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励志哲理长故事五篇

秦风学老师

人生励志哲理长故事1

有一个年轻的农夫,他很厌恶耕种的生活。于是,他丢弃了原先的田原,独自来到城里闯荡。然而,由于他既没有学问,也没有技术,甚至还因为一次车祸而失去了一条腿。半年过去了,他始终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工作,而身上带的钱早就花光了,最后不得不沦为了乞丐。

一天已沦为乞丐的农夫听人说,城里住着一位神秘的智者,只要诚心去拜见他,智者就能给别人一个改变命运的秘诀。

于是,这个农夫经过很长时间的打听,终于找到了那位智者。农夫来到智者的家里,智者并没有看他是一名破衣烂衫的乞丐而轻待他。相反,他礼貌地请农夫入座,并亲手给农夫倒上了一杯茶水。然后,他才微笑着问:“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吗?”

农夫十分感激智者的尊重,连忙说:“您能告诉我一个改变命运的秘诀吗?我想变得富有起来。”

听完,智者略带疑惑地问:“那你能告诉我,你为什么会沦为乞丐吗?”

农夫羞愧地说:“因为我厌倦了耕种,希望在城里找到一条发财的路子,然而这一切并非像我想象得那样简单。”

智者不解地问:“那你现在为什么不回到家里,重新开始呢?”

农夫嗫嚅道:“现在我都沦为乞丐了,还有什么面目回去呢?多丢人啊!”

智者又问:“那你现在家里还有什么呢?”

农夫回答说:“除了我这个人!就是几亩早已荒芜的土地了。”

此时,智者点了点头,说道:“这两个条件足以使你改变命运了。你回家去吧。”

然后,智者递给农夫一包花籽,解释道:“等你拉一马车花瓣来,我可以告诉你一个炼金的秘诀,而花瓣就是炼金所必需的引子。”

农夫千恩万谢地离开了智者的居所,并且毫不犹豫地回到了乡下。他不知疲劳地劳作,那些荒芜的土地重新被他开垦起来。然后,他把智者交给他得那些花籽播种在里面。

第一年,他只采得了一竹篓花瓣,因为他留下了大半花朵任其成熟结籽。然后,继续扩大栽种。

第二年,农夫采集了满满一大马车晒制好的花瓣,来到城里。他再一次找到了智者,恳求说:“炼金的引子,我已经弄来了,您可以告诉我秘诀了吗?”

智者看着那一马车晒制好的花瓣,颇为惊讶地说:“这就是你炼出的金子呀!”

原来,这些花瓣是名贵的中药材。智者让他卖给城里的一些药铺。那些药铺见农夫栽种的药材成色好,而且价格还便宜,纷纷与他签订供货合同。

临走时,那个农夫拿出很多钱来,欲送给智者,却被智者谢绝了。

农夫异常感激地说:“谢谢您,是您改变了我的命运,您是我的大恩人啊!”

智者却微笑着摇了摇头说:“不要谢我,感谢你自己吧!如果你不肯付出努力,谁又能救得了你呢?”

自己就是自己的救世主。求人不如求己,有的人只会向外求人,而不知道向内求己,何必舍近求远呢!

人生励志哲理长故事2

有户人家有两个儿子。当兄弟俩长大以后,他们的父亲把他们叫到面前说:“你们都已经长大了,应该出去做点事情。在群山深处有绝世美玉,我让你们去寻找它,找不到就不要回来。”

遵照父亲的意思,两兄弟次日就离家出发去了山中。

大哥是一个注重实际不好高骛远的人。有时候,发现的是一块有残缺的玉,或者是一块成色一般的玉,甚至一些奇异的石头,但他都会把它们装进自己随身携带的包里。

过了几年,到了他和弟弟约定的回家的时间。此时他的包已经装得很满了,虽然这些玉不是父亲所说的绝世美玉,但成色不等、造型各异的众多玉石,在他看来也可以令父亲满意了。

后来弟弟来了,两手空空一无所得。

弟弟说:“你捡到的这些东西,不是父亲要我们找的绝世珍品,而只不过是一些普通的玉石,拿回去也不会让父亲满意的。我不会回去的,因为我还没有找到父亲说的那块玉。我还会继续寻找,决不放弃。”

哥哥带着他的那些东西回到了家中。父亲说,你可以开一个玉石馆或一个奇石馆,只要将那些玉石稍微加工一下,都是稀世之品,那些奇石也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几年以后,哥哥的玉石馆已经非常有名了,在他寻找的玉石中,有一块经过加工成为不可多得的美玉,被国王当做了传国玉玺,哥哥因此也有了倾城之富。

在哥哥回来的时候,他把弟弟探宝的经历告诉了父亲,父亲听完后说:“你弟弟不会回来了,他是一个不合格的探险家,他如果幸运,能在途中醒悟过来,

明白至美是不存在的这个道理,是他福气。

如果不能醒悟,便只能以付出一生为代价了。”

很多年以后,父亲得了重病,躺在床上,生命垂危。哥哥对父亲说要派人去寻找弟弟。

父亲制止了他:“不要去找,如果经过了这么长的时间和挫折都不能醒悟,这样的人即便回来又能做成什么事情呢?世间没有绝对完美的玉,没有完善的人,没有绝对的事物,为追求这种东西而耗费生命的人,是多么愚蠢啊!”

【哲理故事感悟】

其实生活又何尝不是这样的呢,待人处事,追求万事万物,我们都不可能做到完美。

既然人生没有完美,又何必活得那么累呢?

人生没有完美,平平淡淡才是真;生活没有完美,健健康康才是福。我们平凡,理当有柴米油盐的平淡;既为俗人,免不了尝尽苦辣酸甜。

谁都有坎坷波折,你不是单单例外;谁都有遗憾苦涩,活着就要面对许多。

人活一世,不可能什么都如愿;聚散悲欢,不可能谁都留在身边。期望的多了,失望也就多了;想要的多了,负累也就多了。

有些情不能强求,就别再挽留;有些事无能为力,就一笑而过;有些苦无法言说,就深埋心窝。

生活本琐碎,别过的太疲惫;人心本难懂,别在乎到狼狈。人,怎么活都是活,何必奢求;路,怎么走都有路,何愁选择;心,到什么时候都是自己的,何苦作践。

与其多颗心,不如少根筋;与其过得富足,不如过得安心;

与其看透看清,不如云淡风轻。平凡地活着,虽说不完美但也脚踏实地;好好地活着,虽苦乐参半但也知足常乐。

人生励志哲理长故事3

一个朋友,在国企工作,事业有成,家庭和睦,但却过得不开心。此人在父母那儿是孝子,在妻子那儿是好丈夫,在儿子那儿是好爸爸,在单位是好同事,个个感叹,绝世好男人。

朋友却有说不出的苦,我不解,问他:“你是男的嫉妒,女的羡慕,还有什么好苦的。”朋友摇头说不知道。

后来,朋友开始恐惧上班,害怕待在家里,一到办公室就浑身不自在。

有一天,他找到了寺庙,想要出家。大师询问了他一番后,对他说:“山下有一个集市,集市里有一条很长的小巷,你去走,走完了再回来,记住了,要一直往前走。”

朋友照着大师的话做,来到山下,果然有一个集市,集市里有一条小巷。朋友没想什么,朝着小巷一直往前走。他走到第一个路口,发现有一家茶庄,里面的人正悠闲地喝着茶,他想去喝一碗,但咽了咽口水,又继续朝前走。走到第二个路口,他看见有几个小孩在踢足球,想上前去踢两脚,但伫立了一会,他又转身走了。

此后每走过一个路口,都会看见一件让自己怦然心动的事,但为了完成任务,他只好往前走,直到经过第七个路口,将小巷走完。回来后,大师问他:“你开心吗?”朋友摇头。朋友说:“我起初很开心,但走到最后突然很难过。”

大师说:“这就对了,你为了完成任务一直往前,这就是你不开心的原因,你应该学会拐一下弯,不要太执着于路怎样,而要看心怎样。”听了大师的话,朋友恍然大悟,作揖谢过大师,开开心心地下了山。

后来朋友竟辞去国企的职务,自己开了一个小茶馆,以前不喝酒的他,也时不时会约朋友去小酌几杯。不爱运动的他,竟花了不少钱买了一套装备,开始打球、健身、游泳了。去他家里做客,偶尔也会听见他跟妻子吵吵架,他完全变了一个人。朋友笑着说,他终于感受了幸福。

原来,朋友这辈子为父母,为家庭活得多,为自己活得少。大学毕业,为了父母,他放弃了自己喜欢的工作选择了国企。结婚后,他戒了烟戒了酒,把时间全部花在工作和家庭上,而放弃了自己所有的爱好。所以,他虽然拥有成功的事业,幸福的家庭却感受不到幸福。

其实,生活就像那条小巷,与其带着烦恼朝前走,还不如爽快地来一个拐弯。在拐角处,也许一不小心就碰上幸福。

人生励志哲理长故事4

在饭店里有一口大锅,在这个锅里炒出的菜成千上万,于是它开始骄傲,总觉得自己是个有功之臣,应该得到不一样的待遇。可厨师们并没有把它当宝贝一样洗洗干净放在柜橱里,而是对它一点也不尊重,随便扔在灶台上。

大锅非常不开心,有些生气,它把气撒在平时炒菜的时候,把锅上的锈色掉到菜上,要不就把菜炒糊了,让厨师丢手艺,用着不顺手。它想用这样的方法来引起出事对它的重视,来找到自己的平衡。

果然厨师开始注意它,“过去用得很顺手,想着怎么不顺手了”,经常刷洗,每次用完后都会把它仔细的擦拭一遍。

但是锅子还是不满意,“你把我擦得这么干净,但为什么还是会把我扔在灶台上不理不睬呢?”为了得到改善,锅子变本加厉自己的恶作剧,让厨师炒出的菜怎么也不完美。期间灶火曾劝锅要适可而止,可锅不肯听,它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了。

终于厨师在一次被客人投诉后,举起了锅重重地摔在了地上,锅变成了一堆废铁,永远没有用武之地了。

【感悟】:人不要把自己看得太伟大,要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在佛教中叫大雄。为什么庙宇有大雄宝殿?能忍耐的菩萨,心中就有伟大的雄心,庙宇上的大雄宝殿讲的就是这个大雄。心量小的人烦恼多,气量小的人苦恼多,心量越小烦恼越多,心量越大烦恼越少。

人生励志哲理长故事5

他出生的时候,恰逢抗战胜利,父亲欣喜之下,就给他取名凌解放,谐音“临解放”,期盼祖国早日解放。几年后,终于盼来全国解放,但是凌解放却让父亲和老师们伤透了脑筋。他的学习成绩实在太糟糕,从小学到中学都留过级,一路跌跌撞撞,直到2l岁才勉强高中毕业。

高中毕业后,凌解放参军入伍,在山西大同当了一名工程兵。那时,他每天都要沉到数百米的井下去挖煤,脚上穿着长筒水靴,头上戴着矿工帽、矿灯,腰里再系一根绳子,在齐膝的黑水中摸爬滚打。听到脚下的黑水哗哗作响,抬头不见天日,他忽然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悲凉,自己已走到了人生的谷底。

就这样过一辈子,他心有不甘。每天从矿井出来后,他就一头扎进了团部图书馆,什么书都读,甚至连《辞海》都从头到尾啃了一遍。其实,他心里既没有明确的方向,也没有远大的目标,只知道,如果自己再不努力,这辈子就完了。以当时的条件,除了读书,他实在找不出更好的办法来改变自己。

书越看越多,渐渐地,他对古文产生了浓厚兴趣。在部队驻地附近,有一些破庙残碑,他就利用业余时间,用铅笔把碑文拓下来,然后带回来潜心钻研。这些碑文晦涩难懂,书本上找不到,既无标点也没有注释,全靠自己用心琢磨。吃透了无数碑文之后,不知不觉中,他的古文水平已经突飞猛进,再回过头去读《古文观止》等古籍时,就非常容易。当他从部队退伍时,差不多也把团部图书馆的书读完了。就连他自己也没想到,正是这种漫无目的的自学,为自己日后的事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转业到地方工作后,他又开始研究《红楼梦》,由于基本功扎实,见解独到,很快被吸收为全国红学会会员。1982年,他受邀参加了一次“红学”研讨会,专家学者们从《红楼梦》谈到曹雪芹,又谈到他的祖父曹寅,再联想起康熙皇帝,随即有人感叹,关于康熙皇帝的文学作品,国内至今仍是空白。言谈中,众人无不遗憾。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他心里忽然冒出一个念头,决心写一部历史小说。

这时候,他在部队打下的扎实的古文功底,终于派上了大用场,在研究第一手史料时,他几乎没费吹灰之力。盛夏酷暑,他把毛巾缠在手臂上,双脚泡在水桶里,既防蚊子又能取凉,左手拿蒲扇,右手执笔,拼了命地写作。几乎是水到渠成,1986年,他以笔名“二月河”出版了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康熙大帝》。从此,他满腔的创作热情,就像迎春的二月河,____澎湃,奔流不息。他的人生开始解冻。

毫无疑问,如果没有在部队的自学经历,就没有后来名满天下的二月河。他在21岁时跌入了人生最低谷,又在不惑之年步入巅峰,从超龄留级生到著名作家,其间的机缘转折,似乎有些误打误撞。但二月河不这么理解,他说:“人生好比一口大锅,当你走到了锅底时,只要你肯努力,无论朝哪个方向,都是向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