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点导入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那作者又是怎样的感受呢?(谁能用书中的话说一说)
师:圆明园里究竟有些什么?我们说它是不可估量的损失,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昔日的圆明园。
二.剖析课文
1.同学们自由读2—4段,采用读或讲的方式告诉大家圆明园里有什么?
2.学生汇报
3.出示句子:所以圆明园的的确确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生齐读)
师:读到这里,作为人,你感觉怎样?谁能理直气壮,自豪地读一读这句话?
三.引读,欣赏画面渲染气氛
1.欣赏圆明园的美景
2.师:所以我们由衷地感慨(出示句子齐读(1)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2)圆明园也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3.师:我们也用“是······也是······”把这两个句子合成一句,那就是(齐读)
4.思考:圆明园里究竟有什么?(师:透过你所看到的,跳出你所体会到的,浓缩成一个词,那就是······)
5.师:原来我们深切地体会到了,圆明园里拥有的是祖国的文化,也是世界的文化,就是这个不可估量的文化,却成了不可估量大损失。那是因为1860年······(引读)
6.思考:你能用举例或用自己的理解讲讲英法联军是怎样掠夺的?
7.生汇报
四.播放录像
1.师:不仅如此,为了销毁罪证,他们竟放起了大火,大火笼罩整个北京城(播放录像)
2.引读:看哪,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成了一片灰烬,从此圆明园没有了(齐读)也没有了(齐读)没有了(齐读)也没有了(齐读)不仅没有了(齐读)还没有了(齐读)那些仿造各地名胜建造的,还有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景物都没有了,那些上自(齐读)没有了,下至(齐读)也没有了。
3.师:一句话,这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化成了一片灰烬,圆明园什么都没有了,圆明园彻底地毁灭了。刚才我们用那么多那么多的时间去体会圆明园所拥有的不可估量的家产,可就这3天功夫却被毁灭了。课文为什么不直接写没有了什么,或按课题就写毁灭,而偏要写有什么,还有什么呢?
4.生讨论探究
5.师:亲爱的同学们,我想一百年后的今天,我们记住的不仅是损失,留在心里的,引起我们思考的还应该是什么呢?请同学们翻开书131页,这是和我们同龄的学生读后的愤怒与惋惜,此时此刻,请你们拿起笔,任选一幅图题个字,题个词或写一句话,一段话。
6.倾听学生来自心中的愤怒与惋惜
五.
同学们,让我们永远记住这140多年前的这场噩梦,永远记住写在残留柱上的耻辱,记住一个教训,那就是落后就要挨打,因此,我们今天才会有勇气,才会有自信地走向我们的未来!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是我国近代屈辱历史的见证,从而唤起学生捍卫祖国神圣尊严的责任感。
2.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并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并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圆明园的建造和毁灭反映祖国的强盛与衰败,唤起学生捍卫祖国神圣尊严的责任感。
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语句:“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及与中心思想的关系。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圆明园园景的录像带(或幻灯片)、胶片、投影仪、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引发兴趣
1.有哪些同学去过北京的圆明园遗址,请举手?谁来向大家介绍介绍圆明园呢?(学生说。)
2.教师:同学们说得对,现在的圆明园是一片废墟。它是怎样成为废墟的呢?圆明园原来是什么样呢?课文《圆明园的毁灭》会告诉我们一切的。
二、范读课文,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读后简单说说。
三、学生自学课文
1.借助字典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对照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利用熟字记清生字字形,注意易错的地方。
2.读通课文,划出生字、词,并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不理解的做记号。
3.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并思考:圆明园是被谁毁灭的?(1860年被英法侵略者毁灭的。)
四、检查自学情况,出示生字卡片
损失苏州幻想唐朝博物馆艺术统统奉命
1.指名、齐读生字卡片,纠正不正确读音。
2.读词语,说说哪个字字形易错。区别:“幻”与“幼”、“博”与“搏”、“统”不要写成“”。
3.指出不理解的词语,大家讨论。通过查字典或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
4.读第116页第4题“读读写写”,并对词义加以理解。
5.指名读课文。(注意纠正字音)然后回答思考题。
五、自己朗读课文,质疑问难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看录像(或幻灯片),引入本课时
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圆明园原来是非常美丽的,现在的颐和园只是圆明园的三分之一。现在我们就欣赏圆明园的美景。(放录像或幻灯片。)
二、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么美丽的景色的呢
请打开书,自己朗读全文,找到课文的这部分描写。
三、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从这里你知道了圆明园的什么特点
讨论后板书:皇家园林: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
四、自己朗读第三自然段
1.读后说说这里向我们介绍了圆明园的什么特点?联系课文前后内容用一句话概括出来。(板书:建筑宏伟、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2.理解:什么叫瑰宝?什么叫精华?
3.默读课文后,谈一谈哪些地方体现出它是建筑艺术的精华、园林艺术的瑰宝?
4.用书上恰当的词语概括这几方面的内容。
(边讨论边板书:金碧辉煌、玲珑剔透、热闹街市、田园风光、中外风景名胜。)
5.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欣赏圆明园的美景。
6.教师:这一段描写太妙了,把圆明园的举世闻名的美景展现在我们眼前,那么你喜欢这一段中的哪些语句,请你有感情地朗读,大家一同欣赏。
7.练习背诵第3自然段。
五、老师提问
看来圆明园真不愧为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同学们,圆明园的珍贵还不止这些,还有更令人赞叹的地方,是什么呢?
1.请一名同学读第4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分析这句话的句式、作用。(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2.朗读第4自然段,看有哪些珍贵的历史文物。(读后回答并板书:青铜礼器、名人书画、奇珍异宝。)
3.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代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收藏的文物历史久远、品种繁多。)
4.有感情地朗读并练习背诵这一段。
六、读二、三、四自然段,欣赏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的美景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理解“不可估量、玲珑剔透、青铜礼器、众星拱月”等词语。
2、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过程,记住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通过语言文字的理解,想象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了解它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教学准备:
1、利用计算机教室,网上查询相关资料。
2、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一、揭题导入。
看来同学们对圆明园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的确,圆明园曾以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造园艺术,精美的建筑和丰富的文化收藏闻名于世。其盛名传至欧洲,被誉为“万园之园”、“世界园林的典范”。
那么辉煌的圆明园还存在吗?(不存在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圆明园的毁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要求:读通课文,边读边想,哪些自然段写了圆明园的毁灭呢?
2、检查反馈。
三、梳理文章内容,理清脉络。
那前面的4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呢?
教师小结:文章分三部分,先写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再介绍曾经的辉煌,最后写圆明园被毁灭的经过。
四、研读辉煌部分。(2-4段)
初读第一段:“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你能体会出什么。(出示句子)(板书:不可估量)
那你读着读着,会有什么疑问呢?(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学生带着问题去自学2—4段,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可以在旁边写点感受、批注。
(板书:珍贵的历史文物 宏伟的建筑)
汇报并讨论
A、研读第3段“宏伟的建筑”。
1、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lóng)剔(tī)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出示课件)
(1)请你读读这句话,你能读出什么?你有什么发现?板书:(有……也有……)
看看“有”和“也有”后面部分的描写?截然不同的建筑。
(2)、指导朗读。
那你是否能通过朗读来表现出来呢?
谁能来评价一下?(指名读——范读——齐读——男女读)
2、园中有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1)这一段除了这些风格完全不同的建筑,还有哪些景观呢?(出示句子,指名读)
那你能用上“有……也有……”说说文中的这些景观呢?生答。
(2)同学们说的这些景观有什么特点呢,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出示图片比较)
看完之后,你知道有哪些特点?有什么感受呢?(出示:句子)美在哪呢?能否用词语来形容。
“圆明园里有 的 ,也有 的 。”
(3)那你在课外了解过圆明园里还有哪些建筑和景观呢?向小伙伴说说。
圆明园里有 ,也有 ……
3、这么多风格完全不同的建筑,美不胜收的景观,让我们一起来感受,美美地读读第3自然段。(师生合作读)
B、研读第2段“众星拱月般的布局”。
过渡:走进圆明园仙境般的园林,深深地感受到了圆明园不愧是“万园之园”,不愧是“世界园林的典范”。那远看圆明园是什么样子的呢?
1、学生读。
2、是的,这也是圆明园举世闻名的一个特点就是众星拱月的布局。(板书:众星拱月的布局)
赶快读一读第2自然段,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众星拱月”,你从“众星拱月”这个词感受到了什么?
(出示课件)指名读这句话。
C:研读第4段“珍贵的历史文物”。
刚才我们远看了圆明园众星拱月般的布局,近看圆明园宏伟的建筑,下面让我们走进圆明园,看到的是什么呢?
读读第4自然段,想想你知道了什么呢? (生读)
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1)文物很多:有哪些文物呢?理解“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
那你们知道有哪些名人字画、哪些奇珍异宝呢?(课件出示文物)
(2)年代久远。
(3)珍贵:年代越久远,文物就越珍贵,文化积淀越深。那你知道它们的价值吗?老师给大家带来两组数据。(课件)
所以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博物馆、艺术馆。”(出示课件)
那博物馆和艺术馆对人类有什么作用呢?
五、升华第一段。(中国文化史、世界文化史)
六、总结。
圆明园的毁灭
众星拱月的布局
不可估量 宏伟的建筑 有……也有……
珍贵的历史文物
一、课时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小节。
3、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通过描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突出它的毁灭是祖国文化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不可估量的损失。
二、教学过程
(一)三分钟练说
学生汇报有关圆明园的资料。
(二)复习引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圆明园的毁灭》这课的生字、词语,理清了文章的脉络,现在我们来听记词语,有信心吗?(学生听记、订正。)
2、检查词语,学习生字。
3、上节课我们理清了课文的脉络,了解了文中对圆明园的高度评价。课件出示: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的博物馆、艺术馆。
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4、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它──辉煌,谁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归纳的,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圆明园的辉煌?
(三)品读课文
过渡:那么,作者是怎么把圆明园的辉煌写具体的呢?让我们一起走入课文。读读句子,品品关键的词语,说说感受。
1、走进辉煌。
(1)品读布局。
①指名读,课件随机泛红:举世闻名、众星拱月。
主要从“举世闻名”这个词体会出圆明园的地位很高,从“众星拱月”这个词可以感受到它的布局与众不同,而且也可以感受到其中的园林很多,圆明园很大。
②课件随机出示:圆明园分布图,然后出示《众星拱月》图。
看着图,谁能说说“众星拱月”的意思?(“拱”就是环绕;“众星
拱月”,无数星星环绕着月亮,比喻许多东西围绕着一个中心。)这里的“月”指的是──圆明三园;“星”指的是──许多小园。③这就是圆明园的总体布局。
(2)品读建筑。
精致的布局让人留恋,宏伟的建筑更让人感叹,默读第三自然段,有哪些景点?各有什么特点?(抓住七个“有”感受到圆明园中建筑的多,景观的多。)
①结合图片理解这几个关键的词语,感受风格的各异。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玲珑剔透:形容器物小巧玲珑,精致奇妙。
西洋景观:文中指位于长春园内的“西洋楼”。
②引导学生读出园内景观的奇异。是啊!金碧辉煌的殿堂,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热闹非凡的买卖街,幽静的山乡村野。圆明园的景观真可以说是风格各异。
③圆明园既有华丽的美,又有精巧的美;既有繁华的美,又有幽静的美;不仅有灵动的美,还有典雅的美,谁来朗读这如诗如画的圆明园?(指导学生用语速的快慢和声调的高低来体现景观不同的特点。)置身其中,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我仿佛听到了鸟儿清脆的叫声,我仿佛看到了夕阳西下,高耸的雷峰塔,我仿佛闻到了园内百花的沁人的香气
④圆明园中的景物岂止书中介绍的这么多,圆明园内可以说是一步一景,一景一物,难怪作者发出这样的赞叹。
课件出示: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⑤小结:圆明园里的建筑宏伟,风格各异,怪不得作者称它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⑥根据提示背诵。
课件出示:
圆明园中,有(),也有();有(),也有()。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苏州的(),杭州西湖的()、();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建造的,如,(),()。园中不仅有(),还有()。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饱览着();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
(3)品读历史文物。
过渡:圆明园不仅有华丽的外表,更有着深刻的内涵。请同学们驻足园内,一起细数园内的珍藏。
◆抓住“上自”“下至”感受到所收藏的文物年代跨度大──两千四百多年。
◆抓住“奇珍异宝”,体会珍贵。
①老师适当补充一些具体内容,让学生深入体会圆明园的文物价值。从收藏时间看:先秦──清朝有两千多年。
从收藏价值看:有两千多年前祭奠用的青铜礼器,有历代名人书画,而这些绝大部分是真迹,许多是孤本;还有很多珍宝,及外国进贡的珍稀礼品。所有这些文物,对于研究中国社会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的文明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不少都是无价之宝,所以用“最珍贵”来形容。
②小结:所以说它又是──当时世界上的博物馆、艺术馆。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总结升华
1、课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但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题目为“毁灭”,作者却用大量的笔墨写它辉煌的过去,把美的东西毁灭了,这真是一个悲剧,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这正是作者表达的巧妙之处。)
2、在我们祖国逐渐强大的今天,我们不能忘记过去屈辱的历史。让我们永远记住历史告诉我们的教训“落后就要挨打”。因此,我们要努力用自己的双手建设强大、繁荣的祖国,使火烧圆明园的历史悲剧不再重演。同学们,让我们“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十四个生字。
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文字与图片了解屈辱的过去,激发爱国热情。
以读激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敌人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
阅读课文,了解圆明园被毁灭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语句:“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及与中心思想的关系。
【学情分析】
学生年龄比较小,接触的课外知识也比较少,他们对于本课当中的圆明园基本没有概念,这样加深了本文教学的难度。本课当中利用多媒体设备来解决这一问题,通过丰富的图片和视频让他们认识到圆明园曾经的辉煌,及被毁的这一屈辱历史,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流程】
一、以图激趣
上课之前,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幅图片。(播放幻灯片图片)
美吗?这就是圆明园。(板书)
〖以图片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检查预习
打开课文,默读课文,回答问题
圆明园是。
三、美景欣赏
1、问题引入:为什么会给圆明园如此高的评价?
圆明园的布局之巧。(第二自然段)
明确:三园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
学生画出布局图众星拱月
园内景观和园内建筑。(第三自然段)
明确:金碧辉煌殿堂,玲珑剔透亭台楼阁,买卖街,山乡村野
仿照名胜古迹建造
根据古代诗情画意建造
民族建筑和西洋景观
把这些美景给读出来,体会流连其中的幻想境界。
⑴老师读,学生闭上眼睛感受
⑵女生读,边读边展示美景图片
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2、我们能够看到的圆明园是多么的美丽与繁荣,具有梦幻中的美。
再次欣赏图片。
3、全班齐读感受圆明园的经典美。
四、以读激情
1、同学们,如此令人神往的圆明园却被毁灭,化成了灰烬,罪魁祸首是谁?--------英法联军
(观看多媒体视频)…
老师能够看到你们脸上写着复杂的表情,把你们的感情读出来。
2、此刻你体会到了什么?(男生读)
一场大火在短短时间里烧毁的是什么东西?
(回到第三自然段)
没有了…没有了…也没有了…还没有了…
3、再齐读本段,感受愤怒之情。
五、情感升华
1、这样一座皇家园林被毁灭并化为灰烬,这不可估量的损失是不可弥补的,我们应该怎么做?(回到第一自然段)
2、面对废墟你想到了什么?
六、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2、面对圆明园的废墟你想说些什么?(小作文)
一、导入新课
出示圆明园废墟图片,问学生认识这张图片吗?让学生谈认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个地方,大家跟着老师写课题,用书空方法:《圆明园的毁灭》
二、初读课文
1.大家自由读课文,画出有关词语。读完之后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三、学生汇报:
1.学生最想说的是什么?难受、痛恨、惋惜。找出令自己读了“难受、痛恨、惋惜”的句子读一读。
2.课文是怎样介绍圆明园的毁灭的?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3.再整体读一读课文?提出自己最想问的问题?
4.解答“众星拱月”,品尝“举世闻名”。
生:读说明“众星拱月”的句子,老师出示句子。
师:读完之后你对圆明园有怎样的评价?(生:大)课文中用一个什么词来
评价圆明园的?(生:举世闻名)(板书:举世闻名)
师:圆明园还凭什么举世闻名呢?(生:还凭它的宏伟建筑。)这么大的圆明园,里面的建筑会是怎样?(生:多、精美、宏伟)出示学生提的第二个问题。
5.另外的问题,我们下一节课我们进行解答,请大家牢记这节课你们提出来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用了一个什么词来形容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吗?(生:举世闻名,师:板书)你还记得了上节课学习《圆明园的毁灭》时自己曾经提出的问题吗?
二、出示学生上节课提出的问题,自由读文思考前三个问题。
三、汇报问题,品读。
(1)解答“在圆明园中游览为什么会有‘在幻想中的境界’的感受?”
找:自由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小组合作学习:课文中哪些地方写了圆明园的建筑宏伟,并找一找这些句子中一共用了几个“有”?找到一个圈一个,不要漏下一个啊,漏下一个就是漏掉了一处著名的景点,漏掉了一个著名的园林啊!)
(学生读课文)
师:课文里有几个“有”?
生:一共有7个“有”。
师:大家好好地把这7个有读一读,等一下看谁能一口气告诉大家圆明园中的7个有。
生回答:圆明园中有~~~~~
学生边读教师边出示幻灯:有…也有…;有…也有…;还有…;不仅有…还有…
(生个别读课文中的7个有)
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强调了圆明园的建筑种类多。)还有呢?(创意新。)
(2)读:回答问题的那位同学个别读7个有。大家齐读7个有。读出圆明园建筑的宏伟。
(3)悟:师:你们说圆明园中有几个有呢?仅仅只有7个吗?
生:有无数个。
师:大家再好好地读读课文,你又从课文的哪些地方找到了“有”?
生:课文讲圆明园里有很多的殿堂,那里面一定还有很多的宝贝。
生:圆明园是世界各地景观的浓缩,课文只是例举了这些,应该还有很多。
生:我从“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看出圆明园还有许多的美丽景观。
(4)想:师:漫步园内,置身其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很多的风景。
师:能不能具体点。
生:我仿佛看到了平湖秋月。
生:我仿佛看到了小桥流水。
师: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来形容圆明园的建筑情况?(生:建筑宏伟,师板书)
(5)学写法:你能发现什课文是用怎样的方法来介绍圆明园这些宏伟建筑的?
师:点拨:如果只写金碧辉煌不写玲珑剔透行不行?这一大一小就叫做“大小结合的写法。(点击课件:大小结合)这一大一小给你什么感觉?(赞叹)请你用赞叹的口气试读一读。谁还能说说其它景物用了什么写法吗?。
师:学生依次说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中外结合。分别用自己的语气读一读句子。体会动静结合时体会到街市热闹的气氛,山野的宁静气氛,让学生想象画面读课文;体会虚实结合时想到各地名胜的独具特色,想到古诗中的优美意境,想象蓬莱瑶台、武陵春色,你会想到一个什么词?(世外桃源),这就是世外桃源的境界,没有老师的批评,没有猪流感,不用做家庭作业,那样的地方你想不想去体验一下?你此时又会怎么读?(学生试读)比如让你为圆明园设计一处以古诗为题材的景点,你会用学过的哪句古诗做依据?怎样建造?好,你的景点设计好了,同学们一起读一读这位同学设计的景点。这么美的景点哪里有啊?(圆明园)那好,大家再读一下这种感觉。还有什么结合?(中外结合)这个中中外结合说明什么?你发现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学生:递进关系),用递进的关联词写有什么好处呢?你是怎么理解?(在当时,不容易了解到外国情况,现在,不出国门,了解外国建筑文化和风俗习惯,就更能够说明圆明园的建筑创意新。)
师:你认为这段分几层介绍了圆明园建筑宏伟?(生:分析后得出三层:建筑种类多;建筑创意新;漫步感觉美。)
金碧辉煌──玲珑剔透大小结合
热闹街市──田园风光动静结合
第一层:{建筑种类多}
各地名胜──诗情画意虚实结合
(平湖秋月)(蓬莱瑶台)
民族建筑──西洋景观中外结合
第二层:{建筑创意新}
第三层:{漫步感觉美}
(6)再美美地读一读圆明园内宏伟的建筑。
(7)增强感性认识:师:想看看这一个园林吗?(看图片幻灯)
(8)升华读:师:再一起读这句话“漫步园内,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幻境里。”(出示句子)
2.师:请大家按照刚才找重点词、抓关键句的方法自主学习第四自然段,解答学生提问:“为什么说圆明园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生:学生自由读第四段。
师:你读懂了什么?(师板书:珍贵文物)
生:抓住“过渡句、总分总的写法、上自、下至”,“不但…还…”“最珍贵、最大”解决同学的问题。
师:清朝时代往上走到先秦时代,大概多少年?
生:大概是20xx年。
师:你怎么这么会用词啊,要是准确的说是2400年。
师:看你会说话。“大概是”你怎么这么会用词呀!大概是两千年,要是准确的说是2400年,大家算2400年这段历史,一个年,一年里边有一样奇珍异宝那就得有2400多件,那哪能一年就……是呀!所以说,圆明园里这奇珍异宝,用个成语来形容那是数不──
生:数不胜数
师:再换个成语。应有──
生:应有尽有。
师:再换个成语。
生:琳琅满目。
师:可以,再换个成语。
生:美不胜收。
师:也行,总之,同学们,咱要是用眼睛看,像你说的:琳琅满目、什么美不胜收、眼花缭乱,看不清,这样就看几处吧!(出示图片)
师:这一段的关联词你发现了什么问题吗?有疑问吗?
生:(这第一句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句子,但是关联词好像用的不规范。)
师:老师也发现了,你很会读书。对于教材我们也要敢于怀疑,但要做到有理有据。
(2)师:你带着什么感情去读:惊叹但不自豪的感情去读,因为现在我们知道这些都被“毁灭了”。好,那请你读一读这一段话。
(3)出示学生的问题:“为什么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师:同学们,现在能解决这个问题了吗?你体会到圆明园的“举世闻名”其实就说明他的价值怎么样?(生:不可估量,师板书);你体会到圆明园的“建筑宏伟“其实也是指他的价值(生:不可估量,师板书);你体会到他的珍贵文物其实也是指他的价值(生:不可估量,师板书)。现在它被两个强盗毁灭了,所以,”圆明园的毁灭是:出示句子,学生齐读: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3.体会圆明园的“不可估量的损失”。
(1)师:同学们,圆明园毁灭了,老师心情真的`很不好,你们想知道是怎么毁灭的吗?老师真的不想读那一段给大家听。你们想听吗?你们还是自己去读吧!你知道该怎么读吗?好,试着读一读。(出示句子:1860年……)
(2)“统统”掠走,是怎么“掠”?
(3)有没有查到资料的,举个例子说说?出示一段真实的资料,“英国人和法国人,为了抢夺财宝,互相殴打,甚至发生过械斗。因为园内珍宝太多,他们一时不知该拿何物为好,有的搬走景泰兰瓷瓶,有的贪恋绣花长饱,有的挑选高级皮大衣,有的去拿镶嵌珠玉的挂钟。有的背负大口袋,装满了各色各样的珍宝。有的往外衣宽大的口袋里装进金条和金叶;有的半身缠着织锦绸缎;有的帽子里放满了红兰宝石、珍珠和水晶石;有的脖子上挂着翡翠项圈。英国陆军军官赫利斯,抢到一个缕花花盆。这个花盆,在金缕中镶嵌着用白珊瑚琢成的文字。花盆里栽着一棵黄金树,高约一尺,树上挂满了用红玉石做果核的蓝宝石果子,碧莹莹,黄灿灿,光彩夺目。另外他还抢到一颗皇帝的玉玺、一只镶嵌着许多宝石的大表和许多匹上等质量的绸缎,总共装了七筐,叫人替他抬回军营。就是这个赫利斯,返回英国后,因为他拥有大批从圆明园抢得的古玩珍宝而发了大财,享用终身。”请读一读。然后把感情送到课文中再朗读这句话。
(4)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毁坏,是怎么“毁”的?
(5)根据学生所说,再次出示资料。侵略者一脚踢开殿堂的门,闯进去,他们推翻了紫檀雕刻的桌子,抽屉里珍贵的手抄孤本书被倾倒出来,在他们眼里,这些东西不过是一堆废纸,有人随手撕来燃火点烟。一个士兵看见墙上的古画里,一位老人正凝视着他,认为是一种挑衅,马上用刺刀戳破了古画。他们手持木棒,遇到极其珍贵又带不走的东西,就用木棒击毁。一些上等皮货、绸缎衣服,被他们从箱子里拉出来,任意践踏。许多呢绒毡毯,被拿去当了马匹的暖席。被他们肆意毁坏的精美珍贵瓷器、景泰蓝、古铜器。名家书法绘画、孤本秘籍、象牙雕刻、珊瑚屏风等物品不计其数。再把感受送到课文朗读这句话。
(6)这还没完,敌人为了销毁罪证,放火把圆明园烧了,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圆明园只剩一片灰烬!出示一段真实的影视资料:学生观看影片(课件:抢劫)
(7)同学们,此时你的心情是怎么样?
生:难过、悲伤、愤怒。那大家再带着这种情感读:“1860年……”
现在,这举世闻名的圆明园都化成了(生:一片灰烬)(师板书:化为灰烬);园中宏伟的建筑都化成了(生:一片灰烬)(师板书:化为灰烬),园中珍贵的文物也都华成了(生:一片灰烬)(师板书:化为灰烬)
(8)至此,圆明园“没有了”──(把黑板上的连接词前面加“没”、“了”。一边添加一边让学生跟读。比如,圆明园中,“没有了”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没有了”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没有了……也没有了……,没有了……还没有了……)
(9)我们只是悲伤就可以吗?只是愤怒就可以吗?你还想提出什么问题?
生:为什么英法联军要烧圆明园?在火烧圆明园时,清朝政府在做些什么?
师出示课件材料:第一:最先进入圆明园盗掠的,不是老外,而是北京本地的满族和汉族人。第二:圆明园被毁,直接原因是英法联军的报复行动。清朝政府跟英国谈判时,清朝政府一定要英方谈判代表下跪,尊重朝廷礼节。后来清政府还扣押了英国39明谈判代表派做了人质。最后居然杀害了其中的21个谈判代表,到最后,只交还给英国18人。腐朽的清政府答应了英法联军提出的所有不平等条约,但在枝节问题上却是寸步不让。第三:当英法联军在圆明园放火时,清朝皇帝却带着自己的家眷仓皇逃出北京城。
(10)圆明园化作一片灰烬。那么,圆明园毁灭的究竟是什么?(文化!尊严、良知)
(11)现在你明白了,文章为什么要花大量篇幅来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没有这些“有”,怎么体会到“举世闻名”,怎么体会到博物馆、艺术馆、园林瑰宝、建筑精华?正因为深切体会到这些“拥有”,才会更加痛心。)
(12)越是回味,越是不住感慨。所以,最后,请全体同学再读这句话,告诉自己,永远留在心中,告诉天下所有的人!(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圆明园的毁灭时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作业:20xx年3月,法国佳士得拍卖圆明园鼠兔首文物事件的看法。
教材分析:
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令国人感到耻辱的事情,“落后就要挨打。”也在圆明园那熊熊燃烧的烈火的炼铸下成为箴言。任何一个略有爱国之心的中国人想到这段历史,心情都是不能平静的。《圆明园的毁灭》以浅近的语言,描述了圆明园当年的繁华,讲述了圆明园毁灭的过程,作者想让读者感受到的除了因祖国过去的贫病饥弱而忍受的耻辱之外以及由此而生的愤怒之外,更重要的,是想激发读者的爱国情感以及在现实生活中得爱国行为。
课文第一自然段,开门见山。“不可估量”一词分量极重。“祖国文化史”、“世界文化史”,点出了圆明园的地位。
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从圆明园的规模、景致、藏品三方面,极言圆明园价值之高。
第二自然段,“举世闻名、皇家园林”讲出了圆明园的地位。“众星拱月”、“环绕”,表现了圆明园的气势。
第三自然段,以排比的句式罗列了圆明园的主要景物。其中,有金碧辉煌,也有玲珑剔透,有热闹街市,也有田园风光,富丽与朴素、热闹与宁静在这里达到了完美的结合。圆明园既有各地美景,也有虚幻的诗情画意,有中式建筑,也有西洋景观。文章没有对某一景点进行精雕细琢,但是,这大量的罗列,更让人感受到圆明园景色之美,景点之多。段后结语印证了这一点。。
第四自然段首句上承第三自然段,下接第四自然段。第四自然段仍然采用概括的方式来描述园内珍藏。从时间跨度上看“上自先秦时期,下至唐、宋、元、明、清”,从珍宝类型上看,从名人字画到珍奇异宝。几句简单的描述,难免让读者产生无限的遐想。一句“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为读者的遐想作出了有力的肯定。
第五自然段,讲了英法联军在圆明园的强盗行径。“侵入、闯进、掠走、破坏、毁掉、放火”这一系列的动词,无不表现了当时英法联军的野蛮。“凡是、统统、拿不动的……、实在运不走的”表现了英法联军的贪婪。最后的“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整个北京城。”又从另外一个角度证明了圆明园占地面积的大、圆明园内的东西多,更多的是激起读者对英法联军强盗行径的愤怒。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辅导学生学会14个生字及相关词语。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了解圆明园的宏伟建筑和珍贵收藏;
2、引导学生了解圆明园毁灭的巨大损失,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一读课文,初步感知
1、(板书:圆明园),关于圆明园,大家都了解些什么?
2、圆明园是我国的皇家园林,珍奇异宝无所不有,可是,因为祖国的贫病饥弱,在1860年,它被侵入我国的英法联军在抢掠了之后,焚毁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1课《圆明园的毁灭》(板书:毁灭)
3、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然后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不可估量:给“估量”换一个词(估计)
象征:①、找到该词所在的句子,读句子,联系上下文换词
②、指导“征”字书写,并用“征”组词。(6种意思)
宏伟:查字典,理解“宏”,进而理解“宏伟”。
统统:①、找到该词所在的句子,读句子,联系上下文换词
②、用“统”组词。(3种意思)
销毁:①、英法联军是如何销毁罪证的?解释“销毁”的意思。
②、用“销”组词。
侵略:侵犯别国领土、主权、掠夺别国财富、奴役别国人民,干涉别国内政。
奉命:查字典理解,并用“奉”组词。(5种意思)
二、二读课文,深入体会
1、刚才同学们都谈了自己的感受,每个人的感受都不一样,其实,读文如读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我们来看看,作者对圆明园毁灭做何评价。(出示第一自然段)齐读。
2、是啊,曾经的圆明园,是何等的显赫;而如今的圆明园,却遍地的断壁残垣。这,怎能不是不可估量的损失呢?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的文字,穿过时光隧道,来到被掠夺前的圆明园,欣赏那里的美景吧!请大家拿出笔,默读课文,把你觉得圆明园最迷人的地方画下来,待会儿向大家介绍介绍。
3、作者分几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了昔日的圆明园?(规模、景、藏品)
4、调查:学生找句子的情况。
5、第二自然段
如果让你用一个字来形容圆明园的规模,你会用哪个字?(大)
课文中,哪些句子体现出了圆明园规模大呢?(举世闻名、皇家园林、圆名三园、许多小园,众星拱月般、环绕)
指导朗读。
6、第三自然段
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圆明园的景,你会用哪个词?(美丽、奇特、中西合璧……)
你为什么要用这个词来形容圆明园中的景?
指导朗读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指导重点,语气的抑扬顿挫,指导方式:师范读,学生对比,谈感受,试读)
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指导重点,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指导方式:学生先谈感受(自豪、沉醉、略带痛惜……),再试读。)
同学们,让我们再来读读第三自然段,让我们用心去感受那圆明园昔日的美景,让我们为自己的想象力插上翅膀,在我们头脑中去勾勒出那美妙的景色吧!
7、第四自然段
学生自学
出示自学建议:
1、熟读课文,思考: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圆明园的藏品,你会用哪个词?
2、把你找到的有关圆明园藏品的资料与同学们交流。
3、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圆明园还有哪些藏品?
交流学习结果,并指导朗读。
同学们,这就是我们的圆明园,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就是这么一座规模宏大,景色奇异、藏品众多的园林。法国大文豪雨果曾这样赞美它:“在世界的一隅,存在着人类的一大奇迹,这个奇迹就是圆明园。”(出示)学生读。此时此刻,你是什么心情?再读。
8、第五自然段
同学们,就是这么一个让我们为之自豪,为之骄傲的圆明园,就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变成了废墟,至今,圆明园的断壁残垣还在默默诉说着它曾经的屈辱。让我们来看看侵略者那可憎的嘴脸吧,让我们来见证他们的强盗行为。请大家自由读第五自然段,你觉得读到哪里你的感情最浓烈,你就把那一句多读几遍,看看能不能用你的朗读的方式把你的感情全都表达出来。
(指导朗读时,一要让学生谈出自己是怀着什么感情来读的,二要把每句的朗读指导到位,再进行下一句。)
就是这样,侵略者在我们的皇家园林里,进行了几天的抢掠之后,放了一把烧了三天三夜的烈火,是我们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化成了灰烬。此刻,我们再读这一句话,你又是什么心情?
三、拓展延伸、联系生活
1、同学们,假如此时此刻,你正在圆明园的废墟旁,你会说些什么呢?请你把它写下来。
2、交流。
3、面对着一片片的断壁残垣,我们出了愤怒之外,还应该想到些什么呢?我们还应该做点儿什么呢?
4、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现在有许多人想要重建圆明园,而又有些人觉得,不要重建,这样可以给后人以惊醒。你觉得圆明园有重建的必要吗?
5、同学们,北京城西北郊的圆明园一直在默默的向我们诉说着那段令所有中国人辛酸的历史,今天,面对日益强大的祖国,我们仍然不能将它忘怀。我们的课马上就要结束了,但是,圆明园还立在那里,关于圆明园,关于那段辛酸的历史,你还想了解些什么呢?下课之后,希望同学们再来查找一些资料,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那个因为落后,而要挨打的中国。因为勿忘国耻,才能振兴中华!
教学思路:认识价值、‘量化’损失;以景促悲,以悲激愤。
教学措施:
1、把阅读、想象、感悟相结合,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的圣境;
2、用昔日圣境与残垣断壁作比,揭露侵略者的野蛮行径,激发爱国情结;
教学预设:
一、揭题
(出示图片,读文字)
1、(停顿片刻)用一个词表达你此时的心情。(悲痛、伤心、惋惜、无奈……)
2、把你们的感受(悲与愤、仇与恨)带到第一自然段中读一读。
二、深入(认识价值)
1、(出示句子投影)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1)再重读‘不可估量’,加强强调语气;并想想从‘不可估量的损失’可以体会出什么?(重要性、价值高、损失无法计算……)
(2)也可以这样说:有‘不可估量的损失’就说明圆明园就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三、探究
1、昔日的圆明园究竟有些什么,使我们说它有不可估量的价值?让我们读课文,结合课文二、三、四自然段说一说。(生自学2、3、4自然段;师指导、提示、帮扶)
2、汇报;师作好板书;
列举如下: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板书:…有…也有…)
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板书:……还有……)
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板书:…不仅有……还有…)
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名人书画,各种奇珍异宝。(板书:上自……下至…)
3、品析;
(1)(以考察历史知识为由导入):从先秦至清代,多少年的时间?(大约5000年)
(2)如果一年只出一件文物,经历时间之长,朝代之多,圆明园内所拥有的文物可以怎么形容?(数以千计、应有尽有、不计其数……)
(3)再想想这数目众多的文物中会有多少名人书画、奇珍异宝(出示礼器、书画图片)师简略介绍……
(4)(再出示虎首图片)师在数字、价格方面作说明;由此你觉得圆明园的文物还可以怎样形容?(价值连城、珍贵……)
(5)用关联词把文物的两个特点连成一句话。师引读:所以我们不难相信——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你作为一个中国孩子,你感到……(骄傲、自豪)(用骄傲的语气齐读这句话)
(6)怎样让别人也相信它的的确确就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我们通过(齐读全段)朗读来表现。
(1)(投影出示20处景物名称:天然图画、平湖秋月……)
(2)生读名称一遍;师告知象这样根据‘各地名胜’和‘诗情画意’而命名的景点,圆明园内有140多处。
(3)师:只读完20个景点名称,大家用了50多秒;如果140处景物,每一处都要细细玩赏,需要多久?(生估计……)
(4)140多处,我们是没办法一一欣赏,就只去参观其中四处吧;——发挥想象,描述你看到的画面。(出示典型景点图片)
……
(1)(投影出示四处景观:山乡村野……)
(2)(伴着舒缓音乐,生欣赏)我想你应该用眼睛去凝视、用耳朵去聆听、用小嘴去歌唱、用鼻子去闻香、用心灵去感受,把自己最感兴趣的景观表达出来。
……
(3)(引读)不用走遍天下就能饱览天下美景。所以: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回过头,再通过朗读感受一下;***,请你带着大家去游赏吧,把你游玩时的快乐与大家一起分享。
(4)你们置身在幻想的境界了吗?这样一个如诗如画、令人心驰神往的境界怎能不让人陶醉呢?再次用你们优美的朗读把在场的所有老师一起带入幻想的境界。
总结:把这两个评价的句子连成一句话。——这就是圆明园的价值。
四、探究(‘量化’损失)
1、然而,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烟云笼罩整个北京城。(结果呢?)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就这样被化成灰烬。
2、所以,我们发出这样的呼喊——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1、‘损失’是谁造成的?用文中三个字概括出“侵略者”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掠、毁、烧)
2、侵略者是怎么掠的?如何毁的?又是怎样烧的?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3、汇报;并简要说说为什么这样读?
4、让我们亲眼目睹一下当年这些强盗野蛮抢夺、肆意破坏的情景。(播放视频剪辑)
画外音:烈火熊熊、浓烟滚滚,这把火连烧三天!三天——72个小时——4320分钟——259200秒;烧掉一幅字画只需几秒,烧掉一处建筑只需几十秒;有多少名人书画、多少绫络绸缎、多少奇珍异宝就这样被无情的大火吞并。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可大火却笼罩整个北京城。
1、至此,圆明园曾经拥有的一切,现在都毁灭了(板书:毁灭),什么都没有了。(在原有板书上加‘没’、‘了’;一边加,一边让学生跟读)
如:圆明园中,没有了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没有了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
没有了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没有了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还没有了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景物。
园中不仅没有了民族建筑,还没有了西洋景观。
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没有了,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名人书画、奇珍异宝也没有了。
2、(还可以换一种说法)
金碧辉煌的殿堂——“没有了”,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也没有了”;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没有了,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也没有了。
……
1、什么都——没有了!(擦除板书,只留课题)所有美好的事物就这样一去不返,你什么感受?(无奈、愤怒、仇恨、无助、伤心……)
2、那你就无奈(愤怒、仇恨、无助、伤心)地表达吧。(自读最后一句,强调读出属于自己的感受)
3、请全体同学把这句话告诉自己,告诉全天下的人!(集体读)
结语:我们学习这课,不是为报仇,也并非为雪恨,而是让我们记住这段耻辱,记住这场血与泪的教训;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受欺凌。只有国家强盛、民族兴旺,历史的悲剧才不会重演。
板书:
圆明园
圆明园的毁灭
圆明园的毁灭
……有……也有……
……没有了……也没有了……
……还有……
……还没有了……
……不仅有……还有……
……不仅没有了……还没有了……
上自……下至……
上自……下至……都没有了
一、看录像(或幻灯片),引入本课时
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圆明园原来是非常美丽的,现在的颐和园只是圆明园的三分之一。现在我们就欣赏圆明园的美景,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22.圆明园的毁灭》。(放录像或幻灯片。)
二、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么美丽的景色的呢
请打开书,自己朗读全文,找到课文的这部分描写。
三、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从这里你知道了圆明园的什么特点
讨论后板书:皇家园林: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
四、自己朗读第三自然段
1.读后说说这里向我们介绍了圆明园的什么特点?联系课文前后内容用一句话概括出来。(板书:建筑宏伟、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2.理解:什么叫瑰宝?什么叫精华?
3.默读课文后,谈一谈哪些地方体现出它是建筑艺术的精华、园林艺术的瑰宝?
4.用书上恰当的词语概括这几方面的内容。
(边讨论边板书:金碧辉煌、玲珑剔透、热闹街市、田园风光、中外风景名胜。)
5.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欣赏圆明园的美景。
6.教师:这一段描写太妙了,把圆明园的举世闻名的美景展现在我们眼前,那么你喜欢这一段中的哪些语句,请你有感情地朗读,大家一同欣赏。
7.练习背诵第3自然段。
五、老师提问
看来圆明园真不愧为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同学们,圆明园的珍贵还不止这些,还有更令人赞叹的地方,是什么呢?
1.请一名同学读第4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分析这句话的句式、作用。(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2.朗读第4自然段,看有哪些珍贵的历史文物。(读后回答并板书:青铜礼器、名人书画、奇珍异宝。)
3.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代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收藏的文物历史久远、品种繁多。)
4.有感情地朗读并练习背诵这一段。
六、读二、三、四自然段,欣赏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的美景
第三课时
一、复习提问,引入本课时
1.通过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圆明园被称为“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这是为什么?(结合板书回答。)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3、4自然段,大家再欣赏一次。
3.教师:就是这样一座举世闻名的宝园却被毁灭了。谁来说说是谁在什么时间毁灭它的?(学生答后板书:英法侵略者,1860年10月。)
二、自己出声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把描写圆明园被毁灭的句子划出来。
2.指名朗读这些句子,讨论分析,问: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侵略者的罪大恶极;清朝统治者的腐败无能。)
(投影出示卡片)读一读,联系上下文说说带点词语的意思,再说说从带点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1)18xx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2)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3.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并加以体会。
三、教师提问
多么好的圆明园就这样被抢劫一空,并化为灰烬,这不可估量的损失是无法弥补的。①我们应该怎么办?(痛恨侵略者,维护世界和平,肩负起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神圣使命。)
②应该带着什么样的感情读这段?(愤怒。)
③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四、朗读全文,思考
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读后概括出来,并说说课文的哪些内容最能表达中心思想。(本文深刻揭露了英法侵略者大肆掠夺我国历史文化遗产、肆意践踏我国文化艺术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侵略者罪恶行径的愤慨。)
五、提问
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为什么用很长的篇幅描写圆明园的美景?它与中心思想有什么关系?(起反衬作用,更加突出中心。)
六、指名分三部分朗读课文,体会中心思想
七、总结深化
圆明园的毁灭又一次证明了“落后就要挨打”,因此我们应努力用自己的双手建设强大、繁荣的祖国,使“火烧圆明园”的历史悲剧永远不再重演。同学们,有没有这样的信心啊?(答:有!)
江苏高考排名473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吉林高考排名2662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西高考排名8313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内蒙古高考排名1174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湘南学院在陕西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保定学院和滁州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十五篇)
读圆明园的毁灭的读后感600字
圆明园的毁灭读书笔记(汇编十四篇)
圆明园的毁灭读后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十五篇)
读圆明园的毁灭的读后感600字
圆明园的毁灭读书笔记(汇编十四篇)
醉翁亭记主旨句
醉翁亭记读后感(四篇)
醉翁亭记教案范文集合十篇
广西高考排名13451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山东高考排名14239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33632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桂林旅游学院和辽宁中医药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河南高考排名29548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安徽高考排名21069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山西高考排名7837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佳木斯职业学院要多少分黑龙江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河北高考排名13148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浙江高考排名12588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14410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的软件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在黑龙江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安徽高考排名11374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安徽高考排名7385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广西培贤国际职业学院要多少分贵州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福建高考排名3994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三峡大学科技学院要多少分内蒙古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广西高考排名1897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醉翁亭记导游词怎么写-导游词范文
醉翁亭记的意思是什么
醉翁亭记教学实录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
关于醉翁亭记教案汇编十篇
醉翁亭记原文、翻译、赏析(六篇)
圆明园的毁灭读后
关于圆明园的毁灭教案模板锦集七篇
读圆明园的毁灭后感(7篇)
课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范文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片断实录与评析
五年级语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模板汇总八篇
关于圆明园的毁灭教案汇总七篇
圆明园的毁灭课堂教学实录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模板集锦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