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三物理教案五篇

李盛老师

上海高三物理教案1

一、学习目标:

1、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2、会选择参照物描述机械运动,会根据对运动的描述指明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3、会运用速度公式解决生活问题

二、【重点】1、机械运动的概念 2、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3、运动的快慢

【难点】1、参照物的概念 2、理解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3、应用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自学互动,适时点拨

(一)自学互动一 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一.知识回顾

1、长度单位国际单位为______,1nm= m,1微米= 米;时间的国际单位为________,其它的单位有________ _____。

2、正确使用刻度尺方法:(1)选:观察刻度尺的 和 ,根据测量的 选择合适的刻度尺。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的程度是由__ ____决定的。(2)放:在使用厚刻度尺时,刻度尺要与被测长度___ ____,且尺的______要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3)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 ,要估读到分度值的 。 (4)记:测量值分为_______、_______两部分,如测得结果为23.32cm,则此刻度尺分度值为_____________。

3、减小误差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和___ ______。

4、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所选择的______而言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有 的变化,就说它是运动的,相对于参照物 的变化,就说它是静止的。

5、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 ;(2) .

6、速度:(1)定义:速度是表示物体________的物理量。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 叫做速度;(2)计算公式:速度= ,用符号表示 ;(3)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 ,物理意义是 。1km/h= m/s.

7、匀速直线运动:快慢______、经过的路线是______的运动。

8、平均速度:物体通过某段路程的平均速度等于________与___ __的比值。

二.考点点击

考点1:时间和长度的估计与单位

1.下列各过程经历的时间最接近1s的是 ( )

A 人眼睛迅速一眨 B 人心脏跳动一次 C 人正常呼吸一次 D 人打一个哈欠

2.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单位(1)教室每层楼高约32____;(2)课桌高度大约70________;

(3)一张纸厚度约75_________;⑷脉搏跳动一次所需的时间约为0.015_________。

3.某物体直径为125nm,该物体可能是

A一个篮球 B一个乒乓球 C 一根头发 D一种病毒

考点2:刻度尺的使用

4.某同学测量长度的方法如图所示。他在测量中的错误有:

1)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

5.在学校“运用物理技术破案”趣味游戏活动中,小明根据“通常情况下,人站立时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这一常识,可知留下图中脚印的“犯罪嫌疑人”的身高约为()

A.1.65m B.1.75m C.1.85m D.1.95m

6.用A、B两把刻度尺分别测量同一木块,你能读出测量值吗?

总结:正确使用刻度尺

考点3:误差与减小误差

7.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误差是未遵守操作规则产生的 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减小误差

C.误差就是实验中产生的错误 D.只要选用精密测量仪器,认真测量,可避免误差

8.一位同学用刻度尺先后三次测量一物体长度,各次测量结果分别是5.43cm、5.45cm、5.46cm、5.44cm,则此物长应是( )

A、5.44cm B、5.45cm C、5.46cm D、5. 445cm

总结:

考点4:长度的特殊测量

9.要测量1分硬币的厚度,使测量结果的误差较小,下列方法中的选项是 ( )

A.用刻度尺仔细地测量硬币的厚度

B.用刻度尺多次测量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

C.用刻度尺分别测出10个1分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

D.用刻度尺测出10个1分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求得一个1分硬币的厚度

10.如图2-2-3所示的方法常用于测量圆柱体直径,则图中圆柱体的直径应为 cm。一根细铜丝如图缠绕

在铅笔上,该铜丝直径为 mm.

总结:

考点5:静止与运动的判断

11、小红在路上骑自行车,若说她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 )

A.迎面走来的行人 B.路旁的树木 C.小红骑的自行车 D.从身边超越的汽车

12.坐在长途汽车上的乘客,看见前面的卡车与他的距离保持不变,后面的自行车离他越来越远.若以卡车为参照物,自行车是_______的,长途汽车是_________的.

13.在《刻舟求剑》的故事中,行船时,乘船的人在船上刻下了剑落水时的位置;当船停靠到岸边后,在所刻记号下方的水中寻找剑,却找不到,这说明 。

14、通过电视,我们看到“神舟七号”飞船中的一个情景:翟志刚放开了手中的飞行手册。绿色的封面和白色的书页,在失重的太空中飘浮起来并悬停在空中。这时的飞行手册相对于______是静止的,相对于______是运动的.

15.位于市中心的商业大楼建有观光电梯,乘客在随电梯竖直上升的过程中,可透过玻璃欣赏到楼外美丽的城市景色.分析这一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地面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 B.以电梯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

C.以地面为参照物,电梯是静止的 D.以乘客为参照物,地面是静止的

总结: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首先选择 ,然后看研究对象相对于 是否有 变化。同一研究对象,由于选择的 不同,判断的结果也不相同,叫做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考点6: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

16.《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说的是兔子瞧不起乌龟.它们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后,途中兔子睡了一觉,醒来时发现乌龟已到了终点.整个赛程中 ( )

A.兔子始终比乌龟跑得慢 B.乌龟始终比兔子跑得慢

C.比赛采用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 D.比赛采用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

考点7:速度的计算

17.单位换算:20m/s=__________km/h;

108km/h=___________m/s.

18.为宣传“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理念,三个好朋友在某景点进行了一场有趣的运动比赛。小张驾驶电瓶车以36km/h的速度前进,小王以10m/s的速度跑步前进,小李骑自行车,每分钟通过的路程是0.6km。则:( )

A.小张速度 B.小王速度 C.小李速度 D.三人速度一样大

19.下列运动物体中,平均速度有可能为20m/s的是( )。

A.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 B.正在快速爬行的蚂蚁

C.正在进行比赛的短跑运动员 D.在高空中正常飞行的波音747飞机

20.图2所示的是一辆桑塔纳小轿车的速度表,从表中可知该汽车此时的速

度为______km/h,按照这个速度走完255km的路程需要______h.

21.观察如图3所示的出租车票,可知:乘车人在乘坐该车的时间内,该出租车运行的平均速度是 米/秒(车票中里程的单位是千米)。

22.从哈尔滨东站开往北京的K18次列车,全程运行1288千米,列车运行时刻表如下:由表可知,K18次列车从哈尔滨东到北京需要多少小时?列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时?

考点8: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运动

23.由匀速直线运动公式V=s/t可知,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 ( )

A.与路程成正比 B.与时间成正比

C.随路程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D.与路程和时间无关

24.为了探究小球自由下落时的运动,某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用照相机每隔相等的时间自动拍照一次,拍下小球下落时的运动状态,如图4所示。

(1)可以看出小球在做 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其理由是 。

(2)图中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象,能反映出该小球下落运动的是 。(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

25.运动会上,100m决赛,中间过程张明落后于王亮,冲刺阶段张明加速追赶,结果他们同时到达终点。关于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大 B.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小

C.二者的平均速度相等 D.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无法比较

26.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运动速度相同的小车是______和______;经过5s,跑在最前面的小车是______。

27.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甲、乙两直线分别是两运动物体的路程s和时间t关系的图象,从图可知两运动物体的速度大小关系是 ( )

A.v甲 大于 v乙 B.v甲 小于v乙 C.v甲 等于 v乙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28.在学校运动会上,小明参加的项目是百米赛跑。起跑后,小明越跑越快,最终以12.5 s的 优异成绩获得冠军。关于上述小明的百米赛跑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明在前50 m-定用了6.25 s B.小明每秒钟通过的路程都是8m

C.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 m/s D.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 km/h

20.斜面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试按图填写下列表格(1)由此可知,物理学里所说的平均速度必须指明是在 内的平均速度。

(2)实验时,斜面的坡度应很小,其原因是为了 ·

30.一辆小汽车在平直的水平公路上行驶,在这条公路上任意取如图所示的5段路程,并将小汽车通过的各段路程及对应的时间记录下来。据此可判断:小汽车在这5段路程中做 运动,速度大小是 m/s。

上海高三物理教案2

《曲线运动》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道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它在某点的瞬时速度方向在曲线这一点的切线上。

2.理解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所受合外力与初速度不在同一直线上。

3.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推理的能力。

4.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究物理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难点】

1.重点: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2.难点: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前边几章我们研究了直线运动,同学们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 什么是直线运动?

2. 物体做直线运动的条件是什么?在实际生活中,普遍发生的是曲线运动,那么什么是曲线运动?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

新课学习

展示图片: 卫星绕地球的运动人造地球 转弯的火车

这几幅图中物体的运动轨迹有何特点?

( 轨迹是曲线)

请大家举出一些生活中的曲线运动的例子

一、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

1思考:曲线运动与直线运动除了运动轨迹不同,还有什么区别?2.观察课本P32图6.1-1和图6.1-2

思考:砂轮打磨下来的炽热微粒。飞出去的链球,它们沿着什么方向?

3.讨论或猜测,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应该怎样?

4.是不是象我们大家猜测的这样呢?让我们来看一个演示实验:教师演示课本P32演示实验验证学生的猜测,从而得到结论:

曲线运动速度的方向 :切线方向

5.什么是曲线的切线呢?

结合课本P33图6.1-4阅读课本P33前两段加深曲线的切线的理解。

6.阅读课本P33第四段,试分析推理曲线运动是匀速运动还是变速运动?

速度是________(矢量.标量),所以只要速度方向变化,速度矢量就发生了________,也就具有________, 因此曲线运动是________。

二、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1.提出问题:既然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那么由

可知具有加速度,又由 可知受力不为零,那到底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2.实验探究

器材:光滑玻璃板 小钢球 磁铁

演示:小钢球在水平玻璃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问题:给你一磁铁,如何使小钢球①加速仍做直线运动。②减速仍做直线运动。③做曲线运动。制定你的实验方案。

实验验证:请两名同学利用他们的方案来进行验证。演示给全体学生。

分析论证:

直线加速: 的方向与 的方向相同

②直线减速: 的方向与 的方向相反

③曲线运动: 的方向与 成一夹角

结论:当物体所受的合力的方向与它的速度方向在同一直线时,物体做直线运动;当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与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就做曲线运动

3.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当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与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4.实践应用:

飞机扔炸弹,分析为什么炸弹做曲线运动?

讨论题:结合本节所学与前面知识体系来分类归纳力和运动的关系。

三、小结

同学们根据自身特点,各自进行。曲线运动是轨迹为 的运动.

一、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

1.曲线运动的方向是 的

2.质点在某一点(或某一时刻)的速度方向是在曲线上这一点的

3.曲线运动一定是 运动

二、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运动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 上 。

课后习题

课堂练习

1.关于曲线运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曲线运动的速度大小可能不变

B.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可能不变

C.曲线运动的速度可能不变

D.曲线运动可能是匀变速运动

2.关于曲线运动的条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受变力作用才可能做曲线运动

B.物体受恒力作用也可能做曲线运动

C.物体所受合力为零不可能做曲线运动

D.物体只要受到合外力就一定做曲线运动

3某物体受同一平面内的几个力作用而做匀速直线运动,从某时刻起撤去其中一个力,而其它力不变,则该物体( )

A、一定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一定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C、其轨迹可能是曲线

D、其轨迹不可能是直线

4.关于做曲线运动的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它所受的合力一定不为零

B.有可能处于平衡状态

C.速度方向一定时刻改变

D.受的合外力方向有可能与速度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

参考答案:1.AD2.BC3.C4.AC

上海高三物理教案3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认识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

理解计算功的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教学重点: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三、展示汇报

自学指导

一、阅读课本前两段,知道什么是力学中的功,知道力何时能做功.并填写下列空格:

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二、观察课本中前三个图,找出三个实例的共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本中的后三个图中,力都没有做功,想一想这些力为什么没有做功?并写 出原因:

甲图:没有做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乙图:没有做功的原因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课本第一段,找出力学 力所说的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一个是_______________;另一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课本第二段,了解两种不做功的情况,要知道为什么不做功.通过各个实例可知力学里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缺一不可,必须同时具备,力才做功.

课堂达标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只要有力作 用在物体上,力就对物体做了功 ( )

(2)物体只要移动了距离,就做了功 ( )

(3)物体从高处落下重力做了功 ( )

(4)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又移动了距离,这个力就做了功 ( )

(5)受提着重物在水平地面上行走,人做了功 ( )

(6)人用力推车,但车未动,人没有做功 ( )

三、阅读课本“功的计算”部分的内 容,然后填写下列空白.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越大,使物体移动的距离越大,力所做的功就___________.在物理学中 ,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功.

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公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

符号的意义及单位:W---- 功 -----_________( )

F----____-----_________( )

S----____-----_________( )

在国际单 位制中,力的单位是___ ____,距离的单位是________,功的单位是_________,它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 做_________,简称_______,符号是______,且1J=_____Nm

【典型例题】质量为100kg的物体,在拉力F=200N的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前进了10m,则拉力

所做的功是多少?

五、拓展提升

1.已知物体受10N的拉力,并沿拉力方向匀速前进了5m,拉力对物体做功_________J.

2.用100N的拉力将重500N的木箱在水平地面上运速移动了5m,拉力做功________J,重力做功为_______J.

3.马拉着质量为2000kg的车在平路上前 进,马的水平拉力是500N,做了2×105J的功,则马拉车前进了_______m.

4.某人沿水平方向用力推着重1500N在水平路面上匀速前进10m,已知受到的阻力为100N,求它推车做的功.

5.下面几种情况下,力做了功的是( )

A 用力把杠铃举在空中不动 B 用力提着水桶水平匀速移动

C 用力在斜面上拉车前进 D 物体在光滑的平面上运速移动

6.一个物体的质量是5kg,用10N的水平拉力在地面上前进了10m,则拉力做的功是_____J,若把物体匀速向上提起10m,则需要的拉力是_______N,拉力所做的功又是_________J.

7.起重机将重3×103N的楼板以1m/s的速度举到10m高的三层楼后,又将楼板水平移动了3m,在整个过程中,起重机对楼板做的功是( )

A 6×103J B 9×103J C 3×104J D 3.9×104J

8.某同学用50N的力将重10N的足球踢出去15m远,该同学对足球做的功是( )

A 750J B 150J C 没有做功 D 做了功,但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9.两辆车的重力分别是100N和500N,用200N的力都使它们前进了15m,则( )

A 拉大车做的功多 B 拉小车做的功多

C 拉力对两车 做的功一样多 D 无法比较

10.如图所示三种情况下,物体在力F的作用下都沿接触面匀速移动了S的距离,则功的计算公式W=FS( )

A 只适于甲 B 只适于乙 C 只适于甲和丙 D 甲、乙、丙都适用

11.质量为100kg的物体,在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匀速前进了5m,物体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是重力的0.05倍,求拉力F做的功.(g=10N/kg)

上海高三物理教案4

杠杆(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和简单机械中识别杠杆。

(2)知道杠杆的平衡。

2、过程和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

(2)通过探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杠杆,进一步认识物理是来自于生活的,认识到物理是有用的。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2) 难点:从常见的工具和简单机械中识别杠杆,理解力臂的概念。

(三)教学准备

杠杆支架、钩码、刻度尺、线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请学生阅读教材引言部分,使学生了解简单机械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认识到学好这部分知识具有实际的意义,自然引入杠杆一节的学习内容。

二、什么是杠杆?

出示一些实物,象瓶起子,剪刀等并演示如何使用。

请学生归纳其相同点。

1、定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

请学生介绍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可以看作杠杆?

要点:(1)硬棒

(2)绕着固定点转动

三、几个名词

1、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

2、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

3、 支点:绕着转动的那个点O

4、 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l1

5、 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2

PS:力的作用线指的是经过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所在的直线。

力臂不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

学生练习:作图P68动手动脑学物理第3小题。

四、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 什么叫杠杆的平衡

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状态称为杠杆的平衡。

2、 小实验:请一个大同学和一个小同学做推门比赛。(大同学推靠近门轴方向,小同学推远离门轴方向)

通过亲自动手,感受平衡时应与力的大小和作用点等因素有关。为下面探究中的猜想做铺垫。

3、 探究过程

(1) 提出问题:杠杆的平衡条件是什么?

(2) 猜想与假设:从刚才的实验出发,引导学生猜想。

(3) 设计实验,制订计划

(4) 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如课本第65页。

(5) 分析与归纳:

杠杆的平衡条件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写成:F1l1= F2l2 或F1F2 =l2l1

即:力与力臂成反比

(6) 评估:

a、 为什么在实验前,要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b、 如果不用钩码而用弹簧测力计进行实验,应注意什么问题?

4、 学生练习

动手动脑学物理

(五)小结

(六)作业

练习册

附:课后总结

第一节 杠杆(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杠杆的分类,能从常见的工具和简单机械中识别杠杆的种类。

(2)知道杠杆的一些应用。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杠杆的平衡条件,了解杠杆的分类方法;

(2)通过分类,了解生活中杠杆的应用原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了解杠杆的应用,进一步认识物理是有用的,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杠杆的分类

(2) 难点:从常见的工具和简单机械中识别杠杆的种类,理解省力、费力和等臂杠杆的具体应用。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

复习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F1l1= F2l2)

二、杠杆的种类

从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当杠杆平衡时,力与力臂成反比,所以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1、 当l1>l2,F1<f2,说明使用这种杠杆时省力。我们把这种杠杆叫做省力杠杆,如:撬棒,瓶盖起子,园艺剪刀等。< p="">

2、 当l1F2,说明使用这种杠杆时费力。我们把这种杠杆叫做费力杠杆,如:钓鱼杆,缝纫机踏板,理发剪刀等。

3、 当l1=l2,F1=F2,说明使用这种杠杆时即不省力也不费力。我们把这种杠杆叫做等臂杠杆,如:天平等。

分类是物理学中一个比较重要的方法,学生可以列举以前所学过的分类方法,如固体可以分为晶体和非晶体等。在学习了杠杆的分类后,请学生尽量列举每种杠杆的实物。

三、杠杆的应用

分析生活中的实物,大家共同讨论这属于什么杠杆,它们有什么好处?又有什么缺点?为什么做成这个样子。然后归纳:

1、 省力杠杆,可以省力,但比较费距离。

2、 费力杠杆,虽然费力,但可以省距离。

本环节应当以开放性教学为主,请学生列举生活中的杠杆,大家共同讨论其结构,用途,以及是不是可以进行改进?

四、练习

1、如图,是用一根木棒在撬石头,这根木棒的特点有:①木棒不易 ;②能在力F的作用下围绕着 旋转。我们就可以把这根木棒叫 。

2、在上题中,我们从O点作一条MN的垂线,这条垂线的长度就是力F的 。

MN这条直线就是力F的 。

3、下列物体中不能看成杠杆的是( )

A、筷子 B、火钳 C、剪刀 D、橡皮筋

4、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如果分别用不同方向的三个力作用于杠杆的

A点,都能使图所示的杠杆平衡,那么最小的力是 。

5、生活中的杠杆可以分成三类,一是省力杠杆,例如 ;二是 ,例如 ;三是等臂杠杆,例如 。(把“钓鱼杆,跷跷板,瓶起子”填在“如”字后的横线上)

6、如图,图中轻质木棒AB可以看成一个杠杆,C点吊一重物,B点用绳子拉着,杠杆的支点是 点。请在图中标出动力F1,阻力F2,并画出它们的力臂L1、L2。如果木棒静止,,则等式:F1L1= 成立。

7、用一根细棉线把一段直铁丝吊起来,让铁丝能在水平位置平衡,再将棉线右边的铁丝对折一下,铁丝还能在水平位置平衡吗?实际做做,然后回答:

①你看到的现象是: ;

②猜想可能的原因是: ;

③猜想的依据是: 。

8、用剪纸的剪刀剪一叠较厚的纸,是用剪刀的尖端容易剪断还是用剪刀的中部容易剪断,试试看,并和同学交流一下,讨论是什么原因?利用的物理知识是什么?

9、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活动中,你一定注意了首先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吧!这样做对你填写书中表格中的哪几项数据有利,为什么?

10、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活动中,我们使用的杠杆两端有两个螺母,它们的作用是 。如果不要这两个螺母,请你设计一种装置,使它具有与螺母相同的作用,画出设计草图,加上必要的文字叙述。

11、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活动中,小红发现用2 个钩码可以平衡3个钩码。如图,小红想,杠杆平衡,肯定不能光看动力和阻力,可能还与力的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有关。于是她反复做了几次实验,分析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为:

动力X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X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

老师看后,指出她的不足之处,可小红据理力争,“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怎么可能有问题呢?”老师为了让小红相信,拿来一个弹簧测力计,把测力计的挂钩挂在A点上,则…….小红明白了。

①你能说说教老师是怎么做的吗?

②小红在老师的指导下,把自己得出的“平衡条件”等式两边各改了一字,就变成了正确的结论,想一想她是怎么改的?

12、能否用量程为5N的弹簧测力计测一名同学的重?

需要的辅助器材:

应用的物理知识:

启发你这样创意的来源:

(四)作业

课堂上没完成的练习

附:课后总结

上海高三物理教案5

一、情况分析

(一)教材分析:高中前两年已经基本完成了高中物理教学内容,高三年级将进入全面的总复习阶段,为了配合高三的总复习,学校统一订购了由光明出版社编写的《三维设计》作为高三复习教材,该书以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和高考考试大纲为指导,以2012年普通高考考试说明为依据编写,作为本学年参考用,本学期拟定完成本书的第一至第十三章的第一轮复习。

(二)学情分析:

1、课堂情况:由于是高三年级,即将面临着高考的选拔考试,大多数的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求知欲望比较强烈。所以课堂纪律比较好,都比较认真地听课,自觉地与老师互动,完成教学任务。

2、对基础知识的掌握:高三279,275为理科基础班,虽然相对来说物理基础较差,但学习能力有着较大的差异,根据前段时间的观察和摸底,大多数的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不够牢固,各章各节的知识点尚处于分立状态,不能很好地利用知识解决相应的基本问题,所以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有待地提高。

3、解题技能:利用物理知识解决有关综合问题的能力很差,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还有待提高。

二、教学目标与任务

加强和利用知识点的复习,尽快帮助学生把各章分立的知识点建立成为网状的状态,掌握物理思想的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相关问题的思维方法,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技能。具体地说:

1、知识方面,应达到熟练掌握每一个知识点的要求,即看到一个题目以后,题中包含了哪些知识点要一清二楚,不能模模糊糊,并且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也要清楚,

2、技能方面,主要是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到常规思维、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相结合,同时,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

3、情感与价值观方面,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使学生在物理美中陶冶自己的情操,从而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

三、方法与措施

1、面向全体,分类指导。从学生的全面素质提高,对每一位学生负责的基本点出发,根据各层次学生具体情况,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满腔热情地使每一位学生在高三阶段都能得到发展和进步。

2、抓好基础,培养能力。认真学习新的课程标准与高考大纲,研究高考理综能力测试中物理部分的试题难度和特点,使自复习教学更具有计对性,在教学中应强调理解。掌握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形成物理情景或建立物理模型,独立分析物理过程、独立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3、研究教法、改进教学、教学相长。认真研究学生学习过程,掌握不同学生的学习主要障碍,在此基础上制订教学方案,要特别注意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尽可能把学生应该自己完成的学习任务交给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精心设计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负担。

四、教学时间安排

1~2周:物理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3~4周:物理必修(一)第二章《相互作用》

5~6周: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

7~8周:物理必修(二)第四章《曲线运动 万有引力与航天》

9~10周:物理必修(二)第五章《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

11~12周:选修3-1第六章《静电场》

13~14周:选修3-1第七章《恒定电流》

15~16周:选修3-1第八章《磁场》

17~18周:选修3-2第九章《电磁感应》

19~20周:选修3-2第十章《交变电流 传感器》

21~22周:选修3-5第十一章《动量》

五、阶段教学要求:

1、 处理好课时较少与内容较多的矛盾

(1)优化教学过程

(2)优化教学方法

(3)合理安排时间,计划安排时间

(4)不减进度,把握难度

(5)应重视对高考大纲所要求的有关知识点的理解和深化

(6)认识基本概念,对联系紧密、容易混淆的概念进行正确区分

(7)对基本规律,明确成立条件和应用范围,力争解决高考物理所涉及到的常见问题

2、 为适应近几年高考改革的趋势和命题特点及理科教学的发展趋势,应采取的措施

(1)加强基础,提高能力

基础——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的物理思想。

能力(理科综合考试目标)——理解能力,推理能力,设计完成实验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综合能力。

命题指导思想——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加强联系实际,扩大学生视野,切实落实“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拓展物理教学的时间和空间;习题教学要更多地连续实际。

(3)加强实验教学。物理实验的六大功能:丰富感性认识,提高学习兴趣;突破重点难点,理解物理概念;形成物理图象,认识物理过程;启发学生思维,增强探索精神;培养观察能力,掌握实验技能;养成良好习惯,学会科学方法。

(4)适当做一些信息题(提高审题能力和建模能力)

(5)适当做一些综合题(以小综合题为主,以学科内综合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