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醉翁亭记》的文言知识点解析

孙小飞老师

语文教案《醉翁亭记》的文言知识点解析

  1、古今异义:

  ⑴ 醉翁之意不在酒

  古义:情趣,心愿 今义:意思,含义。

  ⑵ 苍颜白发

  古义:脸色苍老 今义:青颜色。

  ⑶ 鸣声上下

  古义:树的上部和下部 今义:表示大致的数量。

  ⑷ 负者歌于途

  古义:背着东西的人 今义:失败的`一方。

  ⑸ 晦明变化者

  古义:昏暗 今义:隐蔽,不明确

  ⑹ 野芳发而幽香

  古义:花 今义:花草的香味

  ⑺ 佳木秀而繁阴

  古义:树木萌生滋长 今义:美丽

  ⑻ 山间之四时也

  古义:季节 今义:时间

  ⑼ 射者中,弈者胜

  古义:投壶,一种游戏 今义:射击

  ⑽ 非丝非竹

  古义:弦乐器 今义:蚕吐出来的像线一样的东西

  ⑾ 非丝非竹

  古义:管乐器 今义:常绿多年生草本植物

  2、特殊句式:

  ⑴ 倒装句:

  ①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正常语序应为于途歌于树休。译:至于说到背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行人在树下休息,走在前面的人呼唤,走在后面的人答应,还有那弯着驼背的老人,被大人领着的孩子,来来往往络绎不绝,这就是滁州的人们在游山啊。)

  ② 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述以文:述之以文,以文述之,即使省略句,又是倒装句,属状语后置句。译:醒来后能用文章记述这种乐事的人,就是太守。)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醉时能够同享那乐事,清醒后能够用文章记述那乐事的人,是太守。

  ⑵ 判断句:

  ① 环滁皆山也。(也表示判断语气。译:滁州四面都是山。)

  ② 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译:这明晦交替的景象,就是山间的清晨和傍晚。)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琅琊也。

  远远望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是琅琊也。

  ⑶ 省略句: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心和酒前面都省略乐介词于,应为得之于心而寓之于酒也。译:领会它在心里,寄托它在饮

  3、而连词,其本身并无实在意义,但它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句子的语法结构和逻辑关系,更准确地理解句意。按其所表达的结构、逻辑关系,它的作用有:

  ⑴ 表并列关系,可译为并且,也可不译。

  如: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⑵ 表递进关系,译为而且。

  如: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醉翁亭记》)

  ⑶ 表承接关系,译为接着,也可不译。

  如:有卖油翁释担而立。(《卖油翁》)

  ⑷ 表转折关系,译为但是却。

  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

  ⑸ 表修饰关系,译为地或不译。

  如:吾恂恂而起,视其缶。(《捕蛇者说》)

  ⑹ 表假设关系,译为如果假设。

  如: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捕蛇者说》)

  4、也语气助词,可以表达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各种语气,但它的基本用法是在表上述各种语气的同时,对某种事物或情况表示肯定和确认。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了、呢、吧、吗等。

  ⑴ 表判断语气,相当于动词是。

  如: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⑵ 表陈述语气,可译作了。

  如: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

  ⑶ 表疑问语气,可译作呢吗。

  如: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

  ⑷ 表感叹语气,可译作啊。

  如: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⑸ 用在句中,起舒缓语气的作用,无实在意义。

  如:是马也,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