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教学设计范文五篇

刘莉莉老师

九年级物理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电流,会正确使用电流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电流大小的引入,培养学生类比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串并联电路电流特点,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与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电流表的正确使用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关于电流你了解多少?

1.电流的成因:

1.电流方向的规定:

3、电池有正负两个极,电源外部的电流方向?

学生回答问题。

(二)、认识电流

1. 播放水流视频,类比水流引入电流

水流有强弱之分,单位时间内从水管中流出的水越多,水流就越大。电流是否也和水流一样,有强弱之分呢?

2.教师演示课本52页----观察:灯泡的亮度,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电流是有大小之分的。

3.学生看书52页,得出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的多少叫做电流。并自学电流的单位及各单位之间的进率,完成下面的练习题

4.电流单位转换练习

①房间灯泡中的电流约0.2A,等于    mA.

②半导体收音机电源的电流约50 mA,等于    A.

③计算器中电源的电流约100μA,等于    A.

④家用电冰箱的电流约1 A,等于    μA.

5.课件展示和看课本52页了解一些常用电器的工作电流的大小。

(三)测量电流

1.学生看书使其知道,1.电路中电流大小需用电流表测量;2.电流表的符号是A

2.探究活动:

1认真观察电流表 。观察电流表的外观,你能发现什么?

2拿到一个测量仪器先观察什么?(零刻度、分度值、量程)

3自学九年级物理教学设计0407型直流电流表说明书,回答下列问题:

a.电流表的用途

b.电流表的测量范围?怎么选择测量范围?选择0--0.6A量程时,一大格和一小格各代表多大电流值;选择0—3A量程时一大格和一小格又代表多大电流值?

c.电流表的正确使用方法

3.教师引导学生练习电流表读数。

4.学生探究:测量通过灯泡的电流,练习使用电流表

5.针对学生测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点拨,帮助学生分析故障的原因。

(四)、课堂练习

(五)、师生共同小结:

(六)、板书设计

九年级物理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 常识性了解水能和风能的利用的知识.

2、 知道水能和风能的利用对我国*建设的重要意义.

3、 知道水能和风能是清洁能源,在使用中的能量转化和我国使用能源的概况.

4、通过本节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和节约能源的教育.

教材分析

本节介绍了天然的机械能-水能和风能,以及它们对人类的开发和利用.教材的内容联系实际,是动能和势能的知识延续,是机械能在自然界中的具体体现,学习本节可以使学生对机械能形成比较具体的概念和全面的认识,在教材中还包含了大量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国情教育的内容,应当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

教法建议

本节的重点是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对建筑拦河坝提高上游的水位,到水流冲击水轮机,水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这三个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风能和水能的利用可以采用让学生阅读,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教学.提供的资料是:我国水能的使用情况;我国风能的使用情况;关于水能和风能使用的照片.

做好调查的准备,课本后面有两个调查题目,分别是是否有利用水能和风能的可能,及是否有水电站,对于水电站做一些调查.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三节 水能和风能的利用

【课题】水能和风能的利用

【重点难点分析】从动能和势能转化的角度分析为什么要修建拦河坝来提高上游的水位,对于水轮机的构造和发电厂的组成不要详细分析,从联系实践来学习,并扩展对机械能的认识视野.

【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内容建议用阅读的方法学习

1,用课前诊测引入新课

提出思考问题:重力势能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动能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河水从高处落下,说明水的能量转化情况.

2,阅读水能的利用

方法1,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由学生自行阅读并提出问题,组织成小组讨论,并提交思考答案,由全班同学审查.此种方法适合于班级有较强的创造性思维,并组织的教师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较广的知识面.

方法2,提出思考问题:我国古代利用水能的情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利用水能发电的情况;拦河坝提高水位的意义;利用水能发电的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利用潮汐发电的方法和意义及其发电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3,阅读风能的利用

教学方法同上,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由学生提供关于风能的利用的资料(这是在上一节课应当布置的课题),学生提供的资料可以由班级共享.对于一般的教学过程,可以提出思考问题:风能的利用状况;风能的特点(优点和发展特点)等.

4,布置学生实践题目

调查本地域中水能和风能的利用状况;是否还有可以利用的水能和风能资源;实际的水电站的使用情况等.

九年级物理教学设计3

一导入

教师出示两个橡皮泥(一个成球形状,一个成船形状),将其放入透明水槽中,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为什么船形状的橡皮泥就漂在水面呢?那么它受到了什么力?

好,我们今天一块来研究一下。

二知识详解

出示前面学习过的弹簧测力计,大家重新认识一下。请同学发言,说一说我们应该如何来使用它,还应注意什么。

学生回答: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到零刻线、使用之前沿轴方向拉动几下。

好,大家来测一下小铁块的重力,请读出示数。

那请大家在想一想如果我现在将小铁块放入水中,会有什么变化,学生会看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减小了。那么是不是小铁块的放入水中后,重力减小了?

学生回答:不是,是水给了小铁块一个向上的浮力,所以示数会减小。

师:对,是水给小铁块的一个竖直向上的托力,这个竖直向上的力就是浮力。

(一)、浮力的定义,方向

1.定义: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的托力,这个向上的托力叫浮力。

2.方向:竖直向上

刚才这种是直接测量法,(F浮==G–F拉)先测出空力中小铁块的重力,然后将小铁块放入水中读出示数。

(二)、浮力产生原因

师: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浮力产生的原因。请看图正方体是一个有6个面,它的前后面、左右面在水中的压力是相等的。只有上下两个面压力不一样(浸入水中深度不一样,受到的压强不一样,那么它的受力面积相等所以压力就不一样)。通过压力差法来计算浮力的大小F浮==F向上--F向下。

师:大家注意,如果一个物体沉底了,那么它受到水的浮力了吗?思考一下。如果下表面与其它物体紧密结合在一起,就没有受到了浮力。例如在水中的桥墩。

(三)、探究浮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学生实验

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造船比赛:用大小相同的橡皮泥做船,用砂石作货物,看一看,谁做的船载的货物多?并思考:浮力的大小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

快乐游戏:造“船”比赛。学生每组一块大小相同的橡皮泥设计造船。并观察交流船只的差异,讨论,大胆猜测,交流讨论:浮力的大小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

快乐体验:将饮料瓶慢慢压入水桶,体会浮力的变化,观察水位变化情况,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变化情况。从中获得启示,进一步想象:浮力的大小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

学生可能猜想浮力与液体的密度、排开液体的体积、物体的重力、物体的体积、物体的质量、物体的形状、深度等因素有关系。

教师板书学生的猜测,并引导学生合并归类,引导各小组认领实验课题。按下列要求设计实验报告:实验课题、实验目的、实验仪器、实验步骤。

学生分组探究:

(1)利用测力计探究浮力与物体的密度的关系;

(2)利用测力计探究浮力与深度的关系;

(3)利用测力计探究浮力与液体的密度的关系;

(4)利用测力计探究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5)利用测力计、橡皮泥探究浮力与物体形状的关系。

请同学们通过实验来验证,分小组合作探究。

对小组的实验数据分析,得出粗略结论:即: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物体的密度、质量、体积、物体的形状等无关。

教师活动:总结学生的结论: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到的浮力只跟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得出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有关,最终推出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即阿基米德原理。

演示验证:利用溢水杯、弹簧测力计验证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然后说明阿基米德原理不仅适用于液体也适用于各种气体。

让同学们找找,感知生活哪些地方存在浮力。

最后对课堂小结。

九年级物理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 理解动能和重力势能的转化,能举例说明动能和重力势能的转化.

2, 理解动能和弹性势能的转化,能举例说明动能和弹性势能的转化.

3, 分析和解释实例,说明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过程,动能、势能、机械能的变化情况.

4, 建立能量的概念,树立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观念,为后面学习能的转化和守恒大小基础.

5、通过分析生产和生活中的实例,养成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习惯和能力.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安排了麦克斯韦滚摆实验来说明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接着又安排了把用细线悬挂起来的金属小球拉到一定高度放开,以及木球与弹簧片碰撞两个实验,来说明动能和弹性势能的相互转化.使学生一开始就注意到动能和这两种势能都可以相互转化.在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过程中,机械能减少转化为内能的问题安排在下一章讲,在这里没有涉及.教材最后分析了人造卫星绕地球运行过程中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目的是加强物理知识与现代科技的联系,使学生了解他们所学的物理知识,也可以用来解释一些高科技中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法建议

注重实验教学,分析上抛小球的实验到观察麦克斯韦实验,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和观察物理现象,清楚具体的过程,从速度变化、高度变化到能量变化,学生能从能量变化中知道能量的转化.

课本实验中动能和弹性势能的转化不用细致分析,但是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注意观察的分析木球碰撞弹簧片的过程,由于碰撞非常短,所以应当帮助学生想象弹簧片的形变,从而理解动能和弹性势能的转化.

教学中注意把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注重分析实例,例如分析射箭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分析卫星运行时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在分析卫星运行时,应当利用板图标出远地点和近地点,使学生养成画图帮助分析的习惯.

教学设计示例

第二节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课题】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重点难点解析】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分析转化过程.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运行过程中的能量转化过程.

【教学过程】

1, 实验引课

观察滚摆实验,用板图帮助分析.

实验时要注意观察:滚摆在下降过程中速度如何变化;上升阶段速度如何变化.

注意分析的问题:到点时,高度、速度特点;说明了什么;到最低点时,高度、速度特点;说明了什么;在下降过程中,高度、速度如何变化,说明了什么;在上升过程中,高度、速度如何变化,说明了什么.

实验结论: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2,新授课: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1)分析实例

方法1: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由学生自己列举能体现动能和重力势能相互转化的现象,并具体分析能量转化的过程.用讨论分析的方法完成课堂学习.

方法2:一般情况下,可以分析重点实例,例如分析乒乓球从某一高度自由下落过程中,不考虑空气的阻力,注意分析:乒乓球从某他高度下落到接触地面的过程;乒乓球从接触地面到发生弹性形变的过程;乒乓球逐渐恢复原来形状到反弹起来的瞬间;乒乓球反弹起来后上升到点的过程.

2)结论: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是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在乒乓球发生弹性形变过程和恢复原来的形状的过程中,是动能和弹性势能的相互转化.所以动能也可以和弹性势能相互转化.

3)其他实例分析:可以做课本上的实验2和实验3,并由学生自行分析在实验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4)难点分析:人造地球卫星在绕地球转动的过程中,分析能量的转化.

方法1,一把般情况下,学生由板图观察近地点和远地点的高度和速度的特点,从而分析人造地球卫星在从近地点到远地点和从远地点到近地点移动的过程中,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并知道机械能的总量是保持不变的,也为以后学习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打下基础.

方法2,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由板图观察近地点和远地点的高度的特点,并告知学生在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转动的过程中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让学生分析在卫星到达近地点和远地点的位置时,运行速度的特点是什么,并想象卫星是如何绕地球转动的,从而增强学生想象事物的能力.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课题名称】观察和分析某个动能和弹性势能转化的实例

【组织活动形式】学生小组

【辅导参考】

1,观察和实践蹦床运动,分析在接触蹦床过程中,蹦床发生弹性形变的过程和能量转化.

2,拆开一个玩具小车,观察上弦时,发生的弹性形变,以及它在恢复原状过程中的特点.

【评价方案】

1、学生自评.

2、写出分析和观察的过程.

3、应用到其他的实例.

九年级物理教学设计5

【教材依据】:本节课来源于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十二章机械能与内能第四节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

一、设计思路:

1、指导思想:物理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得过程,亲身体验,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同时物理教学中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发展能力,最终目的培养学生终身的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教材地位作用分析:本节课处于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二章第四节。本章整体学习能量知识,前面学习了《机械能》、《内能》。这一节是将机械能与内能进行结合,学习两种能量的转化及生活应用。同时本节也是对改变内能的方式的补充,所以学好前三节知识是前提,学好本节知识是对前面知识的提升和应用。

3、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通过探究实验,知道做功是改变物体内能的另一种方式

2、通过视频了解热机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3、知道四冲程内燃机工作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过程方法目标:

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提高探究能力、思维能力及合作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目标:

1、了解内能的利用在社会发展的意义

2、通过探索性实验,提高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培养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本节重点为:认识到做功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是其他形式能向内能的转化过程。难点是:通过观察、分析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实例,知道热机的工作原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实验现象的分析不会时,教师要为学生搭建一些问题台阶,帮助学生逐步通过现象分析到本质。在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情况分析时(外界对物体做功时内能增加;物体对外界做功时内能减小)通过实验归类,进行突破。对热机的工作原理这个重难点突破方法上,我采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刺激:有视频、有自主学习课本、有问题引导合作讨论、有模具针对点观察(曲轴的转动情况)。调动学生的各种学习机能来主动学习。

5、教法设计:

实验探究法、视频辅助法、指导读书法、问题引导法。运用实验探究法能更好的让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得过程,同时还能让学生亲身体验。视频辅助法把不容易展现的汽油机工作过程全方面多角度的展示给学生,弥补了模具小、可视性差的缺陷。指导读书法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阅读课本时教师通过问题引导,使自主学习更具指向性,目标性更强。对学生不容易理解的知识点教师通过针对点专门突破讲解。

6、学法设计:实验法、观察法、阅读法、讨论法。这些方法的应用都是为了让学生限度的参与教学,做学习的主人,自己参与,自己解决。

二、教学准备:利用铁丝、铅笔、图钉等随手可得的器材让学生动手体验做功可以改变物体内能。演示两个实验空气压缩引火仪、电子式火花发生器、酒精、小瓶,学生体会归纳内能与机械能的转化。利用汽油机模型、观看汽油机工作视频,物体与视频资源结合,学生通过多种方法学习。

教 学 过程

教学步骤

教 师 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新课引入

ppt图片导入提问: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是什么?

图片情境导入:为什么汽车高速行驶时,轮胎的温度会升得很高?

火箭上天,能量是如何转化的?

《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教学设计

《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教学设计

寻找图片中改变内能的方式,复习回顾旧知

复习旧知,引出新课题。

二、新课教学

1、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另一种方式

活动与演示:

(1)把图钉按在铅笔的一端,手握铅笔使图钉在粗糙的硬纸板上来回摩擦,用手触摸一下摩擦的地方,有何感觉?图钉的内能变化了吗?

(2)小组活动:弯折铁丝十余次,用手指触摸一下弯折处,有何感觉?铁丝的内能变化了吗?

(3)学生演示:空气压缩引火仪,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提问:在刚才的活动中,物体增加的内能从何而来的?能量是如何转化的?(在克服摩擦做功时,物体的机械能减少,内能增加,即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板书:改变物体内能的另一种方式:做功

提问:(1)采用哪些办法可以使铁丝温度升高内能增大?这些方法中,哪些是采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的?哪些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的?

学生举例,如:放在太阳下晒;在石头上摩擦;放在热水中烫;放在火上烧;用锤子敲;用力反复弯折等。

(2)仅凭铁丝温度升高内能增大这一现象,能否断定是通过热传递方式还是做功方式来实现的?(做功与热传递的等效性)

(3)你能再举一些通过做过来改变物体内能的实例吗?(钻木取火;飞船自由下落时温度升高;)

区别:热传递方式是内能的转移过程,能的形式没有变;而做功方式是机械能向内能的转化过程,能的形式已经发生改变。

2、热机

(1)热机中的能量转化情况

演示:演示点火爆炸实验。

《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教学设计 分析能量转化情况:化学能 内能 机械能

结论:酒精燃烧后的燃气对外做功,燃气的内能减少,转化成机械能。

(2)汽油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热机:是将燃料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燃气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

观看视频:汽油机的工作过程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并设问:

(1)汽油机的主要结构是哪几部分?名称各是什么?各有什么作用?

(2)汽油机完成一个工做循环要经历几个冲程?分别是什么?

(3)每个冲程的特点是什么?(从气门的开闭和活塞的移动角度分析)

(4)这四个冲程都有能量转化吗?如果有分别是怎么转化的?

(5)汽油机完成一个工做循环曲轴旋转 圈,活塞往返 次,四冲程内燃机只有________冲程对外做功,其他三个冲程靠_______完成。

第5个问题教师利用模具进行突破。

用考一考的方式来考察对汽油机的学习效果,用超链接制造出翻翻看的效果.

3、阅读:了解热机的发展历程。向学生补充一些蒸汽机、燃气轮机、涡轮喷气发动机、火箭发动机的初步知识。

4、小结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做一做

看一看

学生思考,内能的增加是通过什么方式?

归纳这三个活动的共性:做功,并且是外界对物体做功

学生举例

指导学生总结热传递与做功改变内能时的区别。

分析能量的转化情况

思考:与前三个试验的区别是什么?

学生看视频

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后经过小组讨论再回答

学生自主学习,互动交流后填写答案

通过多个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并归纳总结。注重知识的获得过程。

三个活动分别对应:克服摩擦做功、压缩做功,让学生总结共性,学会归纳的方法。

让学生明白:新旧知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进行归纳,寻找异同

由点火爆炸试验引出热机,同时与前面知识做一对比。让学生分清机械能与内能转化包括两种情况:外界对物体做功与物体对外界做功

先通过视频让学生对汽油机有一个整体认识

再通过问题驱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寻找答案

课堂练习

1、如图所示是热机的四个冲程,其中属于做功冲程的是( )

《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教学设计

2、汽油机工作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冲程是( )

A.吸气冲程 B.排气冲程 C.做功冲程 D .压缩冲程

3、汽油机在压缩冲程中,工作物质被压缩,气缸中气体的( )

A.压强增大,温度降低 B.压强增大,温度升高

C.压强减少,温度降低 D.压强减少,温度升高

作业布置

练习册21页1-----10题

板书设计

第四节 机械能和内能的相互转化(1)

一、 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另一种方式

克服摩擦做功 外界对物体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教学设计 压缩体积做功

二、 演示点火爆炸试验:物体对外界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三、 热机: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