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余秋雨

马振华老师

文人余秋雨

  著名的作家余秋雨出身学者,并且具有非常丰富的游历经验,他的足迹遍布华夏的大地,并且还走遍了欧亚的大陆。他写的散文主要依托于游记,有叙事有写景,并且把文化与历史渗透其中,将现代与传统进行了整合,不但蕴涵了丰富的情感,而且还充满理性,借助于山水风物对民族的文化进行探求,把深厚的文化底蕴充分地表现出来。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文人余秋雨,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文人余秋雨

  自从看了《文化苦旅》我就“迷”上了余秋雨。

  一直以为中国自从民国以后便没有了“文人”,但现在看来,余秋雨可以算得上是中国当代的“文人”。

  之所以这样说,不是因为他能够用华丽的词藻堆起美丽的风景,也不是因为他能由一件小事便联想到人生真谛,而是因为他愿意用虔诚的心和犀利的目光,审视中国的文化。

  何谓文人?我一直认为是追求精神高度的建设,并不跟大势随波逐流的人,这种人,有的是精神上的圣洁与富有,人格上的独立,和随之而来的狂放不羁的性格与不拘小节的行为与品质。如同镇江的石牛,屹立不倒是它的目标,岿然不动是它的姿态,由内而外生出来的便是一种舍我其谁的霸气。

  但是今天,中国的文化界,有太多的商人、俗人混杂其中。他们不能被称为“艺术家”,更不能被称之为“文人”,他们把文化仅仅当成了养家糊口的工具,因为他们的存在,文化,也渐渐沾染了世俗的污垢。

  所幸,我们有余秋雨。

  他用独特的文人视角审视着中国文化界这个光鲜亮丽的大苹果内部的`黑斑。从敦煌到阳关,从天一阁到上海滩,他时时刻刻都在思索:当今的我们到底继承了中华文化的什么?而我们应当继承的,又是什么?

  中国的文人是无奈的,从古至今他们都是社会上的弱势群体之一。他们的精神产物很丰富,但是他们从脑海中抛掷出来的东西产生的作用却往往微乎其微。他们离这个世界太远,这个真实的世界虽有结构不稳定的地方,但还不至于糟糕到要让一个耍着笔杆子满脑子“乌托邦”的家伙来说三道四的地步。于是文人们无奈了,只能是无奈。

  余秋雨亦如此,看着一个个浪漫的理想世界被现实破坏,他也无奈了。这种无奈弥漫在他的文字之中,有时如同雨后泥土的气息,微妙,不易察觉,有时如同雨中霹雳的轰响,振聋发聩。潇潇秋雨,如是而已。

  但是,尽管无奈,他也并不失望。他有着文人固有的坚持,不,与其说是坚持,不如说是“天真”,一种文人特有的“天真”。文人都是浪漫主义者与理想主义者,较之理性,他们更愿意追求感性。读余秋雨的文字便是在理性的世界中感受文人特有的浪漫感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似乎跟随着余秋雨的脚步,思索着这个文化的世界之于我的人生意义: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们是否也应该努力寻找一块自己的理想圣地,以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和圣洁的心?

  在理想尚未破灭之时仍然坚信理想世界的存在,这可能就是“文人”之所以被称之为“文人”的地方吧。

  拓展阅读:《文化苦旅》读后感

  《文化苦旅》介绍了一处处令人流连忘返的风景名胜与历史古迹,但是,在那一处处古迹的的背后却使我看到了作者的文化底蕴,妙笔生花,给我心灵的“震撼”是巨大的。

  有人评价过余秋雨:余秋雨以历史文化散文而名世。凭借自己丰厚的文史知识功底,美丽的文辞,引领读者泛舟于千年文明长河之中。余秋雨的艺术理论著作,也备受学术界重视和尊崇。例如他在1983年出版的《戏剧理论史稿》,是中国大陆首部完整阐释世界各国自远古到现代的戏剧思想发展的史论著作。有评论家誉之为:左手写散文,不流之于浅薄;右手撰述艺术理论,也不失其丰赡高深。

  是的,他的《文化苦旅》深深印在我们的脑海里。有人说,中国散文的天空星光灿烂,而《文化苦旅》是一条河系,其中每一颗星星都散发着一种魅力非凡的深不可测的光晕。

  有人称他是本世纪最后一位大师级的散文作家,是新一代散文新风的第一位诗人。

  《文化苦旅》,展现给我的是那一处处古迹,一句句的教诲,铭记在心……

  跟随作者走进书中,我们不得不因那历史和文化的推引,走向前去----眼前出现了莫高窟的石洞,石洞依旧壮观,石像、壁画依然不言,跟随作者静静看着光影投射在石壁上的变化,如同它们静静地看着敦煌千年的变迁。千年前的第一刀划下,开启了千年后莫高窟的壮丽。它曾遭遇浩劫,多年后的今天,那神秘又布满足义的洞窟,能引起大家的注目并非外表炫丽,而是一种人性的、深层的蕴藏。

  跟随余秋雨走在中华民族的土地上,用其独特的观察力和洞悉力去深思这古老民族的深层文化,那细腻的笔触,丰富的词汇,震撼心灵的文字伴随着这趟巡视华夏文化的苦旅。

  静听风声鸟声

  大地默默无语

  我似乎看到

  封存久远的文化内涵

  从作者的文笔下

  哗哗的奔泻

  尽情的释放

  ...

  「浅渚波光云彩,小桥流水江村」--道尽了江南小镇的魅力。江南小镇它不是经由大自然雕琢出的自然山水,而是属于华夏古老文化的人文山水。

  我不曾到过此处,但书中的江南小镇却给予我一种回到家中那般安闲,那般享受。

  带着虔诚去尊敬余秋雨的文化意识及人格,带着崇敬来仰望这位大文豪,“报纸上说我写书写得轻松潇洒,其实完全不是如此。那是一种很给自己过不去的劳累活,一提笔就感到年岁徒增,不管是春温秋肃,是大喜悦大悲愤,最后总得要闭一闭眼睛,平一平心跳,回归于历史的冷漠,理性的严重。”这是余秋雨教授在《文化苦旅》中的自序。

  合上书卷,走向窗前,看着流动的车潮及人群,每每、处处无不宣泄着一种文化,而深埋千年文化的故土呢?

  我们真的应该去辽阔的土地上走走、看看、咀嚼、体验...释放自己那涌动着满心、满眼、满脑的渴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