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的诗感想

莉落老师

徐志摩的诗感想

  徐志摩曾说:“我这一生的周折,大都寻得出感情的线索。”

  诗歌,诗人。好的诗歌都包含着诗人丰富的情感,这些都是诗歌创作的源泉。想要了解徐志摩的诗,我觉得必须得了解他一生的感情经历。每个诗人都有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徐志摩的诗最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就是最求诗歌的爱与美。

  第一次了解到徐志摩的诗是学习了他的《再别康桥》。非常优美的词,但是又充满了浓浓的留恋之情。当时老师并没有跟我们讲太多徐志摩的感情经历,我只是觉得当自己在听《再别康桥》的录音时,那种文字里的感情让我觉得像是自己亲身经历了一般。他在思恋,留恋,依恋。后来发现,原来并不只是有伤感,还有睹物思情。以乐景写哀情,曾经跟林徽因在一起的记忆也许都让徐志摩倍加伤感。剑桥,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说,剑桥是一个适合谈恋爱的地方。在这里他跟林徽因相识相恋,但是也许是阻碍太多了吧,他们还是没有机会在一起。但是在当时的那个社会他们已经是最幸福的人了,至少他们曾经相爱过。不能在一起并不代表不可以相思。为了跟林徽因恋爱,徐志摩跟张幼仪离婚了,这也是中国第一起的离婚事件,还登报公开了。是林徽因太幸福了,还是张幼仪太命苦了?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这一切都是在当时社会的大背景下的产生的。徐志摩与张幼仪的婚姻诞生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没有感情的婚姻最后只能选择分离。张幼仪的人生是悲剧的,没有爱情的婚姻,似乎在当时的社会,最后受伤的总是女生。1922年12月,徐志摩用英文写下了《日照与湖》,记录了对林徽因的浓浓的爱。终于在1924年5月,在陪泰戈尔会见溥仪的时候,徐志摩与林徽因痛苦作别。放下了对林徽因的爱,也许是徐志摩最痛苦的决定,亦是迫不得已的决定。

  如果要说徐志摩诗歌创作最多最好的时期就是与陆小曼相识,相恋的时期。在失去林徽因,也是徐志摩感情最低迷的时候,徐志摩遇见了陆小曼。《爱眉小札》则是徐志摩与陆小曼爱情的见证。《雪花的快乐》记录了当时恋爱时徐志摩快乐的心情。轻快的旋律,优美的文字,让人一看就知道是幸福的纪念。“如果樱花常开,我们的生命常在,那么两相邂逅就不会动人情怀了。”一切的美好似乎都是那么的短暂,所有是通往幸福的道路总是有那么多的阻碍。爱情可以来的很容易,但是想要美好的结局就是那么的困难。当时的陆小曼已经结婚了,有了丈夫但是却没有爱情的婚姻,对陆小曼来说是痛苦的。丈夫忙于自己的事业,给了她物质,生活,唯独给不了的就是陆小曼唯一追求的爱情。为了追求自己向往的爱情,陆小曼沉醉在徐志摩的浪漫中,亦沉溺在徐志摩的温情之中。为了爱情,他们一起奋斗,一起争取。在他们经历了种种磨难之后,他们幸福的在一起了。1926年的10月,在北京的北海公园在梁启超的见证下,徐志摩与陆小曼结婚了。

  也许生活就是充满着无数的波折,美好的幸福也总是夹杂着那么多的不开心。原本是美好的开始,却在梁启超那充满“敌意”的见证词中让美好消去了一丝光彩。难道这是诅咒,告诉我们他们的爱情并没有那么的美满,即使是曾经那么的坚持,那么的执着,那么的奋不顾身;然而,最后的最后却只是悲剧。1928年的6月徐志摩写下了《我不知道风在哪个方向吹》,看着题目就会产生一种悲伤的情绪。是因为爱情遇到了挫折?还是婚后的生活不美满?但是在了解了徐志摩的日记之后,我们可以发现原来生活的很多不愉快竟然都是因为钱。徐志摩与陆小曼结婚后,徐志摩的父母并不认同陆小曼,所以跟徐志摩断绝了父子关系,也结束了给徐志摩寄生活费的程序。没有了父母的资助,生活上的徐志摩并不会因此而拮据,只是因为陆小曼是千金小姐,她过惯了奢侈的生活,所以她婚后的生活依旧是那么的奢侈,也许这并不是她的错,但是她也错在了不知道去体谅徐志摩。为了挣钱,徐志摩不停地上课,在上海,北京,南京三个地方不停地奔波。在死前的几天,他还在为钱发愁。

  到底什么是幸福?曾经那么的努力,执着,最后的爱情并不是王子与公主般的幸福结局。也许这就是生活。生活让我们知道快乐中含有痛苦,痛苦中包含快乐,没有纯粹的开心与不开心。知足常乐,也许徐志摩并不觉得生活的昏暗,因为曾经的挚爱化解了这些苦难。

  徐志摩是新月诗派的主要成员,新月诗派形成于1926年春夏之间,正是徐志摩与陆小曼婚期之前,所以诗歌的.主张是反对感伤主义,反对放纵,主张理性和节制;在艺术上要求艺术的“和谐”、“均齐”,强调诗人戴着跳舞,表现为追求诗歌的格律,倾向于古典主义。

  诗歌,就是一个人情感的结晶。不管美好不美好都藏着诗人深深的情绪。现在的我们越来越少的接触诗歌了,是因为小说的畅销,还是受外来文化的影响。总之,我们的生活离诗歌越来越远。

  诗歌用以怡情,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似乎也越来越浮躁了,也许在大力推行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去发扬我们中国的诗歌文化,让生活中的我们不再那么的迷惘,生活得那么被动,让更多的人对生活充满更多的希望,拥有更多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