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慕容乡愁朗诵赏析

黄飞老师

席慕容乡愁朗诵赏析

  乡愁这首诗是由诗人席慕蓉写于1982年。这首诗写了故乡之歌谣,故乡之景致,古树之年轮,作者从浓浓并且熟悉之乡音入手,再从熟悉而又模糊之故乡曾经之景致续写乡愁,最后从内心绵延不绝之乡愁之形象化作大树之年轮,永远之思乡之愁就这样通过形象之景物,化抽象为具体之表现了出来。下面是席慕容乡愁朗诵 ,请参考!

  席慕容乡愁朗诵

  故乡之歌是一支清远之笛

  总在有月亮之晚上响起

  故乡之面貌却是一种模糊之怅惘

  仿佛雾里之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之树

  永不老去

  The song is a native flute quiet and remote

  Always sounded the night the moon

  The face of home is a vague wistful

  Waving goodbye as if the fog

  After parting

  Homesickness is a tree without rings

  Never to grow old

  诗歌赏析

  故乡之歌是一支清远之笛/总在有月亮之晚上响起

  仅此两句,已经能使人想起“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之千古佳句,可以想像这是多么心动之感觉。

  故乡之面貌却是一种模糊之怅惘/仿佛雾里之挥手别离

  最初对这两句诗歌之理解比较幼稚和片面,也没有过多地思索作者为何说“故乡之面貌却是一种模糊之怅惘”后来全面了解席慕蓉之后方有更清晰之认识,也进一步认识到“模糊”是因为别离时间太久,又因为种种原因这种“模糊”变成了“怅惘”,了解诗人之境况,对解读这样之诗句很有帮助。

  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之树/永不老去

  诗歌最后小节将“乡愁”凝结在一棵没有年轮之树上,充分表达“思乡之情”不会因为人之老去而渐失,而是永远鲜活。

  对故土之眷恋可以说是人类共同而永恒之情感。远离故乡之游子、漂泊者、流浪汉,即使在耄耋之年,也希望能叶落归根。

  席慕蓉将这份乡愁用简短之七行三节诗进行概括:第一节写乡音之清新缭绕,笛声“总在有月亮之晚上响起”,试想一年四季又有几个晚上没有月光啊,这就隐隐喻出游子无时无刻不在怀恋故乡。第二节写乡情之怅惘,对故乡之怀念渐渐遥远,时间之推移摇落了故乡之轮廓,仅剩一种模糊不清之怅惘,如雾里别离,浓似血却又隔着一层迷蒙之云雾。用雾里之挥手别离来比喻对故乡之模糊而怅惘之印记,是用一种可观可感之具象来描述抽象之主观感受,可谓生动形象、贴切自然。第三层写乡愁之永恒。是从上两层之乡音缭绕和乡情缠绵过渡而来,这在形式上极具新颖意味。层次之渐递使主题由模糊逐渐鲜明。诗人用没有年轮之树永驻游子心中“永不老去”之形象比喻抒发了深似海洋之愁绪和怀恋、怅惘之情感。

  情感抒发与意象选择之融合,使整首诗之意境深邃悠远。比喻之贴切自然、语言之朴素优美更使整首诗具有牧歌式之情调。

  作者借月亮来寄托思念,抒发自己对故乡之不舍。“一种模糊之惆怅”体现出了作者应是较早地就离开了故乡,也很少去看望自己之故乡,才会以至于作者都记不清故乡之模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