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楷模”刘永坦院士先进事迹心得与感悟篇一
9月26日,《为你而生——刘永坦传》新书发布会在黑龙江哈尔滨举行。
“我只是一名普通的教师和科研工作者,能够把一个知识分子的理想付诸现实,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希望用我们的故事来激励广大学子树立坚定的报国信念,把国家需要作为干事创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各领域创造更多利国利民的重器、利器!”发布会现场,哈尔滨工业大学刘永坦院士通过音频发表感言。
新书透过刘永坦的人生经历和科研贡献,展现了一位知识分子的拳拳爱国之心和科技报国之志。
一生只做一件事,一辈子推动国家对海探测领域前瞻布局,刘永坦扎根黑龙江60余载,40年坚持自主研发新体制雷达,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带出了一支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雷达铁军”。
别的国家已在研制,中国决不能落下
1981年秋天,45岁的刘永坦结束在英国的进修,起程回国。在外学习期间,他对雷达有了全新认识。此刻,他的心中萌生出一个宏愿——开创中国的新体制雷达之路。
新体制雷达有多重要?“雷达相当于人的眼睛,你能看多远才能说保护你的海岸线和海域有多远。”刘永坦介绍,我国海洋国土面积世界排名第九,有300多万平方公里海洋面积,但当时能有效监测的范围不到20%,“大部分看不到、管辖不到,别人进入我们的海域,比如到岛礁捕鱼、勘探石油、建立钻井平台等,或者敌方目标进来,我们都不知道。”
研制新体制雷达有多难?一是高频波段的散射和传播特性与微波波段截然不同,目标探测面临的外部电磁环境远比微波雷达复杂,现有常规雷达理论与技术无法适用。二是国际上处于探索起步阶段,国内技术完全空白,没有任何理论和技术可供借鉴。20世纪70年代中期,中国曾对此进行过突击性会战攻关,但由于难度太大、国外实行技术封锁等原因,最终未能成功。
研究这项技术,对刘永坦个人和科研团队来说,风险极大,很有可能几十年下来没有任何成果,也可能一辈子默默无闻。“别的国家已经在研制,中国决不能落下,这就是我要做的事。”刘永坦内心笃定。
坚定的信念源于童年的苦难记忆。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苍生蒙难,家国难安。1936年,刘永坦出生于南京一个书香门第。出生不到一年,就随家人开始10余年的逃难生涯,“那种苦深深印在脑袋里”。取名“永坦”不仅是家人对他平安顺遂最好的祝愿,而且是对国家命运最深的企盼。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在昏暗的菜油灯下,母亲用慈祥的声音诵读诗词,父亲常常告诉他“科学可以救国,可以振兴中华”。这让刘永坦对国家兴亡感受深刻,也让他将“家国”二字融入血液之中。
为了迅速形成我国新体制雷达发展的整体方案,刘永坦带领团队,在几个月的时间内,熬出了一份20余万字的对海探测报告。“这20余万字可不是用打印机打出来的,而是团队成员一笔一画手写出来的。光写废的纸摞一起就得有半米多高。”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子工程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杨强说。
新体制雷达涉及信号发射、接收、信息提取等各个环节,每一处刘永坦都要求大家必须实现理论技术的创新,在实践中获得检验。所以,团队成员们都称这项研究是“打铁”的活,反复锤炼成千上万次才可以通过。
凭着这股劲头,刘永坦带着团队从零起步,系统突破基础理论问题,创建了新体制探测理论体系,实现了海防预警科技的重大原始创新。
“时代楷模”刘永坦院士先进事迹心得与感悟篇二
9月29日,*宣传部授予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刘永坦“时代楷模”称号,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时代楷模发布厅》播出了矢志筑牢祖国“海防长城”的杰出科学家刘永坦院士的先进事迹。刘永坦的事迹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校内外产生热烈反响,师生从不同角度畅谈了学习刘永坦院士先进事迹的认识、体会和感悟。
哈尔滨工业大学党委书记熊四皓说:“刘永坦院士是我国雷达与信号处理技术专家,是中国对海探测新体制雷达理论和体系的开创者,是中国对海远程预警技术跨越发展的引领者。刘永坦院士为党和人民奋斗的历程,正好同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历史进程高度重合。”
熊四皓表示,面向新百年,哈工大将坚持以**致哈工大建校100周年贺信精神为引领,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继承和发扬以刘永坦院士为代表的老一辈哈工大人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加快推进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内部治理四项重点领域改革,坚持扎根东北、爱国奉献、艰苦创业,不断改革创新、奋发作为、追求卓越。为各类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培育更多杰出人才、打造更多国之重器,不负龙江大地的养育之恩,不负龙江百姓的热忱期待,不负党和人民的庄严嘱托,在新百年卓越之路上再立新功,再展担当。
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韩杰才表示,刘永坦院士是践行科学家精神的杰出典范,是*共产党员的先锋榜样,也是哈工大“八百壮士”精神的典型代表。广大教师要以实际行动向刘永坦院士学习,深怀爱国之心、砥砺报国之志,主动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责任,置身“大格局”,提高站位、高举高打,下“大功夫”,坚守争上、主动作为,做“大先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青年学子要自觉肩负起民族复兴、龙江振兴发展大任,在报效祖国、服务人民中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把个人理想自觉融入国家发展伟业。全校上下将始终同人民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在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奋勇争先、建功立业,以**一流大学建设的新业绩,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韩杰说。
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哈工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巩茹敏教授通过网络直播第一时间收看了时代楷模发布仪式,在她看来,刘永坦院士的先进事迹真实朴素、感人肺腑。他既是一位顶天立地、忠诚奉献的伟大科学家,也是一位有血有肉、亲切温暖的哈工大教师。刘永坦院士留学进修后,毅然选择回到祖国投身建设,彰显了他赤心报国、扎根东北、爱国奉献的科学家精神。他以实现民族复兴为己任,穷尽一生心血只专注于“御敌于千里之外”的国之重器,践行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他将800万元奖金全部捐出,体现了朴实纯粹、淡泊名利的精神风貌。“作为一名*的思政课教师,有责任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传承赓续以刘永坦院士为代表的哈工大“八百壮士”红色基因,理直气壮地讲好中国故事、讲出*、讲透中国成绩,不辜负这个伟大的时代。”巩茹敏教授说。
作为哈工大首届永坦班的团支部书记,高若瑜在观看央视“时代楷模”发布仪式后感慨万千:“刘永坦院士的事迹令我动容,令我深思。刘永坦院士在风雨如晦中立下‘刻苦学习,科学报国’的朴素理想,在恶劣实验条件下勇往直前攻克技术难题,在成就卓著时砥砺奋进更高目标,在新百年新征程起点上助力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征途漫漫,前路莫问归期;千秋伟业,百年只是序章’,多少胼手胝足的奋斗绘就了今日盛世的美好画卷,多少埋头苦干的奋斗推动了中国航船的踏浪前行。刘永坦院士的事迹勉励我们要做仰望星空、理想远大的追梦者,做无畏困难、追求卓越的奋斗者,勇担时代重任,在新的征途中勇往直前。”
哈工大电信学院电子工程系2020级硕士研究生于川淼认真观看了央视“时代楷模”发布仪式,深刻感悟了刘永坦院士深怀爱国之心、砥砺报国之志的科学家精神,进一步坚定了将来以所学专业知识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决心。他说:“刘永坦院士带领团队四十年磨一剑,为祖国海防装上‘千里眼’,早已将个人选择与党的需要、个人理想与祖国命运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在他身上体现的这种浓厚的家国情怀和强烈的使命感,以及对科研的认真严谨精神深深激励着每个人。作为新百年的哈工大学子,我将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珍惜大好的学习时光,努力练就过硬本领,以奋斗放飞青春梦想,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和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
经济与管理学院2018级本科生曲佳璐刚入学时就听说了刘永坦院士的事迹,并通过学校组织的报告会了解了刘永坦院士的先进事迹。刚刚通过哈工大第二十届研究生支教团面试的她,明年夏天将踏上为期一年的支教之旅。
“我一直在想,是什么样的动力,能让刘永坦先生栉风沐雨地坚守在雷达试验站?学习完坦先生的事迹后,我得到了答案——党和国家的需要便是他前行的动力。”曲佳璐说,作为一名党员,她将会把自身发展同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时代楷模”刘永坦院士先进事迹心得与感悟篇三
“爸爸,日本鬼子总来轰炸,我们为啥不开飞机打他们呀?”
爸爸长叹:“唉,我们打不过人家啊!”
父亲的话一直铭刻在他幼小的心灵深处。
在将近40年的岁月里,他每一次漫步祖国的万里海疆时,心中澎湃怎样的报国热情,或许没有人能够知晓,但是,他大半生执着探索中国新体制雷达之路的坚实足迹,已彰显出一名共产党人、一个知识分子的如磐初心和使命坚守。
他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对海探测新体制雷达理论体系的奠基人——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刘永坦。
“我是喝着松花江水长大的”
上世纪50年代,800多名平均年龄只有27.5岁的青年师生响应国家号召,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汇聚到哈工大工作、求学。这些来自各省的优秀青年教师及首届研究生、本科生经出国培训回来任教的人员,构成了哈工大第一代师资主体,后人称之为“八百壮士”。而这支队伍中就有刘永坦。
采访中,刘永坦院士说:“1953年考入哈工大,在这里度过了60多年。我是喝着松花江水长大的,龙江人民哺育了我,哈工大使我有机会实现富国图强的朴素愿望,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一生致力于我国雷达事业的发展,我毫无疑问是龙江人。”
刘永坦至今还记得,高考前要报考哪所大学时,他在江苏《新华日报》上看到一篇文章:《哈工大——红色工程师的摇篮》,心里想:“红色工程师的摇篮”,多么美妙而吸引人的名字!
当一名红色工程师,为新中国的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一颗勃勃雄心被点燃,于是,刘永坦在“志愿栏”里重重地写上了“哈尔滨工业大学”,从此把他的一生献给了哈工大。
1958年,刘永坦被派往清华大学进修,之后回到哈工大参与组建无线电工程系。从那时起,他便与“雷达”结下了不解之缘。
“别的国家已经在研制新体制雷达,中国也决不能落下”
1978年,在哈工大组建无线电工程系后,又被破格晋升为副教授的刘永坦作为国家外派留学生,到英国深造。“我是一名中国人,我的成功与否代表着中国新一代知识分子的形象。”踏出国门的一刻,他发誓要有一番作为归来。
在导师英国雷达技术知名专家谢尔曼的指导下,刘永坦参与了一项民用海态遥感信号处理机的研制项目,并独自完成了其中的信号处理机工程系统。正是这次科研,为刘永坦探索雷达技术高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传统雷达虽然有“千里眼”之称,但也有“看”不到的地方。“雷达能看多远,国防安全就可以保多远。别的国家已经在研制新体制雷达,中国也决不能落下,这就是我要做的事。”1981年秋,毅然回国的刘永坦带回了一个宏愿——开创中国的新体制雷达之路。
如果说,雷达是“战争的眼睛”,那么新体制雷达则是练就了“火眼金睛”的“千里眼”。
一次汇报会上,刘永坦提出,我国是一个海岸线很长的国家,但对海面进行监控的却是旧式雷达,监控范围有限。应该向国家有关部门申请,由哈工大来完成创建新体制雷达的任务,而他愿意承担这项重任!
大家看到了这位海外归来的学子的一颗拳拳之心,一份崇高的家国情怀,一种对国防事业强烈的责任心与使命感。
刘永坦后来回忆:“当时,国内技术一片空白,一切都要靠我们自己,没有退路可言,唯有咬住牙向前走。”
刻骨铭心的日子,团队所有成员都流泪了
经过几年的奋斗,新研制的雷达进入调试阶段。当时,项目资金紧张,凡是能自己动手做的,绝不出去买。调试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各个环节都要一一对接,几十万行的大型控制程序,任何一个微小的故障都可能导致整个系统无法运行。刘永坦率领他的团队每天都在奋战,从系统的每一个程序开始检查,发现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一遍遍地磨合,上千次地实验,上千次地修改。
从头年的夏天,一直拼到第二年的春天,刘永坦带领他的团队足足拼了9个月。1990年4月3日,这是一个刻骨铭心的日子——上午10点,浩瀚的海面上浓雾还没有散去,新体制雷达技术终于使目标出现在屏幕上!
团队所有的成员都流泪了……
陈芳允院士亲自去威海雷达站进行考察,对新体制雷达的实验成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他说:“这是我们中国第一台真正自主研发、有知识产权的创新雷达。新中国成立以来,我跑遍了我国所有的海岸线,用微波雷达是不可能发现远处海上舰船目标的,而这是第一次用新体制雷达看到了远处的目标!”
不久,国防科工委专家对该项科研成果做出了极高的评价。评审专家、领导一致认为:新体制雷达的研制成功,尚属国内首次,填补了我国该领域的空白,且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必将提高我国的海防能力,对保卫我国海洋专属区的利益、国民经济的发展、海防的建设,都起到无法估量的作用!专家称刘永坦带领的团队是顽强拼搏、能打硬仗的团队,刘永坦“是位难得的帅才”。
“搞科研就是守不移之志,以成可大之功”
科研项目获得了巨大成功,但刘永坦没有躺在荣耀的光环里享受人生,而是选择了一条更加艰难的攻关之路。
他认为,新体制雷达虽然在威海站实验成功,但只是一个小实验站,还不足以为国家服务。如果不转化成有用的工程,只停留在科学实验的成果上,就像一把没有开刃的宝剑。他告诫团队成员:“新体制雷达项目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它对国家、学校和专业都意义重大,我们压力再大,也要坚持下去。”
随后的十余年里,他带领团队进行了更为艰辛的磨炼。
从那个阴冷的冬天开始,在刚刚竣工的南方某地海边雷达站基地,刘永坦带领他的团队,从实验场转战到实际应用场,又开始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攻坚战。由于国际上没有完备的理论,很多技术难点亟待填补,新体制雷达的“落地之旅”格外艰难。团队不仅承受着项目受挫的打击,而且还要克服恶劣的自然环境带来的影响。
由于项目时间拖得太长,补助费用光,住宿也是个难题。刘永坦带领大家在实验场附近找到废弃度假村里的一座三层小楼,年久失修,常常是外面下大雨,屋里流小溪。屋外到处是半人深的茅草。刘永坦鼓励大家:“搞科研就是守不移之志,以成可大之功,要做到风雨不动安如山!”
最可怕的还有台风。团队成员们回忆,一次台风来了,刚一打开屋门,风一下子席卷而来,人只好拼命抓住窗棱,才没有被台风刮跑。台风过后,屋里一片狼藉,团队成员都成了泥人,雷达设备却安然无恙。
“令我感到欣慰的是,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奋斗那么多年,团队成员没有一个人叫苦,没有一个人计较个人得失。大家都团结一致,一心扑到创建雷达的工作上。”刘永坦动情地说起他的团队,却一句不提自己。
可大家知道,他们的刘老师比任何人都难——这位两院院士、哈工大研究生院院长,在艰苦的环境下和大家同甘共苦,同吃一锅饭、同遭蚊子咬、同抗台风袭击……而他自己还背负着各种压力:妻子一个人支撑一个家;雷达工程在初样转正样中失败;无法按合同期限向合作方交接;重新购置设备,借了800万元……
就在这样的重重压力下,团队成员克服种种苦难,努力奋战,终于在2011年成功研制出具有全天时、全天候、远距离探测能力的新体制雷达,标志着我国对海远距离探测技术的一项重大突破。2015年,这项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它不仅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雷达发展的诸多瓶颈,更让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该技术的国家。
他最可贵的精神品质到底是什么?
40年执着坚守带出一支“雷达铁军”,三次登上国家科技进步奖的领奖台。
刘永坦最可贵的精神品质到底是什么?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哈工大原党委副书记李绍滨教授说,郑板桥的这首诗,正是刘永坦院士最好的人生写照。
哈工大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韩杰才这样评价刘永坦:围绕一个方向,聚焦一个领域,一干就是40年!不以困难为断点、不以成就为终点,这种科研精神对后辈来说是激励,更是导向!
刘永坦说,科学发展到今天,像雷达这种重大的工程项目,绝不是一个人单打独斗所能完成的,如果没有团队的力量和多方的支持,是不可能完成的。
2020年8月3日,刘永坦院士和爱人冯秉瑞教授,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800万元奖金全部捐出,从二人名字中各取一字,设立“永瑞基金”,用于哈工大电子与信息学科人才培养。
弟子们说,导师就像一团火,点燃了他们不负韶华的报国之心;导师用他纯净而崇高的心灵,唤醒了学子们心中的梦。“刘老师热爱祖国的精神品格、严谨的科学态度和高水平的专业素养深深地感染着我们,激励着我们将个人的发展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当中,做一个真正大写之人。”
——信仰、信念、目标,构筑了刘永坦的精神世界。
“时代楷模”刘永坦院士先进事迹心得与感悟篇四
九月的山东威海,海风拂面,海边排列整齐的天线阵,是我国对海新体制雷达的主要结构,它可以远距离探测海上目标的位置和方向。
从理论突破到实际应用,刘永坦和他的科研团队用了22年。“科研成果不为国家所用,就像一把没有开刃的宝剑,好看却不中用,这对国家来说是一种巨大的浪费和损失。”他常和团队成员这样说。
1989年,刘永坦带领科研团队在山东威海建立了我国第一个新体制雷达站。“在设备调试初期,发射机、接收机等模拟信号系统杂散干扰太多、背景噪声过大、设备工作不稳定,问题需要一个个去解决。控制、跟踪系统和信号处理系统时常死机,需要耐心调试。要从几十万行的大型控制程序中找出问题的症结,工作量巨大。试验中的运行状况决定项目能否顺利转入下一阶段的研制。刘老师带着我们工作起来经常顾不上吃饭,饿了,吃口面包,困了,在实验室板凳拼成的床上睡会……”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电子所所长于长军难忘一起战斗的岁月。
功夫不负有心人。1990年4月3日,当新体制雷达技术终于使目标出现在屏幕上时,团队所有成员激动得泪流满面。“我们决定出去吃顿好的,庆祝一下,当时雷达站周围特别荒凉,大家步行了近一个小时,才找到一家小饭馆。”于长军说。
因在“新体制雷达与系统试验”中取得的重大突破,1991年刘永坦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当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首届院士。
获奖后的刘永坦并没有“见好就收”,他有更大的目标:让新体制雷达走出实验室,应用于海洋,成为国家海防重器。随后10余年里,刘永坦带领团队从实验场转战到应用场,开始了更为艰辛的探索。设计——试验——失败——总结——调整——再试验……历经上千次实验和多次重大改进,他们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题。
2011年,我国具有全天时、全天候、远距离探测能力的新体制雷达研制成功,与国际最先进的同类雷达相比,系统规模更小、作用距离更远、精度更高、造价更低,核心技术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标志着我国对海远距离探测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我国成为极少数掌握远距离实装雷达研制技术的国家之一。
“时代楷模”刘永坦院士先进事迹心得与感悟篇五
熟悉刘永坦院士的人都了解,他为人低调,把荣誉看得极淡:“我头上的光环都是党、国家和人民给的,取得的成绩都是学校和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如今获得的荣誉不仅属于我个人,更属于这个伟大时代所有爱国奉献的知识分子。”
无论获得什么荣誉和头衔,刘永坦最看重的还是“教师”这一身份。从教60余年,他一直致力于电子工程领域的教学工作,在新体制雷达攻关工作最繁忙的时期,仍然给本科生和研究生讲课。
刘永坦重视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我们团队的特点就是不服输,绝不向外面的封锁低头,不怕别人卡我们脖子,往前走,自主创新。”谈及团队,他一脸骄傲。
“对科学研究负责,对国家使命负责,让团队始终在高压中倒逼学习、险中生智。用刘永坦先生的话讲,‘一定要把实验室里的成果变成真正的应用’。这也成为哈工大很多科研团队的共同追求。”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子工程系主任李杨说。
在刘永坦的凝聚和引领下,科研团队由最初的6人发展到几十人,成为新体制雷达领域老中青齐全的人才梯队,建立起一支专注海防科技创新的“雷达铁军”。
2020年8月3日,他把2018年度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800万元奖金全部捐出,设立永瑞基金,用于学校人才培养。“我们这个岁数,所求不多。事业需要接班人,未来还得靠年轻人。”刘永坦说。
面向国家未来远海战略需求,耄耋之年的刘永坦依然活跃在教学科研一线,继续带领团队规划实施对海远程探测体系化研究,逐步开展分布式、小型化等前瞻技术的自主创新。“‘向海而兴、背海而衰’。历史一再警示我们,没有强大的海防,就没有稳固的国家安全。核心技术买不来、求不来,必须靠我们的智慧和奋斗拼出来、干出来!党和人民的需要是最强大的动力,只要国家需要,我们就一定要干好。”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和湖南科技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内蒙古高考排名1611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贵州高考排名7519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海南高考排名5185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旅游学院和辽宁工业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浙江高考排名22618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两地分居的说说 两地分居的辛酸句子
关于背影的读书笔记1000字左右五篇
暖心的元宵节祝福语
虎年祝福语串词经典拜年
时代楷模刘永坦先进事迹个人感悟
数学学习总结10篇
数学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司法人员警示教育心得体会
政谈话谈和警示教育心得体会
打扫卫生实践心得600字
山东高考排名50990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重庆高考排名11147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云南高考排名149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21801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浙江高考排名19189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南高考排名357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湘潭大学兴湘学院和吉林工商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山东高考排名17255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南高考排名2998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237分历史能上什么大学,2024年能上哪些大学
成都文理学院和玉林师范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福建警察学院和长沙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西高考排名1769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在湖北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广州中医药大学在安徽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山东高考排名51235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27714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云南高考排名3796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贵州高考排名5197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海南高考排名1572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村委会实践心得600字五篇
导游实践心得600字五篇
2024医院实践心得体会600字
大一实践心得600字五篇
会计事务所实践心得600字
自己讲课心得
一年级数学课学习心得
数学课学习心得600字
学习数学心得600字范文
个人学习数学心得体会大全
有关数学课学习心得大全
关于低年级数学课改心得
个人小学数学学习心得最新
数学名师课堂学习心得600字
数学观摩课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