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初三名师课程教案1
《谈创造性思维》
教学目标:理解观点和支撑观点的材料之间的关系。(重点)
学习围绕中心论点,逐层展开论述的论证思路。(难点)
感受作者的求异思维让自己有创造力。(重点)
教学内容:
一、基础部分:
1、作者信息:
罗迦?费?因格(1948—),当代美国实业家、学者、创造学家,是“创意思考顾问公司”的创立人与总裁。“创意思考顾问公司”位于加州,专门提供激发创意与革新的方法。他为全球各大企业提供演讲与专业课程,这些公司包括可口可乐、奇异公司、迪士尼、英特尔、MTV、微软公司、美国太空总署、苹果电脑、花旗集团与美国奥运协会。他之前写作过两本创意思考的书籍:《当头棒喝》与《在屁股上踢一脚》,并推出广受欢迎的《创意大惊奇》卡片书。
2、词语及正音:
汲(jí)取根深蒂(dì)固锲(qiè)而不舍孜(z)孜不倦
汲取:吸取。汲,从下往上打水。
根深蒂固: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
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孜孜,勤勉、不懈怠。
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喻,明白。
二、课文内容简析:
一)概括每段内容:
1段:以一个选择题为引子,引发下文的议论。
2段:说明选择题的答案不是的。
3段:由数学问题推而广之,说明“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4段:过渡段,承上启下。上句总领前文;下句发问,引出对创造型思维必备条件的论述。
5段:论述创造性思维要有渊博的知识,因为知识的组合能形成新的创意。
6段:论述创造性思维要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以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的毅力。
7段:列举谷登堡发明印刷机和排版术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创造性思维在于不断运用新知识、探求新事物的意识和态度的观点,增强说服力。
8段:列举罗兰?布歇内尔发明游戏机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创造性是思维在发明创造中的作用。
9段:用两个问句过渡,重在明示作者进一步论述的内容。
10段:引用某心理学专家小组调查研究的结论,说明有创造力的人和没创造力的人的区别,使论证更具性。
11段:认为自己不具有创造力的人,其实不是自己没有创造力,而是由于被动的自我压制,使自己的创造意识被埋没了。
12段:拥有创造力的人总是主动地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并不断地寻找突破口,使之变为现实。
13段: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
二)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1--3):提出问题: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第二部分(4-12):分析问题:论述探求新事物有赖于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必备的条件及区分一个人是否有创造力的根据。
一层:(04-8)论述创造性思维必备的条件。
二层:(9-12)论述有无创造性思维的区别。
第三部分(13):得出结论: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
三)论证方法简析:
1、摆事实(举例论证、事实论证)
列举谷登堡发明印刷机和排版术的事例。
列举罗兰?布歇内尔发明游戏机的事例。
列举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等名人事例。
2、讲道理(道理论证)
引用某心理学专家小组调查研究的结论
四)相关问题探究:
1、议论文中常常用设问句。设问是一种无疑而问、自问自答的修辞方式。它的作用有:答:提醒注意,引发思考,突出某些内容,使文势有变化,起波澜;在结构上起承接、
过渡的作用,使文章结构紧密,条理清楚。文中设问均有引发读者思考的作用,后例还有承接、过渡作用。
2、本文主要论述什么问题?
答:主要论述怎样才能拥有创造力的问题。
3、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答: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不满足于—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如果能做到这些,就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语文初三名师课程教案2
《刘姥姥进大观园》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文中“蓼溆、肏攮、敁敠、_”等字词的读音,以及“篾片、调停、撮弄、不伏手、促狭鬼”等词语的含义。
2.初步了解曹雪芹与《红楼梦》相关文学常识。
3.通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
1.疏通文意,了解作者如何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掌握环境描写的特点。
2.分析刘姥姥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勤俭节约、不追求虚荣的高尚品质。
2.培养学生对祖国古典文化的喜爱之情,养成阅读名著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刘姥姥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难点:体会作者写“刘姥姥进大观园”这场“笑剧”的深刻含义。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小组合作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先一起来看一段视频。(播放87版《红楼梦》视频:《刘姥姥二进荣国府》片段,根据教学需要适当截取)相信大家对《红楼梦》都不陌生,通过这段视频我们对今天要学习的文章和主人公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刘姥姥进大观园》这篇课文,一起跟着刘姥姥的步伐,看看富贵奢华的贾府,也通过刘姥姥的言行举止来分析她的性格特点。(板书题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根据注释明确难读、难懂的字词,疏通大意。
明确:蓼溆(liǎoxù) 捏丝戗金(qiàng) 篾片(miè) 银箸(zhù)
2.概括全文,划分结构。
(1)自由朗读课文,划分全文结构,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儿?
明确: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和贾府众人一起吃饭,席间出丑,逗得上上下下大笑不止。
(2)划分全文结构,每一部分分别讲了什么?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明确:可以划分为3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凤姐、鸳鸯等人设局拿刘姥姥取笑。
第二部分(第4-9段):刘姥姥上演“笑”剧的过程。
第三部分(第10-11段):凤姐、鸳鸯道歉、以实情相告,刘姥姥表达“笑”剧后的感慨。
(三)深入研读,重点感悟
1.分析这场“笑剧”
(1)刘姥姥在贾府的这场“笑剧”是谁导演的?她们为什么要导演这场“笑剧”?
明确:刘姥姥在贾府的这场“笑剧”是凤姐、鸳鸯等人主导的。因为她们觉得刘姥姥的一言一行都很滑稽有趣,与平时见到的人都不一样,与这座大观园格格不入,就想拿刘姥姥逗乐、取笑,同时也为博贾母一乐。
(2)这场“笑剧”的背后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深意?
明确:这场表面充满欢乐的“笑剧”背后,是作者悲天悯人的情怀。作者对刘姥姥充满着悲悯与尊重,通过对“刘姥姥”这一具有代表性的下层劳动妇女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下层劳苦人民艰难追求温饱生活的同情;同时,作者通过刘姥姥参观富贵奢华的贾府的视角,对贾府这种“朱门酒肉臭”的奢靡、_生活进行了深切的谴责。“笑”的背后是沉重的社会现实,以及作者的深刻思考。
2.人物形象分析
(1)这篇课文描写了筵席上众人各具情态的“笑”,自己阅读后进行小组讨论,说说主要人物的笑有什么不同,分别反映了他们什么性格特点?
(小组讨论,派代表发言)
明确:
凤姐、鸳鸯的笑:笑而不露,反映出她们善于计谋,爱耍小手段、取笑、捉弄人的性格特点。
探春、史湘云、薛姨妈的笑:自然流露,反映出她们率真、爽朗、不受拘束的性格特点。
林黛玉的笑:极力控制,反映出她含蓄、有教养而又谨慎的性格特点。
宝玉的笑:笑到钻到贾母的怀里,反映出他的天真、孩子气的性格特点。
惜春的笑:笑得肚子疼,让奶姆给揉肠子,反映出她娇气、孩子气的性格特点。
贾母的笑:笑得眼泪流了出来,反映出她仁慈、富有同情心的性格特点。
(2)分析刘姥姥这一人物形象
刘姥姥是一个乡下妇人,没见过什么大市面,参观、游览宛如仙境的大观园,对什么都觉得新鲜,充满好奇,闹了很多笑话。而刘姥姥的言谈举止与贾府众人平日里所见到的截然不同,因此也引起了大家的兴趣。刘姥姥的种种话语与行为,虽引人发笑,但都出自她的本性,淳朴率真、自然流露,毫不做作,表现得恰如其分。所以她虽然俗,却俗得可爱。
刘姥姥是一位七十五岁的老人,有自己的生活阅历。她知道自己扮丑,是为了博贾母一乐,为了自己生活,她不得不充当大家的“笑料”,配合演好这出“笑剧”,放下自己的尊严,以期获得别人的同情,得到些恩惠,好维持自己的生计。从这个角度来说,刘姥姥虽然没什么文化,确是一个“大智若愚”的人。
面对贾府的金碧辉煌,刘姥姥惊叹、夸赞,却没有流露出羡慕、奢望的情态,反而屡次感叹贾府的奢侈,同时仍保持着善良与淳朴,只想着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在席间,刘姥姥觉得金银的筷子反而没有自己平时用的合手等细节,刻画出刘姥姥朴素实在、不贪慕虚荣的农村妇女形象。
3.分析文中对贾府的环境描写
明确:课文通过刘姥姥的视角,描写了大观园的金碧辉煌。“大观园”是《红楼梦》中的典型环境,它见证了贾府的兴衰,是全书主要人物活动的重要场所,众多情节在此展开。小说中环境的描写是为了推动情节发展与塑造人物,刘姥姥进大观园这一故事也不例外。正是在参观大观园、与生活在大观园中的许多人物的接触中,作者刻画了一个栩栩如生的“刘姥姥”形象。
(四)拓展延伸
播放电视剧“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片段,结合课文及课外的积累,谈谈在一进荣国府时,刘姥姥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与刘姥姥进大观园时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五)小结作业
今天我们学习了《刘姥姥进大观园》这篇课文,见识到了贾府的富贵奢华的生活,也认识了刘姥姥这一善良纯朴、言谈风趣、有见识,又大智若愚、不失劳动人民本色的形象。
课后认真读一读《红楼梦》中这一章的全部内容,写下自己的认识。
语文初三名师课程教案3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一、教材分析
这篇文章是议论文单元的第一课,采用鲁迅先生的驳论文作品,拉开了本单元探索思想上求知之路的序幕。在篇目安排上,学生们已经接触过议论文,了解了立论文的特点。本文的出现,可以使学生们了解驳论文的特点,对鲁迅先生的杂文风格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二、学情分析
鲁迅先生的作品一直以来多是语文课本中的难点。其难度在于,一方面时代背景离学生的生活比较久远,他们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另一方面,鲁迅先生的杂文作品,虚实结合,褒贬结合,语言风格犀利,学生们无法准确把握其中深刻的内涵。所以,理解本篇驳论文就更有难度了。因此,讲清背景、加强引导、帮助学生理解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三、教学目标
1.了解驳论文的特点。
2.结合时代背景,体会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
3.感受鲁迅先生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四、教学重点
1.理解个别语句的深刻含义。
2.学习驳论文的写法。
五、教学难点
1.时代背景赏析语句。
2.了解鲁迅先生幽默讽刺与热情颂扬相结合的语言风格。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环节一:课文导入
教师引导:大家都知道鲁迅先生,有一部的杂文集,名字为《且介亭杂文》,大家知道这部作品的名字是怎么得来的吗?这还得从当时的时代背景说起。
学生活动:交流之前预习查找资料得出的介绍,了解名字的由来。
(二)环节二:解读题目
教师引导:《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题目读起来是什么语气?题目有什么内涵?
学生活动:尝试读出疑惑、质疑的语气并讨论标题的内涵。
(三)环节三:寻找观点
教师引导:立论文构成要素为论点、论据和论证。那么驳论文作为一种特殊的议论文样式,由哪些要素构成呢?请从文章一二段中找出被驳斥的观点是什么?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总结驳论文的要素并找到被驳斥的观点。
(四)环节四:研究驳论方式
教师引导:批驳错误观点时,可以针对论据也可以针对论证过程,证明以上
两者为错误的,进而论点也站不住脚了。本文采用了什么批驳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是作者承认“事实”,但是论据只能证明失去了“他心力”而不是“自信力”。从而证明论证过程是错误的,所以中国人失掉自信力的观点也是错误的。
(五)环节五:分析语句
教师引导:分析第一段三个“事实”,在排列顺序上有什么讲究?
学生活动:由自夸地大物博到寄希望给国联,到求神拜佛,是由此及彼,由
实到虚的过程。
第二课时
(一)环节一:区分含义
教师引导:“自信力”“他信力”和“自欺力”分别是什么含义?
学生活动:自信力指信自己;他信力,即信别人,比如“国联”;自欺力指既不敢面对现实,又不自立自强,反而去求神拜佛,信神灵。
(二)环节二:明确观点
教师引导:作者认为“中国人到底失掉自信力了吗?”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学生活动:分析、讨论,找出作者主张的观点。
(三)环节三:赏析重点语句
教师引导:作者认为没有失掉自信力的中国的“脊梁”指哪些人?他们的自信来
自哪里?
学生活动:可以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来谈,他们的自信来自于信仰及忧国忧民的
责任感。
(四)环节四:举例印证
教师活动:分别举例说出历苦干、硬干、为民请命、舍身求法的人。这组排
比讲究顺序么?
学生活动:引导学生举出各类人物的事例并从这组排比的递进关系中体会内涵。
(五)环节五:赏析词句
教师活动:“状元宰相”和“地底下”分别指什么?
学生活动:分别指统治阶级的“御用文人”和变革社会的积极力量。
(六)环节六:总结梳理
教师活动:总结驳论文的特点及鲁迅先生杂文的语言风格。
学生活动:分析、体会。
语文初三名师课程教案4
《范进中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认识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生活。
2.过程与方法:感知艺术形象,学习运用描写人物的手法;品味小说语言,领会讽刺艺术的魅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重点难点】
教学重、难点:了解范进这一形象的典型性,了解作品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及其作用;品味小说的语言,领略古代小说的讽刺艺术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在我国封建社会,要改变个人命运,大多数人只有凭借参加科举考试,凭“四书五经”才能敲开仕途的大门。可惜有人中举了,却疯了,他就是范进。今天,我们就借吴敬梓的眼睛,通过范进及其身边人来感受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二、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答案示例:全文分成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l~2段):写范进进学回家到中举前的情况。
第二部分(3~11段):写范进中举后情景。
2.课文是怎样描写范进的喜极发疯的过程?
答案示例:范进喜极发疯的过程可分作四层。
第一层写昏厥:用“看”“念”“拍”“笑”写范进喜极的动作,用“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写范进昏厥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中“噫’写出惊喜过望的心情,说“好了”是因几十年追求功名,一旦实现,富贵荣华滚滚而来。
第二层写疯跑:用“爬将起来”“拍着手大笑”“飞跑”这些动作描写,写足了范进的疯劲,用重复的语言,写狂喜的心情。
第三层写跌倒:用富有讽刺性的外貌描写,写范进一脚端在塘里的丑态,“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包含了极其强烈的讽刺意味。
第四层写疯走集上:“拍着笑着”的动作描写,写尽范进的疯态。
三、研读分析
1.课文写范进的喜极而疯说明了什么?
答案示例:在封建社会,读书人一旦中举,那就平步青云。范进末中举前穷愁潦倒,受尽屈辱。中举后,即能吐尽几十年的苦水闷气,从此将身价百倍,富贵荣华。因此,这是范进梦寐以求的,一旦到手,竟喜极而疯。文章着重刻画范进癫狂的丑态,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2.范进是本文着力刻画的中心人物,试分析范进的人物形象。
答案示例:范进是一个热衷功名的下层知识分子,大半生穷困潦倒,到54岁才考进秀才。他中举之前,邻里没有周济他,地位卑微,受人歧视,岳父可以任意辱骂他。范进中了举,情形就完全不同了。梦寐以求的功名富贵一旦出现,政治、经济、社会地位一旦改变就使他惊喜得发了疯。那可憎可笑的疯癫形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范进的喜疯病被胡屠户一骂一打治好后,他回忆疯中的情景,别的都“昏昏沉沉”记不得,唯独“记得是中的第七名”。
3.范进中举前后,周围人对他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课文用什么手法写出这些变化?
答案示例:小说运用对比手法,运用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通过写周围人在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范进未中举前,家里断粮有没有乡邻来接济。中举后乡邻有拿鸡蛋来的,有拿白酒来的,也有背了斗米来的,也有捉两只鸡来的,范进疯了都是众邻居来帮忙。表现了众乡邻对权势者或敬畏或滔媚,对不幸者冷酷无情,体现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
4.文中多处引人发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答案示例:讽刺。本文的特色在于它的讽刺艺术。本文主要用了对比、夸张和细节描写直接写实三种讽刺的表现形式。
(1)对比:范进中举前后在贫富、哀乐、荣辱等方面的巨大变化,在人物关系上是“冷”和“热”的鲜明对比,以及范进本人从唯唯诺诺到圆滑世故的变化;
(2)夸张:范进喜极而疯,胡屠户一巴掌居然能治疯;
(3)细节描写直接写实:白描式的细节描写,如“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前后对比的细节描写,如范进中举前,胡屠户离开范进家时“屠户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范进中举后,胡屠户离开范进家“说了一会,千恩万谢,低着头,笑迷迷地去了。”夸张性的细节描写,如屠户打了一巴掌后,手掌弯不过来;对范进的细节描写,卖鸡时和发疯时的表现,让我们认识到封建科举制度下文人的迂腐、病态和畸形的心理。
四、课堂小结
本文着力刻画了范进这个热衷科举的下层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描述了穷秀才范进中举前后的生活经历,深刻揭露并辛辣地讽刺了封建科举制度,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及其对读书人的腐蚀和毒害。
本篇课文的核心在于揭露了科举制度的弊端,福建教师招考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对范进中举前后的变化进行对比。
语文初三名师课程教案5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1.了解丁肇中,理解“格物致知”的含义以及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
2.理清行文思路,把握作者的思维流程,学习本文运用的论证方法。
3.引导学生切实感受富有实验精神、创造精神的重要性,自觉培养“格物
致知“的精神,争做一个注重实践,有开拓精神的人。
教学重点:
(l)领悟理解“格物致知”精神的内涵极其重要性。
(2)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理解文章的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探究“研究人文科学”和“在个人行动上”也要重视实验精神的原因
教学方法:
分析归纳法,指导学生通读课文,把握各段意思,理清行文思路,归纳本文的三要素。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同学们,前几天,老师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则消息:四川省的一名女高中生今年以比较高的分数考入了中国科技大学物理专业。入学后,她的高超的计算能力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交口称赞。可是,她做实验的能力非常差,一连三周下来,她竟未能完整地做好一个实验,这又使她的老师大为恼火。这是一个典型的高分低能的例子,造成这个女大学生高分低能的原因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丁肇中先生《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这篇文章,或许,我们能从中找到答案。下面,我们首先对丁肇中先生做一个了解。同学们请看大屏幕。
2. 明确学习目标
3. 了解作者
4. 检查预习:
(1)注音:丁肇( )中 不知所措( )
(2)释词:
格物:推究事物的道理。
致知:求知,得到知识。
诚意:真心。使自己的思想诚恳。
正心:端正心思。
修身:旧时指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齐家:整齐家政。
抽象:不能具体经验到的,笼统的;空洞的。
袖手旁观: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
一帆风顺:比喻非常顺利,毫无挫折。
(二)整体感知
1. 朗读课文,回答导入问题
同学们找到造成这刚才那个女大学生高分低能的原因了吗?
(明确)例:刚才那个女大学生因为没有格物致知精神,没有实践能力,所以她的动手能力比较差.。
我觉得这是因为中国的传统教育没有正确地理解和运用格物致知精神,而中国的学生在这个文化背景之下,也是偏向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偏向与抽象思维,而不愿意动手,才造成了刚才那个女大学生高分低能。
2. 整体分析课文内容
(1)师:这两个同学回答得非常好,实际上,造成了刚才那个女大学生高分低能的原因就是因为她缺少格物致知精神。格物致知精神既然这么重要,“格物致知”中国词究竟是上面意思?
明确:格物致知就是“从探察事物而得到知识”的意思。“格物致知”作为一种精神,是指从推究事物的原理而得到知识的一种精神。
(2)师:传统的中国教育为什么不重视真正的“格”?传统的中国教育有什么弊端?
明确:传统的中国教育不重视真正的“格”,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传统的中国教育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缺乏对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3)师:作者说我们每个人应该有格物致知精神,那么,我们为什么应该有格物致知精神?作者是怎样论述的?
(学生浏览课文,筛选信息,合作讨论,形成一致观点)
明确:前面两位同学总结得很好,我认为作者讲了三方面的道理来证明“我们每个人应该有格物致知精神”这个论点的:
道理(1)这是由传统中国教育导致的中国学生的弱点决定了的。
道理(2)这是被科学进展的历史和实验的过程证明了的。
道理(3)这也是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所不可少的。
作者提倡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即培养学生的实验精神,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这对于今天素质教育中要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4)判断一个人是否具有“格物致知”的精神关键是什么?
明确:判断一个人是否具有“格物致知”的精神关键是他是否对事物客观的、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积极主动的探索,也就是我们平日所说的“努力探索”的精神、“勇于实践”“大胆创新”的精神。不具备这些,就不具备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
(5)简述本文的论述思路
明确;本文的题目就是中心论点。开头紧扣题目,有“格物致知”的出处,引出对其含义的理解以及我国古代对“格物致知”并不重视的原因分析,澄清人们的错误认识,接着作者从实验过程的两个特点,中国学生存在的问题和作者自己的亲身经验三个方面着重分析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的重要性,最后指出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的两个意义,并发出号召。逐层深入说理,思路十分清晰。
(6)归纳本文结构
讨论并归纳:可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三个部分来列提纲。
第一部分(l~2段):提出问题。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要格物致知。
第二部分(3~12段):分析问题。
第一层(3~5段):分析中国教育不重视格物致知的社会根源。举例王阳明的格物是格已,这种观点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
第二层(6~10段):分析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第三层(11~12段):分析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中国学生的现状以“我”举例。
第三部分:解决问题。强调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的意义并对我们这一代提出希望。
(三). 合作探究,明确本文论证方法
1聚焦论证方法
(学生讨论、明确)A. 引用论证法:
开头引用《大学》,指出“格物致知”的基本意思,第三段引用《大学》介绍“格物致知”的目的,解释“格物致知”真意被埋没的原因。
B. 举例论证法:
借王阳明“格”竹苦思头痛的失败的事例,论述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借通过实验了解竹子性质的事例,论述实验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有计划的;借中国学生成绩好而面临研究工作却束手无策的事例论述了中国学生偏向于理论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思维而不愿动手;借作者的亲身经历论述以埋头苦读应付一切对于实际需要毫无帮助。
C. 对比论证。
中国传统教育埋没了“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强调知识的获得是通过内心体验和自我检讨,与科学进展的历史说明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得到形成鲜明的对比;
明朝大理论家王阳明“格”竹,把探究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终因头痛失败的事例,与通过科学实验了解柱子的性质的事例进行对比,突出知识的获得只能通过实验。
(四)小结:
本文思路清晰,说理充分,极雄辩地阐明了“格物致知”的精神的重要性。学习它,不只增长了知识,而且大大开启了我们的思想之门。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这种精神,使自己成为一个努力探索、勇于实践、大胆创新的合格人才。最后我想用丁肇中的一句话结束我们今天的学习。
要实现你的目标,最重要的是好奇心,并且永远对自己充满信心,大胆尝试,做你自己认为最正确的事。——丁肇中
(五)作业:
你具备“格物致知”的精神吗?请结合自己的经历写出一个例子。
河南510分文科能上什么大学,2024年能上哪些大学
辽宁高考排名11363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天津高考排名1890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高考排名991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和贵州民族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贵州高考排名4259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初中教师个人教学计划模板精选合集汇总
幼儿园课程关键教案五篇
幼儿园小班数学名师新编教案五篇
北师大版语文二年级优质教案五篇
初中教师个人教学计划模板精选合集汇总
幼儿园课程关键教案五篇
幼儿园小班数学名师新编教案五篇
小型婚礼如何策划方案三篇
婚礼公司婚礼策划方案六篇
婚礼策划方案三篇
山东高考排名49465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16613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山东高考排名56839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35409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鹤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
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的市场营销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山东高考排名2130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在青海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
北京高考排名1589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山东高考排名48228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甘肃高考排名2530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在福建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
河北高考排名4942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21184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38070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19967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平顶山学院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海南师范大学和中国矿业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贵州高考排名2099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江苏大学京江学院和安徽农业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花海婚礼策划方案六篇
准备婚礼策划方案三篇
婚礼主持策划方案及流程范本六篇
婚礼策划方案详细版三篇
洛菲菲婚礼策划方案三篇
北师大版语文二年级优质教案五篇
幼儿中班优质教案五篇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五篇
星空婚礼活动策划方案三篇
婚礼活动主题策划书参考五篇
中学老师教学计划范文锦集汇总
有创意婚礼策划方案三篇
五年级语文园地二上册教案五篇
五年级语文教师精讲教案五篇
江苏版语文三年级教案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