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想:诗歌重在朗读,体会情感,有感情的朗读也被称为“美读”。本课旨在通过反复的朗读体会诗中的情感,在诵读的基础上,从意象入手分析意境,抓住情感基调,探究诗歌的内涵及艺术特色,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诗无达诂。”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力贯彻“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
重难点:如何在赏析意境和体会情感的基础上探索诗歌的内涵,调动学生从多角度鉴赏诗歌的艺术特色。
课时:1课时
教学步骤:上课前发一张草稿纸给学生,让学生随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以及疑问,在课堂上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留待下节课或者课后探讨。
导入课文
一、朗读体会
1、自由诵读。
2、再读一遍(可默读可有感情的读出声来),边读边在纸上写下自己的直觉感受,原初体验。读一篇文章会受到情绪上的感染和精神上的影响,请2~3名同学用一句话说说自己的体验和感受。教师也可以谈谈自己的整体感受。
3、尝试性“美读”,揣摩朗读技巧。
学习诗歌的重要途径就是“美读”,读出感情来,读出技巧。上单元的“点击链接”里提到了“朗读的要领”,请尝试一下,揣摩朗诵的技巧,读出美感来。
①请一位同学示范朗读;(教师和学生评点)
②听录音范读;(提示学生看有没有新的感受,记在纸上)
③学生再读;(可齐读,尽量模仿范读的节奏和技巧,体会感情)
二、进入诗歌
(一)探究诗歌鉴赏的一些方法
我们前面学了几首诗歌,做题也见过很多诗歌鉴赏的题型,你是怎样阅读鉴赏一首诗歌的?你觉得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
(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可进行小组讨论,形成小组意见,通过代表交流,教师做适当的补充。教师应着重引导而不是讲解,并且善于激发学生的疑问。为避免场面失控或者意外情况发生,影响课堂气氛或教学质量,教师应该准备好以下素材备用。)
1、作者及相关背景知识(可制成卡片或者幻灯片)
2、诗歌意象和意境(什么是意境?什么是意象?为什么选取这些意象,其达到的表达
效果?)
《雨巷》的意境分析:“梦一般的凄婉迷茫”;(朦胧)
《雨巷》运用了哪些意象:“我”、“雨巷”、“丁香”、“丁香姑娘”、“篱墙”、“油纸伞”;
3、情感基调(可通过诗中的反映感情色彩的词语进行分析)
4、表达技巧(着重分析象征手法的运用,什么是象征?几个主要的意象分
别象征了什么?)
5、诗歌的内涵(此诗的内涵可从多角度分析)
在梦一般凄婉迷茫的意境中塑造了一位孤独感伤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以象征的手法抒
发了诗人追求美好理想而不得的愁怨的失望的复杂情绪。
(可从探求“理想是什么”这一角度来发掘诗歌的无限张力:这是一首爱情诗、政治诗、哲理诗等角度探究。但无论哪一种,其凄婉迷茫的意境和那哀怨的眼神、太息一般的目光,还有那彷徨的声音,让我们无限惆怅,一代一代永远也走不出这悠长悠长的“雨巷”。)
6艺术特色(可通过比较的方法来赏析,结合前面学的新月派的诗歌《再别康桥》和《死水》来分析,看看《雨巷》在艺术风格上有那些特点。)
着重谈谈音乐美:和谐的韵脚,押韵;双声叠韵词的运用;句式上的回环复沓;节和词的反复出现(注意第一节与最后一节的“逢着”和“飘过”,可进行探讨);流畅圆润,富于吟唱(可播放《雨巷》这首歌)
(二)配乐诗朗诵
三、作业:发挥大胆想象,把《雨巷》改编成一篇散文或者小说,并试着比较诗歌语言与散文和小说语言的异同。
雨巷(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1、通过分析戴望舒的代表作品《雨巷》,初步体会戴望舒诗歌的特点。简单了解现代派诗歌的特点
2、分析《雨巷》所描写的意象及其象征意义,体悟作者的情感。
3、提高学生鉴赏现代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
《雨巷》中意象的选取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
作者的情感;知人论世,了解时代与文学的关系
第一节
一、导入:
课前放唐磊的《丁香花》
每次听唐磊的《丁香花》这首歌,在它淡淡的哀愁中总能想起一位诗人,他也曾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中,希望缝着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他就是——戴望舒。
二、诗人简介:
戴望舒,浙江杭县【今余杭】人,中国现代派代表诗人。他成名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是继徐志摩之后,我国诗坛上又一颗璀璨的明星。他前期的诗风轻盈流丽,重象征、意象,追求诗意的朦胧含蓄。后期的诗,因受抗战激发的影响,诗风变得厚重、刚健,语言也更为洗练纯朴。《雨巷》是用象征手法写的一首抒情诗,这首诗发表后,戴望舒获得了“雨巷诗人”的美称。
三、预习检查:
1、读准下列词语并解释。
彷徨: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寂寥:寂静,空旷。
彳亍:走来走去。
颓圮:坍塌,破败。
四、诵读感知:
1、我们常听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今天我们也来做一回现代古人,集体朗读,熟悉诗歌内容。诵读时请大家注意诗行中诗人流露出的感情。
2、读完这首诗后,你体会到诗人在诗行中流露出怎样的情感?诗中有没有相应的词语?
忧伤、低沉幽怨。
愁怨、忧愁、哀怨、彷徨、冷漠、凄清、惆怅、凄清迷茫。
3、怎样才能读出这种忧伤、低沉幽怨的感情?
语速缓慢,语调低沉。
4、指定学生或要学生推荐同学朗读,教师评点。
第一节
“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悠长”,重叠运用,舒缓悠扬的节奏。这个词,要读出江南雨巷幽深、绵延、空蒙的特点。
“我希望逢着。”“希望”,应满含深情地读,读出希冀、企盼、向往的感情。
第二节、第三节
“丁香一样的。”丁香,散发出幽微的芳香,仿佛诗人正以鼻嗅之,读出心驰神往的情态。
“哀怨、哀怨又彷徨”“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哀怨”、“彷徨”,重叠运用,读时声音低沉舒缓,要读出诗人哀怨而又彷徨的心境。
“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回环复唱,诗歌的节奏巧妙地拉长,读时也要尽量拉长声音。
第四节、第五节
-
“她静默地走近。”“静默”,仿佛姑娘迈着轻巧缓慢的步履,向你走来,要读出这份悄无声息中的“静默”色彩,声音要低要沉。
“走过,走近”,仿佛姑娘正向你走来,你热切地注视着,眼神充满期盼和渴望,要读出这种惊喜。
“你梦一般的,你梦一般的凄婉迷茫。”“你梦一般的”,妙用复沓句式,形成诗歌回环往复的效果,要读出“梦”的飘忽、迷离。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远了”,读的声音要越来越轻,读出怅然若失,读出迷茫失落。
5、教师范读或听磁带诵读。
6、诗文写作、背诵思路。
① 悠长寂寥的巷子,绵绵不尽的细雨,在灰蒙蒙雨帘中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的抒情主人公“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
② ③“我” 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究竟是怎样的姑娘?姑娘有丁香一样的颜色、芬芳、忧愁像诗人一样冷漠、凄清、惆怅。
④终于,诗人期待的姑娘梦幻般地出现,带着太息般的眼光。
⑤⑥姑娘梦幻般地飘逝,走进雨巷。
⑦“我”希望再次遇到丁香般的姑娘。
7、熟读按诗文思路力争课堂背诵。
第二节
一、 这首诗的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这首诗写得比较朦胧,诗里我们看到的不是具体鲜明的景物和人物,一切都是朦朦胧胧、飘忽不定的,但我们可以从诗里看到许多意象,并感觉那朦胧飘忽的,忧伤、缠绵哀怨的意境。
二、 作者为了能营造“低沉、孤独、惆怅、失落、无奈、伤感”的情调,表现“纤细朦胧的凄美”的意境,采用了哪些意象(或者说是景物)和人物形象? 意象:
第一个是油纸伞:这是件真实的雨具,作者并没有做过多具体的描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一方面免得喧宾夺主,落入俗套:另一方面又留下了雨打油伞的迷梦意境。因为油纸伞本身就具有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特点。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结合起来了。时间是在暮春,在寂寥的雨下,凭添了一份冷漠,凄清氛围,撑一伞风雨独立消魂的形象。把它放在独特的环境中就能产生奇特的意象。
第二个是雨巷:雨巷是由“雨”和“巷”两个意象构成的。这时的“雨” 应该是怎样的“雨”?当然是细雨,细雨迷蒙,天色阴沉就易使人产生伤感。诗中用什么样的词来形容“巷”呢?作者用“悠长、寂寥”来形容“巷”。“悠长”写出了小巷的幽深;“寂寥”表明了这是一条空寂的小巷。小巷里又有“颓圮的篱墙”,“颓圮”写出了小巷的残破;还有让人怀旧的具有隐蔽和遮挡作用的油纸伞,再加上蒙蒙的细雨,阴暗潮湿,青砖灰瓦青石路面,色调阴冷,这几个意象构成了一个阴冷、迷蒙、破败、空寂的背景。
第三个是丁香:丁香形状象结,开在暮春时节,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愁怨,说丁香是愁品。开的花为淡紫色或白色,颜色不轻佻,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丁香象征着美丽、高洁和愁怨。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许多的愁怨和凄美。而且丁香花虽美,但容易凋谢。所以,以丁香为象征的姑娘也是容易消失离去的。
第四个是篱墙:这个篱墙是颓圮的,就让人有种哀怨、凄凉、衰败的氛围。人物形象:
丁香姑娘:哀愁、淡雅、轻盈、美丽的姑娘
a、作者在诗中如何描绘她?
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
b、作者为什么反复地用“丁香”来形容修饰姑娘呢?
丁香在古典文学当中是个“愁品”, 美丽、高洁、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丁香姑娘当然就是哀愁、淡雅、轻盈、美丽的姑娘 。
三、 西方有一句名言:"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确实,诗歌的鉴赏就是欣赏者通过艺术想象进行再创造的过程。同学们对诗歌的主题有几种理解? 首先让我们结合创作背景、作者的经历来加深对它的理解。
1、 失恋的痛苦:
在爱情上,戴望舒第一次的恋爱在1927年,他爱恋着同学施蛰存的妹妹,后来恋爱失败了,戴望舒十分痛苦。《雨巷》表达诗人对爱情的追求,而恋爱失败后的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痛苦。
2、 现实的黑暗:
《雨巷》产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黑暗的时代。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原来热烈响应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潮堕入了夜的深渊。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们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们在失望中渴望着新的希望的出现,在阴霾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虹。戴望舒就是他们中的一分子。他《雨巷》就是一部分进步青年这种心境的反映。戴望舒写这首诗的时候只有二十一二岁。一年多以前,他与同学杜衡、施蛰存、刘呐鸥一起从事革命的文艺活动,并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用他的热情的笔投入了党的宣传工作。1927年3月,还因宣传革命而被反动当局逮捕拘留过。“四,一二”政变后,他隐居在江苏松江的朋友家中,在孤寂中嚼味着“在这个时代做中国人的苦恼”。他这时候所写的《雨巷》一诗自然贮满了彷徨失望和感伤痛苦的情感。
3、 主题的理解:
"雨巷"象征了黑暗压抑的现实。
"雨巷"象征了大革命失败后,革命事业陷入低谷。
"雨巷"象征了人生际遇上的低谷。
"我"是一个心事重重的知识分子形象。
"我"是一个苦闷的、人生的追求难以实现的知识分子形象。
"我"可理解为一个失恋者的形象,这是一首爱情诗,表现了"我"失恋后仍苦苦追寻的执著情感。
"丁香般的姑娘"象征了诗人在大革命失败后苦苦追求的革命前景和希望。 "丁香般的姑娘"可理解为诗人理想中的恋人形象。
"丁香般的姑娘"可理解为生活中一切美的事物,如美好的人生理想等等。 "丁香般的'姑娘"就是作者自己的真实写照。整首诗表现了诗人渴望遇上与自己有同样思想和感情的友人的心情。
整首诗可理解为诗人在革命遭受挫折后,找不到出路,但不甘沉沦的精神痛苦与迷茫。
整首诗还可以理解为诗人对生活中美好理想的追寻的心路历程。
四、 从形式美的角度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1、叶圣陶先生曾经盛赞这首诗:“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如果我们从音乐性的角度来欣赏这首诗,你有什么美的享受?
①读起有一种一唱三叹、迂回反复、回肠荡气的感觉。
②听起来悦耳、和谐,读起来像一首轻柔而沉思的小夜曲。
2、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效果呢?
①从全诗看,第一节和最后一节除“逢着”改“飘过”之外,其它语句完全一样,这样,同一主调在诗中重复出现,起结复见,首尾呼应,不仅加重了诗人彷徨苦闷的心境,也增强了全诗的音乐性。
②全诗从头至尾没有换韵,每一节共六行,每节押韵两次到三次,在相隔不远的行里重复一次韵脚,如“雨巷”、“姑娘”、“芬芳”、“惆怅”、“眼光”等,有意地使一个音响在人们的听觉中反复,这样,就造成了一种回荡的旋律和流畅的节奏。
③另外,语言上用反复,如“哀怨,哀怨又彷徨”,“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迂回往复,悦耳和谐,一个寂寞而痛苦的旋律在全曲中反复回响,萦绕在我们的心头。
五、 背诵诗歌
教学目标
1、了解戴望舒及象征主义诗歌,提升诗歌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2、反复诵读,感受意境,品味语言,把握形象。
3、探讨诗人的情感及诗歌主题,学会从深层次体味感情。
教学重点
鉴赏姑娘的形象。
教学难点
探究诗人的情感及诗歌主题。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一曲《丁香花》让我们认识了唐磊,一把木吉他,一曲简单的音乐,诉说着一个凄美的故事。梦蝶的出生是她痛苦的开始,她善良、纯洁,用一颗感恩的心对待世间万物,她清澈的眼眸里透射出的是对健康的渴盼,他的逝去是痛苦的结束,也是幸福的开始。伊人已乘风去,唐磊只能借《丁香花》祭奠曾经的友情,音乐中唐磊沙哑的声音忧伤地诉说着这个凄美的故事,让人不免潸然泪下。每听这首歌,在唐磊的淡淡的哀愁中总能想起一位诗人,他也曾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中,希望缝着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他就是——戴望舒。
二、作者介绍
戴望舒,原名戴朝实,又名戴梦鸥,中国现代著名诗人。现代派诗人。1905年出生于杭州。1929年4月出版第一本诗集《我底记忆》,他的成名作《雨巷》即收入此集中。1933年8月出版了《望舒草》,1948年出版了《灾难岁月》,一生留下了诗篇92首。《雨巷》写于1928年,是诗人前期的代表作,这是一首既具有音乐美,又具有朦胧美的象征诗。这首诗发表后,戴望舒获得了“雨巷诗人”的美称。今天我和大家一起走近雨巷,走近诗人那颗朦胧润湿的心。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两遍录音,整体把握全诗的感情基调。(第一遍学生合上书本,静听。第二遍学生同时看书。)
低沉、孤独、惆怅、失落、无奈、伤感,弥漫着一种纤细朦胧的凄美。
2、模仿朗诵(2~3人)
四、再读课文,研讨问题
作者为了能营造“低沉、孤独、惆怅、失落、无奈、伤感”的情调,表现“纤细朦胧的凄美”的意境,采用了哪些意象(或者说是景物)?
6个,主要是3个。
(1)油纸伞。这是件真实的雨具,作者并没有做过多具体的描写。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这样写的好处是一方面免得喧宾夺主,落俗套。另一方面又留下了雨打油伞的迷梦意境。因为油纸伞本身就具有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特点。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结合起来了。时间是在暮春,在寂寥的雨下,凭添了一份冷漠,凄清氛围,撑一伞风雨独立消魂的形象。把它放在独特的环境中就能产生奇特的意象。
(2)雨巷。作者幼小时住在杭州大塔儿巷8号。他小学、中学走的都是长长的青石板路。这是种优美的意境。小巷本来就让人感到幽深,寂静,再加上蒙蒙的细雨,意境更是充满了朦胧美。
(3)丁香。整首诗说不清道不明的迷蒙意境都来源于“丁香”两字。美丽的事物总是和姑娘联系在一起。丁香一样的姑娘,丁香一样的忧愁。(丁香形状象结,开在暮春时节,开花为淡紫色或白色,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丁香象征着美丽、高洁和愁怨。)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许多的愁怨和凄美。而且丁香花虽美,但容易凋谢。所以,以丁香为象征的姑娘也是容易消失离去的。
(4)篱墙。这个篱墙是颓圮的,就让人有种哀怨、凄凉的氛围。
(5)姑娘。“我”在寂寞的雨巷中“彷徨”,“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的一个姑娘,但这个姑娘同时又带着淡淡的忧愁。“丁香一样的忧愁”她的心境和“我”的心境有相同的地方,仿佛是“我”的影子。作者希望她能找到出路,同时希望自己也能找到出路,但是连这最后的一点希望也消失了。“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而“我”仍旧彷徨在这雨巷,仍旧“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般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诗人将丁香般的姑娘写得那般清雅,凄美、飘渺、哀怨,使这个雨巷包含了丰富的内容,象征着诗人对理想,人生和美好事物的信念和追求,也表现了空虚、幻灭和感慨的心境。《雨巷》是诗人寂寞心灵的痛苦歌唱,诗人把美好生活虚拟成了丁香般的姑娘。诗人明明看到了她,却又无法走近她,象梦一样来,又象梦一样地飘逝。
(6)“我”。
古人说:“诗有可解,不可解,不必解”。不必追问得那么具体,不必回答得那么确切。这首诗,或许,就是一种隐蔽灵魂的宣泻。这是一个人在梦中流露自己的潜意识,像梦一般朦胧。
五、朗诵指导
总体节奏:舒缓悠扬。
第一节
“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悠长”,重叠运用,舒缓悠扬的节奏。这个词,要读出江南雨巷幽深、绵延、空蒙的特点。
“我希望逢着。”“希望”,应满含深情地读,读出希冀、企盼、向往的感情。
第二节、第三节
“丁香一样的。”丁香,散发出幽微的芳香,仿佛诗人正以鼻嗅之,读出心驰神往的情态。
“哀怨、哀怨又彷徨”“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哀怨”、“彷徨”,重叠运用,读时声音低沉舒缓,要读出诗人哀怨而又彷徨的心境。
“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回环复唱,诗歌的节奏巧妙地拉长,读时也要尽量拉长声音。
第四节、第五节
“她静默地走近。”“静默”,仿佛姑娘迈着轻巧缓慢的步履,向你走来,要读出这份悄无声息中的“静默”色彩,声音要低要沉。
“走过,走近”,仿佛姑娘正向你走来,你热切地注视着,眼神充满期盼和渴望,要读出这种惊喜。
“你梦一般的,你梦一般的凄婉迷茫。”“你梦一般的”,妙用复沓句式,形成诗歌回环往复的效果,要读出“梦”的飘忽、迷离。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远了”,读的声音要越来越轻,读出怅然若失,读出迷茫失落。
六、阅读拓展
(略)
七、练习作业
背诵本诗,并以“我为‘丁香姑娘’画像”为题,写一段文字。
【教学目标】
1.在诵读中感悟诗歌意象,把握思想情感。
2.朗读、背诵全诗,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3.学习诗歌象征手法的巧妙运用。
【导入】
同学们好!上节课我们跟随日本著名作家青冈卓行披文入里,从独特的视角欣赏到了维纳斯雕像的神韵之美,也学会了如何用审美的眼光去发现、欣赏艺术的美;现在就让我们带着审美眼光,走进戴望舒先生朦胧优美的诗境,沐浴诗的光辉,接受诗歌艺术的陶冶吧!
【教学目标】(多媒体展示)
【教学过程】
一、走近作者—戴望舒
1.请一位同学根据预习简要介绍戴望舒,另一位同学予以适当补充
2.教师精要简评(屏幕显示)
二、走进“雨巷”—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诗歌情调,理清思路,
1.教师明确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节奏,读出情感.重点字音检测(课件展示)
2.个性化朗读
(1)学生根据自己对诗文理解,有感情地朗读(安排两位同学读全诗)
(2)阅读评议学生讨论交流朗读的优点与不足之处。
(3)学生在评议感悟的基础上再次朗读,展示阅读。
3.播放视频:江南雨巷、《雨巷》诗朗诵
学生观看视频,听配乐朗诵,整体感知诗歌
4.交流视听感受,学生结合预习谈谈自己对诗歌的整体感受。
(1)从诗文中看到了什么意象?(雨巷、油纸伞、丁香、篱墙、“我”、姑娘)
(2)从诗文朗诵及视频画面中感受到了怎样的情调?(朦胧、忧伤、凄婉动人)
(3)理清诗文思路[找出体现思路的语词](教师依次逐步屏显下列内容)
我希望逢着丁香姑娘走近我
(追求)飘过我身旁
到了篱墙
(照应)
走尽雨巷……
我希望飘过丁香姑娘
(继续追求)
思考讨论诗歌意象虚幻性。问题:诗中的情境意象是以怎样德方式出现的?
[学生答问]:
“希望”一词自始至终,表明诗中情境只是作者在迷茫状态下的虚幻追求
“结着愁怨”,说明作者和丁香姑娘一样,有着忧愁,为理想不得实现而忧愁。
“悠长、悠长”写出了道路的漫长,“独自”写出了诗人的孤独,“彷徨”写出了诗人在那个年代的迷惘。
“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写丁香姑娘外表的美丽,气味的芳香,象征着诗人理想的美好、高洁。
“走近”“飘过”“到了”“走尽”“消散了”等词语,写丁香姑娘飘然而来,又飘飘而去,象征着理想的缥缈、空虚,由此可知诗人的伤感、迷惘。
小结:诗歌整体特色象征手法,朦胧、含蓄
《雨巷》运用了象征性的抒情手法。诗中那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
(4)走出影音,诗文留给了你怎样的情绪?(无尽的徜徉与回味)
这首诗何以有如此的魅力让我们回味无穷呢?让我们再次走进诗文共同探讨吧!(学生齐喊学习口号:奇文共赏,领略风光!)
三、徜徉雨巷品味精读
1.学生朗读品味诗歌,试选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或意象加以赏析交流
教师明确重点:这首诗的最大的特点是朦胧,整首诗都笼罩在朦胧的意境之中。作者为了能营造成这种朦胧的意境一共采用了6个典型意象。
道具背景:雨巷、油纸伞、丁香、篱墙(景物)人物形象:我、姑娘
油纸伞:油纸伞本身就具有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特点。暮春时节,在悠长的雨巷,撑出一顶油纸伞,为小巷平添了一份寂寥,凄清氛围,也撑起了一个风雨中独立消魂的形象。
雨巷:小巷在长长的青石板路上延伸着,本来就让人感到幽深,寂静,再加上濛濛的细雨,更是充满了朦胧意蕴之美。它悠长寂寥,牵动起行人的无限忧思,形成一种无尽的绵邈之美。
丁香:整首诗说不清道不明的迷蒙意境都来源于“丁香”一词。在诗人的眼
里,美丽的事物总是和姑娘联系在一起。譬如屈原“香草美人式”的
比喻一样,诗人为什么要用丁香来修饰姑娘?(她有丁香一样的忧愁,
丁香一样的芬芳。)
明确:(分屏展示)
丁香花开花在暮春时节,形状象结,开花为淡紫色或白色,颜色朦胧却不轻佻,芳香宜人。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而且丁香花虽美,但容易凋谢。在古典诗词中,丁香与愁结下了不解之缘。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许多的愁怨和凄美。所以,丁香往往是美丽、高洁和愁怨彷徨的象征。这首《雨巷》用丁香来形容姑娘,增添了意象的忧郁、空灵之感,与整首诗的感情基调十分符合。
篱墙:颓圮衰败,更给人一种哀怨、惆怅的凄凉氛围。
“我”和姑娘:彷徨寂寥、冷漠惆怅、悄然飘然、凄婉迷茫
总结:
诗人选取了一组和谐凄美的意象,贯以表情绪、动作、物态的词,勾画出了全诗迷离飘渺的超然意境,让人回味无穷。
《雨巷》运用了象征性的抒情手法。诗中那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
2.涵泳回味,背诵诗文,学生同桌互动3.诗文朗诵展示
四.走出雨巷,回味思考(探究活动)
1.把握诗歌情感
作者用雨巷、丁香、丁香姑娘等典型的意象,准确的传达出了“忧伤”这种典型情绪。那为什么戴望舒这么忧伤呢?
学生思考交流,教师明确:
(1)失恋的痛苦:在爱情上,戴望舒第一次的恋爱在1927年,他爱恋着同学施蜇存的妹妹,后来恋爱失败了,戴望舒十分痛苦。
(2)现实的黑暗,使作者充满了彷徨失望和感伤痛苦的情绪。(参考背景)
2.富有音乐感是《雨巷》的另一个突出的艺术特色。请同学们是从诗文的句式结构、修辞、节奏及音韵的方面揣摩交流,各小组派代表发言。
(1)《雨巷》的音节特色
总体节奏舒缓悠扬,妙用复沓句式,节奏整齐和谐,叠词运用富有律动美。
(2)诗歌的押韵
《雨巷》共7节,每节6行,每行押“ang”2到3次,如雨巷,悠长,彷徨,姑娘,芬芳等在诗行中反复出现形成了一种悠长的旋律,这样的音质就同诗人追求的幽深空濛的意境,凄婉徘徊情调很好地融合起来。这也是音节要舒缓悠扬的原因所在。
(3)修辞上用排比的手法,增添幽深空濛的意境。
“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这句是排比。这几句字数相同,结构相似,用排比手法把丁香姑娘刻画得非常妩媚,但却带着淡淡的忧愁,表现诗人对美好理想的追求,但理想又难以实现的惆怅。同时反复吟咏也增强了诗歌的音乐美,营造了一种幽深空濛的意境。
(5)《雨巷》大量很浓的带有情绪色彩的双音词,如寂寥、愁怨、冷清、太息、凄婉、颓圮,忧愁等借以表达诗人朦胧而又感伤的诗情。彷徨、芬芳、惆怅这些双声叠韵词本身就代表着音韵和节奏,形成了精巧优美,舒缓涌动而又迷蒙空灵的意境。
明确:诗歌运用了复沓、叠句、重唱等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和宛转悦耳的乐感。因此叶圣陶先生称赞这首诗为中国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五、小结鉴赏诗歌方法
刚才在徜徉雨巷涵泳其中的过程中,我们已一道完成了对该诗的鉴赏,请同学们回味总结一下我们诗歌鉴赏的过程和方法,明确以后再学习鉴赏诗词歌,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学生探讨后明确: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知人论诗。
2、理解诗歌,在诵读中感悟作品,体会思想感情。
3.分析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鉴赏诗歌
六.回味文本跟视屏诵读结束语:
同学们,读着优美的诗文,徜徉于文学的殿堂,你的心里是否在涌起几分感动。是呀,人生是坎坷的,但生活是多彩的,唤起我们对生活的激情吧,只要追求不断,生活的美好便会一直展现,无论坦途还是艰险。
七.课下作业:
1.熟练背诵全诗,并能够默写。
2.学用诗歌的象征手法,选取恰当的意象,试写一首诗歌
【教学设计】
(一)教学难点、重点
1、感悟诗歌意境
2、体会象征手法的运用
(二)教学方式:感悟法、朗读法、启发式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预习要求:结合注释及学案初步理解,熟读课文
黑龙江高考排名1849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江苏高考排名473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吉林高考排名2662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西高考排名8313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内蒙古高考排名1174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湘南学院在陕西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长沙的雨巷你在等我吗散文
一壶沧桑,遗落在江南雨巷散文
青花撑开了雨巷优美散文
雨巷教案模板合集10篇
长沙的雨巷你在等我吗散文
一壶沧桑,遗落在江南雨巷散文
青花撑开了雨巷优美散文
醉翁亭记主旨句
醉翁亭记读后感(四篇)
醉翁亭记教案范文集合十篇
保定学院和滁州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广西高考排名13451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山东高考排名14239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33632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桂林旅游学院和辽宁中医药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河南高考排名29548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安徽高考排名21069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山西高考排名7837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佳木斯职业学院要多少分黑龙江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河北高考排名13148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浙江高考排名12588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14410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的软件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在黑龙江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安徽高考排名11374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安徽高考排名7385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广西培贤国际职业学院要多少分贵州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福建高考排名3994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考三峡大学科技学院要多少分内蒙古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广西高考排名1897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醉翁亭记导游词怎么写-导游词范文
醉翁亭记的意思是什么
醉翁亭记教学实录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
关于醉翁亭记教案汇编十篇
醉翁亭记原文、翻译、赏析(六篇)
雨巷教案模板合集10篇
有关雨巷教案三篇
徐志摩再别康桥的背景
雨巷教案范文集合8篇
徐志摩再别康桥的赏析
高一必修语文雨巷教学设计
再别康桥赏析三篇
五月里的雨巷的诗歌
关于再别康桥的欣赏赏析
再别康桥读后感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