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慕容诗集》中与花卉有关的象征主义元素

王明刚老师

《席慕容诗集》中与花卉有关的象征主义元素

  席慕蓉,全名穆伦·席连勃,当代画家、诗人、散文家。原籍内蒙古察哈尔部。席慕容的作品多写爱情、人生、乡愁,写得极美,淡雅剔透,抒情灵动,饱含着对生命的挚爱真情,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成长历程。

  《席慕容诗集》中与花卉有关的象征主义元素

  摘 要:席慕容,画家、散文作家、诗人。受后象征主义余波和自身职业的影响,她的诗歌中常出现各种花卉,利用花草间不同的美来象征不同的情感。她擅长将诗歌与自然、色彩、画面、情感融为一体,本文就席慕容诗集中所提及的花卉展开浅论。

  关键词:象征主义元素 席慕容 花卉 色彩

  法国象征主义虽然已于20世纪40年代接近尾声,但其在世界范围内对后来各种写作手法的影响依然是很大的。戴望舒女士早年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进修,专攻油画,在1966年毕业之前,当时的欧洲文学和她自身的画家气质对她的诗歌和散文的创作影响无疑是非常之大的。虽然席慕容不是一位象征主义诗人,整个诗集属于浪漫主义风格,但她的诗中带有很多明显的象征主义元素。

  一、自序中的象征主义情怀

  席慕容的诗歌从结构上属于散文诗,多主抒情,但这种“情”其实是剥离了外在的“我”之后,剩下的那一个最真实的自己,在毫无企图的纯净状态下所抒发的那一丝叹息,温婉柔软,如幻似梦,若有若无的呼唤。正如她自己在《席慕容诗集》的序言中写到:“生命的本相,不在表层,而是在极深极深的内里。它不常显露,是很难用语言文字去清楚形容的质素,我们只能偶尔偷过直觉去感知它的存在,像是从灵魂深处隐约传来的呼唤。”[1]这一点和象征主义的精神是相符合的,只是象征主义所使用的手法更为隐秘,它利用“通感”、“暗示”或是“复调”等方式抒写个人不可捉摸的内心,表现隐藏在一般事物表象背后的真实。作品中流露出一种朦胧的神秘美,作品的寓意看似飘忽,实则更加沁入人心。

  席慕容把这一种“直觉”叫做“初心”,“是上苍分配给没一个个体的天赋,是让我们在恰当的时刻能够短暂地参透天机的触角……有人参透的范围很深很广,有人却只分得一处小小的角落。我想,我是属于后者。”[2]象征主义认为,诗人的目的就是要“探索未知的世界”,所以典型的象征主义诗人通过酒精或者其他与常人不同的经历使自己感官错乱,从而去“参透天机”,但席慕容没有用如此极端的方式,所以她说“在恰当的时刻短暂地参透天机的触角”,虽然只是触角而已,但与象征主义的目的是一样的。然而对她来说,这种短暂又恰当的时刻是什么时候呢?她所做的只是在无奈的现实生命中对洁净的“初心”的单纯渴望。她写作,是为了寻找自己内心极深处的生命的本来面目,这一点与象征主义是有差别的。但从整体上讲,在她自己为自己写的两篇序言中,我们隐约能看到象征主义在她观察“生命本相”时的影子。

  二、诗作《七里香》中的象征主义要素解析

  这首诗作为诗集的第一首,同时也是她第一本出版的诗集的名字,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在此单独拿出来做简要分析。

  溪水急着要流向海洋

  浪潮却渴望重回土地

  在绿树白花的篱前

  曾那样轻易地挥手道别

  而沧桑的二十年后

  我们的魂魄却夜夜归来

  微风拂过时

  便化作满园的郁香 [3]

  浓厚的画面感向我们袭来。作为科班出身的油画家,席慕蓉在诗中追求一种别致的画面感是理所当然的。诗人通过一组描写大自然的词汇,“溪水”和“海洋”,“ 浪潮”和“土地”构成了一幅双重的画面,仿佛日出与日落,涨潮与退潮,让人感觉很相似,却又截然不同。潮湿的空气,哗哗的水声,水流冲走的画面,好像站在一片沙滩上看着潮水的来去。海洋的宽广象征了无限的人生,也许美好如日出时的宁静,也许凶险如大海深处的危机。“绿树”“白花”“篱”和“园”,又构成了第二幅画面,好像夏季的风吹过,还能闻到那一丛七里香的.浓郁。“绿”和“白”都是冷色调,七里香这种植物的花期为夏季和秋季,作者深知这一点,利用花本来的颜色为我们描摹出夏季的清爽,又因为夏季象征了人生中最年轻最美好的年华,我们常用“生如夏花”来比喻短暂却是灿烂的人生,同样,作者用夏季的七里香象征了年轻的美好,而我们仿佛也能闻到那时的香气,过去便不再来的,朝气的,蓬勃的。溪水为何急着要流向海洋?只因它渴望投入大海的怀抱,就如同有人唱“曾经年少爱追梦,一心只想往前飞”,少年有着天真的遐想,向往未知的天地,以为生活永远在别处,在远方。“浪潮却渴望重回土地”,须知大地母亲最可凭依。及渐长,阅世遂深,观人亦久,乃知此心系故园,情怀追昨天,而终不可回少年烂漫时。“绿树”“白花”交相辉映,少年“篱”前岂知离愁苦?诗人在此巧用“篱”与“离”之谐音,暗寓离别之意,与“柳”寓“留”正同。少年轻离别,只是挥挥手便头也不回地走了。走的匆匆,走的也洒脱。直至沧桑历尽,魂魄归来,转眼已是廿年。

  三、钟情咏荷

  关于荷花,席慕容出版了一本完全以写荷,咏荷为内容的书,名之为《信物》。这本书的内容是用以席慕蓉的文章和针笔画来交叉营造全书的气氛,显出对荷花的赞颂与热爱。她不仅客观仔细的写景,也主观的写情,使整个作品呈现情景交融的感觉,物我合一的情境。在《席慕容诗集》中,还有很多诗中都提到莲花,物相同却意不同。《尘缘》[4]中有一句“不能像/佛陀般静坐于莲花之上/我是凡人……明知道总有一日/所有的悲欢都将离我而去/我仍然竭力地搜集/搜集那些美丽的纠缠着的/值得为她活了一次的记忆”。这首诗中的莲花代表了圣洁,超凡脱俗。莲花与荷花只有颜色上的差别,白色为莲,粉色为荷,但莲花似乎又比荷花多了一种佛性,我们可以用荷花来形容女孩,但是莲花却很少,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意义不止如此。所以当诗人用莲花的时候,她就不是在说自己了,反衬出自己是凡人,在这世俗中有悲有喜,有快乐有忧伤,但活这一次,就应珍惜一切过往。这首诗也是作于1979年,很难说诗中的“她”是谁,也许是诗人自己,也许是诗人的母亲。

  在席慕容的浪漫主义情结中我们读到了爱,爱人与自爱,她用象征主义元素点缀着这种情感,用她的视角探寻着每个人内心深处的隐秘,找一朵花,一棵树来寄托人心最柔软善良、纯洁高贵的,努力在这世俗红尘中绽放的那一点点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