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轻的我走了 徐志摩

莉落老师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1920年曾留学英国。1923年加入新月社,成为新月社诗派的代表诗人。

  “志摩是蝴蝶,而不是蜜蜂,女人好处就得不着,女人的坏处就使他牺牲了。” --- 冰心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赏析1:

  《再别康桥》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宛如一曲优雅动听的轻音乐。1928年秋,作者再次到英国访问,旧地重游,勃发了诗兴,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化作缕缕情思,融汇在所抒写的康桥美丽的景色里,也驰骋在诗人的想象之中。

  全诗以“轻轻的”“走”“来”“招手”“作别云彩”起笔,接着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

  这首诗表现出诗人高度的艺术技巧。诗人将具体景物与想象糅合在一起构成诗的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巧妙地把气氛、感情、景象融汇为意境,达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诗的结构形式严谨整齐,错落有致。全诗7节,每节4行,组成两个平行台阶;1、3行稍短,2、4行稍长,每行6至8字不等,诗人似乎有意把格律诗与自由诗二者的形式糅合起来,使之成为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富有民族化,现代化的建筑美。诗的语言清新秀丽,节奏轻柔委婉,和谐自然,伴随着情感的起伏跳跃,犹如一曲悦耳徐缓的散板,轻盈婉转,拨动着读者的心弦。

  诗人闻一多20年代曾提倡现代诗歌的“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再别康桥》一诗,可以说是“三美”具备,堪称徐志摩诗作中的绝唱。

  赏析2:

  徐志摩所说的“康桥”,现在通译为“剑桥”,也就是英国剑桥大学的简称。徐志摩曾在这里学习和生活过两年。1928年,他故地重游,在归途中写下了这首《再别康桥》。

  诗人选取了几个有代表性的景物和事件,在表现康桥美景的同时,又抒发了对往昔生活的向往,以及再别时的惆怅之情。

  在第一节中,诗人连用了三个“轻轻”,这是为什么呢?诗人又见到日思夜想的母校,心情一定十分激动;怀念起从前美好的时光,心中一定充满了甜蜜;时光荏苒,物是人非,心里定然又溢满惆怅;想到相逢不久即将别离,心中必然充斥着感伤。然而,这一切的一切,诗人都没有明言,只用了三个“轻轻”,就把它们囊括其中。同时,“轻轻”两个字的重复使用,也为全诗奠定了一个舒缓而略带忧伤的抒情基调。第一节的最后一行,点明了时间是在黄昏。这点非常重要,因为后面相关的景物与事件都和黄昏这一时间段息息相关。

  第二、三、四节,诗人分别描绘了康桥有代表性的三处景物,——河畔的柳树、河中的青荇以及榆荫下的一潭。由于时处黄昏,柳树染上了夕阳的余光,摇身变成了金柳,仿佛新娘般艳丽娇羞。倒影投波,美艳万分,令诗人沉吟不已。康河的水十分明净,水中青荇历历可见。爱屋及乌,诗人因为热爱康桥,所以对康河里的水草也充满了柔情,宁愿化身其中,以期能和康桥永远在一起。而榆荫下的潭水,景色更加绚丽。只见夕阳中的霞光与绿色的浮藻揉碎在一起,红绿斑驳,宛如彩虹般灿烂。

  有这样美的景物,怎能不令人心向往之?于是,诗人在第五节中,便有了撑篙寻梦、星夜放歌这一浪漫且有些近乎疯狂的举动。这一事件的描述,也许是诗人真实的回忆,也许是诗人虚拟的想象,当然,无论哪一种情形,都是诗人深挚感情的自然流露。接下来,诗人笔锋一转,第六节又回到了别离的主题。文笔大起大落,而转折处却极其自然,丝毫看不出人为雕琢的痕迹。而第七节中的四行仿佛更是浑然天成,把诗人的情感推上了高潮:“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高潮处不是放歌,而是沉默,意味悠远。柳永在《雨霖铃》中写到“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苏轼在《江城子》中说“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都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绝妙手笔。顺便提一下,顶针手法的运用,是使六、七两节行文流畅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最后一节中,诗人又连用了两个“悄悄”,暗示心情的黯淡与忧伤。同时,运用反复的手法和第一节相呼应,把惜别的惆怅之情表现的淋漓尽致。

  与朱湘的《采莲曲》一样,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也是以写境为主。也就是说,诗人没有直接吐露心扉,而是借助意象来间接传达,因而使诗中饱含意境。同时,诗人的情趣和所描述的意象之间水乳交融,使诗歌的意境变得十分浓郁。这是《再别康桥》使人合卷难忘、回味悠长最主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