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圆明园的毁灭教案范文锦集六篇

莉落老师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篇1

  一、看录像(或幻灯片),引入本课时

  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圆明园原来是非常美丽的,现在的颐和园只是圆明园的三分之一。现在我们就欣赏圆明园的美景,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22.圆明园的毁灭》。(放录像或幻灯片。)

  二、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么美丽的景色的呢

  请打开书,自己朗读全文,找到课文的这部分描写。

  三、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从这里你知道了圆明园的什么特点

  讨论后板书:皇家园林: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

  四、自己朗读第三自然段

  1.读后说说这里向我们介绍了圆明园的什么特点?联系课文前后内容用一句话概括出来。(板书:建筑宏伟、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2.理解:什么叫瑰宝?什么叫精华?

  3.默读课文后,谈一谈哪些地方体现出它是建筑艺术的精华、园林艺术的瑰宝?

  4.用书上恰当的词语概括这几方面的内容。

  (边讨论边板书:金碧辉煌、玲珑剔透、热闹街市、田园风光、中外风景名胜。)

  5.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欣赏圆明园的美景。

  6.教师:这一段描写太妙了,把圆明园的举世闻名的美景展现在我们眼前,那么你喜欢这一段中的哪些语句,请你有感情地朗读,大家一同欣赏。

  7.练习背诵第3自然段。

  五、老师提问

  看来圆明园真不愧为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同学们,圆明园的珍贵还不止这些,还有更令人赞叹的地方,是什么呢?

  1.请一名同学读第4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分析这句话的句式、作用。(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2.朗读第4自然段,看有哪些珍贵的历史文物。(读后回答并板书:青铜礼器、名人书画、奇珍异宝。)

  3.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代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收藏的文物历史久远、品种繁多。)

  4.有感情地朗读并练习背诵这一段。

  六、读二、三、四自然段,欣赏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的美景

  第三课时

  一、复习提问,引入本课时

  1.通过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圆明园被称为“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这是为什么?(结合板书回答。)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3、4自然段,大家再欣赏一次。

  3.教师:就是这样一座举世闻名的宝园却被毁灭了。谁来说说是谁在什么时间毁灭它的?(学生答后板书:英法侵略者,1860年10月。)

  二、自己出声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把描写圆明园被毁灭的句子划出来。

  2.指名朗读这些句子,讨论分析,问: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侵略者的罪大恶极;清朝统治者的腐败无能。)

  (投影出示卡片)读一读,联系上下文说说带点词语的意思,再说说从带点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1)18xx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2)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3.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并加以体会。

  三、教师提问

  多么好的圆明园就这样被抢劫一空,并化为灰烬,这不可估量的损失是无法弥补的。①我们应该怎么办?(痛恨侵略者,维护世界和平,肩负起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神圣使命。)

  ②应该带着什么样的感情读这段?(愤怒。)

  ③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四、朗读全文,思考

  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读后概括出来,并说说课文的哪些内容最能表达中心思想。(本文深刻揭露了英法侵略者大肆掠夺我国历史文化遗产、肆意践踏我国文化艺术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侵略者罪恶行径的愤慨。)

  五、提问

  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为什么用很长的篇幅描写圆明园的美景?它与中心思想有什么关系?(起反衬作用,更加突出中心。)

  六、指名分三部分朗读课文,体会中心思想

  七、总结深化

  圆明园的毁灭又一次证明了“落后就要挨打”,因此我们应努力用自己的双手建设强大、繁荣的祖国,使“火烧圆明园”的历史悲剧永远不再重演。同学们,有没有这样的信心啊?(答:有!)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篇2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进行对话的过程。因此,对本文的教学,我的设计是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读中去体会、去想象、去感悟、去练习表达,使学生走近作者,走进课文,进入幻想的境界里。在阅读中有所思,有所悟,有所感,在阅读中展开想象,在阅读中发展语言,在阅读中激发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阅读中积累语言。老师作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引领者,要立足教材,营造氛围,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讨论探究,引发三情(教师情、学生情、作者情)共振。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解题激凝

  看了题目,你们想了解什么?

  梳理问题:

  1、圆明园是怎样的一座园林?

  2、是谁怎样把它毁灭的?

  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增强读书的目的性,为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奠定基础。

  二、读文解疑

  1、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问题读课文,并把写作者对圆明园评价的句子划下来。

  2、检查读书效果:

  ⑴作者是怎样评价圆明园的?相机指导理解、品读“举世闻名”、“瑰宝”、“精华”

  总结提问:圆明园是……

  (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归纳板书:

  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⑵激发学生用赞赏的语气读板书。

  为下一步深层探究找到了主题,初步激发了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更为学生深层研读定下了情感的基调。

  三、研读探究

  1、提问:

  作者为什么给圆明园如此高的评价呢?你能从书中找到答案吗?

  2、学习第二节:

  ⑴抽生读圆明园的布局,其他同学在头脑中形成画面。

  ⑵引导生用语言描述画面,用简笔画画画面,渗透对“众星拱月”的理解,分辨哪是星,哪是月。

  ⑶看图试背本段:

  小结:师引述:圆明园如此宏伟,真算得上是一座……

  生诵: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3、学习第四节:

  自由读第四节。小组讨论圆明园为什么可以称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⑴从文物跨越的年代,文物的类型来理解作者的这一评价。

  ⑵结合“最珍贵”、“奇珍异宝”这些字眼理解想象作者的这一评价。

  小结:是啊,馆藏如此丰富,文物如此珍贵,圆明园确实是……

  生诵: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4、学习第五节:

  ⑴自由读第三节,说说能从文中知道什么。

  ⑵教师引读:

  圆明园中,有……也有……有……也有……,园中许多景物……还有许多文物……园中不仅有……还有……

  ⑶课件展示“买卖街”、“山乡村野”、“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蓬莱瑶台”。

  ⑷把最感兴趣的景观想象具体并描述出来或介绍自己收集到的资料。

  ⑸假如你就漫步园中,看到眼前的美景,你想发出什么样的感慨?

  ⑹请同学们用朗读把自己的感慨表达出来吧,品读──引读──想象读──配乐读。

  小结:师述:圆明园中汇集了中外风景名胜,像是幻想的境界,怪不得作者称圆明园是……

  生诵: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以上对二、三、四节的学习,让学生以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为载体,以展开丰富的想象为手段,潜移默化中产生了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主动探索的精神。“三情”随之和谐发展。

  过渡语:(低沉而缓慢地)然而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厄运降临到了圆明园的头上。

  5、学习第五节:

  ⑴边读边用笔在感受深的句子旁做批注,把不理解的问题找出来。

  ⑵老师读1~5句,重读“闯进”、“统统”、“实在”、“任意”,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并用语言描述。

  ⑶面对这样的场面,你头脑中蹦出了哪些词语?

  “罪不可恕、残暴野蛮、贪婪无比、虚伪狡猾……”

  把自己的感受融进去,再读这一段。

  ⑷梳理疑问:

  侵略者为什么胆敢在中国的土地上如此为非作歹?

  在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中积累语言,积淀情感,让学生读中感知、读中感受、读中感悟,读中受到感召。

  四、总结升华

  过渡语(悲痛的):圆明园,这一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这一当时世界上最大博物馆和艺术馆,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灰烬。引读第一自然段:它的毁灭给祖国,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所以作者说,圆明园的毁灭是──

  (生齐读第一段。)

  回扣课文第一自然段,让学生对“不可估量”有感性的、具体而全面的理解。

  1、出示课件:

  圆明园的残痕断壁。

  问:假如此时你正站在圆明园的废墟旁,你想说什么?

  小结:

  是啊,作为中华儿女,我们要时刻记住“不忘国耻,振兴中华”。让我们举起右手面对圆明园的废墟宣誓: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至此,老师、学生的情感达到了高潮,这也是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在“三情”共振中文章的主题得到了升华。

  2、结合上一单元的训练重点“分清文章的主题次”,我们看这篇文章在材料安排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

  3、课外组织语文实践活动,辩论赛:圆明园该不该修复。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练习从内容中体会思想。

  3、学会本课11个生字,13个生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课文。

  教学重、难点:

  通过语言文字的理解,想象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了解它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一、聊天导入(5)

  1、我们来聊聊天,就来聊一聊我们国家这几年发生的一些大喜事

  (奥运会成功举办、夺金数目多、神5、神六、神七)神七是继美国、俄罗斯后第三个掌握出舱技术

  刚才我们就奥运、神七问天进行了交流,这些从一个侧面我们看到了祖国的强盛

  导入:可以说,今天的中国让国人自豪,让世界惊叹。然而,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一百多年的那个年代,由于清政府fu败无能,导致西方列强不断入侵我们中国,就在1860年,10月19日,在中国上空,烟云笼罩,那时正发生着一件让国人耻辱,让世界震惊的事情。孩子们,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吗?

  2、出示题目《圆明园的毁灭》。

  二、学习2、3、4自然段,感受圆明园的美(15)

  在上节课中我们已经知道了,作者在开篇就在这一句话中用了两个不可估量,让我们感受到圆明园的毁灭给祖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造成的巨大损失。那么,这究竟是怎样的一座园林,让作者这样说呢?让我们走进昔日的圆明园,领略一番它的风景,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看看圆明园里都有什么?(提醒同学们注意:这一段描写,用上了好多连接词,说的时候尽量用上它们。)

  学生说一说

  (1)建筑宏伟。

  ①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板书“有……也有……”)

  ②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还有根据古代诗人诗情画意建造的景物,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板书“有……也有……还有……”)

  ③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板书“不仅有……还有……”)

  (2)珍贵的历史文物。

  从先秦到清朝大约多少年的时间?(感受时间之长、经历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大约是两千三百多年的时间)想想会有多少名人字画和奇珍异宝

  出示:课件文物珍宝

  带着自己的感受读第四小节。

  (3)圆明园的结构及大。

  ① 圆明园占地约347公顷,有640个足球场那么大。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代皇帝,经过150多年的修缮扩建,花费了不可计数的人力物力,汇集了无数天下胜景和名园的精华。

  你想,这么大的面积上,这些大园以及小园众星拱月般地环绕在圆明园周围,是多么壮丽的景观!师:可想而之圆明园里所拥有的国宝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

  所拥有的国宝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圆明园不愧是举世闻名的最大的博馆、艺术馆)

  ②圆明园著名的景点就有40处,这40处景观也是“众星拱月”般地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下面我们只选20处景观的名称,请大家读一读:正大光明、天图画、上下天光、杏花春馆、坦坦荡荡、长春仙馆、万方安和、武陵春色、山高水长、月地云居、汇芳书院、映水兰香、北远山、西峰秀色、四宜书屋、平湖秋月、蓬莱台、别有洞天、坐石临流、曲院风荷……

  下面,我们就到三处风景名胜参观参观。你可以选择一处说说感受:“蓬莱瑶台” “平湖秋月” “雷峰夕照”(课件出示)

  这美丽迷人的景色只是圆明园的冰山一角!国大作家雨果眼中的圆明园是怎样的呢?自由读这段话看看雨果是怎样来称赞它的。

  (课件出示雨果的话)

  书中概括地说——

  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三、体会圆明园的“不可估量的损失”(15)

  1、然而(引读课文)1860年,10月6日——(齐读)

  2、哪一句话最能表达你此刻的心情?

  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指导朗读)

  他们把园里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他们把这些东西统统拿走,真是很可惜!

  师:那是怎样的破坏?

  生:想怎么破坏就怎么破坏。

  师:想怎么破坏就怎么破坏。想摔——

  生:就摔!

  师:想砸——

  生:就砸!

  师:谁还想读读这句话?

  生:他们把园里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再次齐读。

  连续多天的抢劫之后,英国专权额尔金又提出:“只有烧毁圆明园一事,最为可行……此举能使中国皇帝产生最大的震动。”英国首相巴麦尊对此不仅同意,还说: “如果北京皇宫遭受同样对待,我将十分高兴。”一场有计划的更大的暴行便随之开始。这一切都被英法联军的一把大火给毁灭了!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圆明园只剩一片灰烬!课件播放火烧圆明园

  师:这三天三夜烧掉了什么?

  3、至此,圆明园所拥有的一切,现在都“没有了”--(把黑板上的连接词前面加“没”“了”。一边添加一边让学生跟读。比,圆明园中,“没有了”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没有了”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没有了……也没有了……,没有了……还没有了……)

  四、拓展(5)

  同学们,英法联军,还有后来的八国联军,他们用中国人发明的指南针,指引着他们的军舰不远万里驶入中国领海,用中国人发明的火药制造枪弹屠杀中国人,然后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又割地又赔款,这难道不值得每个中国人深思吗?我想,每一个中国人读了这篇课文一定有很多话要说。请说说你想对这些强盗说什么?对中国人民说什么?对自己说什么?

  板书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表达的。

  3、学习本课生字词,练习用“宏伟”“凡是”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理解语言文字,想象圆明园原来的样子;了解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激发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教具准备:

  幻灯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新。

  上一篇课文讲的颐和园,原来是一座皇家花园,是专门供皇帝、后妃游乐观赏的,现在已经成了人民的公园,是中外游客的旅游胜地。今天这篇课文中讲的圆明园原来也是一座皇家园林,可是现在怎么样了呢?

  二、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注意纠正字音。

  三、初步理解课文。

  1、提出要求:小声朗读课文,想想课文可以分成几段,每段讲的是什么。

  2、学生自学后,讨论。

  3、请三人朗读第二段,每人读一个自然段。讨论:这三个自然段是从哪三个方面介绍圆明园的?

  四、学习本课生字词。

  1、检查生字读音。

  2、抄写生词。

  五、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想想圆明园原来是什么样子的。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指名朗读第二段,读后说说这一段是从哪三个方面介绍圆明园的。

  二、理解圆明园的位置和总体布局。

  1、默读第二段,想想共有几句话,每句讲的是什么。

  2、学生自学后讨论。圆明园的位置在哪儿?圆明园的总体布局是怎样的?什么叫“众星拱月”?谁能用个简单的图把讲圆明园总体布局的这句话画出来?

  三、理解圆明园中的著名景点。

  1、默读第三段,想想这段共有几句话,讲到了圆明园的哪些景点。

  2、学生各自阅读思考,然后同座交流。

  3、讨论。

  (1)这段共有几句话?其中哪几句是总的介绍,哪几句是讲具体景点的?

  (2)齐读第一句。这一句总的介绍园内景观,讲了哪些方面?“金碧辉煌”是什么意思?“玲珑剔透”是什么意思?“象征”是什么意思?

  (3)补充介绍“买卖街”“山乡村野”。

  (4)指名读第二、三、四、五句。读后讨论:刚才读的几句话是把景点分成哪几类来介绍的?

  (5)在圆明园浏览会有怎样的感受呢?齐读第六句。“有如”是什么意思?(好像)“流连其间”是什么意思?在圆明园里,为什么好像漫游在天南海北,可以饱览中外风景名胜呢?

  四、理解圆明园内收藏的历史文物。

  1、默读第四自然段,想想这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讲的是什么。

  2、学生自学后讨论: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最珍贵”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

  五、总结。

  课文第二段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当年圆明园的辉煌,它不仅宏伟、壮观、美丽,而且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检查学生背诵第二段。

  二、理解第三段。

  1、指名朗读第三段。

  2、各人小声朗读第三段,边读边想,英法联军采用了哪些手段毁灭圆明园的?

  3、学生自学后讨论。

  4、小结。(一是抢掠,二是破坏,三是火烧。)

  5、再指名朗读第三段,读出气愤的语气。

  三、联系全文,理解第一段。

  1、齐读第一段。

  2、“不可估量”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四、朗读全文,体会中心思想。

  1、自由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课文,你产生了怎样的思想感情?(集中到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这一中心思想上)

  五、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篇5

  近日拜读了《该段移至末好》,该文认为把《圆明园的毁灭》的开头一段:“园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移至文章最后更合适一些,笔者认为不妥,理由如下:

  其一,小学生对圆明园是一座什么样的园林,是如何被毁坏的,毁坏的程度如何等知识了解较少,所以在文章开头写圆明园是祖国文化史上、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师可由此让学生质疑,让学生饶有兴趣并带着疑问去学习课文,其积极性就可以调动起来。随着课文学习的深入,学生也会随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学生提出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其二,文章在讲述完圆明园被毁的经过后,用“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被化为一片灰烬”。这一感叹句作结,给人意犹未尽之感。精妙之处在于给了学生一个无限遐想的空间,让学生的思维纵横于历史的时空转变中,更能激起他们对侵略者的强烈愤慨及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其三,在大力提倡创新教育的今天,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而特殊的结构方式正是对传统章结构的挑战,是训练学生创新思维的一个很好的范例。若迎合学生的思维习惯而采用传统的按事情发生、发展的记叙顺序把第一段移至末,则会使文章变得模式化,使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文章不应拘于形式,形散而神聚,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的训练都是有好处的。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该段移至末并不好。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篇6

  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条重要途径。下面就《圆明园的毁灭》课例来谈谈我是如何在信息技术环境中进行语文教学的。

  教学设计思想:

  《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是:要多读、多想、多体会,获得真切的感受,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本篇课文虽语言简洁,但内容距离现实生活较远,学生头脑中缺少文中所描绘事物的表象,课文的优美词藻在他们眼中也就成了单调、抽象的符号,尤其是农村孩子对那些名园景观知之甚少,学生很难由文字描述展开想像。我设计的方案就旨在通过创设一个信息量大且极具感染力的网络环境,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自身感悟、小组合作等多种学习方式下积极主动地去获取、整理、加工信息,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信息素养。

  媒体设计思路:

  为了弥补学生认知上的不足,我制作了《圆明园的毁灭》的学习课件,其中包含名园风光(名园四十景的部分画面)、课文赏析(对文中的重点词语进行解释并显示图片,比如:众星拱月、亭台楼阁、山乡村野、平湖秋月等)、拓展延伸(整理了《万园之园的圆明园》、《明园文物今何在》、《明园浩劫》等文章)等几个版块,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和扩展性学习提供了资源,搭建了平台。在图、文、声、像等多元信息的共同作用下让学生充分感知,再由这些感性认识深入到对文章中心的感悟。

  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①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以及毁灭过程。

  ②理解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情感目标:使学生了解圆明园的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通过毁灭前后圆明园的对比,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语文的能力和探究意识。

  ②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感受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难点:①在辉煌与毁灭的强烈对比下,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②体会作者安排材料匠心。

  三、教学过程

  (一)板书引入,提出探究问题。

  读了题目,你想了解些什么?

  (归纳总结两个问题:①圆明园是怎样的一座园林?②它是怎样被毁灭的?)

  (二)初步读文,整理概括。

  1.读文思考两个问题。

  2.议答。文中怎样赞颂圆明园?

  (板书:博物馆艺术馆瑰宝精华)

  (三)借助课件深入感知。

  1.学生自由浏览名园风光、课文赏析两个栏目,感知圆明园的辉煌,进行自主学习。

  2.说圆明园为什么会得到这么多的评价?

  3.感情朗读24段,体会它的美。(欣赏、赞美、自豪之情。)

  4.这么一座万园之园是怎么被毁灭的?(出示幻灯文字)(感情朗读、读出痛恨、仇恨之情。课后练习)

  5.我们应该牢记这一耻辱的历史:(出示课件句子:有把火曾把耻辱写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脸上,同时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烙上了深深的仇恨,这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一个拥有黄河和长江滚滚波涛的民族,一个拥有亿万双有力的手和亿万双泪汪汪眼睛的民族,却只能握着空拳,眼睁睁的看着这座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烬。)说说此刻心中的感想。

  6.大家为什么会有这么强烈的感受?

  讨论: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为什么用较大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

  (四)拓展延伸。

  1.选读课件:拓展延伸中的三篇文章。

  2.浏览网站:

  3.进入论坛,发表贴子(应不应该重建圆明园?)

  4.以圆明园为主题制作电子文稿,可以查阅网上资料。

  教学反思:

  在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们表现出极大的热情,非常投入,获得了强烈的感受(这在交流当中有明显的表现),这是单纯靠读书所达不到的。在这种学习过程中学生获得了更大的自主空间,不仅可以掌握相关的学习内容而且会体验到用多媒体形式表达和组织信息的特点,逐渐掌握通过多媒体形式学习知识的方法,最终形成一种信息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