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直讲》之释经义概说篇
《心经》正文共计二百六十个字,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为总序,把整个佛法中般若思想的核心做了一个非常简要的提炼。
第二部分内容讲述如何契入真心,也就是禅宗讲的证体。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从小到大到老,几十年都在围绕这个肉体之身、这个“我”,为生计奔忙,为家庭奔忙。事实上我们生命的全部不仅仅是这个身体,还包括思想(佛法中称为妄想),以及这些思想背后所具有的非常清净、圆满的德行,或者可以称为佛菩萨的品质。我们每个人生命的内在都具备与佛菩萨同等的品质,但目前这种品质被我们的烦恼、错误的思想掩盖住了。如果我们通过修行,通过念佛、持咒慢慢地把错误的思想逐步舍弃,内心就会越来越清净,达到一定程度之后,世间学习来的知识和平时养成的不良习惯对自己就不会再产生干扰,生命清净的状态就能得到显发,这是一个总的方向。所以《心经》的第二部分内容就是揭示我们真心的状态。把我们种种的烦恼和痛苦剥落,来显发我们的真心。
人生几十年,我们都在追求快乐,但在这个世间并没有真正的快乐,所谓的快乐就是把痛苦解除以后所感受到的一种相对的快乐。实际上,没有痛苦对于我们来说就是最大的快乐了。当人生的痛苦全部解除了,这就是涅槃。涅槃后的圣人有没有快乐呢?涅槃后的快乐不是我们世间凡夫想像的这种快乐。一个人生病了,他的病完全好了,快乐便产生了;但是对于没有病的人,他往往意识不到没有病痛是快乐的。只有在扫除一切烦恼、痛苦,以及造成这些烦恼痛苦的根源——我执之后,真心才能显发出来。
佛法所揭示的是我们生命的真相,以及我们的生命中本来具足的一切德行。我们本身拥有什么,自己不知道,而佛陀告诉我们生命的真相是怎样的;我们知道了这个真相以后,不知道该如何去亲证,佛陀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去做;我们还不能完全相信,佛陀又告诉我们他已经做到了,他证明给我们看。我们多看一些高僧传记,就会了解历代祖师大德都是从这条路上走过来的。
对于修学佛法的人,要先打好基础,做一个好人。如果自身还存在很多坏毛病、坏习气,那自然这颗心想收都收不住,修行就很难上路,因为一天到晚被烦恼牵着跑,想清静下来的机会都没有。所以要让自己的心去恶从善,才能够不去影响别人,不使别人烦恼,也不会影响自己,使自己烦恼。有些初学佛法的人,因为不懂规矩,生怕会得罪佛菩萨而胆颤心惊,这其实是不正确的态度。我们不会做,那很正常,佛菩萨和所有的师父都是我们的老师,他们会教导我们应该怎么做。你如果做错了,只要有一颗忏悔的心、改正的心,能够改正错误,根本就不需要胆颤心惊。有些人胆子很小,拜佛也生怕拜错了,这其实也没必要,只要以恭敬心去礼拜就可以了;如果礼拜的姿势错误,师父告诉你如何去拜,改正了就好了。
对于只停留在信仰、学习阶段的初学者来说,他们只是看一些经书,了解一些佛法的知识,还没有把佛法落实在生活和心行中,那么还是会经常生起这样的怀疑:到底佛菩萨有没有解脱?我怎么没有看到佛菩萨?但是只要他从心地上开始用功,按照佛菩萨指示的道路、方法去修行,就会消除烦恼疑惑,最终获得智慧和解脱。佛法就是围绕智慧和解脱的核心展开的。
《心经》的第三部分就是讲如何大机大用。当我们解脱了生死烦恼以后,我们内在存在一种力量,这种力量是我们生命中最完美的一部分。当一个人自己的问题解决了,他还能够非常积极地投入到服务社会、利益众生的事业当中去,这种人就是菩萨。
菩萨在凡夫地的时候就发起广大的心,要利益一切众生。有了这样的发心,当有一天他具备了了生死的智慧,证得了本体,从生死轮回当中解脱出来,以解脱的心态感受到了人生内在的完美,接下来的时间便是回到众生中去,全力以赴地利益一切众生,广度有情,这就是佛菩萨的悲智双运。因为有智慧,所以能够了生死,从生死的此岸到达涅槃的彼岸;因为有慈悲,所以能够回转娑婆,救度众生。就好像有一群人离家,在外流浪,其中一个人先回到家里,在家里本来是可以躲避风雨,很安心,但是想到自己的兄弟姐妹还在外流浪,所以赶紧要去找他们回家。如果他稍微自私一点,躺家里休息就行了,根本不会再跑出去寻找其他人。而菩萨不住涅槃,就像这个回了家,但依然不舍在外漂泊流浪的兄弟姐妹的人,他还要回到娑婆世界,帮助其他尚未解脱痛苦的众生,让他们也得到同样的利益,这就是菩萨发起的大机大用。所以观世音菩萨时时刻刻都在我们的身边观察时机,等待因缘成熟,从而最终度化我们。
对于没有发起大乘菩提心的小乘罗汉,他解脱了以后,往往就住在涅槃里不想出来;他觉得世间事没意思,也没有想要利益广大众生。就像我们有些人也有所谓“小国寡民”的思想,就只管做自己的事情,不想为别人做什么,也不过问别人的事——“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因为我们娑婆世界是一个五浊恶世,人心叵测,各种各样的人、事都有。比如你是内心完全解脱了以后再来利益众生,别人却可能以为你贪得无厌;你好心告诉别人佛法,别人会以为你打他的主意;事情一多,还会引起其它的各种纷争、烦恼。
所以如果不是具有大悲心的菩萨,他是绝对不会回转娑婆来救度众生的。他自己的问题都已经解决了,何必再来蹚这一趟浑水呢?但是佛陀告诉我们,大菩萨的境界才是我们生命的真相。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具足菩萨的.品行、德性,也具足菩萨的自在。
人生的快乐一般来说分两种:一种是自身痛苦消除以后得到的快乐,另外一种是利益他人得到的快乐,后一种的快乐才是真正意义的快乐。利益他人要无所求地去做,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很多人都有布施的经验,当你去布施,去做一件好事而内心无所求,只是为别人好而去做这件事情的时候,你当下的内心一定是充满快乐的,要达到这种快乐,也需具备菩萨的慈悲。菩萨能够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像菩萨这样,内心真正解脱的人才能达到这种快乐,如果去利益他人而不能通达无我,还是达不到这种快乐。
总体来讲,《心经》第一部分首先是指导我们要去恶从善,具足人的快乐;第二部分是让我们做一个完全消除痛苦而获得解脱的人;第三部分是指导我们如何成就佛菩萨的品质,而且告诉我们,成就佛菩萨的品质才是我们生命的全部真相。
一讲真相,很多人就会感到困惑:明明我们生命中最现实的这些,比如你我坐在这里,佛却说这是虚妄的、不现实的、缘起的;而那些明明看不见的,佛却说那是真实的。佛、成佛的境界、涅槃的境界,我们凡夫都看不见,佛却告诉我们那是真实的。
不管是怎样的困惑或者疑问,有一点很重要:学习佛法的第一个步骤就是叫你要信。为什么首先要信呢?因为解脱以后的境界不是我们凡夫能够想象得到的。我们现实的生命就像是梦中的境界一样,你说在梦里面出现的人物是假还是真呢?如果在梦里有人告诉你说:这只是一个梦,除了在梦中的你,其实还有个真实的你。比如你在梦里面是一个穷人,在外乞讨,如果有人告诉你,其实你在现实生活中是一个百万富翁,你的钱都存在银行里,让你放心,一般你不会听,因为你会觉得在梦中的感受太真切了,你就是那个在乞讨的人。所以佛陀告诉我们,每个人自身都蕴含着无价的宝藏,痛苦都是冤枉的,每个人所具备的这颗真心其实是没有任何痛苦的。但是我们现在还感受不到,所以对于没有感受到的这部分,你只能信。
第二步是去理解,你要多了解佛法,要去调查研究一番,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们先要了解佛法讲的是什么,我们目前的身体和心理的状态又是什么。你要了解自己身心的状态,然后再跟佛经对照,你就会知道我们的痛苦原来是怎么一回事,应该怎么去消除它。在这个过程中,你的智慧就在不断地增长。
第三步是行,就是按照佛法讲的这些道理、方法去做。只要你如法地去做,一定会证明佛陀所说真实不虚。佛法里面讲的所有的境界,都是可重复性的境界。什么叫可重复性呢?打个比方,我从大门进来,沿楼梯走上来,能走到这里;你从大门进来,沿楼梯上来,也能走到这里;无论哪个人,从大门进来,沿楼梯走上来,都能走到这里:这叫可重复性。佛法讲的每个道理、每一句话,它们都是可以被人们重复证实的,但是你必须如法去做,你才能证得。一般来说,修学佛法过程中,当你证得了初禅,你这一生的信念就不会再退转了。
我们凡夫每天内心都会产生很多的贪欲、嗔恨、愚痴和无奈的情绪,这不但使自己忧虑、烦恼,在自己内心当中堆积了很多垃圾,实际上也是在给这个世界制造精神垃圾。你如果不能在内心把这些垃圾清除掉,就会产生痛苦。因此我们需要多听闻经教,听闻佛法;听完之后深入思维,想一想佛陀讲得有没有道理,如果有道理,就按照这个道理去做;做一段时间以后,再来回光返照,看看自己有没有得到佛法的真实利益。
这可以从两个角度去观察:一个是从自身来看,自己有没有受用——身心是否越来越舒畅,心胸是否越来越开阔,内心是否越来越清净,烦恼是不是越来越少。不要因为学佛,反而让自己走入死胡同,越走越不知道怎么办,那就麻烦了,那你学佛肯定存在问题。
另外,你可以通过身边人的感受来看。你不要说家里人不信佛,问他们也没用。你要问他们,问你身边的人,你学佛以后脾气有没有好一点,对家里的人和事是不是更关心、更体贴了,是不是越来越负责任了。有些人本来脾气很大,学佛以后他家里人高兴了,对他说:你赶紧去拜佛,你去拜佛了,就不会在家里唠唠叨叨,不会天天缠着我,也不会经常发脾气了。家人骂你,说你两句,你心里知道这是前世欠他的,就借这样的境缘修忍辱吧,忍一下就过去了;家人做错了事情,你也能包容、原谅他了。但是原谅了他,他继续错怎么办呢?你有时候还是要跟他急,急了以后,他就不敢再错了,但这也需要有智慧。
总之,衡量自己学佛是否受益的第一个标准,就是看你自己内心的烦恼是不是越来越少了;如果我们烦恼越来越少了,在这个世界上留下的精神垃圾也就少了。第二个标准,就是看身边跟自己接触的人,他们是不是觉得你越来越好了,给他们带去的烦恼也越来越少了。
这部经典在结束时还有一个总结,其中“揭谛揭谛”那一句咒语,翻译汉语是劝转的意思,就是劝告我们每一个人:赶紧出发,赶紧追求智慧,去到没有愚痴、没有烦恼的快乐的彼岸。
所以《心经》告诉我们,这颗心完全可以从这样一种凡夫的妄想、执着的状态中跳脱出来,甚至可以呈现出内在的、完全无我的这种状态,之后还可以利益一切大众。在这种无我的生命状态下,你在生活中该吃饭照样吃饭,该游山玩水照样游山玩水,该工作照样工作,而且会做得更好,没有任何副作用。佛法的核心也就是这部《心经》所阐述的内容,这一点我们要了解。
内蒙古高考排名1174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湘南学院在陕西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保定学院和滁州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广西高考排名13451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山东高考排名14239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33632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印光大师赞叹心经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范文800字(精选三篇)
黄玫瑰读后感范文
自然纪事读后感250字范文
印光大师赞叹心经
心经是怎样对人的心灵产生效用的
藏历11月29日念心经回遮文能消灾延寿
醉翁亭记主旨句
醉翁亭记读后感(四篇)
醉翁亭记教案范文集合十篇
桂林旅游学院和辽宁中医药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河南高考排名29548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安徽高考排名21069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山西高考排名7837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佳木斯职业学院要多少分黑龙江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河北高考排名13148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浙江高考排名12588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14410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的软件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在黑龙江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安徽高考排名11374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安徽高考排名7385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广西培贤国际职业学院要多少分贵州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福建高考排名3994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三峡大学科技学院要多少分内蒙古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广西高考排名1897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广东高考排名1607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南高考排名5146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21921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醉翁亭记导游词怎么写-导游词范文
醉翁亭记的意思是什么
醉翁亭记教学实录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
关于醉翁亭记教案汇编十篇
醉翁亭记原文、翻译、赏析(六篇)
席慕容好句好短摘抄
金刚经心经的开示
谈谈心经的“五蕴皆空”
心经“心”字的三层涵义
湛山倓虚大师述: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浅释
心经讲记
席慕容散文读后感「精选」
感悟心经的文章
曾国藩心经之静心篇
慧门禅师以心经说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