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湖上初晴后雨微课稿
一、说教材
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这句话在今天有很大的意义,因为古诗语言精炼,情感强烈,节奏鲜明,意境优美,引导学生学些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所以我们的教材就安排了古诗内容的学习,数量虽然不多,但全是些名篇佳作,是我们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材料。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是苏轼在西湖和朋友泛舟宴饮的即兴之作。作者苏轼通过大胆的想象、生动传神的笔墨、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描绘了西湖在不同气候条件下呈现的不同风姿。晴天里的西湖波光闪闪,涟漪可爱;蒙蒙雨天的山色同样妩媚动人。她宛如那美丽的西施,不论怎样打扮都是那样婀娜多姿。诗人的想象新奇,写出了西湖的神采和韵味。该诗是他杭州风景诗中流传最广的一首。
二、说学情
学生经过二年多的语文学习,接触过不少的古诗,对古诗的学习有了一定的兴趣。又经历过第三单元《夜书所见》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古诗学习,很多学生能够通过诵读、借助工具书对古诗有初步的感悟,但是对学生来说,融入诗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还是一大难点。
三、说教学目标
把握好意境的美,就可以帮助学生从诗句的表层进入作品的“灵魂”,并由此获得美感,这是本节课设计突出的理念。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在独立识记生字的过程中,不同的语境中识记生字“亦、妆”,提高独立识字能力。
2、运用联系上下诗句、看注释、想象画面、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潋滟、空蒙、雨亦奇、相宜”等词语。在理解“潋滟、空蒙”的过程中感受西湖湖光山色的美,丰富词语积累,感受汉语词汇的丰富多彩,唤起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3、运用联系上下诗句和图片,体验诗句表达的情感,理解西湖的神韵,读懂诗人对西湖的美景由衷地赞叹。能借助已有的的语言积累抒发西湖之美,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4 、巩固古诗学习方法,丰富学习经验,在互动交流中,体验合作的方法、乐趣,增强竞争意识。
四、说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上课伊始,出示了描写西湖的几首诗,有艾青的《西湖》、清朝周起渭的《诗西湖》、唐朝白居易的《西湖留别》,并让学生说说诗中把西湖比作什么,初步感受诗人能用寥寥数语勾勒出西湖的美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苏轼的一篇(板书诗题)。开课伊始,品读古诗,自然形成一种学古诗的氛围,而出示的几首有关西湖的诗,更点明了主题,引出了本诗的学习。图片的展示更是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西湖的美丽,萌发探究学习的兴趣。
(二)自学引导,入情入境
学生根据自主学习提要,进行学习。汇报中,从“知诗人”,我们就对苏轼以及苏轼的古诗风格有了初步的感悟。“解释题”中,我们就了解作者描写了晴天和雨天的景。通过“诵诗句”和“明诗意”中,教会学生理解诗句的意境美。
在理解水光潋滟时,先借助字典,让学生理解它的字面意思,同时图片展示晴天时候湖面的景色,因而我还适时采用直观的手段,可以增强感染力。接着发问:“夏日,阳光洒在荡漾的湖面上,波光粼粼的,你觉得就好像怎么样?(生想象说话)
多美的湖面啊!让我们跟着苏轼的游船来到湖面上,你还会看见哪些美景呢?”
这时候学生就展开了丰富想象,这样本课的教学难点在这一环节中得以充分体现。这就是西湖的晴天真是美得恰到好处啊!再让学生读诗句,体会作者对“晴方好”的赞叹,一个“好”字就道出了西湖的美景,这就是古诗的魅力。
由于小学生受生活阅历和审美经验的限制,要让学生对某一问题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就要尽量创造机会让学生能看得到,听得见,摸得着,使学生在图、声、乐的共同作用下感受其中的内容,产生和作者同样的心里共鸣。
学生再通过想象,走进了诗中所描绘的意境之中,在理解“山色空蒙雨亦奇”时,学生通过课下注释知道了“空蒙”就是雾气迷茫,再出示雨中西湖景色图片,接着发问:这雨只让山色空蒙吗?还让什么空蒙呢?这样学生的想象空间就打开了,学生很自然的想到:塔、桥、树等等,这一切都笼罩在雨雾中,若隐若现。一切显得多么奇妙(板书:奇),理解“雨亦奇”就水到渠成了。接着配乐指导朗读诗句,配乐朗读,将无声的文字转化为更能表情达意的有声语言。后两行的诗意理解上,我把目标只定在了理解诗句意思上,没加过多的感悟。因为感受着诗人把西湖比作中国古代最美的女子,可见他对西湖是多么热爱。这一环节,我引导学生依托诗文、反复品味语言,借由板画,复现情境,想象画面,引导背诵。在诵读过程中,深入品味语言的韵律内涵。为了更加体会诗人对西湖的赞美,让学生质疑作者为什么把西湖比成西施,这个环节的设计使得学生更深刻体会“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并非是对西湖一时一景的描写,而是抓住了西湖神韵进行的精炼概括,成了赞美西湖的巅峰之作,因为巧妙的比喻,使得这两句诗成了传世名作,也就让西子湖成了西湖的别称。
让我们再来有感情地读一读,感受这美妙的诗句。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感悟。
(三)拓诗入情
通过背诵积累其他描写西湖的诗句,唤起了学生的认知,激发学生背诵更多的诗词,引导学生接触更多的祖国文化,促进积累知识,提高语文素养,这一活动利用了课本以外的教育资源,突破了教学内容的单一性。再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写一写眼中的西湖,由说到写,梯度合理,降低了难点,也增强了学生习作的欲望。
(四)诵诗留味
在音乐中再次朗诵《饮湖上初晴后雨》结束本课,让学生学习古诗的氛围融汇始终。
别林斯基说:“情感是诗的天性中的一个主要的活动因素,没有情感,就没有诗人,也没有诗。”把诗人的情感作用于学生的情感,达到“悦心悦意”的情感体验。古诗教学就应当讲求意境的再现,不能停留在浅显的文字上的理解,要有一定的浓度的教学,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达到知、情、意的统一,使之从中受到美的教育,美的熏陶,从而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提高学生的学习古诗的能力。教无定法,愿与各位老师分享交流。
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理念、教学流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说说这堂课的教学思路。
一、说教材
这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组的第一篇课文《古诗两首》。本组课文以“壮丽的祖国山河”为专题组织单元。这篇课文包括《望天门山》和《饮湖上初晴后雨》两首诗。两诗同写山水,却一阳刚、一阴柔,带给我们截然不同的美感。这堂课钱老师给我们展示的是第二首诗,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这首诗写了诗人到西湖游览,最初,天色晴朗,阳光照射到湖面,水波闪动,非常好看。后来天色转阴,下起雨来,雨雾迷茫,山色朦胧,又别有一番情调。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和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诗的后两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诗人用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诗人拿西施来比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资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姿。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这首诗被选入课本,编者意图是让学生通过阅读,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并深切感受祖国的山河美,由此产生热爱与向往之情。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通过语文学习,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这首诗有着平仄相对的音律美、丰富灵动的形象美、深遂悠久的意境美,历来为大家所传诵。三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古诗学习经验,加上不久前刚学过两首古诗,这对本课的理解、感悟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综上所述,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预定为:
1、诵读诗句,利用注释理解诗句意思。
2、借助图片,发挥想象,描绘诗中美景,走进诗境,从而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
3、拓展学习,推荐阅读,加强积累
我们把目标1定为教学重点,目标2定为教学难点。如何行之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这首诗中难懂字词的意思,并通过理解词义达到理解全句、全篇的意思,且在这基础上体会感情,欣赏意境。这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难点。
三、说教学理念
对于以上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确立,主要依据是教材的特点,学生的语文实际学习水平以及课标的要求。我们知道,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有自己独特的学科性质。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希望在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及健康的审美情趣。结合古诗这一独特文学形式,教学中以学生读为基本方法,让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自由地、充分地与文本进行对话,在师生互动的阅读实践中披文入境,“读”占鳌头;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体验,读中悟美,读中悟情。
四、说教学流程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理解,对编者意图的揣摩,为了有效地落实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们的教学流程有以下几大板块。
第一版块:揭题,解题
在开课伊始,让学生背诵白居易的《忆江南》,由江南的风景如画引到杭州西湖的美丽动人。意在辅垫情感,营造阅读期待。然后出示题目,说说读了题目知道了什么,接着介绍诗人苏轼。最后让学生看西湖美景的图片,并说说看完后的感受。我们这边的学生很少有到过西湖的,为了让他们形象地感受到西湖的美,我们下载了一些图片,使教学资源和教学内容水乳交融。它弥补了单一课本教学的不足,为学生和文本的对话打下基础。
第二版块:初读诗歌
这一步,我准备分三步走。
1、根据提示自学古诗,并想想哪句写的是晴天的西湖,哪句写的是雨天的西湖。
以此来整体感知这首诗的大致内容。
2、把诗读正确。这步主要纠正一些难读的字音。
3、读出诗的节奏。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安排我们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读准、读通诗句,着眼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使学生在初读后有一个整体的印象,为品读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三版块:理解诗意,走进诗境。
这样子,这堂课的教学就进入到了细读、品读环节。这一部分是教学的重点,是落实教学目标的主要载体。
为了扎实有效地落实教学目标,这一版块我们主要采用逐句教学,整体融合的方式。通过学生自读诗句,依据注释、采用画面初步理解诗意。然后师生交流,共同品读,感悟、最后背诵。品读过程中我就不一一讲述,我将从景和情两方面来说。
1、在欣赏美景时,主要抓住“潋滟”“空蒙”两词,借助画面,及教师语言渲染等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引导学生想象,体会晴时阳光照耀下的西湖色彩明丽、波光粼粼,熠熠生辉,而雨中西湖隐隐约约,朦胧、神秘。当然“晴”和“雨”还只是停留在第一个层面,“好”和“奇”才是学生理解的重难点。这两个字值得推敲,在教学时,老师追问:好在哪里,奇在何处,让学生有自己的感受,真正理解古诗。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层层探究,在层层探究中赏美、悟美、创造了美。
2、由欣赏景自然过渡到诗人的感受:“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先让学生谈理解:诗人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样比?然后教师补充“西子”与“西湖”的共同点,近而让学生品出诗人比拟精妙,品语言魅力,感受诗人把西湖比成中国古代最美的女子,说明他对西湖是多么热爱。并采取多种形式读出这种感受。这一环节,教师引导学生依托诗文反复品味语言,在读的过程中,投入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在诵读过程中,深入品味语言的韵律内涵。在读中检查理解。然而,“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并非是对西湖一时一景的描写,而是抓住了西湖神韵,进行的精炼概括。而学生此时的理解仍然只停留在诗中对晴天、雨天的描写上。只有学生感受西湖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下的景色,才能深刻理解这两句诗。因此,这句话我们抓住“总相宜”这个词,让学生感受西湖不管在什么时候,都是这样风姿绰约。
此时,在此情此境中背诗,可谓“水到渠成”,这也就是我们孜孜以求的“语感”。从文字到画面,无处不在的对比让学生强烈感受到诗的魅力。这样的积累,既是显性的语言文字积累,又是隐性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沉淀。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学生边想象边读,从景中悟情。古诗语言精炼、意境深远,有广阔的想象空间,有了想象就有了意境,有了品味,就能把学生带进诗中描绘的意境之中。
第四版块 :拓展阅读
古诗词是灿烂辉煌的宝藏,不应止于课本、课堂学习的局限。应借助课堂教学拓展延伸,大量阅读,我们根据学生学习基础及教材内容,优化课堂资源,扩展古诗词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因此,课上补充《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让学生读后说说自己的感受,体会雨中西湖的美。
五、说板书设计
略
吉林高考排名2662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西高考排名8313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内蒙古高考排名1174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湘南学院在陕西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保定学院和滁州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广西高考排名13451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合集八篇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诗翻译赏析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注释及鉴赏
饮湖上初晴后雨作品鉴赏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合集八篇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诗翻译赏析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注释及鉴赏
醉翁亭记主旨句
醉翁亭记读后感(四篇)
醉翁亭记教案范文集合十篇
山东高考排名14239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33632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桂林旅游学院和辽宁中医药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河南高考排名29548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安徽高考排名21069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山西高考排名7837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佳木斯职业学院要多少分黑龙江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河北高考排名13148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浙江高考排名12588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14410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的软件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在黑龙江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安徽高考排名11374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安徽高考排名7385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广西培贤国际职业学院要多少分贵州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福建高考排名3994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三峡大学科技学院要多少分内蒙古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广西高考排名1897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广东高考排名1607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醉翁亭记导游词怎么写-导游词范文
醉翁亭记的意思是什么
醉翁亭记教学实录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
关于醉翁亭记教案汇编十篇
醉翁亭记原文、翻译、赏析(六篇)
饮湖上初晴后雨作品鉴赏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合集六篇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材理解参考
饮湖上初晴后雨写作背景
游子吟全诗诗意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四篇
关于饮湖上初晴后雨的古诗赏析
游子吟原文翻译赏析
饮湖上初晴后雨两首教学反思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