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数学说课稿优秀范文合集

孙小飞老师

小学五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一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_大公因数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因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为学习约分做准备。按照《标准》的要求,教材中只出现求两个数的_大公因数。

2、教学目标

结合教材所处的地位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理解公因数和_大公因数的意义,探索找公因数的方法,会正确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与_大公因数。

能力目标:能根据两个数的不同关系灵活地求两个数的_大公因数。渗透集合思想,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情感目标:让孩子在生活经验中体会成功的快乐,体会数学与人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用数学”的理念。

3、教学重、难点:据以上的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理解公因数和_大公因数的意义,探索找公因数的方法,会正确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与_大公因数。

二、设计理念在概念教学中,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充分地发挥情境的作用。由“求”转变为“找”两个数的公因数,体现方法多样化。

三、说教学流程

结合教材、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实际,按照“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要求我设计了下面五环节:

1、复习导入:本节课的教学是学生掌握了因数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我出示两个数让学生说出它的所有因数。(16、12)

2、交代目标:只有明确了学习目的,学生才能更好的去自主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因而在学习新课之前我首先把学习目标出示给学生,让他们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3、出示自学提示: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自学,在给出目标后,我又帮助学生拟定了两个学习的提示,让学生学有所依,学而得法,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4、自主探究,汇报交流:

在学习“公因数,_大公因数”的概念,探究求两个数的_大公因数的方法时,让学生自己学,并在遇到困难时在小组群体中自由自在地交流,无拘无束地讨论,独立思考、相互学习。在讨论与交流中,思维呈开放(cn-teacher.com)的态势,不同见解、不同观点相互碰撞、相互引发、相互点燃,在汇报交流中强化对比,选出合适方法,从而实现个人与他人、小组与全班的全程对话。

5、教师的教:教师在引导学生汇报时结合本节课的特点进行相机教学。

小学五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二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属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长方体(二)”的内容,是在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的计算之后,进一步的理解和加深,是它的综合应用,紧贴于生活,对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有很大的帮助和作用。

二、目标分析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有趣的测量》说课稿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新课标的要求,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使学生体验“等量替换”的数学方法,发展数学的应用意识。

2、过程与方法:感受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情感与价值: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合作意识,感受数学的价值,体验学习的快乐。

三、教学重点: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及计算

教学难点:设计测量方案

教具准备:透明容器、不规形状的橡皮泥、石头、大豆、正方体、长方体。

四、学情分析:

五(1)班学生从组成上说,一部分属于原来中心小学的学生,他们学习认真、踏实、自觉,基础扎实,好学上进,而绝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各村学和教学班点,基础差、底子薄、生源杂,学习比较被动。对数学毫无兴趣,还有部分学生年龄小,在他们身上还明显地存在着儿童的天性,好动、好奇、容易分散注意力、自控能力差等。所以针对学生的性格特点和本班的实际情况,我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

五、教法分析:

我先用讲故事的形式,首先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当中,然后通过动手操作,演示等活动,引导学生去发现,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鼓励学生独立寻找不同方法和途径,把枯燥无味的数学变得即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有趣”和“测量”是我设计本节课的两个着眼点。让学生从测量规则物体的体积一下子过渡到不规则的图形中,思维跨度大,具有挑战性。怎样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获得新知,我采取三步走的策略:①先选取橡皮泥测量,由于学生都玩过,很容易理解;②其次,拿出学生非常熟悉的土豆来测量,由于土豆煮熟后和橡皮泥一样可以捏变形,也很快能找出结果。③再出现石块让学生探索,发现简便易行的_佳方案。④_后通过实际应用和发散思维的方式在练习、巩固的基础上,结束本节课。

六、教学过程设计:(7个环节)

1、复习旧知,首先复习长方体(正)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说出共用的计算公式。

2、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谁知道乌鸦喝水的故事?为什么乌鸦能喝到水?难道我们人类还不如动物聪明吗?以其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敢于和乌鸦比高低的学习热情。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了起来,这时出示橡皮泥、土豆、石块等物体,从外形上得出规则和不规则体的概念,谁能说出它们的形状?这些物体、形状不像长方体(正)的形状那样规则,没有一个固定的形状,称这样的物体为不规则物体,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测量(板书: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测量)。提示课题。

3、提问:怎样计算它们的体积,看谁能想出办法?放手让学生积极思考方案,对可能出现的情况及时鼓劢,让学生大胆探索也是这节课的难点。

①估算;②像皮泥捏成长方体(正);③土豆煮熟后压成长方体(正);④把石块(铁)磨成长方体(正)。

如果像石块、铁、鸡蛋等不易改变它们的形状或不允许改变形状的时候,该怎么办?提示能不能由乌鸦喝水的故事得到启发?引入第第⑤种方案。

教师演示:将石块沉入水中。(学生仔细观察):①有何变化?②讨论:水面为什么会上升?(体积增加)③增加的部分在哪里?与石块的体积有什么关系?④石块投入水中后,什么在变?什么没变?(长、宽不变,水面的高度在变)。⑤怎样计算石块的体积?必须知道哪些条件?容器的长、宽、水的高度:原来水的高度

放入石头后水的高度

升高的水的高度

回答了以上的问题石块的体积=容器的长×宽×升高的水的高度。学生很轻松地找到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说明乌鸦为什么能喝到水的原因。

以上是本节的重点,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思路进行的,这样一来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4、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谁还能想出其它办法?

①逆方法;②装满水。再次鼓励学生。

5、巩固练习:由生活中的数学又返回到实际应用。

例:出示小黑板

铁块的体积=底面积×高 由此可得到另两个公式:

底面积=体积÷高 高=体积÷底面积

让学生活学、活用,达到一题多变,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效果。_后应强调水的体积与铁块体积的单位统一。(L=dm3)

6、小结:本节是对已学过知识的综合运用,充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只有理解了,才能把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然后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整堂课,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兴奋状态,是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当中找到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也达到了新课标提出的“老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这一要求。

7、作业布置:

P55第1、2题,2题作为课后思考题:也是对本节知识的延伸和拓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1、如何测量一粒黄豆的体积?2、刚才的实验中,只能长水吗?

小学五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三

说教材

本小节在学生认识了一格代表2个单位、5个单位的纵向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通过两个例题继续介绍一些常见的条形统计图:一种是横向条形统计图,另一种是起始格与其他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根据统计图表进行初步的数据分析,通过分析寻找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作出进一步的判断和决策。

学生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对条形统计图的结构、数据的表示方式,以及条形统计图的作用,都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为下一阶段学习折线统计图打下坚实的基础。

和前几册教材的要求相同,我们不要求学生完整地制作条形统计图,只要学生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就可以了,根据教材特点及学生知识发展水平确定本节教学目标及重点:(1)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条形统计图的意义,会看条形统计图.(2)初步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3)正确分析条形统计图,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说教学方式方法

要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由于学生已经有了很多关于条形统计图的知识基础,教学时可以放手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的方式探索新的知识,通过这种学习方式,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的开放性。本节课的内容简单,发挥优生的作用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及图

某商店六月一季度矿泉水销售情况统计表(略)

学生完成统计图.

(复习旨在回顾旧知调起学生知识基础,为本节内容做好知识铺垫)

过渡:统计图还可以怎样画?(激起学生学习欲望)

二.直接出示教材上的横向条形统计图(空白).

学生说说这个统计图与以前见过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它的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然后让学生根据以前学过的知识,通过小组讨论,自行完成统计图。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创意,设计出各种各样的横向条形统计图。此时,学生的设计方案可能是很开放的,例如,有的学生只是把纵向条形统计图进行90度旋转,得到的横向统计图横轴与纵轴的方向始终与规范的统计图不一致(其实,这些“统计图”也同样反映这些数据的状况,只是不够规范而已)。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教师再出示规范的横向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完成,这样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_后,让学生讨论一下:如果下周要进货,哪种品牌的矿泉水应该多进些,哪种品牌的应该少进些?并说明理由。通过讨论,使学生发现数据背后隐藏的信息,利用统计结果进行决策,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这部分属于知识拓展,这也是学习本节课的根本目的所在,学到了数学知识要为我们生活所用)

四.课后习题指导,巩固知识,学以致用.

课后小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