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人教版语文课程教案五篇

马振华老师

小学二年级人教版语文课程教案1

《难忘的泼水节》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促成的词。

2.看图学文了解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3.学习用“先人物后背景”的方法观察图画。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4个自然段。

重组成的词语,会用“四面八方”、“笑容满面”造句。

重点: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难点: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一、自读识字

(一)、介绍相关知识,导入新课。

泼水节是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傣族人民的盛大节日,在每年的清明节前后,这一天,傣族人民互相泼水,互相祝福。1961年,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在西双版纳的黎旺城,与傣族人民共度泼水节。

此教学过程用课件《难忘的泼水节》中系列图片“泼水节”及视频“傣族的泼水节”辅助完成。

(二)、指导看图。

出示大课文插图或叫学生看课本插图。

(1).图上画的是谁和谁?他们在干什么?(用谁和谁干什么的句式说一句话)

(2).除人物之外,图上还画了什么?(除了人物之外,图上还有撒了满地的花瓣和盛开的鲜花。)

(三)、初读课文。

(1)读准字音。

(2)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由小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能直呼音节的,先拼读后直呼。

(3)指名中差生读课文,学生听后评议,纠正读错的字音。

(4)指名认读生字,师生共同纠正错误。

二、合作交流

1、认读生字词语

2.读好长句。

(1)学生标出自然段的序号,尝试读好长句。

(2)检查自然段标序号情况。

(3)指导读长句,让学生在课文中标出停顿符号。

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泼水节/来到了。//今年,//傣族人民特别高兴,//因为/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要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水,//为人们祝福。///

3.读好感叹句。

(1)找出感叹句。

(2)指导读好感叹句,让学生在课文中标出重音符号。

4.读重点段。

(1)哪个自然段写周总理来到傣族人民中间?读一读。

(2)哪个自然段写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互相泼水祝福?读一读。

5.看课件的课文范读视频,进一步整体感知课文。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阅读《自读课本》中27课《绿色的竹楼》,28课《关怀》。

第二课时

三、品读领悟

(一)、复习检查。

1.指名朗读课文。

2.指名认读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二)、细读课文。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1)火红火红,一年一度是什么意思?(火红火红——特别红;一年一度——一年一次)

(2)体会“火红”与“火红火红”有什么不同?(火红只是客观地描写凤凰花的颜色,而火红火红则倾注了作者特别兴奋特别激动的感情。)

(3)读第一自然段。先读“火红的凤凰花开了,……”再读“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了,……”,体会作者的感情。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这段话的内容。(原句是先果后因,改句是先因后果,注意“他们”在什么地方用。)

(1)先自由小声说。

(2)指名说。(今年,因为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要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所以他们特别高兴。)

(3)齐读第二自然段。

3.自由小声读第三自然段,想想这段共几句?每句话写什么?这段话写了什么?

(1)学生讨论。(共4句话,第1句写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了。第2句写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第3句话写人们赛龙船放花炮。第4句写人们热情欢呼。这一段写傣族人民热情欢迎周总理。)

(2)四面八方、赶来是什么意思?(四面八方——各处,范围很大。赶来——急着按时到达,生怕来迟了。)

把“赶来”换成“走来”行不行?为什么?

(3)“一条”和“一条条”,“一串”和“一串串”有什么不同?

(4)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人们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要按句子的顺序有条理地说,理解了的词要用自己的意思表达。)

4.齐读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第1句话,说这句话写什么?(周总理外貌)

(2)找出这句话中描写颜色的词,用“~~~~”标出。

(3)笑容满面是什么意思?用“~~~~”标出这个词。

(4)看图,理解“咖啡色、水红色、笑容满面”等词语。

(5)比较读课文。先去掉“~~~~”标出的词读这句话,再加上“~~~~”标出的词读,体会哪样写好,说说为什么。

(6)自由小声读第2句,用“——”标出表示周总理动作的词。

(7)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5.指名读第五自然段。

(1)祝福、祝愿是什么意思?(祝福——祝愿人幸福平安。祝愿——向人表示良好的愿望。)

(2)想象周总理会说什么?傣族人民会说什么?

(3)这段话共几句话?每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共3句话,第1句泼水节开始,第2句周总理泼水向人民祝福,第3句傣族人民泼水祝周总理健康长寿。)

(4)看图理解:周总理端着银碗,向人民祝福;傣族人民有的端着水碗,有的端着水盆,有的拿水瓶,有的打着象脚鼓,个个兴高采烈,祝周总理健康长寿。

(5)有感情地朗读,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6)尝试背诵这一自然段。

6.学习第六、七、八自然段。

(1)“开心”是什么意思?“令人难忘”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傣族人民这么开心?1961年的泼水节为什么令人难忘?(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回答)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六——八自然段。

(3)熟读,尝试背诵第六——八自然段。

(4)背诵五——八自然段。

(三)、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背诵课文五——八自然段。

四、巩固延伸

(一)、学习生字。

1.指名认读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

2.分析记忆字形。

(1)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分析记忆字形。

泼炮鲜祝

泼,三点水右边加“发”字。

炮,火字旁右边加“包”字。

鲜,鱼字旁右边加“羊”字。

祝,示字旁右边加“兄”字。

(2)用替换部件的方法分析记忆字形。

瓣:辩字中间的“讠”换成“瓜”,就是瓣。

(3)用偏旁加部件的方法分析记忆字形。

敬节福驶毯幸

敬,左边草字头下加“句”字,右边是反文旁。节,草字头下面加单耳刀。

福,示字旁右边加“一”“口”“田”。

驶,马字旁右边是扁口,加一撇一捺。

毯,毛字旁,右上加两个火字。

幸,土字头,下面点、撇,一个“干”字。

(4)用数笔画的方法分析记忆字形。

3.指导书写。

(1)指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

鲜,左右相等,鱼字的第8笔要写成提。

瓣,左中右相等,三部分都写窄一点,左边辛字的第7笔写成撇。

节,上小下大,单耳刀要写得宽短一些。

福,左窄右宽,右边的“一”“口”“田”写得紧凑些。

毯,半包围结构,毛字的第4笔要托住两个火字。教师边指导,边板书,学生跟着写一遍。

(2)学生自己练习,每字写3个,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对照黑板自批自改,教师了解批改情况。

小学二年级人教版语文课程教案2

《植物妈妈有办法》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了解蒲公英、苍耳、豌豆是怎样传播种子的。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热爱的情感和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2.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并能用“准备”、“已经”造句。

3.能正确地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重点词语,了解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二)学习生字、新词。

二、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分析“降、乘、旅”的字形,正确读出“得”的读音。

三、教学过程

(一)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1读准字音。

投影:

个人读、指名读、齐读,读准“得”的字音。

投影。

“为”在这应选择哪个读音,再读一读。

2.圈出本课生字,分析字形。

(二)汇报分析、记忆生字的方法。

1.应这样汇报:“植”字,我是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的,笔直的“直”左边加个木字旁,就是植物的植。右边“直”字里边是三横,不要丢一笔。共同组词(种植、植树、植物)

“备、晒、识”都可以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

汇报过程中应重点指导“旅、降、乘”三个字。

旅右半部上边是“”,下面是“”,不要写成“瓜”或“”。组词:(旅行……)

降8笔写成,“阝”两笔完成,“”三笔完成,最后“”三笔完成,不要写成“牛”。组词:(降落、下降……)

乘可以用“禾”字中间一个“北”字的拆字法记忆。注意书写笔顺:,组词:(乘着风)

2.练习用下列词语说话,看谁说得好。准备、植物、旅行、降落。

(三)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标出来。

2.课文中讲了哪几种植物。

按提示回答:

(1)课文中讲了______、______和______三种植物。

(2)课文中讲了三种植物,有______、______和______。

(四)指导书写,在生字本上打字头。

重点指导“旅”、“乘”。

”的“要写在竖中线上。

“禾”的“丨”在竖中线上,“八”在中点起笔。

(五)布置作业。

1.写生字。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诗句。了解蒲公英、苍耳、豌豆是怎样传播种子的,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热爱的情感和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二)正确地朗读、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了解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出示字词卡片,读准字音

植物田野知识离开许许多多已经旅行准备降落伞乘着风四海为家

2.指名读课文

(二)从课题入手,逐节学习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植物吗?

花草、树木、蔬菜、庄稼都是植物,植物妈妈有办法,有些什么办法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

1.学习课文第1节。

(1)默读,找出不理解的词语。(用“?”标出)

(2)重点理解:“孩子”、“长大”、“四海为家”、“旅行”四个词语各表示什么意思?孩子:在本课指的是植物的种子。

长大:是指种子已经成熟。

四海为家:指的是种子到处生根发芽。

旅行:文中指植物的种子传播出去。

(3)指导感情朗读。

(4)这节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课文讲了哪几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2.学习课文第2节。

(1)自由读课文,找出疑难问题。

(2)学生质疑,全班讨论释疑。

蒲公英的种子是怎样的?靠什么离开妈妈?

结合理解重点词语:

降落伞

观察实物,问:这里的降落伞指什么?(一朵毛茸茸的小花)

纷纷

实物演示,让学生说一说种子是怎样飞的。(一个紧跟着一个没有顺序地随风飞去。)谁能用“纷纷”说一句话。

准备

用准备说一句话。这里为什么说“准备”?(种子的毛茸茸小花是从蒲公英的孕育生长过程中具备的)。

乘着风

投影出示“乘”的三个义项:

读一读,选择参考答案:。(画√)

(3)填空练习。

蒲公英妈妈为孩子准备了(  ),孩子(  )离开妈妈。

(4)小结:蒲公英种子传播需要哪两个条件?板书:降落伞,风吹。

(5)指导感情朗读。

(6)小结学习方法并板书。

3.学习课文第3节。

(1)用学习第2节的方法自学第3节。

先找出疑难问题再四人一组讨论。

(2)汇报自学情况。

重点理解“带刺的铠甲”。

什么是铠甲,在这里指什么?

古代士兵身上穿的护身衣,用金属和皮革连缀而成。

学生观察实物,手触感觉它的坚硬。

(3)填空练习。

苍耳妈妈给孩子准备了(  ),孩子(  )离开妈妈。

(4)指导感情朗读。

(5)小结并板书:苍耳种子传播需要哪两个条件?(带刺的铠甲、动物带)

4.运用同样的学习方法自学第4节。

(1)自学后做填空练习。

豌豆妈妈给孩子准备了(  ),让孩子(  ),豆荚炸开,孩子(  )离开妈妈。

(2)提问板书:豌豆种子传播需哪两个条件?板书(豆荚、太阳晒)。

(3)指导感情朗读。

投影

(  )豆荚炸开,孩子们(  )离开妈妈。

①读原句:豆荚炸开,孩子们离开妈妈。

②填空后再读一读。

③比较你喜欢哪句,为什么?

④读第4节。

5.小结2、3、4节内容。

通过前边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蒲公英、苍耳、豌豆三种植物种子传播的方法,知道种子传播一要靠自身的条件、二要利用自然界的条件,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孩子”四海为家。

6.背诵课文。

(1)指导背诵的方法。

(2)择段背诵。

(3)同桌比背。

7.学习第5节。

(1)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2)齐读第5节,背诵下来。

(3)为什么粗心的孩子得不到它?

8.总结全文。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用“准备”、“已经”造句。

(二)巩固练习。

二、教学重点、难点

用“准备”、“已经”造句。

三、教学过程

(一)听写:

植物田野知识离开许许多多已经旅行准备降落伞四海为家

(二)检查背诵课文。

同桌互查,指名查,以小组为单位由小组长检查。

(三)回答问题。

课文中讲了哪几种植物,这些植物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小学二年级人教版语文课程教案3

《远行靠什么》

一、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了解人类交通工具的发展史,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培养探索、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培养探索、创新的精神。

三、教学用具:

CAI课件、小黑板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如果你现在要出去旅游,会选择什么样的交通工具呢?为什么?

(生自由回答)

从古至今,人类的交通工具一直在进行着不断的变化和改进,我们就一起走进这段历史吧。

(二)复习词语

在学习课文之前,要检查一下同学们对课文中词语的掌握情况,你会读了吗?

(双排火车读词语)

(三)课文学习

1.听老师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讲了哪些交通工具,并用“——”勾画下来。

(生汇报)

2.你在课前查找了哪些关于交通工具的资料,能给大家介绍介绍吗?

(生介绍资料)

3.听了同学们的介绍,再认真读读课文,你觉得人类远行靠的是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科技的发展,人类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密不可分)

齐读第7自然段。

4.就让我们回到过去,重温人类交通工具的发展历程吧。

⑴自读第1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⑵后来,人们为了到更远的地方,又发明了什么?一起读一读。

(生读2自然段)

⑶是什么的发明促使了火车和轮船的出现?(蒸汽机)

“天涯海角”是指哪儿?

(大组赛读)

⑷快速读4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什么叫“川流不息”?

(男女生读)

⑸除了在陆地和海洋上行动,人们还想象鸟儿一样飞翔,这个梦想能实现吗?课文是怎么介绍的?自由读一读。

假如你正坐在飞机上,闭上眼睛想想,会看见些什么?

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美好感觉,一起读读5自然段吧。

⑹现在,人们又发明了什么?用你的朗读告诉我。

(引读6自然段)

5.四人小组合作,按照陆地、海洋和天空的划分,画一幅人类远行的脉络图。

(生四人小组合作画图)

(汇报、展示)

6.踏着人类远行的脚步,让我们带着自豪的感情,一起来读读课文吧。

(齐读全文)

(四)扩展。

学完了课文,你有什么想法?如果让你来发明交通工具,你想发明什么样交通工具呢?

(生自由回答)

大胆想象一下,你准备怎么去远行?拿起你们手中的画笔,设计一个未来的交通工具吧。

(生自由作画)

(汇报、展示)

小学二年级人教版语文课程教案4

《酸的和甜的》

一、教材分析:

《酸的和甜的》是人教版课标本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是个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狐狸吃不到葡萄说是酸的,却迷惑了小松鼠和小兔子,只有小猴子敢于亲自尝试。”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平时做事要亲自去体验、去尝试的道理。

二、教学理念:

本文属于连环画故事,教学时可以借助连续的插图阅读课文,感知生字,了解故事的内容。通过仔细观察每幅图中几个动物的神态、动作,想像他们的语言,揣磨他们的心理,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达到体会课文中蕴涵的深刻道理。

三、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通过朗读、分角色表演,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通过读演,从而悟出做事要亲自尝试的道理。

四、教学重难点: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要有感情,读中感悟,明白做事要亲自尝试的道理。

五、课前准备

课文插图,一杯醋,一杯糖水,头饰。

第二课时教学流程:

一、故事导入,激情引趣。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小马过河》的故事吗?小马面对小松鼠和老黄牛的劝告是如何做的呢?(亲自尝试)

老师这里有两杯饮料,请大家猜一猜是什么味道?(请两名小朋友上来品尝)引出“酸”和“甜”。看来,只有亲自尝试,才能知道真相。今天,老师带来一大串葡萄,不知是甜的还是酸的,请小动物来说说,好不好?(贴葡萄)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教师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设计故事和游戏导入,以轻松、

活泼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带入课堂。)

二、浏览课文,了解大意。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课文,看看这个故事中有几个小动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

(学生自由读课文,同桌交流)

2、再读课文,图文对照,学习“狐狸”“猴”“兔”“串”“告诉”“颗”等生字,并介绍识字方法。

(设计意图:图文结合,相互对照,有助于学生对生字、字意的理解,同

时也增强了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三、图文对照,再读感悟。

课文的插图是一幅连环画,你喜欢哪幅图,就把课文描写它的段落好好读一读,遇到好的句子就把它划下来,想想为什么好?

(设计意图:把个性化的学习放在重点讲解之前,让学生更能自主地去探

究,发挥自学的作用,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全班交流,重点品读。

1、他一会儿转来转去,一会儿跳起来摘葡萄,可是一颗也没摘到。

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来的?它心里回怎么想?于是它怎么说?如何读好这句话?

(学生全班交流,教师指导读。)

2、小松鼠和小兔子心里怎么想?为什么哪样想?

(如何读好这些话?)学生小组赛读,互评互议。

3、小猴子望望架上那一串串紫红色的葡萄,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摘下一串就要往嘴里送。

比较:小猴子望望架上的葡萄,爬上葡萄架,摘下一串就要往嘴里送。

上面两句话,哪一句好?为什么好?

“迫不及待”是什么意思?你有迫不及待的时候吗?用迫不及待说一句话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文本的语言,

蕴涵了作者的情感,引导学生抓住文本的关键词句,对文本进行创造性的解

读。教师紧扣“迫不及待”这一词,引导学生和文本对话。这样不仅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还指导了朗读,更重要的是学生深刻地理解了“迫不及待”

一词。)

4、分角色读第5、6自然段。

读了小猴子、小兔子和小松鼠的对话,你有哪些想法呢?(小兔子和小松鼠都没尝过葡萄,都是听狐狸说葡萄是酸的。)那么,小兔子和小松鼠尝了葡萄,究竟是酸的还是甜的呢?(甜的)让我们甜甜地读这一段。

5、学生美美地读第7自然段。

6、读读想想。

小松鼠和小白兔真不明白,狐狸为什么硬说葡萄是酸的呢?

想想:你能把原因告诉他们吗?

7、你喜欢哪个小动物?为什么?(引导学生体会狐狸的狡猾、心胸狭窄;猴子的聪明、活泼以及其他小动物的单纯。)

四、情景再现,课文表演。

送头饰,再现课文内容。

(设计意图:课文的再现,不仅是对课文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

能力,交际能力,表演能力等综合能力)

五、感悟升华,课文延伸。

学了这个故事,你一定会对故事里的小动物说什么呢?那么我们就动手写几句话吧!

(设计意图:这种开放作业的设计,让学生有了自主选择的机会,他们带着自

己独特的体验去写,想必更会异彩纷呈。)

小学二年级人教版语文课程教案5

《云会告诉你》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在读中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创意情境:

山脚下一幢幢漂亮、整齐的瓦房, 学校前面有一条弯弯的小河、学校四周 树木郁郁葱葱,蓝天白云,构成一幅美 丽的图画,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自学要求:

1.认真地读读课文,谁在告诉我们什么呢?

2.找一找,画一画有关的词语、句子。 用“——”画出谁,用波浪线画告诉我 们什么?

对比读感悟美:

A.那漂亮的瓦房就是课堂。

B.那最漂亮的瓦房就是我们的课堂。

A.那平坦的土地,就是操场。

B.那最平坦的土地,就是我们的操场。

A.小河会告诉你,上课的铃声很清脆。

B.小河会告诉你,上课的铃声是多么清脆。

A.林涛会告诉你,放学的歌声很悠扬。

B.林涛会告诉你,放学的歌声是多么悠扬。

观察图画:

用自己的话说说小山村学校 的样子、说说在学校参 加丰富多彩的活动时的 快乐心情。带着真实地 感受有感情地朗读1、2、 3小节 。

自己读最后一个小节,联系上一个小 节,你有什么问题吗?为什么学校那么小,却装得下祖国的 历史、今天和未来的理想。

小结提高:

我们的学校虽小,但是在这里,我 们这些小朋友同样快乐地学习,了解古今 天下事,认识中外知名人,笑谈理想抒情 怀,这个小小的山村学校,就是我们成长 的摇篮。一句话,学校虽小,可是我们的 理想却远大的很呢!

朗读全文,假如你就 是这个山区小学的一名小学生,你将会怎样向别人介绍你们的小学校呢?

扩展学习:

你们的学校什么样?可以仿照诗歌的 样子,也向大家介绍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