们理解得非常好,在此基础上你能否再归纳一下作者笔下的小石潭具有怎样的特征呢?
(学生讨论)
生1:小石潭的──清。
生2:小石潭的──静。
师:作者又是分别通过哪些景物的描写来突出这两个特点呢?
师生一起交流,用课件明确答案。
(出示课件7)
2、小石潭的显著特点:
小石潭的“清”是通过(水、石、树、鱼)
小石潭的“静”是通过(四周环境、作者的感受)
师:既然同学们对课文理解的很深刻。那么老师有一个不理解的问题,你能否帮老师解决一下吗?
(出示课件8)
3、作者描写了那么美的景色,开头也说“心乐之”而为什么结尾处却说“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学生分小组讨论)
生1:景色虽美,但此地过于荒凉。
生2:我却认为:景色虽美,但作者遭贬,心情抑郁。
其它学生补充。
师:由此可见,人在欣赏景色时,心情是关键。心情不佳往往会触景伤怀。作者心中被贬的阴影挥之不去,抑郁之情时时体现在字里行间。请同学们再读一遍第四段,体会文中的这种感情。
生:朗读、品味、感悟。
一、 说教材
1、 教材地位和作用
《小石潭记》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写景记游,借景抒情散文。课文作者通过仔细入微的观察,运用多种技巧,生动地描绘出小石潭的优美景观。从这个单元所选的四篇课文来看,教材的编写意图意在继续让学生积累文言知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学会多种描写技巧,领会寓情于景的写作方法。
2、 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编写意图和所教班级学生实际,我制定教学目标为:
(1) 知识目标:落实字词,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背诵课文。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学会多种描写景物的技巧。
(3) 美育目标:体会小石潭优美的景色,培养审美情趣。
(4) 情感目标:把握作者的感情变化。学习寓情于景的写法。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抓住景物特征仔细观察,综合运用多种技巧细致描写事物。
这一重点是根据本文的特点所定。
难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
确定依据:学生年龄尚小,对生活的理解能力有限,很难体会作者由“乐”而“忧”的感情变化。
二、说教法
新课标指出“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确定的教学方法如下:
1、诵读法。实践证明这是一种良好的传统教学方法,特别是对这种文质优美散文。以读代讲,以讲促读,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鉴赏的主体。
2、讨论点拨法。在讨论中,使学生得到启发,纠正认识的偏颇。
3、情景教学法。利用多媒体展示作品的意境美,进而激发学生想象。
4、迁移练习法,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的写作中。
三、说学法
古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课前布置学生充分预习,培养学生主动自学的好习惯,课堂中在教师的指导,点拨下,让学生通过听读,朗读,默读去进一步自学课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归纳,总结,识记感知课文的内容,以达到“学生是教学的主人”的教学效果。
四、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根据学生的写作实际设计导语:同学们,面对美丽的大自然,你肯定有无限的感慨,肯定想用最美的语言把它形象生动的描述出来,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唐代大散文家柳宗元的写景美文《小石潭记》,想必他能教给我们一些好的写景方法。这样导入就把课堂和学习的内容拉近我们的生活,创造出良好的情景,激活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展示课题和学习目标。
目的是让学生明确本课学习的方向。
(三)作者及文体简介。这既增长学生的文学常识,更为后面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打下基础。
(四)整体感知
a)朗读课文:多媒体播放优美的山水画面,同时显示字幕,声频播放配乐课文朗读。目的是使学生能读准字音,在优美的画面中感受课文的美,感悟作者的情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b)提示一些字的读音。(多媒体显示)(目的是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c)自读课文,落实词义,读通全文,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新词词义,能通译课文。
(多媒体展示资料,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帮助学生积累词语)
d)学生依据多媒体展示的问题有感情的朗读文中的句子。
⑴写发现小潭经过的句子。
⑵描写小石潭全貌的句子。
⑶描写水和鱼的句子
⑷描写潭上景物的句子。
e)每段用四字短语概括游览内容,理清游览顺序。
(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氛围)
通过有目的的读,一方面让学生理清文章的脉胳,学习游记的写法,另方面教给学生背诵的方法。尽量做到当堂背诵。
(四)研读、探究。
(多媒体展示以下四个问题)
⑴作者在叙述发现小石潭经过时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 ,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设计这一问题是为了让学生学习移步换景,全景描写特写的方法。
⑵潭中的水和鱼各有什么特点,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⑶作者描写小潭源流各抓住了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⑷潭中的气氛如何?流露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设计这几个问题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习抓住景物特征,运用各种描写技巧描写景的方法。
(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完善板书设计,这一板书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景物特点,写作方,抒发的情感一目了然。)
b、探究思考:在行文中,作者前后一乐一忧,该如何理解?这是本节课的难点。目的是为让学生结合作者当时的处境,准确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及寓情于景的写作方法。
根据学生实际,教师不断在旁边提示、点拨,然后让各组代表发言、尽量使师生在课堂上互动起来。
(五)总结、扩展
总结:本文生动描绘小石潭的优美景色,并寓情于景,抒发了作者在寂寞处境中的悲凉凄苦之情
主要写作方法有:移步换景、全景描写与特写相结全,动景与静景描写相结合,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
设计意图是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及写作方法的理解。
扩展:优美的文章、往往得力于作者观察细致。如鱼在水中“然不动,尔远逝,往来忽””的情态;溪水时隐时现明灭可见的景象。若不是亲临其境、进行细致观察是难以描写出来的。
扩展的设计是强化学生注意观察生活的习惯。学以致用。
(六)朗读背诵:
依据多媒体展示的一幅幅画面朗读背诵课文。这样做既引发了学生的兴趣,降低背诵的难度,又让学生得到美的熏陶。
(七)巩固迁移:观察某一地方的景色,运用移步换景,定点特写的方法,写一段话。
这样做的目是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
(六)、(七)课堂没时间可课后完成。
(八)布置
1、 一词多义(略)
2、 翻译句子(略)
作业的设计为积累学生的文言词,加强学生对文言文的翻译。
灵乡中学20xx秋年八年级语文下导学案
课题
第六单元<小石潭记>
主备人
袁志斌
审核人
八年级语文组
上课时间
使用班级
学生姓名
老师评价
预习展示
改错空间
学习目标
指导方法
1、熟读课文并熟练翻译课文。
2.学习按照一定顺序组织材料和抓住事物特征,用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的方法。
3.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查阅阳光课堂金牌练习册P30页和新华字典一一过关
结合课文内容和阳光练习册里的学前热身
了解作者和背景:
自学指导
给下列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篁竹( )清冽( )为坻( )为屿( ) 为堪( )差互( ) 寂寥( ) 幽邃( )
深层阅读-----理解积累
1、一词多义(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再加以理解)
乐: 可: 清: 从: 以:
而: 差: 见: 游: 环:
为:
2、语类活用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下见小潭
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
淑尔远逝 斗折蛇行
心乐之 潭西南而望
3、古今异义
记之而去 崔氏二小生 闻水生
不可久居 鱼可百许头
4、重点句子翻译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
淑尔远逝,往来翕忽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反馈检测
改错空间
深层探究------整体感知
课文的写作顺序是: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作者笔下的小石潭有 特点,小石潭给作者 的感受。
第二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用的什么写法?这样写的好处呢?
作者是怎样写的?这样描写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写小潭源流、抓住溪源、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如何理解呢?
语言赏析(你能从文章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抓特点,用比喻:
正面、侧面相呼应:
对比描写:
拟人:
移步换景:
语文积累--------唐宋八大家妙记二则
1、欧阳修忘记(王安石)了曾经(曾巩)在韩国(韩愈)的一棵柳树下(柳宗元)吃三苏饼干(苏轼、苏洵、苏辙)。
2、一个叫三苏(苏轼苏辙苏洵)的人在拱(曾巩)石头(王安石),流(柳公权)了一身汗(韩愈),就休(欧阳修)息了一会。
《小石潭记》教案25(获奖)
小石潭记
旧城中学 张文景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用文言实词和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
2 学习对景物入微的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借景抒情的写法。
3 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悲凉的心境。
教学重点:
1文言实词虚词的积累
2 抓住特点写景以及情景交融的写法。
教学难点:
作者感情流露含蓄,理解文中的乐与忧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依图猜诗——《江雪》,导出作者柳宗元简介,明确:孤独、执著的钓翁形象其实就是柳宗元孤傲人格的写照!
二 整体感知
1 听读 (多媒体播放朗读视频),之后全班齐读,然后各推荐一名男生女生进行朗读比赛。(要求:注意字音,断句,节奏,语气并体会感情)
2 疏通文意:
自由朗读课文,集体质疑.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交流的方式是:着重翻译前四段,先将翻译过程中不能 解决的字、词或句在小组内交流解决,后将小组不能解决的疑难提出来,全班同学一起解决,最后教师总结。
3生字辨音(大屏幕出示)
篁竹 huáng 清洌 liè 为坻 ch
为屿 y 为嵁 kān 佁然y
俶尔 chù 翕忽xī 差互cī
寂寥 liáo 悄怆 chuàng 幽邃suì
4 解释重点词语意思(大屏幕出示)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向西
2)斗折蛇行 像北斗星那样 、像长蛇爬行那样
3)明灭可见 或现或隐
4)其岸势犬牙差互 像狗的牙齿那样
5)日光下澈 向下
6)影布石上 照映
7)隶而从者 随从、跟从
8)以其境过清 因为、凄清
5 翻译有代表性的句子(大屏幕出示)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3)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6 梳理文章内容(给出答题要求:一人读原文,一同学用译文解说小石潭美景)
问题一:怎样发现石潭的?
二:石潭的全貌怎样?
三:潭水和游鱼怎样?
四:石潭的源头怎样?
五:石潭的环境怎样?
三 重点研讨:(大屏幕出示问题)
(一)再读课文,先品“景”理解课文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的写法
1 读完全文,小石潭给你怎样的印象?请你用下面的句式说一句话,表达你的感受。
小石潭很 ,因为它 。
2 研讨下列问题:
1)小石潭中有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
2)本文写景条理清楚,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二)精读感悟,再品“情”,体会以景写情
1、正所谓情由景生,同学们,如果你也坐在潭边,会有什么感受呢?作者的感受又是什么?
2、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面对如此优美的景色,根据写作背景,分析一下作者的忧郁从何而来呢?
四 总结全文
1作者观鱼时的心情和游览到最后的心情发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板书:
2说说这节课的收获,学到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知识?(学生自由发言, 教 师总结点评)
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散文。
作者抓住特点描绘了小石潭的景物,
着力渲染了凄寒幽邃的气氛,
借景抒发了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
游记里各种描绘景物的手法,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
内容预览:
《小石潭记》教案4
一、目标与要求
1.通晓文章大意并背诵全文。
2.了解一些文言实词与虚词的用法。
3.理解作者借游记寄托的思想感情。
教与导设计
①学法指导
这篇课文内容并不多,但其中不少字和词不大好认,也不大好懂,因此,先要过文字关,理解各个字同、各个句子了含义,做到能够通泽全文。然后把重点放在对作者的抑郁忧伤之情的理解上,思考一下,是什么引起作者的忧伤之情,在文中哪些语句中得到体现。同时,还要学习本文的写法,本文先写所见景物,然后以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这种特写镜头与总写景相结合的方法是值得借鉴的。
①重点与难点
1.全文的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1):总写小石潭全貌。写了竹、水、潭、石、树等。
第二部分2一3:以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并写到了小溪的走势。
第三部分(4):写幽静的环境,抒发作者抑郁忧伤的心情。
第四部分(5):补充交待同行的人。
2课文的语言特点。
这篇课文的语言有以下特点:简洁而又丰富,细致而生动,用短句产生节奏感,读起来悦耳动听,字里行间还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
因此,从语言上看,这是一篇难得的好文章。
3.如何准确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篇游记是作者被贬为永州司马时所写,是《永州八记》中的一篇。因为被贬谪,作者的心请常常是忧伤悲凉,欲求解脱却又无法解脱。
这种情感,从文中的“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造邃中可以看出。
但是,文中表现的又不完全是郁郁寡欢的心情,在抑郁忧愁的基调中,仍可见一些乐意,这从鱼儿“似与游者相乐”的描写中隐约可知。
O问题与方法
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
从小山丘向西边走一百二十步,隔着一片竹林,听见水的声音,非常悦耳,好像佩在身上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声音一样,心中高兴而好奇,想看看究意是怎样的一片水,于是砍倒竹子,辟开一条道,这样就发现了隔着竹林的小石潭。
2.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小石潭的全貌是: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的部分,有的翻卷过来露出水面;四周树长得很茂密,高高低低,随风飘摇;潭水很清,有鱼儿游动。
3.“皆若空游无所依”与上文哪句话相呼应?
这句话与上文中的“水尤清洌’相呼应。
4,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
作者这样描写潭上景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三、学与练设计
①识记与理解
1.根据拼音写汉字。
1)近岸,卷石底以出,为chi2(),为yu2(),为kan1(),为yan2()。
2)影布石上,yi2然不动。
(3)chu4()尔远逝,往来xi1()忽。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隔篁()竹 (2)参()差()披拂 3)水尤清冽() (4)悄怆幽邃()
3.解释加点的字。
1)伐竹取道_ (2)蒙络摇缀_ 3)水尤清冽_ (4)隶而从者_ 4.翻译。
1)全石以为底 (2)闻水声,如鸣佩环 3)卷石底以出
①巩固与掌握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叔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解释加点的字。
其:其岸势犬牙差互()
以其境过清()
可: 潭中鱼可百许头()
不可久居()
2.翻译下列句子。
1)皆若空游无所依。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4)凄神寒骨,悄怆幽送。
3.小石潭的景与作者的情是如何统一的?
4.“似与游者相乐”写到了“乐”,与后文的“凄神寒骨,悄怆幽违”是否矛盾?为什么?
0拓展与迁移
丰乐亭记 欧阳修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激幽芳而南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送书以其名亭焉。
1.这段文字以议论为主,写景不多,其中写四时之景的语句是:
2.从文中找出叙写“与民同乐”的语句。
3.文中说明人民能够喜获丰收、过上安定生活的原因是什么?
4.为什么要取亭名为“丰乐亭”?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掌握记叙的顺序
(二)能力训练点
学习综合运用多种技巧,细致真切的描写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有意观察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体会作者笔下小石潭的优美景色,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四)美育渗透点
领略文中描写的自然风光的美
二、学法引导
学习本文,重点是背诵及体会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把握课文内容可从写作顺序入手。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应联系作者生平和写作背景。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①掌握记叙的顺序。②学习综合运用多种技巧,细致描写事物的方法。
解决方法:教师讲解
2、难点:树、石、水、鱼特点及对它们的准确描写。
解决方法:学生自读,从书上勾画出来。
3、疑点:文章结尾部分感情基调为何与前不同?
解决方法:教师启发,学生回答。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通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2、精读课文,体会写景抒情方法。
3、联系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体会文中思想感情。
4、口头作文:根据教师展示的画面,细致观察,然后进行口头小作文训练。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
初一年级时,我们学了《黔之驴》这则寓言。作者是唐代的文学家柳宗元,今天我们学习他的散文《》。
二、解题
1、关于作者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河东人,著名文学家。唐德宗贞元时中进士,年二十一岁。授校书郎,调蓝田蔚。升监察御史。曾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活动,任礼部员外郎。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又任柳州刺史,故亦称柳柳州。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同被列为唐宋八大家。有《柳河东集》。
2、背景材料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其中最著名的是他被贬到永州以后写的《始得西山宴游记》、《钴坶潭记》、《钴姆潭小丘记》、《至小丘西》、《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这就是为人称道的《永州八记》。这些作品,画廊式的展现了湘桂之交一幅幅山水胜景,继承了郦道元《水经注》的传统而有所发展。《水经注》是地理书,对景物多客观描写,少主观感情的流露。而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则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合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投入作者本人的身影,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风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
三、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
①读准字音
②翻译句子
水尤清冽:(小潭的)水格外清凉。
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四周环抱着密密的竹子和树木,寂静得见不到人影。
2、结合注释,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概括文章每一小节的主要内容。
明确:第1节,写小石潭的环境及发现小石潭的喜悦心情,还写小石潭的形状及潭上的景物。
第2节,写潭水和游鱼。
第3节,写小石潭的水源及潭上的景物。
第4节,写作者对小石潭的总体印象和感受。
第5节,记下与作者同游小石潭的人。
四、赏析课文
1、根据刚才对课文内容的概括,说说作者写景的顺序。
明确:以作者的行踪游览观察点为顺序。
2、说说作者游览观察点在整个游览过程中的变化。
明确:开头是随着人所处位置的变化而变化,此时写景叫移步换景,对潭中游鱼的描写则属于特写镜头,后来坐在小石潭上观察四周而写景,则属于定点扫描,与前后有区别。
3、说说写景过程哪些词和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提示:可以从动词的角度谈,可以从修辞的角度谈,可从颜色的角度谈,可以从声音的角度,也可以从写形状的角度谈,可以从情与景的角度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4、根据背景资料说说本文与《永州八记》中其他文章的联系,体会文章开头的一种方法。
明确:本文首句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紧扣《永州八记》中的第三篇《钴姆潭西小丘记》,这样的文章放在一组文章内,让人感到自然而又贴切。
5、文章第2段写游鱼与写潭水之间有什么联系?
明确:借写游鱼突出水之清澈,写水是紧扣文章的标题的。
6、文章第一段中写小石潭的全石以为底的特征与下文写水的清澈有联系吗?
明确:正是因为小石潭以整块石头为底的特点,才会有潭中如此清澈的水。
7、说说作者心情的变化,请联系背景谈。
明确:先写闻水声,如鸣佩环后心乐之,联系背景看,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此处,失意之情自然溢之于外,寄情山水便是最好的排遣方式,因而听到美妙的水声,便心乐之,后来写鱼似与游鱼相乐则是这种情况的延伸,但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境又自然的流露出来,感到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五、小结全文
文章在写景时景中含情,抒心中之情时情与景和谐的统一。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关于作者柳宗元。
2、说说全文写景的层次与方法。
二、研究性学习
1、对一篇文章的解读可以从多个角度展开。本文的解读也是如此,上节课我们从全文写景与抒情的层次和方法的角度入手,这节课我们换一换,从其他的角度入手,体会文章的精妙之处。
2、试从标题的四个字入手,寻找题文之间的联系。
提示:①紧扣石的语句有:明写的如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其岸势犬牙差互等,暗写的如闻水声,如鸣佩环(只有水冲击到石上才会有如此悦耳动听的声音),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石的形状各异导致青树翠蔓形状不同)等。
②紧扣潭的语句有下见小潭潭中鱼可百许头潭西南而望坐潭上等。
③紧扣小的语句,明写的有下见小潭,暗写的有潭中鱼可百许头(在今天,能有这么多的非放养的鱼的小潭实在难寻,环境污染太严重了,而过去,河中,潭中到处可见游鱼,只有一百来条鱼的潭能说大吗?)
④紧扣记的语句如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乃记之而去,同游者等。
3、试从动与静,音形色,景与情等角度解读课文。
提示:①动与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写游鱼之动,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写树蔓之动,闻水声,如鸣佩环以声写动,斗折蛇行与犬牙差互则化静为动,日光下游,影布石上,依然不动写潭中鱼之静,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写环境之静(凄凉)。
②音形色,闻水声,如鸣佩环写声音悦耳,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写石之形状各异,同样青树翠蔓,蒙络摇缀也暗写出树蔓因石之形状各异而本身的形状各异,斗折蛇行用比喻写溪身曲曲折折的形状,犬牙差互用比喻写岸势相互交错的形状。竹之青色,树之青色,蔓之翠色,日光之金黄色,鱼的颜色,都可以想象。
③景与情:开头因如鸣佩环之景而心乐之,略写平常不乐,见此景,听此声而忘却忧伤而乐,后来写游鱼似与游人相乐则是作者进一步忘情山水而乐,不过这种欢快毕竟是暂时的,在小潭的时间一长,小潭幽静之景又触发了作者心底的悲凉之情。这可谓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的一种翻版,可以说成是寄情山水以消愁,触景生情愁更愁。
4、还可以从明与暗等角度展开研究。
5、试根据以上研究,说说本文的写作艺术。
提示:①修辞手法,特别是比喻的运用。
②映衬手法,动与静的映衬,音形色的映衬以及游鱼与潭水的映衬等。
③对比手法,作者心情乐与悲的对比。
(三)反复诵读
结合上面的研究得出的内容之多,说说本文语言丰富的表现力。
提示:全文193字,却写出如此丰富的内容,不能不让我们赞叹作者运用语言的深厚功力。
(四)总结全文
本文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保持了《永州八记》一贯的行文风格,观察入微,描摹细致。肖其貌,传其神。文章先写所见景物,然后以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再写潭上景物和自己的感受,写出了小石潭及其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此外,作者还在写景中传达出作者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全文寂寞清幽,郁郁落落,形似写景,实则写心。文章对潭中游鱼的刻画虽只寥寥几句,却极其准确的写出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鱼的形神姿态。此外,文中写潭中游鱼的笔法极妙,无一笔涉及水,只说鱼则空游无所依,则水的澄澈透明,鱼的生动传神,都各尽其妙,意境之深,令人拍案叫绝。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用文言实词和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
2、学习对景物入微的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借景抒情的写法。
3、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悲凉的心境。
二、教学重点:
1、文言实词虚词的积累
2、抓住特点写景以及情景交融的写法。
三、教学难点:
作者感情流露含蓄,理解文中的乐与忧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四、教学方法:
学生自主学习,预习在前,教师点拨、分析在后。通过师生互动、交流,最后取得共识。采用“讲练评”相结合,既抓整体感知,又要突出重点。
五、教学设想:
多读。多媒体以及其他的现代技术协助教学。把学生自主性学习调动到极致。
六、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依图猜诗——《江雪》,导出作者柳宗元简介,明确:孤独、执著的钓翁形象其实就是柳宗元孤傲人格的写照!
二、预习检查:
1、检查生字词(以小组为单位,互相检查小组预习情况,然后小组长作点评、
篁竹huáng清洌liè为坻ch
为屿y为嵁kān佁然y
俶尔chù翕忽xī差互cī
寂寥liáo悄怆chuàng幽邃suì
2、检查朗读课文情况(以小组为单位来选取几句或者一段来读,然后其他小组对其做点评、
三、整体感知
1全班齐读课文,然后各组推荐一名男生女生进行朗读比赛。(要求:注意字音,断句,节奏,语气并体会感情、
2疏通文意:
自由朗读课文,集体质疑、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交流的方式是:着重翻译前四段,先将翻译过程中不能解决的字、词或句在小组内交流解决,后将小组不能解决的疑难提出来,全班同学一起解决,最后教师总结。
3解释重点词句意思(以小组为单位,分配任务到每个小组去,让小组完成自己的任务,并展示小组学习的成果,在这过程中其他小组可以作点评和补充、
(1、(小组A、读第一小节,要求读出一点文言的味道。
(注意好句中停顿、语言的节奏、
重点词句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向西
2、水尤清冽寒冷
(2、(小组B)读第二小节,要求读出一点宁静的氛围。
重点词句1、日光下澈向下,澈,穿透
2、影布石上照映
3、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3、(小组C)读第三小节,要求读出一点游历的兴趣。
重点词句1、明灭可见或现或隐
2)斗折蛇行像北斗星那样、
像长蛇爬行那样
3、其岸势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
4、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4)(小组C)读第四小节,要求读出一点复杂的情愫。
重点词句1、以其境过清因为、凄清
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5)师总评: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作点评和补充。
四、问题探究
研讨下列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来学习,可以小组先讨论,把你这个小组讨论的结果派代表来展示成果、
1、小石潭中有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
石(潭石、——奇
水(潭水、——清(写鱼是为了写水,侧面烘托、
势(潭势、——曲
境(潭境、——幽
2、本文写景条理清楚,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按游览的顺序来写,条理十分清楚,本文写作思路: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3、作者观鱼时的心情和游览到最后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五、总结全文
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散文。作者抓住特点描绘了小石潭的景物,着力渲染了凄寒幽邃的气氛,借景抒发了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游记里各种描绘景物的手法,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
教学目标 :
1.疏通文意,掌握文中字词的含义。
2.学生熟悉课文,感受小石潭的美景。
3.体会文章写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法。
4.培养学生欣赏美、发现美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分析:
学生感受小石潭的美景,并从中体会作者的感情是本文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
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山水散文,本课教学准备通过诵读和展示画面引导学生感知美,并通过教师的引导学习文章写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法。
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
探究式 合作学习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 一 课时
教学内容:
学生自读,掌握文中字词的含义,教师带领学生疏通文意,熟悉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第 二 课时
教学步骤 :
一、导入 新课
二、教师范读课文(放录音,出示画面)
三、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1、提问:小石潭给人的印象如何?(用一个字概括)
2、学生回答,教师引出“美”。
四、研读课文,分析品味
(一)、展示小石潭的美景
1、小石潭的景色美不胜收,你读了文章后头脑中浮现出了哪些美丽的画面?你能选择一个景点和大家说说吗?
2、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自己的发现。
3、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作几句小结。
(二)、理解人物的“乐”
1、小石潭的景色如此美,让人为之陶醉,如果你身处其中,会产生什么感受呢?
2、引导结论:乐
3、小石潭到底有哪些乐趣呢?
4、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迅速在屏幕上现场出示)
(三)、体会人物的“忧”
1、过渡:
小石潭的美让人乐在其中,但我们从文中也分明读出了人物的另一种感受——忧郁,哪一句显出了作者的忧郁之情?
明确:“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解释)
2、作者的忧从何而来呢?
①、朗读第一段的一、二两句及第四段。
②分析:小石潭所处的地理位置极为偏僻,人迹罕至,虽然景色奇美,但过于幽静冷清,时间长了,让人感到寂寞难耐,悲从中来。我们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也是与作者当时的心境分不开的。
3、作者背景简介。(屏幕出示)
4、学生尝试着将情与景结合起来,解释作者心情忧伤的原因。
5、教师小结:
作者是被贬官到此,不幸的遭遇令他感伤,本来想寄情于山水,遣散心中的郁闷,小石潭的美景使他惊叹不已,流连其中,得到了不少乐趣,暂时忘记了心中的痛苦,可是小石潭风景虽美却过于幽静冷清,游玩的时间一长,寒气透骨,难免触景生情,不由得忆起了自己的坎坷命运,忧郁、悲凉的心情自然地流露出来。
五、总结全文。
六、拓展练习:
观察自己的学校,写一篇二三百字的短文,注意写出景物的特征和你的感受。
附板书设计 :
景色美 乐在其中
偏 贬
远 谪
幽静冷清 触景生情 抑郁忧伤
内蒙古高考排名1174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湘南学院在陕西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保定学院和滁州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广西高考排名13451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山东高考排名14239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33632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小石潭记教案集锦十篇
小石潭记教案模板集合八篇
有关小石潭记教案十篇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小石潭记教案集锦十篇
小石潭记教案模板集合八篇
醉翁亭记主旨句
醉翁亭记读后感(四篇)
醉翁亭记教案范文集合十篇
桂林旅游学院和辽宁中医药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河南高考排名29548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安徽高考排名21069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山西高考排名7837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佳木斯职业学院要多少分黑龙江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河北高考排名13148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浙江高考排名12588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14410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的软件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在黑龙江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安徽高考排名11374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安徽高考排名7385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广西培贤国际职业学院要多少分贵州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福建高考排名3994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三峡大学科技学院要多少分内蒙古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广西高考排名1897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广东高考排名1607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南高考排名5146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21921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醉翁亭记导游词怎么写-导游词范文
醉翁亭记的意思是什么
醉翁亭记教学实录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
关于醉翁亭记教案汇编十篇
醉翁亭记原文、翻译、赏析(六篇)
有关小石潭记教案十篇
精选小石潭记教案合集六篇
有关小石潭记教案模板集合五篇
小石潭记教案汇总10篇
有关小石潭记教案范文九篇
文言文翻译小石潭记
精选小石潭记教案模板锦集六篇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精选十五篇)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小石潭记知识点整理
有关小石潭记教案范文汇编八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