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席慕蓉诗歌创作的主题

秦风学老师

分析席慕蓉诗歌创作的主题

  席慕蓉(1943年10月15日—),蒙古族,全名穆伦·席连勃,当代画家、诗人、散文家。原籍内蒙古察哈尔部。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分析席慕蓉诗歌创作的主题,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分析席慕蓉诗歌创作的主题

  席慕蓉,生于1943年,祖籍内蒙古察哈尔盟明安旗,当今台湾著名的女诗人。她的诗风含蓄、清新、柔美,很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她以细腻柔美的抒情格调,展现了女性心理,尤其是对爱情的体验和人生的思索,都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同时又是现代女性内心矛盾的写照。其诗歌多写爱情、人生,乡愁,具有极强的画面感,诗情画意、情景交融是她诗的最显著特征,且大多蒙着一层淡淡感伤,很动人心,令人回味无穷,感觉就像酝酿多年的老酒,意犹未尽,要想真正理解,还得要自己认真品味生活,同时又深沉,具有极强的个性特征,富有哲理性,写的极美,清新,易懂。

  席慕蓉的作品用语浅白,写情细腻浓郁。刻划精美的写作笔法擅长运用重覆的句型,使她的文章呈现舒缓的音乐风格而充满了田园式的牧歌情调,在句法上,除了着重整体的效果外,也追求词藻的华美。,都以人物作中心,在浅白的诉说里,很容易看出作者的真诚。

  爱情、人生、乡愁是她诗歌创作的三大主题。在席慕蓉的诗歌作品中,以爱情为主题的作品很多,写得忧伤动人,比如:《一棵开花的树》,诗中写道:“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 我己在佛前 求了五百年 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当你走近 请你细听 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 而当你走近终于无视地走过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是我凋零的心情 ”诗中“我”那五百年祈求,阳光下的“慎重”的盼望和“颤抖”的热情与意中人的漠不关心和视而不见,让这份感情增添了一份悲壮。这是一首“自己”的真情被别人无视错失的爱情诗歌,正因为“我”的真挚和意中人的无视两者形成的强烈对比,让这首诗歌无比动人,从而成为席慕蓉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

  席慕蓉诗歌的另一大主题是对人生命运的探索,比如《尘缘》,诗中写道:“不能像 佛陀般静坐于莲花之 我是凡人 我的生命就是这滚滚红尘 这人世的一切我都希求 快乐啊忧伤啊 是我的担子我都想承受 明知道总有一日 所胡的悲欢都将离我而去 我仍然竭力地搜集 搜集那些美丽的纠缠着的 值得为她活了一次的记忆”这首诗表现的是她对生命的体悟、人生宿命的认识,这种宿命,有对生命的无奈和自我安慰,展示给我们的是一个在宿命意识掩盖下坦然而又坚强的女性形象。

  席慕蓉诗歌还有一大主题是乡愁,在她的诗歌中那种对草原生活、牧羊女生活的向往,对故乡的歌唱的诗篇很多。比如《乡愁》:“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和《狂风沙》:“风沙的来处有一个名字 父亲说儿啊那就是你的故乡 长城外草原千里万里 母亲说儿啊名字只有一个记忆 风沙起时 乡心就起 风沙落时 乡心却无处停息 寻觅的云啊流浪的鹰 我的挥手不只是为了呼唤 请让我与你为侣 划遍长空 飞向那历历的关山 一个从没见过的地方竟是故乡 所有的知识只有一个名字 在灰暗的城市里我找不到方向 父亲啊母亲 那名字是我心中的刺 ”等诗篇。席慕容的乡愁诗与有相同际遇的台湾同胞一样思归、思乡、怀人、忆旧 ,反复吟唱的是心理的回归,有鲜明的寻根倾向和漂泊意识。席慕容作为努尔哈赤的后代,乡愁是来自民族深层的心理积淀,是维系在内蒙古大草原的无意识情结。席慕蓉用诗歌来描绘她生命的精神家园,寄托她深邃的思乡之情。心思细腻而温柔,诗句清新而感人,打动着每一个异乡人的心。

  席慕蓉的诗歌创作多写爱情、人生、乡愁,写得极美,清新、易懂,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和欢迎。

  拓展阅读:席慕蓉诗集读后感

  一直以来都很喜欢席慕容的诗和散文,尤其是诗,字里行间都散发着淡淡的罗兰香,清新朦胧,如梦似幻。她的诗总是带着淡淡的苦涩,可却能很好地表现她对生命的热爱,对青春的追忆。她书写的,不只是那种她梦想的“绝对的宽容、绝对的真挚、绝对的无怨、和绝对的美丽”的爱情,更是为了纪念难忘的青春里的爱的印记。这个写出优美诗句的女子曾说“写诗只是作为累了一天之后的休息。”她写诗,为的是“纪念一段远去的岁月,纪念那个只曾在我心中存在过的小小世界”。她的诗里,有爱情、乡情,每一种感情都丰富细腻,让人沉醉。

  很喜欢她是那首《一棵开花的树》“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候…看似淡淡的语气,却包含了浓浓的情感,如果那棵树有自己的意识的话,我想那应该是它心底最美好的愿望了吧。当青春娇艳的花朵绽开了深藏红颜的.时候,总是期待有人能在此时看见,最好那个人是自己心中所想的人,或命中所定之人。没有谁会喜欢红颜空逝,在宿命中独自徘徊,一觉醒来伴随着你的只有那雨后零落了的花,无限孤单,却又苦于无人欣赏。“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多么震撼人心的决心,多少人曾在我们的生命之中来了又还,我们是否想过要努力留下谁?多少事在我们生命之中不曾留下多少记忆,为此我们是否曾想过要努力争取不要留有遗憾,不要在生命的最后蓦然回首却发现没有任何美好的回忆可供留念,徒留一句叹息和四个字—不过如此!

  一直在想,那个让席慕容反复书写的他究竟会是怎么样子。后来我终于明白了,那个所谓的他不是那个让她心动的男孩子,他的身影在她的心中也许早已淡去,席慕容书写的,是对逝去的青春的追忆和对那些飘渺不定的爱的感觉的捕捉,她将难以直接表达的爱都赋予给了一个个记忆中或想象中的情景。那样的邂逅,那样的暮色,那样一棵会开花的树,无疑都是对青春的爱的见证,哪怕一切终如云烟,她也要问一句:“难道青春必要愚昧,爱必得忧伤?”

  席慕容的诗的世界里,乡愁是一支永远回旋着的曲调。祖籍内蒙古的她,在46岁以前,从未见到过故乡,深远而辽阔的内蒙大草原永远只在诗人心中魂牵梦绕。“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不会老去。”浓郁的乡愁,贯穿在席慕蓉的字里行间:“像那草原千里闪着金光,像那风沙呼啸过大漠,像那黄河岸、阴山旁。”

  “不是所有的梦都来得及实现,不是所有的话都来得及告诉你。内疚和悔恨,总要深植在离别后的心里……在暮霭里向你深深俯首,请为我珍重,尽管他们说,世间种种最后终必,终必成空。”这句诗出自她的另一首诗《送别》。作者错过了某些东西,首先感到的是后悔和遗憾,但作者善于调节自己的的心情,所以最后说道“世间种种,最后终必成空,”不管是自我安慰还是看透,总归是很有效的调节了自己的心态。可现在的我们总是容易沉迷于一件事,一种情绪,一个人……不知是忘了将自己从中抽身,还是不想,不愿,以至于生活总是浑浑噩噩,然后继续着一次又一次的错过。我们需要的就是像作者那样的心态,珍惜现在。回忆过去,是为了现在能更好的生活。

  席慕容的诗总是给了我很多想象和思考的空间,不止是《一棵开花的树》或《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