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难过的歇后语

孙小飞老师

  【独木桥】——难过

  【木炭搭桥】——难过

  【朽木搭桥】——难过

  【香签棍搭桥】——难过

  【竹竿子搭桥】——难过

  【烟袋杆搭桥】——难过

  【牙签子搭桥】——难过

  【黑地里穿针】——难过

  【暗屋里穿针】——难过

  【暗室里穿针】——难过

  【泥菩萨擂流】——难过

  【泥菩萨摆渡】——难过

  【牵牛上独木桥】——难过

  【牵牛过独木桥】——难过

  【老太太走独木桥】——难过

  【天上裂了缝】——日月难过

  【筷子搭桥】——难过;路子窄

  【三十晚上逼债】——年关难过

  【麻秆搭桥】——难过;担当不起

  【紧着裤子数日月】——日子难过

  【烂板子搭桥】——难过;不顶事

  【貂婵嫁吕布】——英雄难过美人关

  【脱了鳞的鱼】——一天比一天难过

  【脱了鳞的黄鱼】——一天比一天难过

  【大年三十晚上熬稀饭】——年关难过

  【九曲桥上拖毛竹】——拐弯抹角;难过

  【勒紧裤带过日子】——日子难过;岁月难熬

  【吕布戏貂蝉】——英雄难过美人关;上当受骗

  相关阅读:歇后语的历史由来

  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是在唐代。《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经提到过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现象,却远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意思就是说,丢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歇后语。

  《辞海》: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多为群众熟识的诙谐而形象的语句,运用时可以隐去后文,以前文示意,如只说“围棋盘里下象棋”,以示不对路子;也可以前后文并列,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中国语言文字大百科全书》:歇后语是指说话的时候把一段常用词语故意少说一个字或半句而构成的带有幽默性的话语。通常有两种。1.原始意义的歇后语,指把一句成语的末一个字省去不说,也叫“缩脚语”。如《金瓶梅》里来旺媳妇说“你家第五的‘秋胡戏’”,就是用来影射“妻”,因为“秋胡戏妻”是有名的故事、剧目。也有利用同音字的。如称“岳父”为“龙头拐”,影射“杖”字,这里代替“丈”。2.扩大意义的歇后语,在北京叫俏皮话,是指可以把一句话的后面一半省去不说。如“马尾拴豆腐”省去的是“提不起了”。有时候也利用同音字。如“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在研究歇后语的渊源时,有些语言学家和语言学专著还述及其它有关名称。如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将歇后语列入"藏词"格一节介绍;郭绍虞在《谚语的研究》中,指出歇后语源起于"射覆语"(类似猜谜的一种形式);另外一些书上又列出诸如"隐语"、"谜语"、"谚语"、"缩脚语"、"俏皮话"等名称。加以比较,大都揭示出其中一些共同之处和相异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