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的诗主要表现

马振华老师

徐志摩的诗主要表现

  徐志摩的诗,诗中诸多神奇的想象和动人的意境赋予了该诗魅力无穷的艺术价值,那么你知道徐志摩的诗主要表现什么?我就一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为例,看看下面吧!

  徐志摩的诗主要表现

  一、艺术特色:对音乐美、建筑美的艺术追求

  徐志摩非常认同闻一多先生提出的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的诗学主张,并在《再别康桥》中对此做了淋漓尽致的展示。

  音乐美方面,其中一、二、六和七小节的韵脚表现得非常明亮而迅捷,而在第三、四和五小节的韵脚则开始逐步变得缓慢而阴暗,正因为此,整个诗歌声音就体现出了一种从轻快到低沉,从低沉又再返回到轻快的循环变化中。其好处非常明显,除了可以让读者更加直观地体会到诗人从轻快到低沉,再从低沉到轻快的情感变化外,还可以营造余音绕梁的感觉,在读者看来,这种婉转悠长的旋律似乎具有长久不衰的魅力,能够激起读者和诗人之间的情感共鸣。另外,全诗音节多变,轻盈柔美,韵式上严守二、四押韵,尤其是文中对叠字恰如其分的运用,不仅能够赋予诗歌节奏美感,还能够将对剑桥的离别之情有效融于字里行间,不仅增强了节奏感,还具有扣人心弦的力量,能够让读者体会到节奏美感和抒情的美感。

  建筑美方面,全诗共七节,其中每节四行,每行以两顿或者三顿,看似不拘一格但同时又法度严谨,七节诗全部错落有致地排列,结构优美,使诗歌在诗形上呈现出了一种回环往复和跌宕起伏的视觉特征,即使忽略掉词义,单从建筑的层面上来说就已经能够很巧妙地具化全诗所需传达的诗情形态,一方面表达了虔诚的学子寻梦的跫音,另一方面契合了诗人感情的潮起潮落,给读者独特的审美快感,文字在这种建筑中徐行缓步地铺展,诗人的情感像涟漪般荡漾开来。

  二、情感表达:初恋失败的咏叹调

  徐志摩在《猛虎集》中说过,康桥生活作为“一阵奇异的风”,作为一种照着他的“奇异的月色”,在很大程度上潜化他诗人的气质力量,而对于林徽因的那种疯狂而又痴迷的爱恋之情则将他的这种诗人气质完全激发出来。在两年的康桥生活中,林徽因始终都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假若没有林徽因,那么其“单纯信仰”中的“爱”根本无法谈起,更谈不上发现康桥之美。虽然说徐志摩在康桥生活是多方面的,然而归根结底,其中最核心的部分还是初恋。和林徽因这种心灵、体态俱美的女子所能够进行的自由结合成为徐志摩对于爱、对于自由所孜孜追求的一个主题,这正是诗人“康桥觉醒”的一个最主要的内涵。了解了这些,我们再对诗中“作别西天的云彩”解读,就会得到更深刻的感受。

  诗人对于诗的表现手法的选择是非常讲究的,在他的许多爱情诗中,即使是选择了同一题材,却从不会给人雷同之感。《再别康桥》中并非是长篇累牍的内心独白,而是一种咏物叹情。我们从第二节来看,作者对“金柳”展开想象,而将其看做是“夕阳中的新娘”。虽然“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这一千古绝唱流传至今,但是其出众之处主要在于对于描写的擅长,但是徐志摩则长于抒发主观情感而非仅仅是客观描写,其具体体现在紧接着的“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这一句中。对于诗人而言,对人的痴情而并非仅是对物的依恋才是全诗抒情中心。正因为如此,才有下边的巧思,作者感叹:愿作水草,以求得可以青荇和柔波共存,原因就在于柔波里有“艳影”。这些巧妙构思,实际上就是恋人之间的`一种正常心理使然。

  既然对方已经化作了“波光里的艳影”,那么诗人在这康河的柔波里,就只能甘心做一条水草,至此,我们不难看出康河成为徐志摩全部恋情寄托之所在就是必然的,正是由于痴情才使得使康河化作最美的意象,成为那“天上虹”,然而这种“天上虹”却又是“揉碎在浮藻间”。通过“揉碎”一词,可以看出作者出众的锤炼的功夫,也概括了古往今来初恋中的苦辣酸甜。尤为难得的是,诗人这里感情表现得极有节制,并非是长篇累牍地直抒胸臆,而是选择用“沉淀着彩虹似的梦”这种极为优美的意向倾诉自己没有成功的初恋,虽然这种美梦是虚幻的,却暗含了当年康桥生活的甜蜜回忆,也不乏对初恋难以实现的痛苦沉思,当然更多的恐怕还是重回康桥面对康河产生的一种沧海桑田、物是人非幻灭感。

  第五节是全诗感情抒发的一个顶峰,作者用了一句设问句“寻梦?”这句话给了自己的初恋生活回忆提供了一个非常关键的提示,下文则是对和林徽因同游康桥的回忆再现。尤其是其中的“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青年男女月下撑蒿,如此甜蜜和欢乐,一改上文的惆怅,显得感情绵长,意境尤美,笔者认为此句绝非一般景语,而应当是全诗感情顶点之所在,是诗人对初恋的理想化,同时也是最美的诗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