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领导、评委、老师们:
大家晚上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饮湖上初晴后雨》。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和学法、教学准备、课时安排、教学过程、教学板书几个方面进行解说。
一、教材分析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21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二首。是北宋诗人苏轼的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中描写了西湖晴天和雨天不同的美丽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西湖,赞美西湖,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二、学情分析
由于乡村的学生没见过西湖,所以教学上有一定的困难。但是,他们对计算机的操作有了一定的基础和能力,初步具有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好奇的求知欲。我让他们上网查找有关西湖的资料和图片。为了能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我想让学生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直观感受西湖的晴天和雨天的美,为学习诗文做了很好的铺垫。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认识两个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熟读成诵。
3. 感悟诗的文美、景美、意境美、情美,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大致意思。
4. 学以致用,写作训练,培养语用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朗读诗文,随文识字。
2.教师范读、引读、带读,学生个别读、小组读、男女生开火车读。
3.学生朗读感悟,背诵积累。
4.结合文中的注释,自己体会诗意,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写一写。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作者的情怀,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四、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突破方法: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画面,指导学生观察,边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景象;通过朗读,感知古诗的意思,解决重点。
难点:体会诗的意境美,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突破方法:通过反复吟诵,读懂诗句内容,体会诗的意境和情感。在读背中,积累古诗,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五、教法与学法:
教师:创设情境,引导自学。教师示范引领、指导朗读。
学生:自读自悟、反复读,读反复,背诵积累同伴合作、交流、共解疑难。
六、教学准备
西湖风景图、生字词、古诗的课件。
学生收集有关古诗内容和诗人的资料,搜集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
七、课时安排
我用一课时完成。
八、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同学们,还记得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学过的一首诗《赠刘景文》吗?谁能站起来大声地背一遍呢?
(学生背诵交流,教师评定。)
2.谁还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呢?
(学生回答:苏轼。教师给与肯定、鼓励。)
3.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他写的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师板书课题。
引领学生读题,解疑、点拨。
4.师简介作者:苏轼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诗人,被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一生留下了许多经典的文学作品。下面就请同学们去读读苏轼的这首《饮湖上初晴后雨》,体会作者的情怀,感受一下我国传统文化古诗的魅力,感受古诗语言的精妙、简约之美吧。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在复习旧知的同时,很自然地进入新知的学习,找到新知和旧知的支点,达到学习的迁移。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为学习新知识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初读古诗
1.要求学生自读古诗,并随文识字,解决字词难题,读通读顺。
(学生读书,教师走进学生相机指导。)
2.出示课件:古诗文
(1)指名朗读古诗,训练学生朗读,顺便解决字词难题。
(2).男女生开火车读,小组开火车读,训练朗读,指导朗读。
(3).教师引读,学生接读。
(4).教师示范朗读,让学生感受古诗的意境美语言美情感美。
(这样的设计目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利用不同层次的朗读和教师的示范朗读,能很好地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古诗的节奏美、韵律美、意境美,从而感受诗歌的魅力。)
(三)、精读古诗,品读意境美,赏析佳句。
1.指名学生读古诗文,其他同学思考:听懂了什么呢?这句话写了什么意思呢?
(学生交流,教师评点。)
2.让学生自己结合课文注释,自行解决诗文大意,先自己说,后和同桌交流,解决疑难。(培养合作精神)
3.交流理解诗意,教师相机点拨。
4.训练学生熟读成诵(给足2分钟时间),交流背诵训练(达到当堂训练、集体训练)
这样的环节设计目的是:训练学生的倾听能力和语言概述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交际能力和训练记忆力,又达到集体训练和当堂训练的目的。)
(四)、美读古诗,体会意境美、语言美、景美情更美。
(1)、教师再度示范读,以有效指导朗读。
(2)、学生美读古诗,体会情感。
(这样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在读中品,在品中读,在读中感悟诗的意境美、语言美、情感美,又能很好地指导学生的朗读,增强读的效果和能力。)
(五)、课堂总结
同学们,我们的大文豪、书画家、诗人苏轼,仅仅用了28个汉字,就把西湖晴天和雨天的两种不同风格的美景描绘的淋漓尽致!这正体现了古诗的语言特点和语言的魅力——简约精妙,同时字里行间里也流露出作者赞美西湖、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怀。也可见他的语言文字的运用和表达能力都是很强的。我们学习语言就是要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目的:课堂总结是想让学生更加明白一节课学习的重难点,明确语言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给学生内心的震撼,以此来激发学生语言表达的欲望。)
(六)、拓展升华,学以致用。
同学们,请你们也拿起手中的笔,运用你们学过的语言,恰当地用上一些美词美句,来描写西湖晴天和雨天的两种不同的美丽景象吧!要让读者一看、听者一听就能明白你想要表达的是怎样的感情。
1.学生习作练笔。
2、交流习作,师生评定。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通过对比写,让学生明白对于同一种景物的描述,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写法及表达方式,达到同构异想,找到知识的原点和支点,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写作方法,积累表达方法。训练语言的运用表达和实践能力)
【教材分析】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21课的内容。该诗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同题《绝句》中的第二首。作者以生动传神的笔墨描绘了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不同风姿。教学中应从抓住诗中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理解感悟。同时应发挥韵文形式利于朗读的优势,以读促思,以读悟情。
【学生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于韵文的学习有一定难度,但他们有了一定的学诗经验,会对本诗的学习、理解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儿童特有的表现欲望、探究需要、被认可的需要,利于教者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
【设计理念】
以学生学习和活动方式结构课堂教学是本设计突出的理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积极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实践。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自主的潜能。抓住儿童心理,发展学生个性,注重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体验、积累。渗透学习方法,促进学习实践,激发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句情感,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3、在小组交流中,体验合作的方法、乐趣,增强竞争意识。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谈话切入,尝试背诗,创设情境,欣赏画面,引出新诗
从与学生初次见面实际出发,挖掘学生的已有经验,既巩固了学生的知识,又为新课学习作好铺垫。根据学生爱玩的心理特征,创设情境,由欣赏画面引出教学内容,营造学习氛围,调动学习热情,实现自然过渡。
二、师生商讨,激发动机,渗透学法,组织合作,自主探究
深入挖掘学生学诗经验,帮助学生归纳梳理学诗方法,科学组织划分小组角色,营造组际竞赛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极大限度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方法自己定,小组自己组,任务自己分,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时间和空间的保障。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语文学习实践当中。实现了方法的巩固,促进学生合作技能的提高。教师深入学习组中,及时了解学生学习过程的反馈信息,以便及时调整学习活动的进程或走向。
三、小组汇报,组际竞争,相互评价,理解内容,突出重点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组织学生汇报,尊重学生个性,培养学生表达和评价的能力,促进合作能力的'提高。
四、创设情境,引导读背,加深感悟,增强体验,提高能力
通过多形式的读书实践,激发学生的想像,丰富学生的体验,加深对诗句内容的感悟,
以读促思,升华理解,促进语言积累,受到美的熏陶。
五、拓展学习,开发资源,引导创新,促进实践,综合发展
通过小练笔《假如我能去西湖》,唤起学生的认知,提高语文素养。
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理念、教学流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说说这堂课的教学思路。
一、说教材
这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组的第一篇课文《古诗两首》。本组课文以“壮丽的祖国山河”为专题组织单元。这篇课文包括《望天门山》和《饮湖上初晴后雨》两首诗。两诗同写山水,却一阳刚、一阴柔,带给我们截然不同的美感。这堂课钱老师给我们展示的是第二首诗,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写了诗人到西湖游览,最初,天色晴朗,阳光照射到湖面,水波闪动,非常好看。后来天色转阴,下起雨来,雨雾迷茫,山色朦胧,又别有一番情调。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和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诗的后两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诗人用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诗人拿西施来比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资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姿。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这首诗被选入课本,编者意图是让学生通过阅读,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并深切感受祖国的山河美,由此产生热爱与向往之情。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通过语文学习,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这首诗有着平仄相对的音律美、丰富灵动的形象美、深遂悠久的意境美,历来为大家所传诵。三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古诗学习经验,加上不久前刚学过两首古诗,这对本课的理解、感悟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综上所述,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预定为:
1、诵读诗句,利用注释理解诗句意思。
2、借助图片,发挥想象,描绘诗中美景,走进诗境,从而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
3、拓展学习,推荐阅读,加强积累
我们把目标1定为教学重点,目标2定为教学难点。如何行之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这首诗中难懂字词的意思,并通过理解词义达到理解全句、全篇的意思,且在这基础上体会感情,欣赏意境。这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难点。
三、说教学理念
对于以上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确立,主要依据是教材的特点,学生的语文实际学习水平以及课标的要求。我们知道,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有自己独特的学科性质。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希望在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及健康的审美情趣。结合古诗这一独特文学形式,教学中以学生读为基本方法,让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自由地、充分地与文本进行对话,在师生互动的阅读实践中披文入境,“读”占鳌头;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体验,读中悟美,读中悟情。
四、说教学流程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理解,对编者意图的揣摩,为了有效地落实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们的教学流程有以下几大板块。
第一版块:揭题,解题
在开课伊始,让学生背诵白居易的《忆江南》,由江南的风景如画引到杭州西湖的美丽动人。意在辅垫情感,营造阅读期待。然后出示题目,说说读了题目知道了什么,接着介绍诗人苏轼。最后让学生看西湖美景的图片,并说说看完后的感受。我们这边的学生很少有到过西湖的,为了让他们形象地感受到西湖的美,我们下载了一些图片,使教学资源和教学内容结合紧密。它弥补了单一课本教学的不足,为学生和文本的对话打下基础。
第二版块:初读诗歌
这一步,我准备分三步走。
1、根据提示自学古诗,并想想哪句写的是晴天的西湖,哪句写的是雨天的西湖。
以此来整体感知这首诗的大致内容。
2、把诗读正确。这步主要纠正一些难读的字音。
3、读出诗的节奏。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安排我们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读准、读通诗句,着眼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使学生在初读后有一个整体的印象,为品读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三版块:理解诗意,走进诗境。
这样子,这堂课的教学就进入到了细读、品读环节。这一部分是教学的重点,是落实教学目标的主要载体。
为了扎实有效地落实教学目标,这一版块我们主要采用逐句教学,整体融合的方式。通过学生自读诗句,依据注释、采用画面初步理解诗意。然后师生交流,共同品读,感悟、最后背诵。品读过程中我就不一一讲述,我将从景和情两方面来说。
1、在欣赏美景时,主要抓住“潋滟”“空蒙”两词,借助画面,及教师语言渲染等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引导学生想象,体会晴时阳光照耀下的西湖色彩明丽、波光粼粼,熠熠生辉,而雨中西湖隐隐约约,朦胧、神秘。当然“晴”和“雨”还只是停留在第一个层面,“好”和“奇”才是学生理解的重难点。这两个字值得推敲,在教学时,老师追问:好在哪里,奇在何处,让学生有自己的感受,真正理解古诗。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层层探究,在层层探究中赏美、悟美、创造了美。
2、由欣赏景自然过渡到诗人的感受:“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先让学生谈理解:诗人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样比?然后教师补充“西子”与 “西湖”的共同点,近而让学生品出诗人比拟精妙,品语言魅力,感受诗人把西湖比成中国古代最美的女子,说明他对西湖是多么热爱。并采取多种形式读出这种感受。这一环节,教师引导学生依托诗文反复品味语言,在读的过程中,投入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在诵读过程中,深入品味语言的韵律内涵。在读中检查理解。然而,“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并非是对西湖一时一景的描写,而是抓住了西湖神韵,进行的精炼概括。而学生此时的理解仍然只停留在诗中对晴天、雨天的描写上。只有学生感受西湖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下的景色,才能深刻理解这两句诗。因此,这句话我们抓住“总相宜”这个词,让学生感受西湖不管在什么时候,都是这样风姿绰约。
吉林高考排名2662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西高考排名8313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内蒙古高考排名1174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湘南学院在陕西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保定学院和滁州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广西高考排名13451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翻译及赏析三篇
游子吟扩写文章及作者简介
饮湖上初晴后雨名师教学设计
红楼梦第3回读后感
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翻译及赏析三篇
游子吟扩写文章及作者简介
饮湖上初晴后雨名师教学设计
醉翁亭记主旨句
醉翁亭记读后感(四篇)
醉翁亭记教案范文集合十篇
山东高考排名14239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33632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桂林旅游学院和辽宁中医药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河南高考排名29548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安徽高考排名21069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山西高考排名7837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佳木斯职业学院要多少分黑龙江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河北高考排名13148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浙江高考排名12588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14410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的软件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在黑龙江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安徽高考排名11374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安徽高考排名7385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广西培贤国际职业学院要多少分贵州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福建高考排名3994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三峡大学科技学院要多少分内蒙古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广西高考排名1897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广东高考排名1607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醉翁亭记导游词怎么写-导游词范文
醉翁亭记的意思是什么
醉翁亭记教学实录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
关于醉翁亭记教案汇编十篇
醉翁亭记原文、翻译、赏析(六篇)
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的解释
读游子吟之感
饮湖上初晴后雨阅读训练及答案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汇总五篇
孟郊游子吟内容解析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原文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设计
游子吟创作背景及作者简介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翻译
古诗游子吟教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