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阅读试题

莉落老师

《醉翁亭记》阅读试题

  《醉翁亭记》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散文。也是我国中小学生重要的学习课本考试试题。

  《醉翁亭记》阅读试题

  【甲】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⑴翳( ) ⑵念( )

  11.翻译下面语句。(2分)

  ⑴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⑵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2.【甲】段写太守日暮醉归,这一段有描写、叙事、更融入了 和 两种表达方式,表现出全文主旨。(2分)

  13.【乙】文中画线的语句运用了什么修辞?并分析其表达效果。(2分)

  14.【甲】【乙】两文都是作者在被贬期间所写,请比较其在思想感情上异同。(3分)

  【答案】10.⑴翳:遮盖 ⑵念:考虑、想到

  11.⑴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快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啊。⑵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12.抒情 议论

  13.示例: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积水空明”比喻月光的清澈透明,用“藻荇交横”比喻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庭中月下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表现出作者陶醉于这种清幽宁静的月夜之中。

  14.示例:相同:面对贬谪不沉沦,在大自然中寻找精神寄托,表现出旷达情怀。不同:苏轼情感复杂,既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又有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欧阳修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以宽和仁爱之心“与民同乐”。

  《醉翁亭记》阅读试题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2分)

  ⑴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 ⑵四时之景不同(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⑵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12.请说说本文“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中的“乐”与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的“乐”的相同点,以及这种思想在当今社会的积极意义。(2分)

  【答案】10.⑴命名、取名 ⑵助词;译为“的”

  11.⑴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而寄托在喝酒上罢了。⑵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

  12.相同点:两篇散文都是借触景生情来抒发自己的抱负和情怀,都表述了自己虽遭贬谪却仍怀济世安民、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

  他们这种不以自己的进退得失为念,而“与民同乐”思想对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只有心为民所系,关注民生才能构建*和谐社会。

  《醉翁亭记》阅读试题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入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 ——王维《终南别业》

  8.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杂然而前陈者(杂然:杂乱的样子) B.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以……为乐)

  C.胜事空自知(空:没有) D.偶然值林叟(值:遇到)

  9.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至于负/者歌/于途 B.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

  C.颓/然乎/其间者 D.晚/家南山/陲

  10.下列选项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A.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B.见渔人,乃大惊。

  C.孔子云:“何陋之有?” 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1.对诗文内容或情感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醉”“乐”二字贯穿全文;乙诗“偶然”二字承启上下,二者都表现了作者的闲适情趣。

  B.甲文太守之乐,乐在与民同乐,“醉能同其乐”一句点明主旨;乙诗诗人之乐,乐在自得其乐,“谈笑无还期”一句点明中心。

  C.甲文第二段具体描绘了山林夕照的全景;乙诗没有具体景物的描绘。

  D.甲文除写“乐”外,又暗合作者寄情山水排遣贬谪的苦闷情怀;乙诗则有诗人豁达胸襟的表达。

  12.下列诗文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第一段通过四个场面的具体描写,描绘了滁州人民怡然自乐和众宾尽欢的'情态,从侧面烘托出滁州政治清明的景象。

  B.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一句,采用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表现出山林的幽静。

  C.“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一句,活脱脱地刻画出一个萎靡不振的醉汉形象。

  D.乙诗结尾两句,引入偶遇之人,带有鲜明的生活气息。

  13.将甲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⑵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14.试展开想象,体味“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中“穷”、“起”的表达效果。(2分)

  【答案】8.C 9.B 10.A 11.B 12.C

  13.⑴老老小小的人们,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在出游。 ⑵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

  14.“穷”指尽头;“起”,升起的意思。一“穷”一“起”,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然之景的变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