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的乡土情结

孙小飞老师

余光中的乡土情结

  作家余光中的大部分作品都是表达思乡的情怀。那么,余光中有着怎样的乡土情结呢?

  2008年的一天,传达室递给我一个米黄色特大号信封,落款“台湾高雄市中山大学外文系余”。不用猜,定是余光中先生函件。光中先生是《扬子江诗刊》联系密切的贵宾作者,几乎每年都发表他的新作。数年间多次诗会相聚,应该早知道我已从主编岗位退下当顾问,他仍直接函我,想必有什么紧要事嘱托。拆信看,硕大的信封装着薄薄几页诗稿,及字迹恭正的信函:

  东成先生:寄上近作三首,译诗赏析一篇。盼能安排在十月号刊出,因为今年十月七日(阴历重九)是我80岁生日,自己的诗应该发表在自己出生地的诗刊。(十月初我会回南京小住)。

  余光中2008.6.19

  读信使我感慨不已。八十大寿之际,想到诗作要在出生地的.《扬子江诗刊》发表,应该是他不解的乡土情结,乡情、亲情之所寄。

  余光中先生1928年10月7日生于南京紫金山麓,祖籍福建永春。他在南京读小学,后来在南京金陵大学(即今南京大学)就读,去台时才21岁。他从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后来又去美国求学和任教。两度远游,积蓄的乡思深沉厚重,正如他自己所说:“乡愁是人与生俱来的情感。我当年离开大陆,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乃此生最大伤痛。幸好那时我已经21岁,故土的记忆,文化的濡染已经深长,所以日后的欧风美雨都不能夺走我的汉魂唐魄。我在诗文中所以呼喊着狂吼着黄河长江,无非是努力为自己招魂。”

  光中先生的乡土情结,创作了数百首诗歌,倾诉了对乡土的怀恋和化不开的乡愁。他那首著名的《乡愁》诗,选用了四个最平常的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看似信手拈来,实乃郁积在胸中已历半个世纪的情感精心构思,牵动了浪迹海外数十年的游子们思乡的神经,所有远离故土的人都会为之共鸣泪眼婆娑……

  那年端午, 恰光中先生偕夫人回南京,与家乡诗人们共度端午佳节。有人向他提问,《乡愁》写了过去、后来、现在,那么,未来呢,您想过未来的乡愁吗?光中先生意味深长地即兴口占一节:“未来,/乡愁是一座长长的桥梁,/ 我来这头,/你去那头。”顿时引发满场掌声,在座的人无不感到他渗透在骨子里的那份怀乡、怀土、怀旧、怀国的赤子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