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山海经读书心得

孙小飞老师

山海经读书心得1

《山海经》约成书于4000年前,作者原为夏禹、伯益。全书分为《山经》、《海经》两大类,共18卷,3.1万字。书中写了各种奇形怪状、拥有超人神通的奇灵异兽450多个,内容有地理、历史、植物、动物、矿物、医药、鬼神、祭神祭祀、氏族部落等很多方面。我之所以这么喜欢《山海经》这本书,是因为里的怪物很奇怪,有的怪物可以治病,有的怪物一出现会发生天灾,有的怪物名字就是自己的叫声。最奇怪的是在我心中印象比较好的西王母竟然是长相像人,却长有豹子的尾巴,老虎的牙齿,善于长啸,篷头乱发,真是太不可思议了。其中还有2种奇异的动物让我难忘:何罗鱼——它住在一座谯明山上。谯水就是从这座山里发源。它长着十个身子,却只有一个脑袋,它发出的声音就像狗叫,人如果吃了它的肉,可以治好痈肿病。化蛇——阳水发源于中部的阳山。阳水中有很多化蛇,它长着人一样的面孔,豺一样的身子,还有一对鸟一样的翅膀,并且能像蛇一样爬行。它发出的声音如同人的呵斥声。少开口发音,这种动物很少开口发音。一旦发音就会招来滔天的洪水。纵然你的想象力在丰富,你看到《山海经》中描述的景象、动物你还是会大吃一惊。展现于你面前的,是一个奇异花草、猛兽妖物遍布的神奇地方:招摇山上有多姿的桂树与美丽的玉石;吃上一口祝余,带上一株迷谷,你可以踏上不迷路、不饥饿得旅途;小心即翼山上那些蝮虫和怪蛇,还有什么狸力,可不是你家的小猪,叫声像狗,不要惹他。许多听也没听过的山名、水名、树名,尤其是那些名字奇特的妖怪,都让人惊奇。说来是神化,但先人怎能将其记录的如此生动形象,不免让人产生对于另一个世界的联想。

读完这本书让我感觉到了中华悠久的历史。

山海经读书心得2

这是一部充满奇幻色彩、百科全书式的古典名着,有些地方夸张的手法,让我想起了《吹牛大王历险记》,但风格截然不同。

《山海经》从女娲补天、神农氏炎帝、精卫填海、轩辕氏黄帝、羿射九日、大禹治水等等神话故事一直讲到启建立夏朝,故事一个比一个神奇,一个比一个精彩。书中还描写了分布于东西南北中的名山大川和名山大川中的奇异动植物以及当时被称为海内、海外的许多周边古国或部落的奇特风土人情。

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当黄帝势力日渐强大超过炎帝,炎帝战败,他的部下蚩尤要找黄帝报仇时,炎帝说:“我出生入死就是为了让百姓过上好日子,而不是在战争中让百姓牺牲。”这充分说明炎帝是个很关爱百姓的好首领。

让我感到奇特的是:北部山川中有一种鱼,长了一个头,八个身子,真奇怪;还有一种鸟,长了一个头,三只眼,四只翅膀,三只尾巴,稀奇吧!

让我感到好笑的是:南部山川中有一种鱼,身体象蛇一样,脑袋却象人,吃了它的肉人可以长命百岁。

通过读这本书让我对“凤凰涅盘”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书中说凤凰是南方群山中的一种象征吉祥的鸟,凤凰死后会周身燃起大火,然后在烈火中获得重生,并获得较之以前更强的生命力,这就是“凤凰涅盘”。凤凰只有在天下太平时才会出现,并且只在梧桐树上栖息,怪不得生活中人们常说“家有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呢。

《山海经》是一部古典文学名着,建议大家有时间都来读读,一定会有收获。

山海经读书心得3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山海经》这本充斥着神话夸张色彩的传世名著对于国人来说肯定不陌生。在中国历史中,《山海经》无疑是最富有神奇色彩,让人一时难以说清的著作之一。近年来,解读《山海经》的著作仿如雨后春笋,遍布各大书店。其中,有通过资料数据,证明书中那些荒诞不经的地方、物种确实存在的考究类书籍,也有把《山海经》当成古代政治密码加以附会解说的解密类小说,众说纷纭。作为一名喜欢《山海经》的人,也谈谈我的一些拙见。

近日,读了雾满拦江解密《山海经》的大作《加密的历史》,这本著作在豆瓣读书、当当网上的评分很高,很大一部分人看过此书后都不吝啬赞美之词,称赞其“上天入地明理知命,通古论今洞悉玄机,只读雾满拦江《山海经》大揭秘足矣。”当时怀着激动的心情通读下来,过后却未免有几分失望(雾满拦江是一位很出色的作者,其出版的《别笑,这就是大清正史》和《民国就是这么彪悍》都是继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之后颇受好评的历史书籍,以下言论纯属个人观点,就事论事,并非对作者有偏见)作者的揭秘基本上遵循这样的套路:先引用一段原文(比如其开篇引言即是《山海经》里关于贰负的描述),再对原文进行白话解释,接着开始揭秘,例如把一个略显恐怖的神话人物形象(贰负跪坐于地,双手被头发反绑)解释成大禹支持自己儿子启推翻禅让制,建立“家天下”制度的篡位阴谋,最后再感慨一下。这样循环了几十遍,对《山海经》的大揭秘也就完成了。于我看来,首先把山海经里的山川河流、奇人怪物附会成是政治隐语,已经很牵强了。但这还在接受范围内,毕竟中国古代没有言论自由,作者们害怕写的太露骨被杀害,故意借神话传说影射现状还是很有可能发生的。可作者这本解密书里却把《山海经》的大部分内容强硬的说成是男女之间的欢娱之事,就委实让人不可接受。比如,《海外北经》载:“钟山之神,名曰烛阴。视为昼,暝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身长千里。在无{上启下月}之东。其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钟山下。”现代诸多学者都已论证这是一种自然现象,只不过古人知识落后再加上迷信,才把这想象成有神灵存在;可这段文字在作者的“独具匠心”里,却变成了原始人对生殖器官的崇拜,实在让我们这些“思想不够开放”的普通读者觉得不可思议。

自《山海经》诞生之初至今天4400多年的岁月中,解读其的著作不胜枚举。地理学家把其奉为最古老的地理书,汉朝王景治理黄河水患时,汉平帝还把此书赐予他,言明“天下河川皆有记载”,而郦道元写《水经注》时,也把此书作为主要参考的书籍;在文人墨客眼中,《山海经》就是中国神话的来源,其记载的“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大禹治水”如同血液融入了中华民族的骨髓;而在我眼中,《山海经》则是一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宝库,充满无尽魅力。其中所提到的天神纠纷,如“共工怒触不周山”,“后羿射九日”;光怪陆离的国家,如“青丘之国”、“黑齿国”;奇特的物种,如“九尾狐”,“烛九阴”等,不管那个单独拿出来,都能拍出一部不逊色于取材自古希腊神话、一千零一夜的好莱坞魔幻大片。

《山海经》天南海北,包罗万象,堪称我国古籍中蕴珍藏英之最者,实为研究上古时代绝好的宝贵资料,只可惜《山海经》所述太奇诡怪异,就连科技高度发达、人类思想极度解放的今天,书中所提及的东西也令人百思不得其解。惟愿更多爱好《山海经》的同道细心解读,也让此书如《红楼梦》般成为一门学术流派,不令这千古奇书明珠蒙尘。

山海经读书心得4

伴随着夏日阵阵暖风,我深深的陷入了《山海经》的神话故事之中: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夸父逐日等瑰丽的画面,充满奇幻色彩的故事情节,就像放映电影一般,依依闪现、历历在目、久久难忘。

在《山海经》中,我最喜欢的是“夸父逐日”这个故事,夸父为了让太阳一年四季平均地发光发热,造福人类。他不惜辛劳,就不停地去追赶太阳。他越过高山,越过大海,跨过千山万水,心中的目标是如此的坚定:太阳不管你跑得多快,我也要追上你。太阳,不管你的光有多厉害,我也要抱住你。不惧困难,坚持不懈地追赶,直到被太阳炽热的光灼伤自己,直到最后轰然倒下,脸上依然凝固着坚毅的神色。

我被这个故事感动了,被这本书感动了,像人类之母女娲,她可以为了救人类而舍身,像锲而不舍的精卫,她为了让别人不要像她一样被大海侵吞,她永无休止地填海。这样的精神,这种斗志,让我震惊。

再回头想想我们,生活是多么美好,但我做事不够认真,总是马马虎虎,半途而废。难怪妈妈总是说:做事要有耐心,要有恒心。我现在才明白一些道理,原来为了一个梦想,一个目标,为了有好成绩,是要付出辛勤的汗水,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要坚持不懈的努力,才会有丰富的果实,骄人的成绩。

从现在起,我要听妈妈的话,做事不任性,不乱发脾气,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好每一件事。特别是认真完成课内外作业,多看好书,做一个懂事的,上进的好学生。

山海经读书心得5

在不知哪个年代,不知哪片土地上,曾有一位奇人,在一次次挥笔中,将整个华夏大陆描绘入一书之中。一种种看似荒谬可笑的生物,一个个奇妙而神秘的传说,在一本《山海经》中完美交织出一幅画卷。

被这些闻所未闻的故事吸引着,我打开了这本书。带着虎纹的马鹿蜀,六对足与翼的无首天神帝江,身纹五字——“德”、“礼”、“义”、“仁”、“信”的凤凰……充满神话色彩的记载下,这些生物都被赋予了形象与生命,而跃入每一位读者的眼帘,铭印在每一位读者心中。

但与此同时,另一个疑问又缓缓浮现:在那位不知名作者生活的年代,这片大陆真如他所讲一般,充斥着神奇动物的身影吗?这本如百科全书般,记载着地理,生物,神话传说,将整片大陆囊括其中的古书,究竟是否忠实记录了当时这片土地的真实面貌?

若这些故事并不是故事,而是历史,那么另一个问题又紧随而来:这些往日遍布在大陆上的生物究竟为什么不再出现?是被猎杀而绝迹,抑或躲入另一片天地?但无论如何,一直生活在华夏大陆上的人类始终脱不去一份责任,而导致这些物种的销声匿迹。再细想,若是现在常见的飞禽走兽,在未来都成为珍稀物种甚至灭绝,那又将会如何?

再往另一个方向去设想,倘若作者凭借自己的想象,在华夏广袤的版图上创造了自己的世界,那又需要何等的想象力和毅力?若真是如此,又怎能不佩服先人无与伦比的智慧?一个个家喻户晓的传说与陌生的生物,在这片熟悉的土地上完美结合,似乎又成了另一个星球,另一个世界。而创造一个世界,似乎只有神才能做到的事,又经一个凡人之手完成。如果说古今往来,有一个人通晓地理,生物,神话,历史,文学,那也只有这位不知名的奇人了!

在这本仍未被的古籍中,蕴藏着无穷无尽的奥秘,正如同历史上无数奇文,和这地球上众多奇迹。想要看懂它,唯有不断探索,不断深入,才能有希望中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