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朱自清散文之美

李盛老师

谈朱自清散文之美

  朱自清是我国著名的现代散文大师。有散文集:《踪迹》(1924)、《背影》(1928)、《欧游杂记》(1934)、《你我》(1936)、《伦敦杂记》(1943)、《标准与尺度》(1948)等,代表作有:《背影》、《荷塘月色》、《绿》、《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精品散文。

  谈朱自清散文之美

  内容摘要:朱自清,一位打动了亿万读者心的散文大家,他的散文有着一种独特的构思美、自然美和语言美,以他精湛的文学艺术技巧誉满文坛。

  关键词:朱自清 散文 美

  朱自清是一位散文大家,他的散文有着一种独特的构思美、自然美和语言美,他以精湛的文学艺术技巧誉满文坛。本文浅略地领悟一下他的散文之美。

  一.“点”与“线”形成的构思美

  散文的艺术魅力,重在艺术构思的设计。朱自清的散文在构思上十分的独特,除了缜密严谨外,更是精致和巧妙,“点”与“线”的相互联系,形成了独特的构思美。

  如《荷塘月色》一文开篇便点名主旨,“这几天心里颇不宁”,接着说:“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又写到“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作者用这以上两点“静”来反衬自己的“心里颇不宁静。”紧接着“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又“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作者又用两点“闹”反衬出此时此地的“荷塘月色”的“静”,从而以“点”穿成“线”,画龙点睛的说:“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含蓄而深刻地表达了作品的主旨,即“心里颇不宁静”的原因。

  二.“情”“景”“事”交融的自然美

  朱自清的散文,有记人记事的一类,有状物写景的一类,但无论是哪一类,都表现出作者真挚的感情,字里行间无不渗透着一种独特的自然美。

  1.寓情于事,追求“实在美”。

  在散文中,朱自清注重用简单朴实的语言表现自己真挚的情感,以获得一种实实在在的自然美。

  《儿女》是朱自清记叙自己儿女琐事的'一篇文章。作品开头说:“我现在已是五个儿女的父亲了。”但并不提及自己的儿女,却说“我是个彻头彻尾自私的人,做丈夫已是勉强,做父亲更是不成。”也因此而自责甚至哭了起来,“我为什么不像父亲的仁慈?”继而又矛盾起来,“我的心像钟摆似的来去。”这样实实在在的几件事的记叙,正是作者真实情感的流露,让读者真切的感觉到了作者身上的重担和心里的矛盾。文章最后,作者通过记叙几个朋友的话语,含蓄的表达出自己的决心。

  作品的自始至终,没有一句说父亲是如何如何爱自己孩子的,但通篇却让读者感受到了浓烈而真挚的父爱,也让人深深体会到了,作为一个父亲沉重而伟大的责任。这正是朱自清散文追求的那种真挚的、实实在在的、自然的美。

  2.寓情于景,追求“意境美”。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这句写出了荷叶茂密的整体形象,又用一句“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荷叶的挺秀和清高的姿态,又说:“如刚出浴的美人。”这一恰当的拟人修辞手法更写出了荷花“袅娜”、“羞涩”的体态神情。接下来作者笔头一转,把描写的重点由荷塘上的景物巧妙地转移到荷塘上的月色上,说“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又像笼着轻纱的梦”,写出了月色的飘渺与静溢。接着又写了光与影的和谐分布,“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至此,作者精心描绘的一幅图画已经栩栩如生,一片真真切切的荷塘月色瞬间便在读者眼前蔓延开来。

  三.“质朴”的语言美

  语言的艺术是多样化的。朱自清散文的语言之美,是有口皆碑的。“他的散文就象蚕儿老老实实地吐着丝,柔软中闪着光泽,简朴中见出莹洁。”

  我们来读一下他《说扬州》里的一段文字:

  另有许多人想,扬州是吃得好的地方。这个保你没错。北平寻常提到江苏菜,总想着是甜甜的腻腻的。现在有了淮扬菜,才知道江苏菜也有不甜的;但还以为油重,和山东菜的清淡不同。其实真正油重的是镇江菜,上桌子常教你腻得无可奈何。扬州菜若是让盐商家的厨子做起来,虽不到山东菜的清淡,却也滋润,利落,决不腻嘴腻舌。

  这段文字中的词语,大多是来自日常生活中的口语,如“没错儿”、“油重”等,让人读起来就象是平时唠家常一样自然。也正是这老实、质朴的文字,将作者对扬州的喜爱和内心的欢喜充分、自然的表现出来,让人倍感亲切,决无半点的娇柔做作。

  总之,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朱自清的散文总能给人以意想不到的美。我们读朱自清的散文,应该怀着真诚的态度,把“点”与“线”形成的构思美,“情”、“景”、“事”交融的自然美,“质朴”与“典雅”同在的“语言美”等其他真实的东西结合起来欣赏,只有这样才能体会到蕴涵在作品里真实的、全部的、深度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