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汪伦改写成记叙文

莉落老师

赠汪伦改写成记叙文

  这日,晨风微醺,花气扑鼻。李白携着书童急匆匆赶早班船。

  书童挑着一担书籍气喘吁吁,大汗淋漓,实在是坚持不下去了,轻声求道:“主人,可否容我歇息片刻呀?我委实没力气了。”李白回过身望望书童,又望望前路,面露难色:朝廷命他明日到达扬州,若不赶紧,会耽误了行程;若继续前行,书童体又力不支。这时,迎面走来一位樵夫,只见他左肩挑着柴,右肩还架着一根拐杖。这根拐杖以右肩为支点,一头压在扁担下,另一头被樵夫牢牢把在右手中。樵夫边走边不时用右手压一压拐杖,轻轻松松地从他们面前走过。

  李白见状,忙追上前去讨教:“这位兄台,方才看你挑担脸不红心不跳,还步伐稳健,怕是有什么技巧吧,可否赐教?不吝感激!”樵夫闻后,撂下担子,捋了捋花白的胡须,笑呵呵地说:“这技巧嘛,全在于这根拐杖上!”李白和书童齐齐作了一个揖:“愿闻其详。”

  “这根拐杖,又名帮杖,它的一端压在扁担下,一端支在肩膀上,这样,就使得重量被两个肩膀分担了。”“那你为什么每过片刻,就用手压一下帮杖呢?”书童不解地问。樵夫哈哈大笑:“我用手压帮杖,是在调节重量。当我的左肩吃不消时,我用手压一压帮杖,帮杖就像一根撬棍,撬起了压在左肩上的扁担,重量就通过帮杖传到了右肩上,左肩就没那么累了;当我右肩吃不消时,我就松一松手,帮杖就像跷跷板一样,左低右高,力量又转移到左肩上去了,这样左肩右肩轮换着承担力量,自然就不觉得累了。”书童听后,大喜,忙向樵夫讨要了一根手臂粗的木头当帮杖,挑起担来果然不那么累了。

  三步并作两步走,李白和书童总算赶上了早班船。伴着清脆的鸟叫,和着哗哗的桨声,船儿驶向了江中央。

  “李——白——兄——,李——白——兄——。”岸上,迟来一步的汪伦,扯着嗓子对着江中那叶远去的'扁舟,嘶竭呐喊,抚节踏歌。无奈相隔实在太远,立在船头的李白也只能听个隐约。

  “人世间,最难受的莫过于朋友分别了,可比分别还难受的是可见其人,不闻其声啊!”李白暗自神伤着。船夫被李汪之间的深情打动了,他向李白支了一招:“先生何不用书卷成一个喇叭状的扬声器呢?只要对着这个喇叭状的扬声器,岸上的汪伦肯定能听到先生讲的话。”“这个有用吗?”李白一头雾水。“当然有用,喇叭状的东西可以把声音传得更远。”船夫自信地说。李白半信半疑地照做了。他把书卷成喇叭状,放在了嘴边,大声诵道: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汪伦果然听清了李白的赠诗。他感动得热泪盈眶,顺手折了路边的芭蕉叶,也作了个喇叭状的扬声器,对着李白大声回应:

  汪伦送行江渡口,李白乘船已远走。

  桃花潭水随风漾,一片冰心寄心头。

  两个简易的传声器,成就了一段千古佳话。同时也告诉我们:科学,就在我们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