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能借助在现代游记散文中学到的游记类文章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即弄清游踪,抓住景物特征,品读语言,借景抒情的写法;在阅读中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
3、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悲凉的心境;能通过有感情的诵读表现作者的情感,文章的意境。
【教学重点、难点】
1、疏通文意、积累文言实词、虚词是本课的重点
2、作者感情流露含蓄,理解文中的乐与忧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工具】
多媒体。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疏通课文,积累文言词语,熟读课文。
一、导入新课
1、由“唐宋八大家”中的“韩柳”导入;介绍“记”这一文体。(课件展示:“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2、指名试读课文。
二、自主学习,疏通课文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凭借工具书,注释自读课文,通过师生、生生合作,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问题。
2、互动交流,积累文言词语。(课件展示)
⑴实词意义:
水清尤洌(寒冷)
皆若空游无所依(依托)
斗折蛇行(像北斗星一样;像蛇一样。)
岸势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
四面竹树环合(环绕合抱)
日光下澈(向下直射入水底)
⑵一词多义:
以:全石以为底:用
为:全石以为底:作为
卷石底以出:相当于“而”
为坻,为屿……:成为
以其境过清:因为
清:水尤清洌:清澈
可: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
以其境过清:冷清
不可知其源:能够
3、翻译接龙:
学生每人一句,依次下传,教师适当点拔。
三、诵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意境
1、指名读课文:
读后,请其他同学评评,看他(她)读的节奏是否合理,语气语调处理是否恰当。
2、全班齐读课文。
3、自由读文,研讨读法:文章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语调来读?
4、师配乐《高山流水》,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读课文。
5、尝试背诵。
四、作业
1、预习任务:利用网络或书籍,收集有关柳宗元与《小石潭记》的资料。
2、书面翻译你喜欢的三至五个句子。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精读课文,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一、复习游记阅读方法,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在本学期的第一单元学习中,就读到了一组优美动人的游记散文,也学习到了一些阅读游记的方法,今天,我们又要跟随古代的名人大家,文人墨客一起去饱览秀美的山光水色了。我们不妨把在第一单元中学到的阅读方法运用到今天的学习中来。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阅读游记的一般方法(师生共同回顾生,师展示课件相关内容)。
二、细读课文,欣赏如画的美丽意境
1、自读课文,看看文中描写到的景物有哪些?它们又各自有什么特征?如果让你为这个小石潭作一幅画,你认为这个画面的风格如何?
⑴指导学生在课文中划出所描写景物,并概括其特征,再在小组中交流讨论,说说这幅画的风格。
⑵学生发言后,师总结(展示课件相关内容:潭石──异石纷呈;潭水──声悦水澈;潭源──曲折,多姿,神秘;潭境──清幽凄凉):这是一幅寂静清幽的山水图画。
2、如果把课文拍成一部导游的风光记录片,你觉得应该拍摄哪些镜头,画面?
⑴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引导学生画出课文中作者的游踪,再想像镜头和画面。
⑵学生发言后教师总结,并以课件展示教师自己心目中的小石潭的镜头及画面:作者给我们展示的就是一部游踪清晰的风光片,它可以拍摄下面一些镜头及画面:行进中的镜头(“从小丘西行”)、近景画面(石潭)、特写画面(鱼)、远景镜头(潭西南而望)、全景镜头(坐潭上)。
三、品读课文,体会诗般的语言艺术
学生自由品析语言。谈谈自己最喜欢的景物是什么,或者自己欣赏的优美语句,并说出原因。
1、学生活动前,教师引导:这是一篇言简意丰情景交融的山水游记,我们读游记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品味语言,学习语言。我们仍然可以通过分析句子的修辞,表达,写法等方面入手,去品析你喜欢的词句。
2、学生独立思考,并将自己的品读结果写下来,完成任务后,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品读结果。
3、教师根据学生发言作总结。
四、赏读课文,感受音乐般的幽凄的情感
1、聆听教师的文章配乐朗读(课件配乐《高山流水》),说说你听后的整体感受(或者说这篇文章的感情基调)是什么?展开想象,在自己的心灵深处会传来一曲什么风格的音乐?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根据发言情况作出相应评价,并作总结:文章的感情基调可以说是“淡淡的哀伤”,“幽静凄美”等都可以,(如有异议,例如说“悠然自乐”的,放到下一个环节去解决。)
2、找出文章点明情感的语句,质疑:柳宗元来到小石潭到底是乐还是凄?
学生划出文中的两“乐”一“清”(或“凄”)后,教师引导:作者为什么而“乐”?又为什么觉得“清”(即凄清,冷清)?
3、为了更好的解读文章的感情基调,请学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作家、作品的资料;教师视学生交流的内容作补充(用多媒体展示柳宗元的生平、“永州八记”以及写作的背景)。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曾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活动,任礼部员外郎。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所以就以游山玩水,欣赏大自然风光来排遣内心的愁闷。他在永州发现了许多风景佳丽的地方,记下了其中的八处名胜,成为我国古典文学散文史上颇有名的《永州八记》。
《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作者寓情于景,抒发谪居生活的清寂苦闷、抑郁忧伤之情。他所写的游记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托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
老师总结:对于经历宦海失意的柳宗元来说,清脆的天音、自在的鱼儿,带给他淡淡的喜悦是短暂的;空寂的环境、冰冷的石头,勾起他浓浓的愁绪,这才是他永远抹不去的痛。所以说《小石潭记》是一首抑郁忧伤的古典乐曲。
4、请学生饱含感情的自由朗读;教师放一曲《高山流水》的音乐请一名学生配乐朗读。
五、师生共同总结本课学习
1、教师总结:(课件展示板书)《小石潭记》是一幅寂静清幽的图画。《小石潭记》是一部游踪清晰的风光片。《小石潭记》是一首抑郁忧伤的古典乐曲。
2、宗元怀才不遇失意的悲凉郁闷,透过文字显现出来了。那么还有那些中国文人用文字来书写心中壮志难酬的情感?
学生自由发言,如:李白、王安石、刘禹锡、辛弃疾、李商隐、陆游……教师总结:失意的文人只有借助他们的笔,寄情于山水,或抑郁、或洒脱、或大气……
六、作业
1、随笔写作练习:找出自己最心神向往的景物或是最能使自己展开想象的景物,仿照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进行描写,300字左右。
2、背诵课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柳宗元的生平情况及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能力目标:积累重点文言词语,能结合书下注释流畅翻译课文第一段
3、情感目标:初步感知作者所处时代背景
教学重点:
积累重点文言词语,能结合书下注释流畅翻译课文第一段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移步换景”的表现手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诗歌鉴赏导入课文学习。
Ppt展示《江雪》
《江雪》是唐代散文家柳宗元写的一首绝句,在这首诗里寄托了诗人高洁孤傲执著不屈的崇高人格。
柳宗元曾经被贬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马。在此期间,他写下了一组著名的山水游记,合称《永州八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永州八记》之一的《小石潭记》。这篇文章同样体现了他独立的人格以及不被理解的愤懑之情。
二、写作背景
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皇帝贬为永州司马,王叔文被害。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思想感情,成为后世写作山水游记的楷模。此间共写了8篇知名的山水游记,后称《永州八记》。《小石潭记》是其中的第四篇。在第一篇《始得西山宴游记》中作者这样记述当时的心情:“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小石潭记》中景语即情语,“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处的描写,情景交融,很好地说明了这一问题。《小石潭记》原题为《至小丘西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第29卷(中华书局1974年版)
柳宗元贬官之后,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常常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所幸永州的大自然待他不薄,奇形怪异的潭水、小丘、石渠、山涧纷至沓来,美不胜收。《始得西山宴游记》与《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并称为《永州八记》.
三、文学常识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 “唐宋八大家”。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
四、课文学习
(一)、研读课文第一段,积累实词,翻译课文,疏通文意
1.从:自,由。
2.小丘:小山岗,在小石潭东面。
3.西:(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
4.行:走。
5.篁(huáng)竹:成林的竹子。篁,竹林,泛指竹子。
6.如鸣佩环:像玉环和玉佩相碰发出的声音。环:都是玉质装饰物。鸣:发出声响。
7.乐: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8.伐竹取道:砍伐竹子,开辟道路。 伐:砍伐。取:这里指开辟。道:路。
9 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往下。
10.见:看见。
11.水尤清洌(liè):潭水格外清凉,清澈。尤:格外,特别。清洌 :清凉。清,清澈。冽:凉。
12.全石以为底:(潭)以整块石头为底。以为:把……当作(此句为倒装句,宾语前置,“以全石为底”)。以:用来。为:作为。
13.近岸:靠近潭岸的地方。近,靠近。岸,岸边。
14.卷石底以出:实为“石底卷以出”。石底有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卷:弯曲。以:表修饰,形容如何“出”。
15.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形成了小石礁,小岛屿,小石垒,小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坻:水中高地。屿:小岛。嵁:不平的岩石。岩:高出水面较大而高耸的石头。
16.青树翠蔓,蒙络(luò)摇缀,参差(cēn cī)披拂:意思是(树枝藤蔓)遮掩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翠蔓,翠绿的藤蔓。
(二)思考并讨论
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请用译文回答。
明确:隔着茂密的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清脆声音,我的心情也欢乐起来。
2.第一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景物?作者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
明确:写了篁竹、水声、小潭和潭边的青树、藤蔓。用“隔”“闻”“伐”‘取”‘见”等动词,写出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同时也点出小石潭位于人迹罕至的荒僻幽静之处。为下文写环境的“寂寥无人”“其境过清”埋下伏笔。
3.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明确:一整块石头做为潭底,靠近岸边,有一圈从潭底周围突出水面的石头,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
4.本段写景用了什么写法?
明确:用的是先闻其声,后见其形,“移步换景”的写法。作者不是停留在一点上看,而是向前走去,引导我们看到不同的景物,很像一部山水风景影片。
【板书】发现小潭 篁竹—一水声——小潭——青树——翠蔓
隔——闻——伐——取——见(动词准确) (移步换景的写法)
五、课后作业
1、背诵第一段
2、将第一段重点词句整理积累在作业本上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抓住景物特征加以细致描摹的方法与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体会这些写法的妙处,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小组合作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景物的情感。
学习重点:背诵全文及体会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理解作者借景所寄喻的心情。
学习难点:怎样理解文中的乐与忧。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以下问题请用原文回答)
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
2.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3.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4.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
二.合作交流。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请写出本文的写作思路。
2. 围绕小石潭,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景物各有什么特点?写景都用了什么写法?
3.第二段的重点是写水的“清冽”,却为什么花大量的篇幅写鱼?
4.作者抒写在潭上所见的景物时,突出了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5.文章开头写“心乐之”,结尾又写“悄怆幽邃”,前乐后忧怎样理解?
三、拓展延伸。
1、试找出文中你认为描写景物最精彩的句子,并说说它的精彩所在。
2、生活中一定有你心驰神往的景物,请加以想象和描绘,说给同学们听。
四.总结全文:
《小石潭记》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以写景取胜。作者以细致入微的手法,通过形象的比喻,对潭水、岩石、藤蔓、竹树、游鱼等进行生动刻画,把自己抑郁失意的隐痛巧妙地寄寓于凄清幽邃的自然景物中,使情景达到高度的和谐和统一。文章先写所见景物,再以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后写潭上景物和自己的感受,突出了小石潭及其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作者被贬谪的心常常忧伤悲凉,欲求解脱却又无法解脱,小石潭气氛恰当地传达出作者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全文形似写景,实则写心,往往寥寥几笔,神形兼备,各尽其妙。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作者、作品常识;熟练的诵读课文,初步背诵课文。
2.能力目标
掌握重点字词解释和重点句的翻译,整体把握文意。
3.情感目标
理解作者寄情于山水的思想感情,理解文中的乐与忧。
二、教学要点
掌握重点字词解释和重点句的翻译,结合描写顺序,整体把握文意。
三、教学难点
在内容分析和理解的基础上,借助于“剥皮抽筋”手法,掌握本文的情感主旨。
四、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激情导入:
《江雪》是唐代散文家柳宗元写的一首绝句,在这首诗里寄托了诗人高洁孤傲执著不屈的崇高人格。
柳宗元曾经被贬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马。在此期间,他写下了一组著名的山水游记,合称《永州八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永州八记》之一的《小石潭记》。这篇文章同样体现了他独立的人格以及不被理解的愤懑之情。初步了解文本。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本课
作者、作品及写作背景简介
1.关于作者:
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他参加过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从此柳宗元在荒远偏僻的永州苦呆了整整十年,后又被改贬到更为荒凉的柳州,四年后,病魔无情地夺去了他年仅四十七岁的生命。文稿由刘禹锡编为《柳河东集》。
2.关于作品:
柳宗元是一个“遍悟文体”的文学家,众体兼长,作品丰富,以散文成就最大,有《柳河东集》。山水游记是柳宗元散文创作中最富艺术独创性的一部分,有《永州八记》等留存,其中最负盛名的是《小石潭记》。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为人称道的《永州八记》是他被贬谪到永州以后写的《始得西山宴游记》《钴潭记》《钴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3.写作背景
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后,时艰不可济,唐祚难振兴,谤毁兼至,贫病交加,老母病故,居处遭火,他满怀忧惧之情,多藉山水以排遣。所幸永州的大自然待他不薄,奇形异态的潭水﹑小丘﹑石渠﹑山涧纷至沓来,美不胜收。《永州八记》就写于此时。
4.解题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即山水游记。
了解作者的情况。
知人论世初读文本
粗品文意(一)检查预习
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
篁竹(huáng)清洌(liè)
为坻(chí)珮环(pèi)
为堪(kān)佁然(yǐ)
俶尔(chù)翕忽(xī)
参差(cēncī)寂寥(liáo)
悄怆(qiǎo)幽邃(suì)
(二)学生大声朗读课文。
朗读提示:
1.课文第一二段写作者兴致勃勃畅游小石潭,有全石带来的好奇,有清澈的水流和飘忽不定的游鱼所带来的快乐,应读得欢快些。
2.第三四五段写小石潭周围幽深冷寂的氛围,应该读得伤感些,低沉些。
(三)疏通文句,落实字词。
翻译文本(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感知、体悟并结合工具书翻译、并分组讨论结果,老师略加点拨形成学生个性化的理解,然后教师大屏幕出示翻译,让学生齐读一遍)。
译文:
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样子,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水声,好象挂在身上的玉珮、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心里很是高兴。于是砍了竹子,开出一条小路,顺势往下走便可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整个潭底是一块石头,靠近岸边,石底有的部分翻卷出水面,形成坻、屿、嵁、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低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潭中游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象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阳光直射潭底,把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象在与游人一起娱乐。
顺着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流象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象蛇爬行那样弯曲,或隐或现,都看得清楚。溪岸的形势象犬牙般交错参差,无法看到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周有竹子和树林围绕着,静悄悄的没有人迹,使人感到心境凄凉,寒气彻骨,真是太寂静幽深了。由于这地方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
同我一起游远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作为随从跟着我们来的,有两个姓崔的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学生朗读课文,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了解课文大意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感知、体悟并结合工具书翻译、并分组讨论结果
再读文本,积累文言知识
(四)疏通文意
1.提名翻译。
2.朗读PPT投影翻译。
(五)文言知识梳理
1.重点实词
(1)水尤清冽尤:格外。冽:凉
(2)卷石底以出卷:弯曲
(3)为坻坻:水中高地
(4)为屿屿:小岛
(5)为嵁嵁:不平的岩石
(6)潭中鱼可百许头许:表示约数
(7)佁然不动佁然:呆呆的样子
(8)俶尔远逝俶尔:忽然
(9)往来翕忽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
(10)犬牙差互差互:参差不齐
(11)悄怆幽邃悄怆:忧伤的样子邃:深
2.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状语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原意为西方,在文中意思为向西。
②下见小潭
原意为下面,在文中意思为向下。
③皆若空游无所依
原意为空中,在文中意思为在空中。
④斗折蛇行
原意为北斗星,在文中意思为像北斗星那样。
原意为蛇,在文中意思为像蛇那样。
⑤其岸势犬牙差互
原意为狗的牙齿,在文中意思为像狗的牙齿那样。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凄神寒骨
愿意为凄凉,在文中意思为使……感到凄凉。
原意为寒冷,在文中意思为使……感到寒冷。
(3)形容词用作动词
似与游者相乐
原意为快乐,在文中意思为嬉戏,逗乐。
3.一词多义
(1)清:以其境过清:凄清
水尤清冽:清澈
(2)可: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
不可久居:可以,能够。
(3)从: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沿着
隶而从者:跟从
(4)游:皆若空游无所依:游泳,游动
同游者:游玩
听读课文
感受语言的美积累文言知识
学生小组讨论,推举代表作答。
学生思考、交流
学生齐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本大意、感受语言美
布置作业:1.背诵文章
2.指导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小组合作:对文本进行评注式精读和诵读式精读。找出语言要素,如修辞,共享学习成果。以书面形式上交学习成果,由小组长组织负责。(此课后作业是针对第二课时做准备)加强理解文本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②诵读课文
2、能力目标:
①体会文章按照游踪移步换景和抓住景物的特征。
②品味文章由景及情,以情入景的写作特点,学会鉴赏情致化的景物描写。
3、德育目标:
①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引导学生用审美的眼光看待自然景物,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②理解文中作者悲凉凄苦的情怀。
教学重点: 关注文中描写潭中游鱼的文字。
体会景物描写中融注的思想感情,重点关注第四段,理解作者凄苦孤寂的心境。
教学难点: 文章先些“心乐之”,后面又见“俏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对此该如何认识?
教学流程
激情导入:聆听钢琴曲,欣赏山水图片,激发同学们的激情。
第一环节:佳景导游
(检查上节课留的作业:学生学写导游词,本节课有学生导入新课。)
检查对作者的了解。
第二环节:寻景悟情
(一)寻找小潭。
①学生找出发现小石潭的语句,并读出。
(教师稍做朗读指导,然后检查上节课内容翻译此句话。)
②这句话中那些字暗含了寻找的开始?
(隔 闻 伐 取 见要求学生在文勾画这样的词)学生看音画素材。
小结:在这样一个无名的小丘之上,小石潭的现身怎不让柳宗元老先生“乐”呢?
小潭的发现是我们寻找到的,也就是说移动了自己的脚步,想起向前去走,引领我们欣赏到了不同的景点,这无形中已经教给了我们游记散文的一种写法:移步换景。
(二)潭中景物
请大家放慢脚步根据自己的喜好尽情的欣赏小潭的景色,然后用这样的句式来回答:我喜欢这里的————(景物),因为————————。(学生在文中找景物,并动笔描绘所喜欢的景物。同桌可以互相讨论,教师巡视点拨。)
预设问题:
①柳宗元笔下的“石”有四种形态,都是什么?
教师解释“岩”中空的石头。
②小石潭的树是什么样子?
(学生试读,读出树的飘逸,读出柳宗元的快乐,教师指导)
③那些句子体现了鱼的自由自在?这里写水了吗?(学生读此段,找句子,教师引导写作方法:动静结合,侧面描写体现水清澈。介绍定点观察。)
小结:柳宗元“乐”在石,“乐”在树,“乐”在鱼,此时柳宗元沉浸在其乐融融中,除这些还写了什么?我们继续来游赏。
(三)小潭源流
请同学们齐读第三段。
问题:①宗元此时抬头向潭西南望去,他看见的小溪是什么样子?(找句子,翻译此句,教师点拨介绍写法:比喻手法,动静结合,观看幻灯片。)
②时此刻,作者的心情怎样呢?(这个句子是由乐转忧的过渡,似乎没有明显变化,但却暗含着一个“悲”)
小结:此时,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位孤独的老人正茫然的望着小溪的源头“不可之其源”,柳宗元的心情陡然下滑。
(四)潭中气氛
让我们环顾小潭四周,看看四周是怎样的一种景色?(第四段,即兴说出小潭的美景。)
问题:①里景色有什么特点?
② 柳宗元为何要离开小潭?(引导学生回答,教师点拨)
③ 那些句子体现凄清?柳宗元是怎样的心情?
④ 文章先些“心乐之”,后面又见“俏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对此该如何认识?(学生先交流回答,然后教师介绍柳宗元的处境。)
小结:难怪有人说,读《小石潭记》就如同品一杯浓浓的苦丁茶,清香在前,仔细品味却有一种悲苦在后。
第三环节:做业布置。
①背诵课文
②课后习题三
第四环节:再次欣赏小石潭的美(在朗朗的读书中结束本课)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掌握记叙的顺序。
(二)能力训练点
学习综合运用多种技巧,细致真切地描写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有意观察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体会作者笔下永州小石潭的优美景色,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四)美育渗透点
领略文中描写的自然风光的美。
二、学法引导
学习本文,重点是背诵及体会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把握课文内容可以从写作顺序入手。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应联系作者生平和与作背景。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①掌握记叙的顺序。②学习综合运用多种技巧,细致描写事物的方法。
解决方法:教师讲解。
2.难点:树、石、水、鱼特点及对它们的准确描写。
解决方法:学生自读,从书上勾画出来。
3.疑点:文章结尾部分感情基调为何与前不同?
解决方法:教师启发,学生回答。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通过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2.精读课文,体会写景抒情方法。
3.联系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体会文中思想感情。
4.口头作文:根据教师展示的画面,细致观察,然后进行口头小作文训练。
七、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诵全文,并能背诵全文。
2.能结合注释疏通全文,并能弄清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
3.体会作者通过环境气氛的渲染,抒发出的悲凉凄怆的心绪。
【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诵全文,并能背诵全文。
2.能结合注释疏通全文,并能弄清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
3.体会作者通过环境气氛的渲染,抒发出的悲凉凄怆的心绪。
【自主导学】
1.“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 ,也可 ,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2.给加点的字注音。
清洌( ) 参差披拂( )( ) 佁然( )
俶尔( ) 翕忽( ) 悄怆幽邃( )
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下见小潭,水尤清洌。(特别)
B.斗折蛇行。(像北斗七星那样,像蛇一样)
C.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居住,到)
D.潭中鱼可百许头。(用在数字后,表示不定数)
4.填空。(8分)
①本文作者是 代的 ,字子厚,河东解人,世称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其中最著名的,是他被贬谪到永州以后写的《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这就是为人称道的“ ”。
②《小石潭记》直接写潭水清澈的语句是;间接写潭水清澈的句子是。
5.文章中抒发作者抑郁忧伤之情的一组句子是()。(多选)(8分)
A.闻水声,如鸣佩环 B.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C.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D.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E.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F.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G.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H.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6.文中描写了小石潭的 等景物,突出了小石潭 的特点。
【自主合作探究】
7.解释下列多义词。
①环:如鸣佩环( ) 四面竹树环合( )
②清:水尤清洌( ) 以其境过清( )
③可:潭中鱼可百许头( ) 不可知其源()
④以:全石以为底( ) 以其境过清( )
8.解释加点的词在句子里的意思,并探究说明这些词语的用法特点。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②下见小潭
③皆若空游无所依
④潭西南而望
⑤斗折蛇行
⑥其岸势犬牙差互
⑦凄神寒骨
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反馈检测】(20分)
10.解释加点的词在句子里的意思(6分)
①日光下彻
②俶尔远逝
③如鸣佩环
④心乐之
⑤近岸
⑥隶而从者
11. 按提示写出相应语句并加以积累。(4分)
(1)文中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
(2)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
(3)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
(4)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
12.按要求用课文原句填空。(7分)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 , 。
②以游鱼来写潭水清澈的句子是:
③以“阳光”“影子”,从另一个角度来写水之清的句子是:
13.读了课文,小石潭给你留下的最深印象是什么?如果你也坐在小石潭边,会有什么感觉?(3分)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领会作者抓住特点生动细致地状写景物的写法。
2.体会作者通过环境气氛的渲染,抒发出的悲凉凄怆的心绪。
【重点难点】
1.领会作者抓住特点生动细致地状写景物的写法。
2.体会作者通过环境气氛的渲染,抒发出的悲凉凄怆的心绪。
【自主导学】
14.填空。.
①《与朱元思书》一文以“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写江水的澄澈,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②描写小石潭岸上优美景色的句子是 。
③描写游鱼动态,勾勒出一幅鱼乐图的句子是。
15.文中高度概括小石潭的氛围,同时抒发作者政治上受挫遭贬后忧伤心情的语句是
【自主合作探究】
16.课文是按游览的先后顺序来描写景物的,条理十分清楚。说说本文的写作思路。
17.本文第一段描写小石潭的概貌,采用了 的手法;第二段写潭水和游
鱼,则变换为 _的手法;第三段写潭水来源及岸势,多用_ 辞格,摹形状貌,形象逼真。
18.品味下列句子的妙处。
⑴“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说说“闻”“伐”“取”“见”好在哪里?
⑵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⑶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19.文章写景与感情相融。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这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20.善于抓住景物特点,生动细致地加以描绘是本文的一大写作特点,试举例对这一写作特点进行阐述。
【反馈检测】(20分)
21.文中描写小石潭的. 等景物,突出了小石潭的 特点,全文寓情于景,抒发了作者在寂寞处境中_ 的情感。(3分)
22.作者坐潭上感到“凄神寒骨”的原因是()。(2分)
A.深秋时节出游,天气凉了。
B.游的时间长了,接近黄昏,下了寒气。
C.小石潭四周没有多少游人,潭水很凉。
D.自己的心境凄苦孤寂。
2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在全文有何作用?(2分)
2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3分)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⑴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4分)
①负势竞上 ②泠泠作响;
③望峰息心 ④ 横柯上蔽
⑵翻译下面句子(3分)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⑶请说出文中的观察角度是如何变化的。(3分)
⑷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是怎样一种感情?(3分)
[教学目的]
1. 学习按照一定顺序组织材料和抓住事物特征,用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的方法。
2. 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3. 了解“如”“若”“似”的不同用法及“以”“为”在文中的用法。
[教学重点]
背诵及体会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难点]
树、石、水、鱼特点及对它们的准确描写。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教学过程]
1. 由“唐宋八大家”中的“韩流”导入。
2. 简介作者,背景,解题。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曾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活动,任礼部员外郎。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所以就以游山玩水,欣赏大自然风光来排遣内心的愁闷。他在永粥发现了许多风景佳丽的地方,记下了其中的八处名胜,成为我国古典文学散文史上颇有名的《永州八记》。
《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作者寓情于景,抒发谪居生活的清寂苦闷、抑郁忧伤之情。他所写的游记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托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3. 生初读课文,圈出生字、生词。
4. 师范读课文,生轻声跟读,并补充。
参差 寂寥 摇缀 隶 怆
5. 师生共同疏通文意。
(1) 古今异义。
去:(古)离开 (今)前往,到某处
怡然:(古)静止不动的样子 (今)痴呆或深思的样子
小生:(古)年轻人 (今)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2) 一词多义
以:①全石以为底(介词,用)
②卷石底以出(承接,“而”不译)
③以其境过清(介词,表原因)
为:①全石以为底(动词,当“作为”讲)
②为坻,为屿,为堪,为岩。(动词,“成为”)
清: ①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形容词,清澈)
②以其境过清(形容词,冷清)
可:①潭中鱼可百许头(副词,大约)
②不可知其源(助动词,能够)
差:①参差披拂(形容词,长短不一)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动词,交错)
(3) 翻译
①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③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4) 判断。“若”“似”“如”都可以用来打比喻,但有时不一定是打比喻。试分辨下列句子哪些是比喻,哪些不是。
①闻水声,如鸣佩环。( ) ②皆若空游无所依。( )
③似与游者相乐。( ) ④天涯若比邻。( )
[课堂练习]
1.读,背。
2、翻译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写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过程]
1. 齐读课文,把握课文大意。
第一段:写发现小石潭及小石潭的景物。
第二段:写潭水清澈,游鱼活泼。
第三段:写作者探究到小石潭的水源及潭上的景物。
第四段:写作者对小石潭总的印象和感受。
第五段:记下与作者同游小石潭的人。
2. 赏读课文。
(1) 文中哪些句子写了“石”?请说明理由。
点拨:文中描绘的景物无不浸透着“石”的气息。“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说明“潭”的的确是个“石潭”。“如鸣佩环”形容声音嘹亮,说明“石潭”的不一般。“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写出了翠蔓附石而形成的优美形态。“影布石上”借印在石上的鱼影表现水的清澈透明。“凄神寒骨”不尽是石的冰凉,不容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忧伤、悲凉的心境。
(2) 文中哪些句子写了“水”?请说明理由。
点拨:“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chu而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这句话正面写出游鱼的生动活泼,从侧面表现了潭水的清澈透明。“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用形象的比喻,写出了小溪的形状。
(3) 文中的“动”与“静”
点拨:①游鱼的“怡然不动”及“chu尔远逝”表现了鱼儿的生动活泼。 ②小溪。就小溪身来说,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说,作者形容它像蛇爬行那样曲折,这是流动的。用了这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
(4) 文中的“对比”和“烘托”
点拨:①为了突出鱼的生动活泼,把“怡然不动”和“chu尔远逝,往来翕”忽”两种情态加以对比,静动相对,尤显出鱼的活泼。②作者用反衬的手法写鱼在潭中历历可数,使人感到像是“空”“无”,尤使水清之状具有实感。
(5) 文中的“景”与“情”
点拨:作者把自己的心情和小石潭的环境结合起来,寓 情于景,情景交融。本文在对景物描绘中结合着作者自身的遭际,渗透着作者自身的感受和情怀。这远离尘世的小石潭虽充满了生机--“闻水声,如鸣佩环”,但却无人赏识,四周被竹围抱,其幽清无闻与自己的遭遇相同,触景伤情。作者离开国都长安来到荒僻的南方州郡,政治上受挫折,生活上不习惯。因此,他寄情山水,也是为了摆脱抑郁心情。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容易激起他“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强烈的比衬,有力反衬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
(6) 文中的“镜头”与“画面”
点拨:在第一段,作者采用的是“移步换形”的写法,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看到不同的景物,很象一部山水风光影片,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在第二段作者描写潭水、游鱼,采用了“定点特写”的写法,作者一共只用了四十个字,就活灵活现地描出了潭水中游鱼的美景。
(7) 文中的写景短句。
3. 精读课文,巩固。
(1) 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
(2) 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3) 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4) 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
(5) 跟作者同游的好几个人,为什么篇末才能将他们的姓名一一列出?
4. 总结全文。
[课堂练习]
1.课后习题
2、写熟悉的某处景物,二三百字。
[板书设计]
略
【教学目的】
1、知识与能力:
⑴ 学习按照一定顺序组织材料和抓住事物特征,用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的方法。
⑵ 了解如若似的不同用法及以为在文中的用法。
⑶ 体会本文融情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2、过程与方法:
⑴ 介绍作者背景,导入课文。
⑵ 主要采取朗诵法、问答法和点拨法学习本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造成作者忧伤苦闷的原因,对封建官场有一定认识。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1、重点:
⑴ 指导学生背诵课文。
⑵ 体会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
2、难点:
树、石、水、鱼的特点及对它们的准确描写。
【教学突破】
这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典范,教学时应该反复领读、齐读、提名读。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了解与作品有关的史实。
2、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准确认读课文下标注的字词。
【教学方法】
点拨法。
【教学过程】
一、简介作者,背景,解题
1、由唐宋八大家中的韩流导入。
2、简介作者,背景,解题: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二、学生赏读课文
1、范读课文,然后学生朗读课文,圈出生字、生词。
2、指导学生理解文章:
板书:
第一段:写发现小石潭及小石潭的景物。
第二段:写潭水清澈,游鱼活泼。
第三段:写作者探究到小石潭的水源及潭上的景物。
第四段:写作者对小潭总的印象和感受。
第五段:记下与作者同游小石潭的人。
3、课堂探究:
⑴ 文中哪些句子写了石?请说明理由。
⑵ 文中哪些句子写了水?请说明理由。
⑶ 文中的动与静。
⑷ 文中的对比和烘托
⑸ 文中的景与情
4、教师点拨:
⑴ 文中描绘的景物无不浸透着石的气息。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说明潭的确是个石潭如鸣佩环形容声音嘹亮,说明石潭的不一般。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写出了翠蔓附石而形成的优美形态。影布石上借印在石上的鱼影表现水的清澈透明。凄神寒骨不尽是石的冰凉,还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忧伤、悲凉的心境。
⑵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似与游者相乐这句话正面写出游鱼的生动活泼,从侧面表现了潭水的清澈透明。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用形象的比喻,写出了小溪的形状。
⑶ 对比:为了突出鱼的生动活泼,把怡然不动和往来翕忽两种情态加以对比,静动相对,尤显出鱼的活泼。
三、作业
课后练习二。
一.教学目标
1.通晓文章大意并背诵全文。
2、理解作者借景所寄喻的心情。
3、学习细致地观察生活和准确生动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作者借景所寄喻的心情。
2.学习细致地观察生活和准确生动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三、作者介绍: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中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祖籍山西河东,人称“柳河东”。晚年被贬柳州,亦称“柳柳州”。曾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活动,任礼部员外郎。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迁柳州刺史。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所以就以游山玩水,欣赏大自然风光来排遣内心的愁闷。后死于柳州。他在永州发现了许多风景佳丽的地方,记下了其中的八处名胜,成为我国古典文学散文史上颇有名的《永州八记》。他和韩愈是古文运动的两个主要倡导者,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柳宗元的散文中,寓言小品、传记散文、山水游记散文都很有名。寓言小品讽刺社会丑恶,语言犀利;传记散文反映人民的悲惨生活,揭露尖锐的社会矛盾;山水游记散文描写景物准确、生动、传神,语言精美清丽。著有《柳河东集》《河东先生集》。
四、写作背景介绍:
唐宪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作者因受以王叔远为首的政治革新集团牵累,被贬为永州司马。他到永州后,母亲病故,王叔文被处死,自己也不断受到统治者的诽谤和攻击。当时他政治失意,心情郁闷。因此借游山玩水来排忧解闷,感觉自己政治抱负无法实现。游历永州,风景奇特,成就了中国文学史上颇有名气的《永州八记》,《小石潭记》是其中的第四篇。在游山玩水中,大自然的造化,使失意的柳宗元得到一丝短暂的快乐,然而始终都不能释怀,失意的乌云始终压在作者的头顶,这种情绪在本课中得到了充分的流露。
五、体裁: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四、朗读课文,正字音:
huánglièchíyǔkāncēncīfú
篁竹清冽为坻为屿为嵁参差披拂
yíchùxīqiǎochuàngsuìgōngxuán
佁然俶尔翕忽悄怆幽邃龚古宗玄
六、理解课文大意:
1、重点实词:
a清冽:清凉。冽,寒冷。
b“为坻”二句:坻,水中高地。屿,小岛。嵁,不平的岩石。岩,有石窟的岩石。
c“青树”三句:蔓,蔓草。蒙络,遮蔽缠绕。摇缀,摇动相连。披拂,被风吹动的样子。
d依,依托。
e佁然:愣住的样子。俶尔:忽然。逝,往,去。
f斗,像北斗星一样。蛇行:像蛇爬行那样弯曲。
g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
h环合:环绕合抱。悄怆:寂静得让人感到忧伤。邃:深。
2、一词多义:
以:
①全石以为底(介词,用)
②卷石底以出(承接,“而”不译)
③以其境过清(介词,表原因)
为:
①全石以为底(动词,当“作为”讲)
②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动词,“成为”)
清:
①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形容词,清澈)
②以其境过清(形容词,冷清)
可: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副词,大约)
②不可知其源(助动词,能够)
差:
①参差披拂(形容词,长短不一)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动词,交错)
3、翻译课文:
①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译:四周青葱的树木,碧绿的藤蔓,树盖着藤,藤缠着树,迎风摇动,互相连缀着,参差不齐,摆来飘去。
②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弯弯曲曲的溪流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又像长蛇在爬行,虽或隐或现,也能看见。
③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译:溪岸的地势,就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不知道溪水的源头在什么地方。
④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译:寂静冷落没有来往的人,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忧愁悲伤的情感也更深了。
七、赏析课文:
1、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1段):总写小石潭全貌。写了竹、水、潭、石、树等。
第二部分(2~3段):以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并写到了小溪的走势。
第2段:写潭水清澈,游鱼活泼。
第3段:写作者探究到小石潭的水源及潭上的景物。
第三部分(4段):写作者对小石潭总的印象和感受。
第四部分(5段):记下与作者同游小石潭的人。
2、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
明确:“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3、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明确:“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4、文中哪些句子写了“水”?请说明理由。
明确:“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这句话正面写出游鱼的生动活泼,从侧面表现了潭水的清澈透明。“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用形象的比喻,写出了小溪的形状。
5、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
明确: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6、体会文中的“动”与“静”
明确:
①游鱼的“佁然不动”及“俶尔远逝”表现了鱼儿的生动活泼。
②写小溪。就小溪本身来说,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说,作者形容它像蛇爬行那样,这是流动的。用了这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
7、体会文中的“对比”和“烘托”
明确:
①为了突出鱼的生动活泼,把“佁然不动”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两种情态加以对比,静动相对,尤显出鱼的活泼。
②作者用反衬的手法写鱼在潭中历历可数,使人感到像是“空”“无”,尤使水清之状具有实感。
8、体会文中的“景”与“情”
明确:作者把自己的心情和小石潭的环境结合起来,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本文在对景物描绘中结合着作者自身的遭际,渗透着作者自身的感受和情怀。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强烈的比衬,有力反衬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
9、体会文中的“镜头”与“画面”
明确:在第一段,作者采用的是“移步换形”的写法,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看到不同的景物,很像一部山水风光影片,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在第二段作者描写潭水、游鱼,采用了“定点特写”的写法,作者一共只用了四十个字,就活灵活现地描绘出了潭水中游鱼的美景。
八、主题:
这篇散文生动地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
《小石潭记》是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一篇写景游记,这一单元的主题是“临水骋怀”,从这个单元所选的课文课文以及文章自身特点来看,教材的编写意图意在继续让学生积累文言知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学会多种描写技巧,领会寓情于景的写作方法。 2、教材内容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的著名山水游记《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文章通过描写小石潭优美寂静的景物,渲染小石潭寂寞凄寒的气氛,表达了作者柳宗元孤凄悲苦的情感。全文仅193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行、游览、返回的全过程,描写生动、细致,充满诗情画意。
二、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正确诵读课文,疏通文意,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理解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
学习抓住特点写景,借景抒情的写法。 情感目标:
通过对课文的品读,学会与作者心灵沟通 ,感受祖国大好山河的美,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
2、教学重点
(1)疏通文意、积累文中文言实词、虚词。
(2)学习对景物入微地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借景抒情的写法。 3、教学难点:
(1)疏通文意、积累文言实词、虚词。
(2)体会作者寄情于景的写法和作者由“乐”而“凄”的感情变化。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
四、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小学就学过柳宗元的一首诗《江雪》,请大家回忆一下,那首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诗中那个渔翁的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今天,我们就一同欣赏他的八记之一—《小石潭记》。(出示幻灯片,师 生共同分析)
二、简介作者,背景,解题。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曾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活动,任礼部员外郎。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所以就以游山玩水,欣赏大自然风光来排遣内心的愁闷。他在永粥发现了许多风景佳丽的地方,记下了其中的八处名胜,成为我国古典文学散文史上颇有名的《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姆潭记》《钴姆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作者寓情于景,抒发谪居生活的清寂苦闷、抑郁忧伤之情。他所写的游记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托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三、整体感读。
1、试读。
A、、生初读课文,圈出生字、生词。
B、师范读课文,生轻声跟读,并补充。
参差cenci 寂寥jì liáo 摇缀 yáo zhuì 隶 lì 篁竹huánɡ zhú 清冽qīnɡ li 为坻wi dǐ为屿wi yǔ 为嵁wi kān 佁然yǐ rán
俶尔chù ěr 翕忽xī hū 差互cjhu 悄怆qiāo chuànɡ 幽邃yōu suì
2、悟情。
探究:通过试读,你感悟到字里行间融入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他是想寄情山水,优美的景色,清脆的天音,自在的鱼儿,的确让他忘记了忧愁,但毕竟是短暂的,空寂的环境、冰凉的石头,让他再一次涌起了失意之感。(明确后继续试读,尽可能把感情韵味读出来。)
3、范读。 放录音
4、仿读。
探究:如果给朗诵配上音乐,你认为选择怎样的音乐? ——配古筝音乐,很缓很低的古筝乐曲
——比较古典,有欢乐,但并不欢快。淡淡的喜,浓浓的愁,缓缓地流淌出抑郁哀怨。一代失意的文人,其心态透过文字显现出来了。音乐帮助我们解读了文学作品的情感基调。
四、整体感知
①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低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②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溪流象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象蛇爬行那样弯曲,或隐或现,都看得清楚。 ③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静悄悄的没有人迹,使人感到心境凄凉,寒气彻骨,真是太寂静幽深了。4判断。“若”“似”“如”都可以用来打比喻,但有时不一定是打比喻。试分辨下列句子哪些是比喻,哪些不是。 ①闻水声,如鸣佩环。( ) ②皆若空游无所依。( ) ③似与游者相乐。( ) ④天涯若比邻。( ) 五、小结 六、作业
1、读,背课文。
2、翻译课文。
小组交流(四人),依托文本注解、工具书落实字音、词义;教师巡视,师生共同疏通文意。
(1) 古今异义。
去:
(古)离开
(今)前往,到某处
怡然:
(古)静止不动的样子
(今)痴呆或深思的样子
小生:
(古)年轻人
(今)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2) 一词多义
以:
①全石以为底(介词,用)
②卷石底以出(承接,“而”不译)
③以其境过清(介词,表原因)
为:
①全石以为底(动词,当“作为”讲)
②为坻,为屿,为堪,为岩。(动词,“成为”)
清:
①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形容词,清澈)
②以其境过清(形容词,冷清)
②不可知其源(助动词,能够)
差:
①参差披拂(形容词,长短不一)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动词,交错)
一、教材分析
《小石潭记》是一篇文言文,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文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保持了“永州八记”一贯的行文风格,观察入微,描摹细致,肖其貌,传其神。在柳宗元篇数不多的山水游记中,《小石潭记》以其高度的艺术技巧和艺术独创性成为被历代所传诵的散文名篇。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通过三个学期的文言文学习,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文言知识,基本掌握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能够正确解释重点词语,翻译重点句子,把握课文大意,了解作者情感。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说明:本节课设计的内容是第二课时的内容。
四、教学目标(第二课时)
1、巩固本课所学的重点文言词句。
2、学习本文描摹细致、生动传神的景物描写。
3、正确理解作者的情感。
4、帮助学生树立豁达乐观的人生观。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本文描摹细致、生动传神的景物描写。
难点:理解作者的情感。
六、教法学法
教法: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多媒体辅助。
学法:朗读、勾画、批注、想象相结合,自主,合作,探究。
七、教学过程
(一)达标检测
教师就第一课时所学的重点文言知识,检查学生在字音、字义、句意及课文诵读方面的情况,并加以巩固。
(设计意图:落实重点文言知识,全面及时地掌握学情,为本课时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点拨构建
1、精读课文,把握景物特征及作者的写景技巧。
问题设置: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写作顺序。)
(2)读课文1至3段,思考:文中主要写了哪些景物?体现了景物的什么特点?运用了怎样的写景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抓住景物特点,学习写景方法。)
2、研读课文,理解作者的情感。
问题设置:
第四段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设计意图:让学生理解并学习情景交融的写法。)
(三)合作探究
问题设置:
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教师启发点拨。
(设计意图:知人论世,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封建社会中不得志文人的痛苦内心。)
(四)拓展升华
与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进行比较阅读。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树立豁达乐观的人生观。)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1) 背诵全文。
(设计意图:落实语文课标关于古文背诵的要求。)
(2) 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本文第二自然段的景致。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训练学生写景的写作能力。)
板书设计
小石潭记
柳宗元
景——幽深冷寂
情——孤凄悲凉
(情景交融)
教学评价
学习目标:
1、 诵读课文,掌握文意,积累常用文言词语。
2、引导学生巩固学习,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体会课文写景特点,揣摩借景写情的写法,提高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
积累文言知识,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难点:
体会借景写情的写法。
一、导入:杜甫曾有诗云:“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可见,景与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柳宗元被贬永州时曾写过永州八记,寄情山水,落笔不俗,视角独特,如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展现在我们面前。今天,我们就一同欣赏他的八记之一———《小石潭记》。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二、检查预习
1、请为下列加粗字注音: 如鸣佩( )环( ) 佁( )然不动 俶( )尔远逝
参( )差( )披拂 往来翕( )忽 斗( )折蛇行
悄( )怆( )幽邃 犬牙差( )互 寂寥( )无人
2、《小石潭记》作者是 字 ,河东人,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和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对当时文风的改革、散文的发展起过重大的推动作用。曾经被贬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马。在此期间,写下了一组著名的山水游记,合称《永州八记》。他所写的游记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托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
三、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诵读课文,读准字音,圈出生字、生词。
2、齐读课文,读出感情。
四、小组合作,翻译课文。并积累词语。
1、小组交流,依托文本注解、工具书落实字音、词义;教师巡视,师生交流。
2、 师生共同疏通文意,并积累以下的字、词、句:
(1) 古今异义:
去: 古义( ) 今义( )怡然: 古义( ) 今义( )
小生: 古义( ) 今义( )
(2) 一词多义 :
以:①全石以为底( ) 为:①全石以为底( ) ②卷石底以出( ) ②为坻,为屿,( ) ③以其境过清( ) 清:①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 差:①参差披拂( ) ②以其境过清( )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 )(3) 翻译 :
①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③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五、当堂检测:判断。“若”“似”“如”都可以用来打比喻,但有时不一定是打比喻。试分辨下列句子哪些是比喻,哪些不是。
①闻水声,如鸣佩环。( ) ②皆若空游无所依。( ) ③似与游者相乐。 ( ) ④天涯若比邻。 ( ) 六:补充 :除课下注解为还要掌握以下字词的意义和用法
心乐之:以……为乐 以为:作为 以其境:因为 下澈:向下
同乐:快乐 皆若:都好象 西南:名词作状语,向西南
斗折蛇形:名词作状语,像斗一样,像蛇那样 去:离开
凄神寒骨:使动用法,使……感到凄凉,使……感到寒冷
七、作业:1.读,背课文。2、翻译课文。
教学及学习反思:
高要市第二中学初二级语文科第 周星期 导学案
主备人:梁伟成 审核人:覃 丹
学习人姓名: 班级:
课题:26. 《 小石潭记》第 2课时 课型: 精读课文
学习目标:1、精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2、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学习重点:精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学习难点: 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一、复习导入:检查背诵和重点词句掌握情况。
二、细读课文合作探究
1、齐读课文,复述课文、把握课文大意。
2、课文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写,条理十分清楚,清说说本文写作思路。
发现小潭—— ___ —— __ —— ____ ——交代同游者
三、精读课文,品析语言,体会情感。
1、在理解的基础上用原文回答下面问题,比一比谁找的又快又准确,并说出理由。
(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 ________ 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 __
(2)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
(3)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______ ____ ___ ____
_____________ _
(4)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 ______ _ _________ _
_________ _____
2、作者以游踪为序采用移步换形,依序写景组织材料。写小石潭,先写“声”( ),后写“形”( ),写潭中景物又先写“近观”( ),后写“远望”( ),最后概写 ,引发 。
3、文中的“镜头”与“画面”。 点拨:第一段,先声夺人写小石潭的出现,采用了先声夺人的手法,如“隔篁竹,闻水声”,用“如珮环”的比喻形容水声悦耳,用“心乐之”的主观感受启动读者的兴趣,然后写“伐竹取道,下见小潭”,就十分令人神往。第二段写潭的游鱼,文字不多,却极其精彩。“皆若空游无所依”一句,既正面写出游鱼的自由自在,又侧面表现了潭水的清澈透明。
4、文中的“对比”和“烘托” 点拨:①为了突出鱼的生动活泼,把“怡然不动”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两种情态加以对比,静动相对,尤显出鱼的活泼。②作者用反衬的手法写鱼在潭中历历可数,使人感到像是“空”“无”,尤使水清之状具有实感。
5、文中的“景”与“情”: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这“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结合写作背景,作简要说明。
四、拓展延伸 欣赏——《钴鉧潭记》
得西山后八日[1],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2],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3]。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4],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然相累而下者[5],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羆之登于山[6]。
[1]西山:在永州(今湖南零陵县)城西五里。[2]钴鉧:烫斗。因潭形似烫斗,故名钴鉧潭。[3]浚:深。鱼梁:阻水的坝,中间留有空缺,可放置捕鱼的竹篓。[4]偃蹇(jiǎn简):曲折起伏的样子。[5]嵚(qīn钦)然:山石耸立的样子。[6]羆(pí皮):熊的一种,体形比熊大,俗称人熊。
五、当堂练习
1、课文按什么顺序写? 2、课文抓住了小石潭什么特点? 3、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六、小结
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作者以简练的文笔,按游览观察的顺序,抓住景物特点生动细致地写景状物,文字充满着诗情画意情景交融,寄托了他凄苦忧伤的感情。
七、作业:完成练习册同步习题.
教学及学习反思: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品味文中语句,学习本文写景的方法,学习对景物入微地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
3、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凄凉的心境。
【教学重点】学习对景物入微地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寄情于山水的思想感情,理解文中的乐与忧。
【教学方法】朗读法、情景教学法、合作探究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回忆导入:出示柳宗元的诗《江雪》(同学们熟悉这首诗吗?作者是谁?你了解他多少?)齐读诗,找出诗中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字,并谈谈理由。
明确:是“孤”和“独”。在一个十分寥廓、十分冷清、十分孤寂的背景下,有一个人在“钓寒江雪”这个人就是柳宗元——世称柳河东,唐代文学家,他曾官至礼部员外郎,参加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马,在这里他寄情山水,写下了一系列山水游记文章,叫《永州八记》,其中最精彩的就是《小石潭记》。
二、揭示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品味文中语句,学习本文写景的方法,学习对景物入微地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
3、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凄凉的心境。
三、 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有学生谈自己所查的关于作者的资料,教师总结补充)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并称“韩柳”。与韩愈、刘禹锡为同朝为官,由于参加主张革新的王叔文政治集团,贬永州司马。从此柳宗元在荒远偏僻的永州苦呆了整整十年,后又被改贬到更为荒凉的柳州,四年后,病魔无情地夺去了他年仅四十七岁的生命。 柳宗元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所以就借山水,欣赏大自然来排遣心中的愁闷. 他在永州发现了许多风景佳丽的地方,记下了其中的八处名胜,成为有名的《永州八记》文稿由刘禹锡编为《柳河东集》。柳宗元,贞元初年进士,官监察御史。顺宗时,王叔文执政,他任礼部员外郎,锐意推行政治改革。不久,王叔文失败,他也被贬为永州司马,迁柳州刺史。在南方凡十四年,死于柳州。
柳宗元是杰出的思想家,凭着一股积极的热情和出色的才能进行政治活动。中年以后的处境更加悲苦,但这却使得柳宗元有机会深入生活、接近百姓、反思历史,从而使他成为一个卓越的散文家和诗人。
柳宗元的诗,数量较多的是抒写个人抑郁的心情和离乡去国的悲哀。
四、题解:《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作者寓情于景,抒发谪居生活的清寂苦闷、抑郁忧伤之情。他所写的游记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托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五、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历史上很多文人都热衷于寄情山水,借景抒情。其中写山水散文游记艺术最高的应该是唐朝的柳宗元了,而最能代表柳宗元风格的就是这篇《小石潭记》
1、检查预习:出示课文内容,(课文没有标点,让学生读,检查并练习学生读文言文停顿情况)出示字词注音:篁竹(huánɡ) 清冽(liè) 坻(chí) 为屿(yǔ) 为嵁(kān) 佁然(yǐ)俶尔(chù) 翕( xī)忽 差(cī)互 悄怆(qiǎo chuànɡ) 幽邃(suì) 龚(ɡōnɡ)古
2、听录音,出示课文(重点字词注音)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quán)石底以出,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青树翠蔓(màn),蒙络摇缀(zhuì),参(cēn)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动,俶(chù)尔远逝,往来翕(xī)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cī)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liáo)无人,凄神寒骨,悄(qiǎo)怆(chuàng)幽邃(suì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gōng )古,余弟宗玄。隶(lì)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yī)。
3、仿读课文,模仿录音来读课文,注意字词读音、句子的停顿、作者的感情。
4、指名读。了解学生读的情况。边读边评。
5、齐读:我们来齐读一下文章,注意体会作者感情
六、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1、小组合作,根据课文注释和自己的理解,试着翻译课文。
2、小组展示,全文分为五段,请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给大家讲解,并点出本段中的重点字词。
3.思考:课文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写,条理十分清楚,请说说本文写作思路。
明确: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七、布置作业
1.熟读并背诵全文。
2.翻译课文,用现代汉语写一篇介绍小石潭景色的文章。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本文的写作背景,积累文言词语,掌握重点实词。
2、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
3、掌握抓住景物特征加以细致描摹的方法与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体会这些写法的妙处,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4、能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与虚词,掌握其音与义,了解常见的文言句式特点,从而理解作品的内容和艺术手法。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增强语感,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体会文章按照游踪移步换景和抓住景物特征,生动形象的写景方法。
教学难点:
品味由景入情、以情入景的写作方法,激发热爱自然、赞美自然的豪情,陶冶自身情操,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访名山游大川实乃人生一大乐事,面对充满诗情画意的山山水水,我们总会心旷神怡、浮想联翩,既能获得美的享受,又常有许多感悟。然而有那么一位名人,面对秀丽奇特的自然风景,却觉得“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不信?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小石潭记》,与他同游,去感受他那特有的心境。今天我们学习《小石潭记》。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柳宗元(773~819)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人,代宗大历八年(773年)出生于京城长安,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客死于柳州,享年不到50岁。因为他是河东人,世称柳河东。又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著有《柳河东集》。
2、作者曾被贬为永州司马,结合自己的经历和遭遇,写下了有连续性的、精美的山水游记多篇,合称《永州八记》。《小石潭记》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篇。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姆潭记》《钴姆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3、作者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所以才会有发现小石潭时心乐之,观鱼时觉得鱼似与游者相乐的愉悦心情;但这种欢快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便会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忧伤、悲凉的心境便会自然流露出来。就很自然的融情入景了。
4、学习生字:
篁竹(huáng)清冽(liè)卷(quán)石底为坻(chí)
为嵁(kān)佁然(yǐ)参差(cēncī)披拂俶(chù)而远逝
悄(qiǎo)怆(chuàng)幽邃(suì)翕(xī)忽
三、古汉语知识:
1、一词多义:
①、可:大约,潭中鱼可百许头;可以,能够,不可久居。
②、从:自,由,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跟随,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③、清:清澈,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冷清,以其境过清。
④、差:长短不一,参差披拂;交错,动词,其岸势犬牙差互。
⑤、以:因为,以其境过清;表示前一行为是后一行为的的方法或手段,可以不译,近岸卷石底以出。
⑥、乐:以…为乐,心乐之;逗乐,嬉戏,似与游者相乐。
2、古今异义:
①、小生:古义青年,后生;今指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②、去:离开;今常用义为“往”。
3、词语活用:
①、西,向西,名词作状语。例句: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②、乐:a。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例句:心乐之;b。形容词作动词,嬉乐,逗乐,似与游着相乐。
③、下,a。名词作状语,向下。例句:日光下澈;b。名词作状语,在下面,下见小潭。
④、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一样。例句:斗折蛇行。
⑤、蛇:名词作状语,像蛇一样。例句:斗折蛇行。
⑥、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例句:其岸势犬牙差互。
⑦、凄: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凄凉。例句:凄神寒骨。
⑧、寒: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寒冷。例句:凄神寒骨。
⑨、空:名词“空”用作“游”的状语,“在空中”。例句:皆若空游无所依。
⑩、近:形容词“近”带宾语“岸”,作动词表示靠近,接近。
四、教师小结:
这篇散文生动地描写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先叙写寻潭的经过,概写石潭的全貌。再写潭水与游鱼。接着写潭溪与岸势,最后写潭上人的感受交代了同游者。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凄苦之情。
五、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一。
第二课时
一、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课文。
二、翻译课文,疏通文意。
三、合作探究:
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请用译文回答。
明确:隔着茂密的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清脆声音,我的心情也欢乐起来。
2、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明确:一整块石头做为潭底,靠近岸边,有一圈从潭底周围突出水面的石头,成为坻、屿、、岩各种不同的形状。
3、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明确: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散在石上,静止不动;忽然向远处游走了,往来很快。
4、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
明确:潭的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没有人家,使得心神凄凉,寒气透骨,感到悲哀深沉。
5、课文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写,条理十分清楚,请说说本文写作思路。
明确: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四、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五、学习课文第一段:
1、第一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景物?作者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
明确:写了空竹、水声、小潭和潭边的青树、藤蔓。用“隔”“闻”“伐”‘取”‘见”等动词,写出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同时也点出小石潭位于人迹罕至的荒僻幽静之处。为下文写环境的“寂寥无人”“其境过清”埋下伏笔。
2、本段写景用了什么写法?
明确:用的是先闻其声,后见其形,“移步换景”的写法。作者不是停留在一点上看,而是向前走去,引导我们看到不同的景物,很像一部山水风景影片。
发现小潭:篁竹—一水声——小潭——青树——翠蔓;隔——闻——伐——取——见(动词准确)————移步换景的写法。
3、全班齐读并背诵第一自然段。
六、教师小结:
人生难免会遇到不顺心的事,失落、抑郁、痛苦更是于事无补。我们要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人生,用灿烂的笑脸去应对挫折,不仅要做生活的强者,更要做生活的勇者。
七、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二。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疏通了文意,了解了课文内容和思路。本文是柳宗元山水游记中的名篇,历来脍炙人口。他在文中是怎样写景抒情的,他是怎样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风物,寄喻自己的心情的。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第二自然段写了哪些景物,用的是什么写法?
明确:描写了潭水、游鱼,用的是特写镜头。
2、潭水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明确:清澄。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描写潭水。通过具体景物,用静止和活动的画面来写,不作一点抽象的说明,整段话没有一个字写到水,只是描绘出一幅画面,但又无处不在写水。你看鱼儿在水里游,就像在空中浮游没有凭依一样。这就写出了水的清,清到仿佛透明的程度。太阳光照下来,鱼儿的影子都落在潭底的石头上了,这就更显出了水的清澄。这里虽然没有正面写水,可是通过对鱼儿、日光和影子这些具体东西的描绘,真正地写出了水清。就像画家在画风的时候,用树枝飘向一边表示风一样,是一种形象化的表现手法。这种写景的方法叫侧面描写。
3、我们再看看,作者是怎样写鱼的?这段描写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作者采用动、静相结合的方法,先描出生动的画面,再加上拟人化的手法。先写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佁然”就是呆呆的样子。潭底石头上印着清晰的鱼影儿,这是静止的画面;忽然,一些鱼飞快地窜往远处,一会儿游到这儿,一会儿游到那儿,非常活跃,这是活动的画面。这些鱼儿,又好像跟游人同样的快乐,这是作者把自己快乐的心情加到鱼儿身上,好像鱼儿也像人那样会感到快乐似的。
潭中景物:潭水、游鱼、阳光、影子;侧面描写水的清澄:游鱼、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动静结合特写镜头。
4、全班齐读第二自然段。
三、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第三自然段描写小潭源流,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描写?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明确:抓住岸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小溪,就溪身说,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说,作者形容它像蛇行那样曲折,这是流动的。这里用了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
2、如何理解小溪的“明灭可见”?
明确:因为小溪是那样曲折,所以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看得见的一段水面反映着天光云影,所以明亮;看不见的一段光亮就灭了。一明一灭,非常精确地写出了作者所看到的特征。
小潭源流、溪身:斗折蛇形——明灭可见;岸势:犬牙差互——参差不齐
3、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第四自然段写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明确: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作者极力描写小石潭的幽静,甚至浸透到人的心灵里去,把景物跟心情结合起来,写出一种境界。在这种境界里,透露出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这是作者被排挤、受迫害的身世遭遇的反映,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封建社会中进步文人的痛苦心情。
2、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明确: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潭中气氛:幽深冷寂(孤凄悲凉心境的反映)——寓情于景。
五、文章结尾是记录同游者,是游记常用的一种格式。
六、总结全文:
课文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作者描绘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力渲染了凄寒幽邃的气氛,借景抒发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
游记里各种描绘景物的手法,巧妙的比喻,情景交融的写法,精练的语言,都值得我们借鉴。至于篇末表现出来的凄苦心情,那是作者当时所处时代和身世遭遇所造成的,那样的时代已成为历史的陈迹,跟我们今天的伟大时代完全不合了,对这点我们必须有明确的认识。
七、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三。
八、板书设计:
21、小石潭记
1、见小石潭:隔、闻、伐、取、见——移步换景
2、潭中景物——特写镜头:潭水:清澄,侧面描写;游鱼:动静结合。
3、小潭源流——形象比喻:溪身:曲折蜿蜒;岸势:参差不齐。
4、潭中气氛:幽深冷寂——寓情于景。
————环境清幽、抑郁忧伤。
内蒙古高考排名1174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湘南学院在陕西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保定学院和滁州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广西高考排名13451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山东高考排名14239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33632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有关小石潭记教案范文汇总9篇
有关小石潭记教案汇编七篇
有关小石潭记教案锦集六篇
红楼梦的前五十回读后感
有关小石潭记教案范文汇总9篇
有关小石潭记教案汇编七篇
有关小石潭记教案锦集六篇
醉翁亭记主旨句
醉翁亭记读后感(四篇)
醉翁亭记教案范文集合十篇
桂林旅游学院和辽宁中医药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河南高考排名29548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安徽高考排名21069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山西高考排名7837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佳木斯职业学院要多少分黑龙江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河北高考排名13148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浙江高考排名12588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14410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的软件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在黑龙江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安徽高考排名11374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安徽高考排名7385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广西培贤国际职业学院要多少分贵州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福建高考排名3994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三峡大学科技学院要多少分内蒙古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广西高考排名1897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广东高考排名1607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南高考排名5146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21921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醉翁亭记导游词怎么写-导游词范文
醉翁亭记的意思是什么
醉翁亭记教学实录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
关于醉翁亭记教案汇编十篇
醉翁亭记原文、翻译、赏析(六篇)
小石潭记教案范文合集十篇
小石潭记教案(十五篇)
关于小石潭记教案模板汇编十篇
扩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经典教案
有关小石潭记教案模板合集十篇
有关小石潭记教案范文集锦8篇
关于小石潭记教案汇编8篇
小石潭记导游词(十五篇)
关于小石潭记教案模板汇编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