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国演义读后感体会心得样板

秦风学老师

关于三国演义读后感体会心得1

三国演义,是我国的四大名着之一,讲了三国时期吴,蜀,魏三国鼎立。一场刀光剑影的战争还清晰可见,显示三国时期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动荡不安的现象。三国演义读后感七百字初中。

什么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过五关斩六将的关羽;以及粗中有细勇猛善战的张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足智多谋的忠臣诸葛亮;还有心胸狭隘的周逾,长厚的鲁肃等人交织在一起,引发了一连串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故事。

首先是刘备,从一开始的桃园三结义这个故事就让我对刘备产生了很深的感受,他非常重情义,也很有爱心,也非常的顾全大局,就拿三顾茅庐这个故事来说,刘备为了统一乱世,三次才请到了诸葛亮,他的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让我十分敬佩他。但刘备也有一个缺点,就是受到打击不能控制自己,关羽、张飞被杀害后,他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听诸葛亮的话,一定要攻打吴国,导致失去了一员战将,如果他当时听从诸葛亮的话,就一定能联吴抗曹。

接着就是诸葛亮,这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火烧新野,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七擒七放孟获,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为这种人应该相貌非凡,可书中描绘的却十分简单: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

然后是关羽,他一生获得了许多的战功,比如说: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义释曹操等等,他为了与刘备会合,便不远千里来找刘备,斩颜良,诛文丑,结果鲁莽的张飞以为他背叛了刘备,准备要杀他,然后又看见他跟敌方打仗,这才明白。于是关羽和张飞准备一起去找刘备,最后终于与刘备会合,想象着那令人激动的场面,真为他们而高兴!在书中描写关羽的一句话是: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手拿青龙偃月刀,还有赤兔马。这样搭配,简直是无人能敌!

最后是曹操,曹操是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在与刘备煮酒论英雄时说:当今天下,英雄只有你我二人,刘备吓的把筷子掉在了地上,又装作害怕打雷,这才蒙混过关。他在统一魏国时,可以说是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他的策略,无不可以统一天下。但曹操生性多疑,在赤壁大战中,只是因为周瑜的一个小计策,而失去了蔡瑁、张允那么好的将军,也导致了他们没有好的水军将领,也没能识破庞统为他提供的连环计,结果大败而归,全军覆没。

通过这本书,让我学到了很多:刘备教我们什么事情都要冷静对待;关羽教我们忠诚就能得到别人的信任;曹操教我们做什么事情都不要多疑。我们只要取长补短,就能战胜一切困难。

关于三国演义读后感体会心得2

它以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国历史为题材,描写了当时波澜壮阔的军事、政治斗争。全书从单刀匹马的厮杀到千军万马的混战;从战场上的斗智斗勇到营帐里用计设谋……有虚有实,有粗有细,各具特色。既写出了战争的壮烈紧张,又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典型的人物形象。

在众多人物中,“义绝”关羽是我最欣赏的一个。他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跨赤兔马,着绿色战袍,一手抡青龙偃月刀,一手绰长髯。他对“忠”“义”的坚守更是千古传颂。

书中第二十五回,关羽被困土山,本想与曹军决一死战,以求马革裹尸,但是终被 “说客”张辽说服提了三个条件:“一者,吾与皇叔设誓,共扶汉室,吾今只降汉,不降操;二者,二嫂处请给皇叔俸禄养赡,一应上下人等皆不许到门;三者,但知刘皇叔去向,不管千里万里,便当辞去。三者缺一,断不肯降”。

细细想来,这三个条件无不体现了他对刘备的忠。到许昌后,曹操又赐美女,又赐金钱,小宴三日,大宴五日的招待他,以结交关羽,然而他却不为所动。将曹操所赠锦袍穿在里面,只因“旧的锦袍是刘皇叔所赠,见它就如见兄长。”当得知刘备的下落后,他马上就辞别曹操去寻刘备,上演了“美髯公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的千古佳话,其对刘备的忠可见一斑。

书中第五十回,曹操兵败赤壁,投华容道而来,偏偏诸葛亮让关羽来把守这条必经之路,几经思索关羽最终以昔日“义”为重,放了曹操。

此时,关羽的“义”是一种复杂的,充满人情味的英雄气度。这“义”超越了政治利益和个人生死。在关羽看来,曹操确是大奸大恶之人,得罪朝廷,得罪天下,但曹操确未害他,而是以国士的礼遇待他,那曹操就是自己的知己,杀知己不是血性男儿所为。别人杀曹操是义,而自己杀曹操便是不义,因此宁死也不做不义之事。假如关羽以公义灭私恩那也没有错,但最终还是“义”占了上峰。

关羽的“忠”、“义”历来为人们称道。毛宗岗将关羽的品格概括为:“独行千里报主之志坚,义释华容酬恩之谊重”。“报主”表现的是“忠”,“酬恩”表现的是“义”。而他的“忠”实际上是建立在“义”——桃园结义的兄弟情谊基础上的。

当然,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关羽也不可避免的有些缺点。“傲”是他固有的性格,因为他的“傲”,领军令状时,为了显示自己比别人强,要带更少的兵去攻城;后蜀封五虎上将时,不屑与老将黄忠为伍;知马超武艺过人,要离荆州去西川与马超比武。他最终也因为傲而葬送了生命。

这就是我心目中的关羽,一个集“忠”“义”“傲”于一身的旷世英雄。

关于三国演义读后感体会心得3

觉得吕布有勇无谋,不足为惧,可这勇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让他狠狠地输了一阵。而战场上最忌讳的就是轻敌,可双方都犯了这个错。

既然吕布打了曹操个出其不意,曹操就来了个将计就计,诱敌深入。他谎称自己被火烧死了,果不其然吕布那边的探子听到这个消息,想也没想,就冲入城中。骄兵必败,埋伏早就设好了,就等着吕布这个表演人入场,吕布拼死抵抗才留得一命。这年,蝗虫忽起,粮食都没有了,曹操只能回鄄城暂住。

胜败乃兵家常事,两人打得不可开交,但终究还是曹操赢得上筹。吕布还是输在了无谋上,有一陈宫,他却不用,实是令人惋惜。

曹军势力过大,吕布决定先避其锋芒,与刘、关、张三兄弟交好,想得一容身之所,与刘备套近乎,称兄道弟,又令妻女出拜刘备,刘备再三推阻。张飞是个暴脾气,容不得他人对自己大哥有一丝不敬,大喝要和吕布大战三百回合。刘备到底是心善,让吕布去了小沛安身。

关于三国演义读后感体会心得4

《三国演义》是我百读不厌的一本书,不一样的时期读它,有着不一样的感受。

在小学高年级,再读原着《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已是一本饱含人生哲理,有着非凡好处的鸿篇巨作。对里面的人物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如我最崇拜的诸葛亮,从火烧新野,骂死王朗、空城计、妙锦斩魏延中显示出他的非凡才智。可他也并非神仙,如他让马谡去守街亭,导致丢失了街亭、柳列城两个军事重镇,一出祁山失败,自我也被降职。料事如神的诸葛亮尚且如此,更何况我等凡夫俗子。所以我们没有理由苛求别人和自我不犯错误,不就应因为别人的一点过失而横加指责,也不就应因为自我的一次考试的失利而灰心气馁,更不就应为自我取得的一点成绩而沾沾自喜,人无完人,我们身上也必须存在着需要充实改善的地方。

而我喜爱的三国猛将张飞,长坡桥单骑救主,智夺瓦口,义释严颜,可谓功不可没,只可惜关羽一死,便失去理智,不务正业,无故鞭打士兵,导致自我被手下两名小将刺杀,还陪上了黄忠、刘备和蜀国七十五万大军的性命,使蜀国状况一落千丈。相反,魏国名将司马懿对诸葛亮的辱骂置之不理,态度乐观,使一代奇才诸葛亮无计可使,以病死五丈原为告终。可见当遇见悲伤、痛苦、气愤的事情时,就应理智地控制情绪,用乐观的态度去战胜它,如果意气用事,后果将不堪设想。

随着我的成长,每次研读《三国演义》都有不一样感受,《三国演义》真是伴我成长的一本好书。

关于三国演义读后感体会心得5

《三国演义》是由明朝文学家罗贯中根据当时所流行的话本收集而成的,主要是介绍东汉末年,群雄四起,争霸天下的野心家们为背景,故事是由魏、蜀、吴这三国交织而成,其中,以蜀汉为主体。作者对蜀汉中的主要角色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等人大加赞赏,对魏中的主要角色曹操,则是以贬居多。每一个人物都是那么的活灵活现,不禁让我们赞叹。

读完后的第一感觉就是罗贯中不仅文笔好,智慧我想也超乎常人。就先说在他的笔下战场是多么的栩栩如生,读者就像身临其境一样。每个人物描写的都那么饱满,性格非常的突出。例如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鬼神不测之机。其手摇羽扇,运筹帷幄的潇洒形象,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心中“智慧”的代名词……

不过你要是把《三国演义》当成历史书看就大错特错了。历史上实际没有"过五关斩六将"这段故事,这是作者的艺术虚构,其目的是为了表达关羽不辞艰辛千里寻兄的忠贞之节和义勇之慨。尽管"过五关、斩六将"在逻辑上经不起推敲,但它却符合听三国故事而无暇辨别地理方位的广大民众的审美心理,天长日久," 过五关、斩六将"不仅已被人们接受,而且已经成为典故。我们只能说这就是罗贯中的才华吧。

如果问我你喜欢《三国演义》里面的哪个故事?太多了,一下子回答不了吧。但我最喜欢的就是草船借箭,火烧赤壁了。草船借箭:从诸葛亮赶下军令状,就能看出来他绝对是个做事情没有把握是不会尝试的人。我想刘备要是没有诸葛亮,他很肯能战胜不了疑心颇大的曹操。诸葛亮不仅是足智多谋还是个天文学家,要不说人家是神人呢!那我们来说说火烧赤壁吧。我到现在都想不明白,诸葛亮是怎么预测到风向会有变化呢?或许人家比天气预报员还专业吧。

读一遍《三国演义》原着,便有一次收获。我现在的理解都是很浅的,要想真正的品味《三国》,感受《三国》要读很多遍才可以呢。

忠心推荐大家读《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