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告诉你阴阳消长的秘密

阿林老师

《易经》告诉你阴阳消长的秘密

  《易经》指夏代的《连山》、商代的《归藏》及周代的《周易》,这三部经卦书统称为易经。其中《连山》、《归藏》已失传,传世的只有《周易》一本。

  “顺乎天而应乎人”,推崇天人合一的养生智慧;强调“一阴一阳之谓道”,指出阴阳平衡,健康一生……这些都是《易经》告诉我们的养生之道。

  阴阳调和 百病不扰

  《易经》的“易”字本身就是一个“日”字和一个“月”字所组成的。上边是“日”,就是太阳;下边是“月”,就是月亮。《易经》告诉我们大自然阴阳消长的秘密,这可以引入到我们的养生方法中。合理顺应大自然的阴阳消长,为我们人体所用,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太极图是讲阴阳气化最简单却又是最实用的图示了。它浓缩了《易经》最高深的阴阳哲理。太极图的含义其实就是一句话:阴阳平分天下。说具体一点,天下万事万物都是阴阳的运动,都是阴与阳的合抱体,它们互相转化,互相制约,阴极则阳,阳极则阴,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人的养生也要随着自然界的阴阳消长而变化。

  那么,阴阳消长的规律是什么呢?具体说来,一天之中的子时(夜晚23至1点)、一年之中的'冬至是阴极;而一天之中的午时(11至13点)、一年之中的夏至是阳极。阴极则阳生,阳极则阴长。就是说:阴到了极点就会开始向阳转化,阳到了极点就会开始向阴转化。阴极之后,进入阳长阴消阶段;阳极之后,则又进入阴长阳消时期。卯时是一天中的5至7时,是一年之中的春分;酉时是一天中的17至19时,是一年之中的秋分。简要言之,从子到午为阳时,从午到子为阴时。

  阴阳失衡 导致疾病

  阴阳平衡,表现在大自然就是阴阳气化的平衡,表现在人体,就是阳气和阴精的平衡。如果阴阳能够平衡,那么这个人一定是气血充足,精力充沛,五脏安康。所以我们说,人的容颜,也就是脸,如果是红润的,明亮的,发光的,那就说明他的五脏一定是安康的。

  反过来,阴阳失衡就会导致疾病、导致早衰。“阳虚则寒”,寒的表现一个是怕冷,一个是手脚发凉,少气、乏力、疲倦,脉搏很弱,这都属于阳虚。

  阴虚也是阴阳失衡一个很重要的情况,阴虚是人体的经血精液发生了亏耗、亏损,功能呈现虚性的亢进。“阴不制阳”,就会出现虚性的内热,表现为五心烦热即手心两个,足心两个,再加上胸前的心,就是“五心”。五心烦热的典型表现有以下三个:首先晚上掀被子,自己觉得手烫脚烫,还有骨蒸潮热,一烫一烫地发热,骨头就像有蒸汽在蒸。最后是盗汗,盗汗就是睡醒一觉就出汗,消瘦,口干舌红,脉细无力。

  在天地间采吸日月精华

  阳虚的人和阴虚的人,都可以利用大自然的阴阳气化规律来进行养阳和养阴。怎么补充阳气呢?正午的时候,日头当顶,我们移到户外庭院里边可以脱掉帽子,让太阳的日精从头顶的百会穴,进入我们的人体。

  除了正午,一天我们有很多时段可以采补阳气。早上日出的时候,我们面向东方做深呼吸,那么阳气可以从鼻孔还有从人体的各个皮肤腠理、毛孔进入人体。如果我们住在高楼里,可以面向南方打开窗户让阳气进到屋里,进到我们的身体。傍晚的时候吃过晚饭,在日落红霞起的时候,我们可以到户外去散步,尽量地享受和采吸太阳给我们这一天中最后的一次机遇,最后一次的关照。

  另外,晴天的时候,我们在蓝天白云下,在旷野里,做深呼吸,可以让阳气充分地营养我们的人体。

  除了采吸阳气,我们还要吃养阳的食品,比如说鸡肉汤、牛羊肉汤、猪肉汤,还有黄鳝、韭菜、冬虫夏草等。药物,我们可以用人参泡水喝,如果我们阳气实在虚,还可以吃金匮肾气丸。

  我们怎么采气补阴呢?首先要知道偏阴的气在哪些地方最多。在海边,在山林,在河畔,在湖边,我们可以到这些地方去接地气,用地气的精华为人体补阴。接地气就可以给我们的身体补阴,这是给我们阴离子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因为天为阳、地为阴,地是阴气的矿藏,我们可以经常赤足,脱了鞋子,让地气从脚底板的一个穴位,叫做涌泉穴,上升到人体。

  除了采气补阴,还有养阴的饮食。一个是长在水里边的东西,比如说水稻、藕,还有竹笋、荸荠、菱角等。还有生在向北背阴的食物,比如黑木耳、蘑菇。另外还有越冬的冬小麦,生长在地里的地瓜,因为地为阴,天为阳,这些都是很好的养阴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