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醉翁亭记》教案(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

马振华老师

  [教例简述]

  课始,教师定向:这节课的任务是进一步理解课文写法和内容,并背诵全文:方法是师生一起,从不同的角度归纳段意,明写法,在此中穿插背诵训练。

  教例实施:

  教师:大家能不能从描写、记叙的角度梳理课文脉络?在纸上写一写,试一试。

  (亭外山水风光--山中朝暮四时--亭下官民同乐--宴后太守醉归)

  (点出亭--亭外景--亭中宴--离亭归)

  大家刚才议论的第二种说法的每一层中都含有“亭”字,能不能都含有“乐”字呢?

  (总写乐--山水之乐--宴酣之乐--醉归之乐)

  (总写山水之乐--赏景之乐--与民同乐--自知其乐)

  能不能都含有“醉”字呢?

  (醉翁之意在山水--醉于山间朝暮四时--醉于升平之乐--醉在内心深知的乐趣)

  有不能都含有“醉翁”、“乐”呢?

  (醉翁喜山水之乐--醉翁爱赏景之乐--醉翁乐与民同乐--醉翁自知醉翁之乐)

  咱们换个说法。能不能从记叙的顺序上突破一下?

  (空间顺序--时间顺序--事件顺序-叙议结合顺序)

  教师:我还从影视拍摄的角度赏析了课文,现在也让你们欣赏一下。

  课文的脉络是:

  一个大远景镜头---组空镜关--一个长镜关--一个全景镜头

  (学生极有兴趣地倾听)

  教师:请你各自选出以一种说法,并根据它来协助自己背诵课文,用时6-10分钟。(学生背诵)

  教师:下面我们研究每一段落的内部层次。把它们清理出来,指导背诵就更有依据。我先说第一段,你们分组介绍第二、三、四段。

  (一、山-水-亭-名-太守)

  (二、朝-暮-春-夏-秋-冬)

  (三、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四、太守归-游人去-禽鸟乐,从人乐,太守乐)

  教师:请大家根据以上线条再背诵课文,用时8分钟。

  教师:下面再布置一个探索题,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试做:结合课后练习一以及我们对课文一、三两段的分析,谈谈文中的照应。

  [评析]

  这是一节美妙的“线条”课。

  课中设计了那么多的兴奋点:从不同的角度,按不同的要求,让同学们反复地梳理课文的脉络。

  众多的兴奋点之中有着一事实上的逻辑联系:从“亭”到“乐”到“醉”到“醉翁之乐”,重点突出而又能让学生理解透彻。

  严密的逻辑性中又点缀有趣味性:教师空插进来的“大远景”“特写”、“空镜头”、“长镜头”、“全景镜头”、“蒙太奇”无疑地会使每个孩子全神贯注。

  逻辑性再现了教师清晰的思路,趣味性表现了教师的丰富知识,然而这节课中还突现出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的'优良技艺--科学性。丰富的立体的多侧面的分层次的理解训练,在理解训练中完成了背诵任务,都生动地表明了这一点。

  像一篇好的散文有着丰富的内蕴一样,除开“教学”这个表象,这节课在“教学设计”上能给我们不少的启迪,这其中的“隐含信息”,就留给大家咀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