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说红玫瑰

阿林老师

张爱玲说红玫瑰

  引导语:张爱玲的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总会让人有那种透不过气来的感觉,喜欢她细腻的文笔,但又有些惧怕她的不近人情的冷清。下面是有关张爱玲解说红玫瑰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张爱玲说;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窗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我读了好几遍,领悟了一点点。

  红玫瑰一直存在在男子心里不可触碰的位置,就像一座监牢,背叛终身监禁却禁止探监。

  白玫瑰则是男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我的男性朋友却是这么理解的:

  当一个男人习惯了热情如火的生活,忽而在他的眼中飘起一抹白绫的话,会给这个男人带来静谧空灵的美感。

  而当一个男人生活越来越规则化,就更渴望红玫瑰的那种狂放不羁,当他眼中跳动着某种火焰的时候,那朵红玫瑰即便是不会再出现,也会在他的心中结下一抹解不开的心结。

  张爱玲《红玫瑰与白玫瑰》经典语录

  佟振保不知道他和王娇蕊属于哪一种,更不知道他和烟鹂属于哪一种,只是他们很快结婚了,因为有时候拥有和失去都是一刹那的事。

  我要你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个人是等着你的,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总有这么个人。

  爱情本来并不复杂,来来去去不过三个字,不是"我爱你,我恨你",便是"算了吧"。

  对于三十岁以后的人来说,十年八年不过是指缝间的事,而对于年轻人而言,三年五年就可以是一生一世。

  人生最大的幸福,是发现自己爱的人正好也爱着自己。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迟一步,遇上了也只能轻轻地说一句:“哦,你也在这里吗?”

  女人一辈子讲的是男人,念的是男人,怨的是男人,永远永远。

  一个男人的一辈子都有这样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了,红的变成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而白的还是“窗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成了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红玫瑰与白玫瑰最经典的语句假如失去了情人而仍然和原配妻子在一起,那么这个原配妻子就成了饭渣子老是粘在身上,情人就是心口那颗难以忘记的朱砂痣。

  一个人,如果没空,那是因为他不想有空,一个人,如果走不开,那是因为不想走开,一个人,对你借口太多,那是因为不想在乎。

  想好好的.爱吗?先坏坏的伤几次。

  我爱你,关你什么事?千怪万怪也怪不到你身上去。

  在错的时间、错的地点,遇到错的人,是种荒唐!

  在对的时间、错的地点,遇到对的人,是种巧合!

  在错的时间、对的地点,遇到错的人,是种感伤!

  在对的时间、对的地点,遇到错的人,是种心酸!

  在错的时间、错的地点,遇到对的人,是种遗憾!

  男子憧憬一个女子的身体的时候,就关心到她的灵魂,自己骗自己说是爱上了她的灵魂。唯有占领了她的身体之后,他才能够忘记她的灵魂在对的时间、对的地点,遇到对的人,是种幸福!

  女人不大想到未来——同时也努力忘记她们的过去——所以天晓得她们到底有什么可想的

  人生最大的幸福,是发现自己爱的人正好也爱着自己

  张爱玲 -逸闻趣事

  张爱玲张爱玲在上海时,好奇装异服。当时在上海漫画家文亭所绘的“上海女作家三画像”中 ,给同时期在上海活跃的著名女作家苏青和潘柳黛的定义分别是“辑务繁忙的苏青”和“弄蛇者潘柳黛”,而张爱玲的特征则为“奇装炫人”。

  民国时期,张爱玲、苏青、关露、潘柳黛是蜚声上海文坛的4大才女。同一时期,上海还有1大批“小姐作家”。她们相互之间作矜持状,各自谈及同时代的女作家,都流露自傲,各不相让:“目前女作家的作品,我不大读”,“女作家的作品我从来不看”。苏青与张爱玲则互唱互和仿佛唱双簧:“只看张爱玲”(苏青语),“把我同冰心、白薇她们来比较,我实在不能引以为荣,只有和苏青相提并论我是心甘情愿的。”(张爱玲语)。潘柳黛在《论胡兰成论张爱玲》中,对胡兰成说张爱玲有贵族血液(李鸿章的重外孙女),尖刻地讥讽这关系就好像太平洋里淹死一只老母鸡,上海人吃黄浦江的自来水自称“喝到鸡汤”的距离一样,以上海人脑筋之灵,不久将来,“贵族”二字,必可不胫而走,随后果真有“贵族排骨面”上市;后来张爱玲到香港,有人告诉她潘柳黛也在香港,张爱玲回答说:“谁是潘柳黛?我不认识。”

  张爱玲在香港大学文科就读时有位好友炎樱,张爱玲书中屡有描述,并录下一些炎樱语录。张爱玲对炎樱的描述有:“炎樱姓摩希甸,爸爸是阿拉伯裔锡兰人(今斯里兰卡),信回教,在上海开摩希甸珠宝店。妈妈是天津人,为了与青年印侨结婚跟家里决裂,多年不来往。炎樱的大姨妈住在南京,我到他们家去过,也就是个典型的守旧的北方人家。炎樱进上海的英国学校,任prefect,校方指派的学生长,品学兼优外还要人缘好,能服众。我们回到上海进圣约翰大学,她读到毕业,我半工半读体力不支,入不敷出又相差过远,随即辍学,卖文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