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西湖教学设计精选范文合集

张东东老师

小学语文西湖教学设计范文一

我今天要说的课是小学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课《西湖》。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

2.学生分析:学生都没有到过西湖,对西湖的美景毫无感知,再加上学生只有九岁,常规教学中,单凭语言文字的描述他们是不能够完全领会西湖如诗如画的美景的。因此,根据学生特点,我在本节课主要应用了信息技术手段,解决重、难点。

二、教学目标:

依据教学要求,我设计了如下三个教学目标,分别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结合信息技术手段,使学生品味、感受西湖的清奇秀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2、能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四步:

其中前两个是我在本节课中整合点的主要表现部分。具体我是这样操作的: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上课伊始,我先播放了西湖美景的视频,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感受西湖迷人的风光,随着播放,学生进入西湖美丽神奇的湖光山色之中,激发他们对西湖深深的向往之情,然后,乘势导入新课。

(二)、研读课文,领略西湖风光。

首先我让学生认真倾听课文第一自然段的朗读,让他们从文字中感受杭州和西湖的美丽,再结合图片重点帮助学生理解“镶嵌”和“明珠”的意思;接着我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朗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让他们从优美的文字中感受西湖的美丽风光。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差,只是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是无法真切的感受到西湖的清奇秀丽的。这时我就想到了应用信息技术手段让学生亲自到西湖体验一回。因此我为学生展示了由声音、文字和图片组成的画面…通过这种方法,学生不仅真切感受到了西湖的美景,也学会了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这也就解决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最后我为学生展示了夕阳斜射和华灯倒映下西湖的美景,将月光下西湖的景色呈现在学生的眼前,然后我让学生配乐朗读,提高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能力,这也是对教学重点的巩固。

(三).全课小结:

我以苏轼的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结束了今天在西湖的游览,也为本节课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四),拓展延伸;

在这一环节,我为学生提供了几个西湖的相关网址,让学生课后自由发挥,,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索西湖的兴趣,也增大了本节课的信息量,使语文教学由课堂延伸到了课外。

小学语文西湖教学设计范文二

设计理念

《西湖的绿》是一篇游记,一般教法是引导学生抓住景物的特点,但往往在教学中理性的成分多一些,满足于能概括出景物的特点,而具体地感悟和用心体验少。根据新课标的精神,应引导学生在后者下功夫。

设计特色

引导学生多层次地深入体验西湖的绿。

教学流程

一、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

教师:《西湖的绿》这篇游记,写于40多年前。几十年过去了,喜爱它的人不见少。它到底有多大的魅力,你们想知道吗?

在学生阅读兴趣激发起来后,教师要求学生按阅读提示自学,并在小组里交流。

二、整体感知,了解西湖的绿

教师:这篇游记的魅力,就是写出了作者对西湖的独特感受。她对西湖的独特感受是什么呢?

(估计多数同学在初步阅读后会回答,作者对西湖的独特感受是西湖的绿。)

教师:作者宗璞是个擅长直接描写景物特点的人,她在文章中直接用了二十多个绿字,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把含有绿字的词语或描写绿的词语找出来,然后小组里交流。

先自读,再小组交流,然后小组汇报,老师把它写在黑板上。(含有绿的词语或表示绿的词语有:绿、绿色、绿意、苍翠欲滴、绿得发黑、碧澄澄的、绿得幽、绿得野、绿得闲、绿茸茸、绿阴阴、青绿、苔绿)

教师:一篇不到2000字的文章中,作者用了20多个绿的,但是我们都一点也不觉得重复,多么了不起啊,请再读课文,让西湖的绿深入我们的心。

三、点上探究,体验西湖的绿

教师:作者感慨地说,黄龙洞绿得幽,屏风山绿得野,九曲十八洞绿得闲。灵隐、苏堤、花港观鱼看到的绿又是怎样呢?喜欢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再想想那里绿得怎么样,也各用一个词语概括那里绿的特点。

在学生自读和小组交流基础上老师作适当点拨。

教师:灵隐绿得怎样?苏堤绿得怎样?在花港观鱼,看到的绿又是怎样?请根据你们的理解上来填写,再说说,你为什么要这么填。

不管填上什么词语,能说出一定的理由就要鼓励。然后加以引导。

1、灵隐的绿

估计学生会在灵隐的绿填上丰富、丰富多彩、多姿多彩等词语,老师要引导学生读体会,从道旁的树、飘着的雨、飞来峰上的树、小径上的青苔、亭旁的溪水等去感受灵隐是绿得多姿多彩。

2、苏堤的绿

估计学生会说苏堤绿得阴或绿得美。苏堤绿得阴,苏堤两边是湖水,湖水是绿的,路旁的树是绿的,似乎从树梢一直绿到了地下。苏堤绿得美,树上的青苔有趣,多种形状都有。

3、花港观鱼看到的的绿

估计学生会说,花港观鱼看到的绿,绿得活泼、绿得成熟、绿得生机勃勃。要引导学生从作者对荷叶的绿的感受中,体会到花港观鱼看到的绿,绿得充满生机。

四、体验导游,再现西湖的绿

教师:西湖是这么的美,每年来旅游的人国内客人上千万,国外旅客也有几十万。你能根据课文的描述,当一回导游吗?喜欢带到哪个地方就带到哪个地方,要尽量用上课文中的词语。

(生模拟导游)

五、课外阅读,了解西湖更多的美

教师:西湖的美是多方面的,不同的人去西湖会有不同的感受,请课外找一找有关描写西湖的诗文读一读,那时你会有更多的感受。

小学语文西湖教学设计范文三

设计构思

西湖除了景美,其蕴含的深厚的人文底蕴,更显其无尽魅力。一个个神话,一篇篇诗文,一曲曲悠扬的乐声在西子湖畔回旋飘荡着,难怪诗人张岱由衷感叹“日日看西湖,一生看不足”。

为了让学生了解西湖秀丽的景色,拉近文本与学生的距离,在课件制作中可配上相关的图片、音乐以及视频,借助鲜活的画面帮助学生领略本课语言文字的清新、流畅。课件以网页形式呈现,体现了良好的`交互性。学生可根据老师提出的各种要求,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也可以将自己的学习体会通过博客回复发表出来。课件的设计,在围绕课文的基础上,大胆挖掘,使之成为一个关于西湖的综合性学习网站。

课前准备

利用各种渠道广泛搜集、整理、筛选有关西湖的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声频和视频。建构网页框架,确立网页栏目,选定网页色调,用Frontpage制作一个网络课件,用于课堂教学。

基本演示

《西湖》是三年级上学期的一篇课文,在教学第一课时的时候,我尝试上了一堂网络课。

一、录像导入,引导入境。

播放一段西湖的录像。教师配以优美的语言:西湖三面青山,宛如镜框,一泓碧水恰似明镜。亭、台、楼、阁点缀在青山绿水之间犹如一幅秀美多姿的画卷。

二、初读课文,正确读词

请学生自己读一读课文,再从语言文字中感受西湖的美。读时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碰到生字新词多读几遍。学生可借助于每小节后的小花所连接的词语FLASH,扫除朗读障碍。

三、再读课文,媒体解难

请学生再读课文,这一次要求学生读出自己对课文的初步理解。读时,碰到不理解的地方让学生看看相关的连接;读不好的句子,点点小喇叭,听听电脑中的朗读。

四、质疑问难,学习文首。

播放悠扬的琴声,让学生借着《春江花月夜》这首优美的曲子朗读课文第一小节,并鼓励学生读后质疑。

五、感情朗读,理清脉络。

西湖这颗明珠一景一物,无不突显出它独特的美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景读给大家听,要求读出它的美来。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大致了解了文中的美景。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配上音乐选上一景来读一读。

六、学习生字,体现自主。

请学生点击生字FLASH,自主学习左右结构的生字,了解生字的书写笔顺,并想想用什么方法记忆生字。

七、结束本课,布置作业。

结束本课之前,激发学生深入了解西湖的兴趣,鼓励他们通过自己浏览网站,去领略西湖的美景,以及它深厚的文化底蕴。

本课特色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在教育中的运用,网络教学也在基础教育领域不断发展。本课,我尝试利用网络使第一课时也出彩。

一、新课导入——教学伊始的第一个高潮

课伊始,利用一段西湖的录像导入,让学生从录像中,亲自体验西湖的美,孩子们一边看,一边轻声地赞叹着,浑然一个旅游者的角色。录像的介入渲染了气氛,使学生对所学习材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较快地进入情境,为下面的学习作了一个铺垫。

二、读通课文——不经意间所蕴涵的兴趣

学生要读通顺课文,首先要读准读好生字组成的词语。当学生知道点击每小节的后面的小花里藏着难读的词语时,都想试上一试,朗读词语的兴趣浓厚。而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或一些常识性的词语,我在文中做了许多的连接,有图片的,有视频的,也有网页形式结合图片、文字的。这些视频和画面为学生提供了鲜活的表象。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帮助,当他们碰到学习障碍时,就能点点相关连接帮助扫除障碍,理解词语。

三、自主学字——无形中提高学生自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