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稿:品读张爱玲

马振华老师

演讲稿:品读张爱玲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内容是关于中国文坛上一个传奇的女子,她就是张爱玲。对于张爱玲大家应该多少有些了解,她的作品《十八春》、《倾城之恋》已被拍成影视剧,还有一部关于她一生经历的电视剧《上海往事》。这篇稿子是在之前我个人看过一些她的作品的基础上以及有关 资料整理而来的。那,如果和大家所闻所知有所出入,还请大家选择性听取。下面就随我一同来拼读张爱玲……

  张爱玲,1920年出生于上海,本名张瑛,童年在北京天津度过,1929年迁回上海,1930年改名张爱玲。

  张爱玲是清朝重臣李鸿章的曾外孙女,然而到她父母这一代已家道中落。她的父亲是一个出身豪门贵族的遗少,母亲虽出身官宦世家,思想上却极为开化,是那个时代的新女性。

  张爱玲四岁那年,母亲出国留学,从此失去母爱。1927年,父母离婚。1934年父亲再婚,但她同继母的的感情极其不好。也许是对于家庭纷繁变迁的不满,她宣称自己是一个自食其力的小市民。

  张爱玲在《我的天才梦》里说:我是一个古怪的女子,从小被目为天才,除了发展我的天才外,别无生存的目标。的确,她是一个片面发展的天才,既是一个神童,又是一个废物。她爱好美术,也曾决定做一个钢琴家,她也做着出尽风头的梦幻,想要比林语堂比张恨水还要出风头。

  1934年,开始写作生涯。《第一炉香》、《第二炉香》是她的成名作,这两部作品的出世向上海文坛宣布了一颗夺目新星得来临,继之而来的《红玫瑰和白玫瑰》、《倾城之恋》、《金锁记》等奠定了她在中国文学之林的重要地位。

  就在她被认定是上海首屈一指的女作家,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她却恋爱了。1944年,张爱玲同作为伪政府宣传部工作人员的胡兰成结婚了。这段婚姻并不长久,但影响了张爱玲的一生。她同胡兰成的一段婚恋就如同她写的那篇著名的小说《倾城之恋》一样,是与整个时局有关的,只不过结局不同罢了。

  张爱玲不介意胡兰成已婚,也不估计他汉奸身份,战后,胡兰成逃往温州,结识新欢,当张爱玲千里迢迢找到他时,他们的爱早已萎谢。凋谢的不只是张爱玲的心,她惊世骇俗的写作才华亦随之而逝。

  1952年,张爱玲移居香港。1955年,35岁的张爱玲离开香港去美国生活。在这里,她有了第二次婚姻。赖雅,比张爱玲大29岁,一个知识渊博,口才出众的剧作家。在美国的.日子里,张爱玲的写作几乎都是为了钱,以此来维持他们最基本的生活,但她一直遭遇推高的打击。然而,他们的生活市幸福而平和的。

  1967年,赖雅去世,此后,张爱玲一直过着孤寂生活。

  1995年,张爱玲与洛杉矶去世,当时她身边没有一个人。曾经,她听到一个叫三毛的女作家用丝袜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她的第一感觉是太勇敢了,但也太喜剧了。但她理解这个叫三毛的女子对生命的不耐,这是经历过大的幸福与大的悲痛的人才能感知的。

  张爱玲在文学创作上经历了八个春秋,出名时的繁华,婚恋的幸福与快乐,以及时局极速的变换和情感的受挫。这一切,对于尚很年轻的张爱玲来说,来的太早,太快,也太多。

  张爱玲是一个善于将艺术生活化,将生活艺术化的享乐主义者。她悲天悯人,同时洞见芸芸众生“可笑”背后的“可怜”,但实际生活中,她却显得冷漠寡情;她通达人情世故,但她自己无论穿衣待人均是我行我素,独标孤高;她在文章里同读者拉家常,但却始终保持着距离,不让外人窥测她的内心;她在四十年代的上海大红大紫,一时无二,然而几十年后,她在美国又深居浅出,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以至于有人说“只有张爱玲才能同时承受灿烂夺目的喧闹与极度的孤寂。”

  一些人可能感觉张爱玲的一生太过悲凉,太过凄惨……但这样一位天才、古怪、冷艳、浪漫、敏感、孤独的奇女子,也只有这样的经历属于她,也更适合她。就行她所说的“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

  我的演讲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