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写景抒情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体会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是本文的教学重点,理解文中的忧与乐是本文的学习难点。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检测:
1、《小石潭记》作者(),字()()河东人,著名文学家,
之一。我们学过他的文章《》
2、翻译下列句子,并解释加点的字
(1)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2)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3)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4)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5)全石底以出,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二)、导入
新课,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他是因为变法失败而被贬到永州的,他当时是一种什么样的心境呢,今天通过我们学习的《小石潭记》便可知道。
(三)1分钟、明确学习目标:幻灯显示,内容见前面。
(四)精讲点拨: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概括每一段的主要内容。
2、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下列问题:(1)、作者是如何发现小石潭的?(2)、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3)、游鱼和潭水各有什么特点?
3、引导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1)课文中写景中融有感情,试说说作者观鱼时是怎样的心情,游览到最后又是怎样的心情?
明确:观鱼时写鱼似与游者相乐折射出作者欣赏美景之初的愉快的感情。而观鱼后坐潭上,感到凄神寒骨,悄怆是作者悲凉凄苦的反映。
(2)课文的按游览的顺序来写,试说说本文的思路。
明确:
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
潭中气氛
(3)本文最突出的特色,是善于抓住景物的特点,生动细致地加以描画。请你说说本文是怎样描写景物的。
明确:如第一段,整段文字全都是围绕着石的特点来写潭的。先用水声、水色从侧面烘托:水声清脆;水色清洌,正由于它是个石潭。接着从正面落墨,写出石潭中石头的种种形状和姿态。又如第二段对潭水的描写,是分别从游鱼,阳光、影子等各个角度去点染的。整段文字没有一个水字,但没有一处不写水。正面写鱼,侧面写水;写的是鱼,见的是水。先写鱼的空游两字,突出了水之清,清到了透明的程度。
(五)课堂小结:
课文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作者描绘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力渲染了凄寒的气氛,抒发了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
(六)强化训练:观察你所熟悉的景物,写一篇二三百字的短文。注意写出景物的特征和感受。
(七)布置作业:
语文基础训练810题选做,15题必做。
四、板书设计:
发现小石潭
小石潭记
潭中景物
小潭源流
抒发在寂寞处境中的悲凉凄苦的情感
潭中气氛
《小石潭记》
本单元入选的课文都是历来传诵的名家名篇,很能代表中国山水文学情景交融的特点。《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全文不足二百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游、游览、返回的全过程,观察入微,描摹细致,写出了小石潭及其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形似写景,实则写心。作者在写景中传达出贬居生活中孤寂悲凉的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自幼聪慧好学,21岁中进士第。他与韩愈、刘禹锡是同事。永贞元年,柳宗元积极参与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活动,但找到保守势力的反对。革新运动失败,柳宗元被贬到永州,永州之贬,一贬就是十年。在这期间他写下了《永州八记》(《始的西山宴游记》《钴鉧游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涧记》《石渠记》《小石城山记》)《江雪》、《捕蛇者说》等大量诗文。柳宗元的散文与韩愈齐名,堪称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散文家。《永州八记》已成为我国古代山水游记名作。这些山水游记,融合了作者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寄予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
《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作者寓情于景,抒发谪居生活的清寂苦闷、抑郁忧伤之情。他所写的游记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托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小石潭记》赏析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是他散文创作中具有高度艺术技巧和最富于艺术独创性的一个部分。而在他篇数不多的山水游记中,《小石潭记》可以说是一篇很有代表性的作品。
《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一篇。这篇散文生动地描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语言简练,生动,景物刻画细腻、逼真,全篇充满了诗情画意,表现了作者杰出的写作技巧。因此,《小石潭记》成为被历代所传诵的散文名篇。
这篇游记一共可以分为五段。
第一段,作者采用的是“移步换景”的手法,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一开头,便引导我们向小丘的西面步行一百二十步。来到一处竹林,隔着竹林,能听到水流动的声音。“篁竹”就是成林的竹子;“如鸣佩环”是形容流水的声音的清脆悦耳,犹如玉佩玉环相互撞击时发出的声响。由景及情,写来极为自然。“伐竹取道,下见小潭。”在浓密的竹林之中,砍伐出一条小道来,终于见到一个小小的池潭。至此,小石潭的全部面目才呈现在我们面前。这一番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再由水声寻到小潭,既是讲述了发现小潭的经过,同时也充满了勾人的悬念和探奇的情趣,逐渐地在人们眼前展开一幅美妙的图画。从此往下,作者便把笔力放在了对池潭的精心描写上。“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小石潭的水格外清凉,而且整个小潭全部是由石头构成的。整个潭底便是一块大石头,在*近池岸的地方,水底的石头翻卷地露出水面。这些石头千姿百态,形状各异。“坻”即为水中的高地;“屿”是小岛;“嵁”“岩”都是岩石的各种形态。总之,这完全是一个由各种形态的石头围出的池潭,所以,作者为它起名曰小石潭。“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就是作者对于池潭上景物的描绘了。有青青的树和翠绿的藤蔓,它们缠绕在一起,组成一个绿色的网,点缀在小潭的四周,参差不齐的枝条,随风摆动。这潭上的描绘仅12个字,便将小石潭周围的极幽极佳的景致展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愈加觉出小潭的美妙所在。
第二段,作者描写的是潭水和游鱼。这一段,作者采用了与第一段不同的手法,变“移步换景”为“定点特写”。这是全篇中极为精彩的一段。特别是对水中游鱼的描写,更是栩栩如生。“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这是一幅极美的画面。在水中游动的鱼儿,不像是在水里,而是像在空中游动。太阳光照下来,鱼儿的影子落在了潭底的石头上。从字面上看,作者是在写鱼,但透过字面,却令我们不能不对那清澈的潭水留下极深的印象。这种游鱼和潭水相互映衬的写法,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下面,作者进一步对鱼儿进行描述。先是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有的鱼飞快地窜向远处,一会儿游到这儿,一会儿又游到那儿,好像是在与游人一同享受着快乐。读到这里,我们又不能不从游鱼联想到作者的欢悦心情。这种由情入景,由景及情的写法正是这篇散文的一个突出特色。
第三段是探究到小石潭的水源及潭上景物。“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向西南望过去,一条小溪逶迤而来,形状像是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像是一条蛇在游动,有的地方亮,有的地方暗。小溪两岸高高低低,凸凹不平,犬牙相错。这里,作者非常成功地使用了比喻的手法,用北斗七星的曲折和蛇的爬行来形容小溪的形状,用狗的牙齿来形容小溪的两岸,使我们倍感形象逼真。
第四段写出了作者对小石潭总的印象和感受。“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坐在小石潭上,四周环抱着密密的竹子和树木,非常寂静,见不到人,令人神色凄凉,骨彻心寒,精神上也不免悲怆幽凉。因为它的境况太幽清了,不适宜让人长久地呆下去,便题了字后离去。在这一段中,作者突出地写了一个“静”字,并把环境中的静深入到心神中去,情景相融,写出了一种凄苦孤寂的心境。这无疑是作者被贬后心情的曲折反映。
最后一段,“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记下与作者同游小石潭的人。
《小石潭记》是一篇语言精美,含义丰富,形象逼真的优秀山水游记。它表现了作者那种对于事物的深刻观察力和独特体验,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力。中所使用的那些描绘景物细致入微的手法和巧妙、形象的比喻,都值得我们很好地借鉴。
《小石潭记》的写景艺术
《小石潭记》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的作品。这位自幼好学,十三岁就能写出好的唐代大文学家苦苦追求“治国平天下”的大道,却一再遭遇打击。但正是被贬谪到偏远永州的十年,给了他潜心创作的机会。他的《永州八记》就是在这里诞生的。柳宗元上承郦道元《水经注》的优秀传统,又结合了自己的经历,寄情于山水,写出了精美的山水游记。每一篇,都无一例外地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绝美的山水胜景,其高超的写景艺术,着实令人叹服。
一、洁净有力的语言,朴实无华。
全文共五段,没有一处华丽的辞藻,只是娓娓道来,却满蓄着诗情画意。
开头从容——从小丘西行,在一片竹林的阻隔之下,只闻水声,不见小潭,那么脆生生的音响,令人心醉。于是“伐竹取道”,这个一直不为人所知的小潭便出现在眼前了。竹林掩映,何等清幽!以石为底,何样干净!潭底是一整块石头,在潭中,它们呈现出各种姿态和形状,堪称奇哉!若单是石,未免单调了些,在小潭周围,郁郁葱葱的树木藤蔓在微风里摇曳飘拂,只是几笔,如画一般美丽。
下文更美。红艳艳的阳光直射入水,透过绿莹莹的水,落在白花花的石上。鱼呢?在水中嬉戏,来回穿梭。它好象通人性,与游人在逗着玩。倏忽来去。还会突然静止,任由那影子落在石上……这一切,都那样地清晰。
沉醉之余,追根溯源,向远处望去,方知这潭水之源——有些地方溪光闪耀,有些地方被石岸所遮蔽,不见溪水……半藏半露,可以说很有韵味。
二、精妙细腻的描写,美景重现。
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来写,自然而然,由近到远,为我们再现了一个神奇超妙的世外仙境。
扣“石”写潭,善抓特点。在第一段中,先用“如鸣佩环”的水声、“清冽”的水色来侧面烘托一个“石”字;再就树木的长势——“蒙络摇缀”的种种姿态,说明它们是长在石头上的;然后是第二段,极力描绘水之清,更加突出石潭的特点;第三段写潭水的,一个比喻“犬牙差互”依旧围绕“石”字来表现溪水的曲折悠远。
扣“潭”写水,细腻传神。第一段里我们了解了潭水的清冽、声音的清脆,第二段则集中笔墨来描写水之清。正侧结合,正面写鱼,侧面写水,正因为鱼“若空游无所依”,才显出水的透明;动静结合,那鱼一会一动不动,影子落在潭底的石头上,一会又飞快地游往远处,来来去去。一动一静,妙趣横生;虚实相生,以实写虚。见游鱼乃显水清,鱼一游,清澈的潭水已粼粼入眼中,又加上灿烂的阳光照澈潭底,动静全收眼中……
(1)古今异义。
去:(古)离开(今)前往,到某处
怡然:(古)静止不动的样子(今)痴呆或深思的样子
小生:(古)年轻人(今)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2)一词多义
以:①全石以为底(介词,用)
②卷石底以出(承接,“而”不译)
③以其境过清(介词,表原因)
为:①全石以为底(动词,当“作为”讲)
②为坻,为屿,为堪,为岩。(动词,“成为”)
清:①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形容词,清澈)
②以其境过清(形容词,冷清)
可:①潭中鱼可百许头(副词,大约)
②不可知其源(助动词,能够)
差:①参差披拂(形容词,长短不一)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动词,交错)
(3)翻译
①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③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4)判断。“若”“似”“如”都可以用来打比喻,但有时不一定是打比喻。试分辨下列句子哪些是比喻,哪些不是。
①闻水声,如鸣佩环。()②皆若空游无所依。()
③似与游者相乐。()④天涯若比邻。()
第一段:写发现小石潭及小石潭的景物。
第二段:写潭水清澈,游鱼活泼。
第三段:写作者探究到小石潭的水源及潭上的景物。
第四段:写作者对小石潭总的印象和感受。
第五段:记下与作者同游小石潭的人。
第一部分(1):总写小石潭全貌。写了竹、水、潭、石、树等。
第二部分2一3:以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并写到了小溪的走势。
第三部分(4):写幽静的环境,抒发作者抑郁忧伤的心情。
第四部分(5):补充交待同行的人。
(1)文中哪些句子写了“石”?请说明理由。
点拨:文中描绘的景物无不浸透着“石”的气息。“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说明“潭”的的确是个“石潭”。“如鸣佩环”形容声音嘹亮,说明“石潭”的不一般。“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写出了翠蔓附石而形成的优美形态。“影布石上”借印在石上的鱼影表现水的清澈透明。“凄神寒骨”不尽是石的冰凉,不容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忧伤、悲凉的心境。
(2)文中哪些句子写了“水”?请说明理由。
点拨:“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chu而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这句话正面写出游鱼的生动活泼,从侧面表现了潭水的清澈透明。“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用形象的比喻,写出了小溪的形状。
(3)文中的“动”与“静”
点拨:①游鱼的“怡然不动”及“chu尔远逝”表现了鱼儿的生动活泼。②小溪。就小溪身来说,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说,作者形容它像蛇爬行那样曲折,这是流动的。用了这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
(4)文中的“对比”和“烘托”
点拨:①为了突出鱼的生动活泼,把“怡然不动”和“chu尔远逝,往来翕”忽”两种情态加以对比,静动相对,尤显出鱼的活泼。②作者用反衬的手法写鱼在潭中历历可数,使人感到像是“空”“无”,尤使水清之状具有实感。
(5)文中的“景”与“情”
点拨:作者把自己的心情和小石潭的环境结合起来,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本文在对景物描绘中结合着作者自身的遭际,渗透着作者自身的感受和情怀。这远离尘世的小石潭虽充满了生机——“闻水声,如鸣佩环”,但却无人赏识,四周被竹围抱,其幽清无闻与自己的遭遇相同,触景伤情。作者离开国都长安来到荒僻的南方州郡,政治上受挫折,生活上不习惯。因此,他寄情山水,也是为了摆脱抑郁心情。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容易激起他“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强烈的比衬,有力反衬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
(6)文中的“镜头”与“画面”
点拨:在第一段,作者采用的是“移步换形”的写法,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看到不同的景物,很象一部山水风光影片,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在第二段作者描写潭水、游鱼,采用了“定点特写”的写法,作者一共只用了四十个字,就活灵活现地描出了潭水中游鱼的美景。
(7)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
——隔着茂密的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身上佩戴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清脆声音,我的心情也欢快起来。
(8)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一整块石头作为潭底,*近岸边,有一圈从潭底周围突出水面底石头,成为不同底形状。
(9)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潭中底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似的,阳光直找到水底,鱼的影子散在水底,静止不动;忽然向远处游走了,往来很快。
(10)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中景物的?
——潭的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没有人家,使得心神凄凉,寒气透骨,感到悲哀深沉。
(11)课文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写,条理清楚,请说说本文的写作思路。
——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12)“皆若空游无所依”与上文哪句话相呼应?
——这句话与上文中的“水尤清洌’相呼应。
(13)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
——作者这样描写潭上景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教学目标:
1、朗读感知,读懂文意和脉络;
2、细读品味,感受美景和情感;
3、知人论世,领悟处境和心境。
教学重点:
朗读感知,读懂文意和脉络;细读品味,感受美景和情感。
教学难点:
知人论世,领悟处境和心境。
教学创意:
以反复诵读为手段,以抓关键词为方法,以情感变化为抓手,带动对文章脉络的梳理,对小石潭美丽景色的赏析,以及对人物内心情感的体悟。
教学步骤
一、激趣导入
背诵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找出这首诗中最能表现作者心境的两个字。没错,“孤”和“独”,这就是诗人当年参与改革失败被贬时的心情写照。柳宗元被贬永州做司马期间,寄情山水,写了八篇游记,史称“永州八记”,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其中一记,《小石潭记》。
二、译读,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
初读,圈出生字词,查字典读准字音。
2、读懂文意
以小组为单位,借助课下注解和工具书疏通文意,教师巡视,师生交流。
3、读出文脉
(1)作为一篇游记,本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请同学们在文中标示出表明作者游踪变化的词语。
从小丘西行——下见小潭——潭中——潭西南而望——坐潭上——记之而去
把握游记以游踪为序以及本文写景移步换景与定点观察相结合的特点。
(2)在游览的过程中,随着景物的变化,作者的心情也随之变化。请同学们找出文中表明作者情感变化的句子。
“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三、品读,缘景明情
柳宗元为什么先是快乐的后来又悲伤了呢?下面我们就循着文脉来找答案。
1、品读“心乐之”。结合小石潭美景,感受其“乐”。
课文开头就说“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意思是声音很好听,使我很高兴,作者是“乐其水声悦耳”。请大家读课文,试着将“心乐之,乐其----”补充在文章某句话后面,连起来读一读,感受作者的“乐”。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心乐之,乐其潭水清凉。
“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心乐之,乐其岸边石头姿态万千,形态各异。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心乐之,乐其树木青葱,藤蔓翠绿,摇曳多姿。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心乐之,乐其潭水清澄纯净。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心乐之,乐其鱼儿自由灵动,调皮可爱。
无意间发现小石潭这么个幽静美丽的地方,作者自然是激动的,惊喜的。
2、品读“凄神寒骨”,结合小石潭氛围,感受其“凄”。
景美人乐,作者是不是流连忘返了呢?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如此美景却不能长时间的停留,为何?“以其境过清”。朗读直接表现“其境过清”的句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体会作者凄凉悲伤的感情。
是什么引发了作者心境如此大的变化的呢?找到关键字。“潭西南而望”的“望”字。他望到了什么?“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并不美好的设喻,正是作者凄寒、迷茫的内心体现。指导朗读,语速要缓慢,语调要低沉,读出淡淡的忧郁之感和作者内心的迷茫。
四、悟读,知人论世
柳宗元明明站在潭边没动,眼前的景客观上也没有变,那为什么感受突然就不一样了呢?结合作者身世,从作者由“乐”变“凄”的微妙情感变化中领悟其孤独的内心世界。
屏幕显示柳宗元身世:(出身于官宦世家,少年有才名,20岁即中进士。
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
后任柳州刺史,4年后病逝于柳州任上,终年46岁。)
当作者向西南望去,见到了水流曲折幽邃,或明或暗,岸势如犬牙一般交错,于是有一种幽深不可测度的内心感受,而这一感受,似乎隐约的与自己被贬谪以来一贯的心境有某种契合,于是,眼前的景象,不再是先前的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的勃勃生机了,而是显得寂寥无人,凄神寒骨。
这远离尘世的小石潭,虽充满了生机,却无人赏识,四周被竹围抱,其幽清无闻,与自己的境遇何其相似,所以作者不禁触景伤情,为小石潭的处境感伤,也为自己感伤。所以再美的风景也只能带给他短暂的快乐,却始终走不进他苦闷而孤寂的心灵。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小石潭的美景,感受了柳宗元情绪的变化,触摸到了柳宗元孤寂却不颓废的心灵。推荐大家课外阅读“永州八记”中的其他作品,更多地感受柳宗元游记的独特魅力。
六、板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读课文,把握文意。
2.品细节,欣赏美景。
3.看背景,感受情怀。
二、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青山绿水多妩媚”,山之磅礴,水之灵动,是自然的恩赐,也是我们内心世界的折光。置身于优美的山水之中,看山山有情,赏水水有意。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在永州觅得了一处清幽之境,让我们随他一起走进《小石潭记》,看文章描绘了哪些优美的景物,看作品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二)讲读课文
1.指导诵读
随古人共游名胜,我们要走好两条路,那就是读准字音和疏通文意。
读书有三得:一要读准字音;二要读好节奏;三要读出情味。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录音,注意留心字音、节奏,初步感受流淌在文字中的作者的情感。
同学们听得很认真,现在可以自由读一读课文,读准字音。
接下来请同学们分段朗读课文,男同学读第1、2段,女同学读3、4、5段,请注意读出节奏。
男生读得很流畅,字音都对,节奏也没有问题,情味——有一点点。女生读出了起伏感,情味也读出来了,声音很悦耳,不过声音——还可以大些。
2.初步感知
同学们再各自读一读课文,注意思考问题:文章哪些部分主要写景?哪些部分主要写感受?
是的,第1、2、3段主要写景,第4段主要写感受,第5段写的是附录部分。大家回答得很正确。
3.疏通文意
疏通文字,用现代汉语翻译文章,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同学们可以借助课文注解,联系上下文推断,可以和前后排同学交流,还可以举手问老师,先自行疏通、翻译课文。
同学们慧眼独具,行动积极,不仅找出了文中较难理解的句子,而且顺利解决了它们的翻译问题。现在我们进入下一个学习环节——赏景探情。
4.赏景探情 (1)品味第1段
请同学们思考:第1段从哪几个方面写出小石潭的美?它们的特点各是什么?用文中的语言回答。
是的,写了“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这是写的水声,特点是悦耳动听——“如鸣佩环”。 还有“水尤清冽”,写的是水清。(这里有一字用的很好,尤:很,特别。) 还写了小石潭的美,美在“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还美在“青树翠蔓,参差披拂”……
初步展现的小石潭之美,就已经让我们沉浸陶醉了,那再走近一步,我们来看看清冽的潭中,又有怎样的景致?
(2)品味第2段
请同学们读第2段,看看这段话写出了潭中鱼的哪些状态?突出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
同学们找得不错,写鱼的句子有“空游无所依”“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这描写的是鱼的哪种情态?
对,游动时的状态。除此以外,还有对鱼的描写吗? 是,“影布石上,怡然不动”,是说鱼的影子映在石头上,静静地一动不动。这是对鱼的静态描写。
分析得很到位。作者分别描写了鱼的动态和静态,真的就是为了表现小石潭里鱼多吗?
这位同学说这样写是为了表现水清。请具体谈一谈。
很好,“空游无所依”突出了水之清,清到了透明的程度,鱼儿在水里游,竟像是在空中没有凭依似的。“日光下彻”,写水可以一直照到潭底,把鱼儿的影子都印在石头上,鱼、石、影全都清清楚楚,足见水是多么清澈透明,突出了水的“清冽”。
同学们分析得很有道理,可是课文明摆着写的就是鱼呀,你们偏说是水?
是的,这是侧面描写,借写鱼的情态来表现水的清澈透明。
让我们一起朗读,边读边在脑海里涌现鱼儿或游动、或安然的生动画面,感受小石潭水的清澈透明。
(3)品味第3段
小石潭景美、水清、鱼有灵性,真是让人流连忘返。古诗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小石潭的源头活水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结合第3段,谈谈小石潭溪水、溪岸的特点。
这位同学描述得很好:溪水“斗折蛇行”,像北斗七星那么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弯曲,溪岸“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这里的小石潭水清、鱼灵、石异、树翠,真是一个旅游休闲的世外桃源,让人抑制不住地乐由心生。
看来,在作者的笔下“一切景语皆情语”。如此美景,按理应该乐不思蜀,而柳宗元为何却说“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呢? 请同学们关注柳宗元的生平经历。
【教学目标】 1、识记“篁、洌”等10个文言实词和“以、其”2个文言虚词的意义。
2、理解作者笔下小石潭的特点。
3、反复朗读体会作者借景所抒发的感情。
【教学重点】 1、理解重点实词和虚词的含义。
2、作者借景所抒发的感情。
【课堂实录和反思】 师:上课!
生:老师好!
师:请坐。游山赏水,探胜寻幽,历来是我国文人的保守喜好。或抒发平步青云的喜悦,或咏叹仕途坎坷的感悟。唐朝的文学大师──柳宗元,借游小石潭,唱吟了一首宁静与感伤的诗章。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小石潭记》。
作为一篇文言游记,你最希望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会哪些知识呢?
生1:学会文言字词的音、义,一些重点实词和虚词的含义。
生2:弄懂文意。
生3:了解所描述景色的特点。
生4:古人往往借景抒情,本文是否也是这样?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感情?
……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老师认为我们应先了解作者和本文的写作背景。
(出示课件1)
柳宗元(773~819)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人,世称柳河东。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柳河东集》。《小石潭记》是他被贬永州时所做的游记之一。
生:(一齐)朗读并背诵。
师:根据同学们的要求,老师确定了以下3个学习目标,请同学们看屏幕,并且读一遍。
(出示课件2)
1、识记“篁、洌”等10个文言实词和“以、其”2个文言虚词的意义。
2、理解作者笔下小石潭的特点。
3、反复朗读体会作者借景所抒发的感情。
师:我们先听一遍课文录音,感知文章内容,标注出下列生字词的读音。初步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
(出示课件3)
一、走进录音棚
1、听录音,为下列加粗字释义:
篁竹(huáng)_______ 清洌(liè)_______
为坻(chí)_______ 为屿(yǔ)_______
为嵁(kān)_______ 佁然(yǐ)_______
俶尔(chù)_______ 差互(cī)_______
幽邃(suì)_______ 悄怆(chuàng)_______
师:放录音。
生:(听完后)齐读字音,并带拼音写一遍汉字,交流词的意义。
师:请同学们反复诵咏,体会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
(出示课件4)
2、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划出不会的字、词、句交流讨论。
生:(边读边结合注释)自主学习。
师:接下来,我想考一考同学们,请看屏幕。
(出示课件5)
3、理解下列每组加粗词的含义:
⑴ 全石以为底 ( )
⑵ 以其境过清, ( )
⑶ 以天下事为己任 ( )
⑴ 其岸势犬牙差互 ( )
⑵ 以其境过清 ( )
⑶ 益习其声 ( )
(讨论后)
师:(找两名学生回答其它学生补充)明确答案:由、因为、把 那、那种、驴子。
师:同学们字词理解得很好,再努力,看谁能理解了文章内容。
生:相互交流,疏通文意,不会的提出,商讨。
师:(学生讨论结束后)哪位同学愿意把自身的理解与同学们交流一下?
生1:解释文意(其它学生补充)。
师:同学们对文意理解得非常好,你能否用自身的方式给同学们分析一下你所喜欢的句子?请看示范:
(出示课件6)
二、进入探究园
1、结合文意,大胆想象,用自身的方式给同学们分析一下文中你喜欢的句子,并用最美的语言描述出来。
如:第二段的“似与游者相乐”可理解为:鱼儿一会儿钻出水面,一会儿又潜入水底,一会儿游到你的面前吐着水泡,一会儿又游得远远的望着你,好像故意逗你呢!
(学生考虑、讨论)
师:哪个同学愿最先表达自身的见解呢?
生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一句,可理解为:树木和藤蔓郁郁葱葱,枝叶相连,环抱着小石潭,如同一位母亲轻轻摇动着睡梦中的婴儿。
师:很好!比喻新颖。
生2:“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一句,可理解为:石头的底,石头的边,石头的岛屿,石头的岸,一个天然的石头盆景出现在眼前。
生3:我认为“日光下彻”中“彻”用的好,仿佛让我们感到阳光直接照射在潭底,潭中没有任何东西一样。从而更好地表示出小石潭水之清澈。
师:在描写方法上这属于哪一种呢?
生3:侧面描写。
生:(一齐)为生3的精彩回答一齐鼓掌鼓励。
师:非常好!这三名同学的考虑很具独创性。哪位同学还想再试一试?
生4:我认为“影布石上”一句也具这种功能。看起来是写鱼影,但实际上仍在表示潭水之清。正因为水清小鱼的影子才干极其清楚的“布”在石上。一个“布”字用的极妙。
生5:“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句,表示了小石潭地处偏僻之地,与前面“伐竹取道”相互应。又能看出小石潭周围的环境极其幽静,幽静的能让人发生寒意。又与下文“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相联系。
师:同学们理解得非常好,在此基础上你能否再归纳一下作者笔下的小石潭具有怎样的特征呢?
(学生讨论)
生1:小石潭的──清。
生2:小石潭的──静。
师:作者又是分别通过哪些景物的描写来突出这两个特点呢?
师生一起交流,用课件明确答案。
(出示课件7)
2、小石潭的显著特点:
小石潭的“清”是通过(水、石、树、鱼)
小石潭的“静”是通过(四周环境、作者的感受)
师:既然同学们对课文理解的很深刻。那么老师有一个不理解的问题,你能否帮老师解决一下吗?
(出示课件8)
3、作者描写了那么美的景色,开头也说“心乐之”而为什么结尾处却说“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学生分小组讨论)
生1:景色虽美,但此地过于荒凉。
生2:我却认为:景色虽美,但作者遭贬,心情抑郁。
其它学生补充。
师:由此可见,人在欣赏景色时,心情是关键。心情不佳往往会触景伤怀。作者心中被贬的阴影挥之不去,抑郁之情时时体现在字里行间。请同学们再读一遍第四段,体会文中的这种感情。
生:朗读、品味、感悟。
[教学目标]
1. 掌握一般文言实词及虚词的用法,如了解“如”“若”“似”的不同用法及“以”“为”在文中的用法。
2. 学习按照一定顺序组织材料和抓住事物特征,用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的方法。
3. 反复朗读,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4.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操。
[教学重点]背诵及体会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乐与忧
[教学模式]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由“唐宋八大家”中的“韩流”导入。
2. 简介作者,背景,解题。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曾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活动,任礼部员外郎。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所以就以游山玩水,欣赏大自然风光来排遣内心的愁闷。他在永粥发现了许多风景佳丽的地方,记下了其中的八处名胜,成为我国古典文学散文史上颇有名的《永州八记》。
《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作者寓情于景,抒发谪居生活的清寂苦闷、抑郁忧伤之情。他所写的游记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托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老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准字音和语气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
3.小组交流(四人),依托文本注解、工具书落实字音、词义;教师巡视,师生交流。
4.(1)出示小黑板(或点击多媒体),给加点字注音,指名学生朗读。
篁( )竹 清冽( ) 为坻( ) 为屿( ) 为嵁( ) 佁( )然
俶( )尔 翕( )忽 差( )互 寂寥( ) 悄怆( ) 幽邃( )
(2)检查字词用法的掌握情况。
①水尤清冽( )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 )( )
③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 ④以其境过清,小可久居( )( )
⑤明灭可见( ) ⑥乃记之而去( )( )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全石以为底 ②近岸,卷石底以出 ③皆若空游无所依
④往来翕忽 ⑤佁然不动 ⑥凄神寒骨
5.齐读课文后,让学生复述课文,体会景物蕴含的感情。
6..合作探究,寻找、发现、品味小石潭优美的景致。
(1)整体赏析法示例:文中描绘的景物、作者的心境都与石紧密关联,文中哪些句子写了石?请说明理由。(找出相关语句,小组交流,师生交流。)
“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影布石上”这些句子明写了“石”,说明这个“潭”的确是个“石潭”;“闻水声,如鸣佩环”“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其岸势犬牙差互”“凄神寒骨”这些句子暗写“石”,“如鸣佩环”形容声音嘹亮,说明石潭不同一般。“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写出了翠蔓依附岩石生长的优美形态,“其岸势犬牙差互”侧面写出溪岸的形状曲曲折折,全是石岸,“影布石上”借印在石上的鱼影表现水的清澈透明,“凄神寒骨”写出石的冰凉,含蓄地表达了作者优伤、悲凉的心境。
(2)围绕一个“石”字,我们从各个角度品味到小石潭优美的景致,这种方法叫做整体赏析法;请同学们依照这种方法,寻找、发现、品味美,扣紧小石潭优美的景致中某一个美点,说说自己的理解。(让学生思考、讨论、交流,自由发表看法,教师适度点拨。)
如:“水”、“清”、“动”与“静”、“景”与“情”、“乐”与“凄”等。
(3)本文以游览为序写景,条理清楚,请说说本文写作思路。 (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交代同游者)
6.自由朗读课文。
三.引导学生讨论。
1.出示总问题:本文描写的景与作者的情是怎样融为一体的?
预备子问题:
(1)围绕小石潭,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景物有什么特点?写景用了什么写法?
(2)作者抒写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突出了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3)文章开头写“心乐之”,结尾又写“悄怆幽邃”,前乐后忧怎样理解?
2.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在全班交流中理解:(1)围绕小石潭周边,作者描写了篁竹、青树、藤蔓;围绕小石潭本身,作者描写了水声、潭水游鱼、溪身、气氛。第1段描写了篁竹、水声、小潭和潭边的青树、藤蔓。用“隔”、“闻”、“伐”、“取”、“见”等动词,写出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点明小石潭的位置人迹罕至,为下文写环境的“寂寥无人”、“其境过清”埋下伏笔。这一段写景用的是移步换景的写法,作者在游览中引导我们观赏不同的景物。
第2段描写了潭水、游鱼,用的是特写镜头。潭水的特点是清澄见底,游鱼的特点是动静相映成趣,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描写潭水。整段话无一处写水,又无处不在写水:鱼儿就像在空中浮游,写出了水的清;阳光下,鱼儿的影子落在潭底的石头上,更显出了水的清,这种方法叫侧面描写。作者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先写鱼儿一动不动,潭底石头上印着清晰的鱼影儿,这是静态描写;忽然,鱼飞快地窜往远处,非常活跃,好像跟游人逗乐,这是动态描写。作者把自己快乐的心情渗透到鱼儿身上,好像鱼儿也像人那样感到快乐。
第3段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写小溪,溪身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态;溪水像蛇行那样曲折,这是动态。一静一动描写小溪,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小溪曲折延伸,望过去,看得见的一段水面映着天光云影,闪光点点;看不见的一段光亮就灭了。一明一灭,精确地写出了景物的特征。
(2)第4段描写了幽深冷寂的气氛,作者极力描写小石潭的幽静,把景物跟心情结合起来,透露出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这是作者被排挤的身世遭遇的反映。
(3)柳宗元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心中愤懑,寄情山水只是为了摆脱这种凄苦抑郁的心情;小石潭景美却人迹罕至,与作者政治改革热情却遭贬很相似;暂时的欢乐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3.试找出文中你认为描写最精彩的句子,说说它的精彩所在。(本题为开放性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4.总结全文:《小石潭记》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以写景取胜。作者以细致入微的手法,通过形象的比喻,对潭水、岩石、藤蔓、竹树、游鱼等进行生动刻画,把自己抑郁失意的隐痛巧妙地寄寓于凄清幽邃的自然景物中,使情景达到高度的和谐和统一。文章先写所见景物,再以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后写潭上景物和自己的感受,突出了小石潭及其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作者被贬谪的心常常忧伤悲凉,欲求解脱却又无法解脱,小石潭气氛恰当地传达出作者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全文形似写景,实则写心,往往寥寥几笔,神形兼备,各尽其妙。
【板书设计】
发现小石潭(移步换景)
↓
潭中景物(特写镜头)
↓
小石潭记 小潭源流(形象比喻)
↓
潭中气氛(寓情于景)
↓
交代同游者
反思:
尝试自读的方式,学生自己读通读顺文本,通过串读来订正音韵节奏,并进行了个别词语的解释以助读。这样处理是因为初三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文言文的语感能力,自己完全有可能读准大部分内容。在个别处如“下见(现)小潭”“参差(cenci)披拂”,教师一点即好。然后是自己译读,通过课下注释和自己的参悟能够大部分读懂文本。在课堂上,学生只对“曰恕己,曰奉壹”有点误读,其他的都可通过参悟或引导自己解决。从这里可见,本文选入八年级语文下册,难度是偏低的,正好适于对学生进行读译的自学训练。只要给学生时间,贴近学生思维引导,是能够达到较好的效果的。然后让学生思考一个问题:这篇文章叫《小石潭记》,文中称作小石潭你认为贴切不贴切?学生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昭示了我这个问题的方向性错误。学生普遍回答文本是以小石潭为中心来描摹景物抒发情感的。我立即调整问题:文中把这个潭称为“小石潭”你认为贴切不贴切?并板书上在三个字下分别加点突出。学生思考。第一节课结束。
【教学立意】
《小石潭记》是以写景记游为主的一篇古代散文,它以移步易景的记游方式展示作者的心理感受及心理变化本课教学,应注重引导学生借助课前提示、书下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体会游记散文叙事写景、抒情状物相结合的特点;启发学生通过品位语言,体会作者在此篇游记中所传达的思想感情本文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在参加王叔文革新集团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时所写的《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全文以不足二百字的篇幅,生动描写了人迹罕至的小石潭环境景物的清幽静谧之美,抒发了作者贬谪后的孤凄悲凉之情,语言简练、生动,景物刻画细腻、逼真,充满了诗情画意
【教学目标】
1.利用工具书疏通文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通过阅读文章激发热爱自然的情感,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通过反复诵读,推敲、揣摩、品味小石潭的特点
2.仔细体会景物描写的特点,感悟作者贬谪后的孤凄悲凉
【教学难点】
1.体会文章抓住景物的特征移步易景的写法
2.品味文章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教学过程】
1.借助背景相关的《江雪》,导入文本
学生背诵柳宗元的诗《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分析指出这首诗中最能表现作者心境的是哪些字,并结合这首诗的意境说明原因?
(表现作者心境的是“孤”和“独”两个字在孤寂、冷清、高远宏阔的背景下,诗中的主人公在“钓寒江雪”,这就是诗人当年参与改革失败被贬时的心情写照前人说“远在江湖砺心志,古来贬官多妙文”:柳宗元被贬永州做司马期间也写了诸多的优秀作品,代表作有《永州八记》等名篇本文是《永州八记》之一,这些作品中作者借景抒怀,与这首诗的思想感情相一致)
2.指导学生阅读初步把握文意:
(1)教者范读,引领正音 (要求:学生在文中圈出易错、难读的字)
(2)学生自由朗读,揣摩理解文意(读出感兴趣的内容,读出疑惑问题)
(3)学生自主阅读助读提示:
①作者及随行人员砍伐竹子的原因是什么?(清脆悦耳的水声,带来的内心的喜悦,向往是伐竹的动力)
②文章都描写了哪些与小石潭相关的景物?(设计此题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细致阅读文本:抓住水、石、树、鱼、源、岸、环境等特点深入领会文意)
③作者在对哪些景物的观察描摹上感受到了愉悦?(水声、游鱼)
④作者对本次游览的总体感受怎样?(用原文语句回答)(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3.深入文本,细读小石潭:
(1)指导学生深入文本,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讨论探究
①作者发现小石潭的经过怎样?在这一过程中,作者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请找出来
(循声而至,砍竹成路,下见小谭;用隔、闻、伐、取、见'等动词)
②从“伐竹”这一细节中你感悟到了那些?
(发现了这里人迹罕至无路可走;发现了作者喜悦之高、兴趣之大,克服重重困难也要觅得小潭)
③小石潭的全貌怎样?
(潭底为整块石头,靠近岸边,有一圈从潭底周围突出水面的巨石,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
④请你依据文章内容概括出课文是按找怎样的游览顺序来写的?
(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
⑤文章在写景中用了什么写法?(先闻其声,后见其形,用的是移步换景的写法)
⑥潭水和游鱼各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潭水之清和游鱼之乐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描写潭水通过具体景物,用静止和活动的画面来写,不作一点抽象的说明,整段话没有一个字写到水,只是描绘出一幅画面,但又无处不在写水你看鱼儿在水里游,就像在空中浮游没有凭依一样这就写出了水的清,清到仿佛透明的程度太阳光照下来,鱼儿的影子都落在潭底的石头上了,这就更显出了水的清澄这里虽然没有正面写水,可是通过对鱼儿、日光和影子这些具体东西的描绘,真正地写出了水清就像画家在画天空的时候,着一鸟而让观者感知天空的辽阔高远,是一种形象化的表现手法这种写景的方法叫侧面烘托的写法)
⑦我们再看看作者是怎样写鱼的?这段描写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作者采用动、静相结合的方法,作者把自己快乐的心情幻化到鱼儿身上,仿佛鱼儿也会像人那样感到快乐似的)
⑧作者在描写小潭源流时,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那些特点来写的?运用了那些修辞方法?
(抓住溪身的蜿蜒、曲折,小溪的或明或暗,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动静结合,准确地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描写)
⑨文章后部分的凄寒的感受与上文中的“乐”,对比鲜明,你是怎样体会这种情感的变化?(这种情感变化足以说明,作者被贬谪的悲凉是他心中的主调,寄情山水的欢乐只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触发便显露出来设计此题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在矛盾中发现人物的内心情感,领会文章感情所在)
4.总结拓展
①总结全文
王国维说“以自身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课文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极富作者的生活个性,是“柳”化了的山水他描绘小石潭的石、水、光影、游鱼、树木,着力渲染出了凄寒幽邃的神韵,抒发了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游记里传神的描写,巧妙的比喻,情景交融的写法,精练的语言,很值得我们学习
②拓展延伸:
关于崔氏二小生:
柳集旧注:“崔简之子也”据柳宗元《故永州刺史流配驩州崔君权厝志》旧注:“崔君名简,字子敬”又文中“夫人河东柳氏”句下注:“简娶公之姊”据此,则“崔氏二小生”当为柳宗元的外甥
③附:板书设计
《小石潭记》
赏 思
↓ ↓
发现小潭—乐—潭中景物 ———— 小潭源流— 凄 — 潭中气氛
5.必要的教学资料准备:
“永州八记”是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时借山水游记,书胸中愤郁的散文由于八记遗址在永州城郊,故称《永州八记》分别是《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古代称熨斗为钴鉧,钴鉧潭河床底面都是天然石头,凹陷甚深,潭面象古代熨斗,故名之)《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6.文章的生活背景:
困居永州的十年永州,在唐时僻远荒凉州司马只是安置流放官员的一种名义上的职务其在永州的十年,是生平最为困厄,最为艰难,心情也最为孤寂郁愤的十年,然而不幸的遭遇,却使柳宗元的才思得到了强烈的激发,发言为文,莫不悲恻动人,寓言、山水游记等都取得了光辉的成就《永州八记》,《段太尉逸事状》,《三戒》,《捕蛇者说》等篇章都作于此
教学目标:
1、正确翻译课文,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
2、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借景抒情的写法。
教学重点:
通晓文意并背诵课文,理解作者借游记寄托的思想感情,体会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难点:
怎样理解文中的乐?
教学设想:
本文短小精悍,语言简洁丰富,细致生动,多用短句形成强烈的节奏感,读起来悦耳动听,字里行间蕴涵着作者丰富的情感。文章以游览为序写景,条理清楚,引导学生理清思路,把握题旨。紧紧扣住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好文中的乐(难点)。词语、生字结合预习当堂解决,个别晦涩语句、文言活用现象,只要能大体把握即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唐代有一位著名作家,与《马说》的作者韩愈倡导了唐代古文运动,成为了“唐宋八大家”之一,这位作家是谁?(生答:柳宗元)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柳宗元的《小石潭记》。
二、了解作者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河东人,世称“柳河东”,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曾经被贬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马。在此期间,他写下了一组著名的有连续性的山水游记,合称《永州八记》。他的山水游记常常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合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景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本文就是其中的一篇。
三、走进文本
(一)读一读
1、学生齐读
2、师生评议后教师范读
(二)译一译
学生口头翻译课文,教师注意纠错和补充,强调重点词语、句子。
(三)议一议
1、第一段描写了哪些景物?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作者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这一段写景用了什么写法?
篁竹-水声-小潭-青树-翠蔓
隔-闻-伐-取-见(动词准确)
移步换景的写法,从音、形、色三方面入手。
2、第2段写了哪些景物,用的是什么写法?潭水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作者是怎样写鱼的?这段描写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描写了潭水、游鱼,用的是特写镜头。
潭水特点:清澈。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写潭水。
写法:动静结合
心情:愉快
写鱼,动静结合,侧面衬托水的清冽。
3、文中写景有什么特点?
讨论,明确:抓住了事物特征。
(1)突出了“石”。
“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影布石上”这些句子写了“石”。(明写) “闻水声,如鸣佩环”(暗写)。文中描绘的景物无不浸透着“石”的气息。“全石以底”、“卷石底以出”说明这个“潭”的确是个“石潭”。“如鸣佩环”形容声音嘹亮,说明“石潭”的不一般。“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写出了翠蔓附石而形成的优美形态。“影布石上”借印在石上的鱼影表现水的清澈透明。(后面还有“犬牙差互”、“凄神寒骨”。)
(2)紧扣“清冽”写潭(水)。
4、理解人物的“乐”
(1)小石潭的景色如此美,让人为之陶醉,如果你身处其中,会产生什么感受呢?
(2)引导结论:乐
(3)讨论:小石潭到底有哪些乐趣呢?
水声动听,环境优美,游鱼逗乐。
(四)比一比
当堂背诵,比比谁背得最快。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大家已经学过不少描写景物的古代诗文,试着把其中描写山水的名句摘录下来,并选择一两则加以分析。
教学目的:
1. 诵读全文,体会作者情感
2. 按照游览顺序,分析课文内容
3. 掌握情随景生,情景交融的写法
教学重点:
1. 背诵全文
2. 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情景交融的写法
教学方法:
导读-点拨-背诵-拓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设想:
本课内容较多,教参建议两课时学完,我设想利用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能调动起学生借助多种感官接受知识的特点,特拟定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进程:
一、导课:
以“黔驴技穷”出自柳宗元的寓言《黔之驴》导入写景散文《小石潭记》的学习。(.课件展示:“驴不胜怒,蹄之……”的画面)
二、预习情况检测:
1.解释(.课件展示)
潭中鱼可百许头 不可知其源
水尤清洌 以其境过清
2.理解(.课件展示)
全石以为底 斗折蛇行凄神寒骨
三、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课件展示:朗读录音)
四、分析课文内容:(朗读――思考―讨论――分析――点拨相结合)
(.课件展示:思考:
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2.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3.溪流和溪岸有什么特点?)
五、分析写景顺序:(.课件展示)
小结:景色特点:
石奇树美 水清鱼乐
斗折蛇行 犬牙差互
写景顺序:
按照游览的顺序,即:游踪
发现――近观――远望――感受
六、体会并感悟情景交融的写法:
思考:(.课件展示)
1、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到“一切情语皆情语。”那么你能说出作者观鱼时是怎样的心情?
2、浏览重叠最后又是怎样的心情?
3、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境?
小结:
作者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所以才会有发现小石潭时心乐之,观鱼时觉得鱼似与游者相乐的愉悦心情;但这种欢快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便会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忧伤、悲凉的心境便会自然流露出来。就很自然的融情入景了。
七、学生自读、齐读,进一步体会课文内容及作者情感。
八、检查学习效果:(.课件展示)
背诵向导
从小丘-隔-闻-如鸣佩环-心-伐—下-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坻-屿-青树翠蔓……潭中鱼-皆若-日光-影-佁然-俶尔-似与……
潭西南-斗折-其岸势……坐潭上-四面-寂寥-凄神-悄怆-以其境-不可……同游者……
九、小结全文:
本文生动地描写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寂,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语言简练生动,景物刻画细腻、逼真,充满了诗情画意,表现了作者杰出的.写作技巧。
十、知识迁移(.课件展示:景物图片)
要求学生先认真观察,再尝试用语言描绘,注意学习作者的写法。
十一、板书设计
《小石潭记》
柳宗元
景美 情凄
情景交融
内蒙古高考排名1174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湘南学院在陕西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保定学院和滁州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广西高考排名13451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山东高考排名14239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33632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小石潭记教案模板汇总十篇
关于小石潭记教案锦集7篇
小石潭记阅读心得感想高中范文
小石潭记教案(集合十五篇)
小石潭记教案模板汇总十篇
关于小石潭记教案锦集7篇
小石潭记阅读心得感想高中范文
醉翁亭记主旨句
醉翁亭记读后感(四篇)
醉翁亭记教案范文集合十篇
桂林旅游学院和辽宁中医药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河南高考排名29548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安徽高考排名21069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山西高考排名7837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佳木斯职业学院要多少分黑龙江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河北高考排名13148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浙江高考排名12588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14410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的软件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在黑龙江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安徽高考排名11374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安徽高考排名7385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广西培贤国际职业学院要多少分贵州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福建高考排名3994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三峡大学科技学院要多少分内蒙古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广西高考排名1897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广东高考排名1607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南高考排名5146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21921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醉翁亭记导游词怎么写-导游词范文
醉翁亭记的意思是什么
醉翁亭记教学实录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
关于醉翁亭记教案汇编十篇
醉翁亭记原文、翻译、赏析(六篇)
小石潭记教案(集合十五篇)
西江月名句解析
西江月书法
小石潭记原文及译文
小石潭记教案范文合集8篇
关于小石潭记教案范文集合五篇
关于小石潭记教案模板汇编六篇
有关小石潭记教案模板汇总7篇
小石潭记导游词通用11篇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写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