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网评心得体会

刘莉莉老师

  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网评心得体会1

  *、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要求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

  《意见》提出,家庭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注重抓住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实践机会,鼓励孩子自觉参与、自己动手,随时随地、坚持不懈进行劳动,掌握洗衣做饭等必要的家务劳动技能,每年有针对性地学会1至2项生活技能。

  鼓励学校(家委会)和社区等组织开展学生生活技能展示活动。学生参加家务劳动和掌握生活技能的情况要按年度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鼓励孩子利用节假日参加各种社会劳动。家庭要树立崇尚劳动的良好家风,家长要通过日常生活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让孩子养成从小爱劳动的好习惯。

  《意见》提出,学校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学校要切实承担劳动教育主体责任,明确实施机构和人员,开齐开足劳动教育课程,不得挤占、挪用劳动实践时间。明确学校劳动教育要求,着重引导学生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系统学习掌握必要的劳动技能。根据学生身体发育情况,科学设计课内外劳动项目,采取灵活多样形式,激发学生劳动的内在需求和动力。统筹安排课内外时间,可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实施好劳动周,小学低中年级以校园劳动为主,小学高年级和中学可适当走向社会、参与集中劳动,高等学校要组织学生走向社会、以校外劳动锻炼为主。

  《意见》提出,社会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支持作用。充分利用社会各方面资源,为劳动教育提供必要保障。各级政府部门要积极协调和引导企业公司、工厂农场等组织履行社会责任,开放实践场所,支持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参与新型服务性劳动,使学生与普通劳动者一起经历劳动过程。鼓励高新企业为学生体验现代科技条件下劳动实践新形态、新方式提供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以及各类公益基金会、社会福利组织要组织动员相关力量、搭建活动平台,共同支持学生深入城乡社区、福利院和公共场所等参加志愿服务,开展公益劳动,参与社区治理。

  《意见》提出,着力提升劳动教育支撑保障能力。多渠道拓展实践场所,多举措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健全经费投入机制,多方面强化安全保障,科学评估劳动实践活动的安全风险,制定劳动实践活动风险防控预案,完善应急与事故处理机制。

  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网评心得体会2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明确了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教育方向,特别是把“劳动”教育纳入党的教育方针,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正确理解劳动的内涵,是正确理解和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内在要求。

  作为党的教育方针的“劳”蕴含着一种精神,两种态度,三种行为,四种观念。一种精神是指以劳动精神,两种态度是指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基本态度,三种行为是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行为规范,四种观念是指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价值观念。这四个维度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不可分割的劳动认知体系。

  劳动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学校如何将劳动教育纳入教育教学当中,如何将这一种精神,两种态度,三种行为,四种观念落实到实际当中去,而不能简单的把劳动教育理解成为安排几节课,或者安排几次实际劳动,要让学生在劳动中学习和体会,在劳动模范的事迹中学习和体会,在理性的学习中体会,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从而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劳动教育落到实处。

  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网评心得体会3

  3月27日,《人民日版》头版刊发了《*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从五大方面、十八个条目给出详实的指导。无疑,这是一条让人振奋和欣慰的消息。劳动教育今日能够得到官宣,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可期。

  现在的家长,许多成了孩奴。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是绝大多数孩子的现实写照。幼儿园、小学生这样能理解,还有不少寄宿的中学生会把脏衣服、臭袜子攒一个“回家周”带回来当“见面礼”,就连大学生用电饭煲煮个饭都不会的大有人在。啥也不会、啥都不干,这一声声家长的抱怨就是最好的佐证。

  严重的劳动教育缺位,让崇尚劳动的传统美德在流失。劳动苦、劳动累,体力劳动甚至演变成了“低贱”的代名词。在城市里,有多少人会对环卫工、农民工“另眼相看”?在农村中,又有多少家长持着孩子只管好好学习,将来走出农村别再这么遭罪的想法?劳动不值钱、劳动没出息,人们虽然嘴上不忘初心里却是这么想的,当个劳模甚至都不如当个网红来得“体面”。

  劳动的价值被忽略,也戳中了社会的痛点。就拿浪费现象来说,很大程度上与忽视劳动有关。我们都知道《悯农》这首诗,你若没有“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体会,哪有“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认知。舌尖上的浪费还只是一个方面,意志品质的不坚、动手能力的下降、骄奢淫逸的泛滥、奉献奋斗的衰退,这些同样都与淡化劳动息息相关。

  从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到石油工人王进喜的铁人精神,到售货员张秉贵的“一抓准”和“一口清”,再到大国重器时代的工匠精神,无处不闪烁着劳动的精神光芒。正如文件中所说,青少年不光是家庭的希望,更是*建设者和接班人,劳动教育是**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此番强调劳动教育,正当其时。

  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是时代刚需,更是时代之幸。当然,想要扭转当下青年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尴尬局面,就必须高度重视劳动教育,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意见》落实,让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价值观归位。社会、学校特别是家庭,都要做劳动育人的推动者,让广大青年都成为劳动教育的参与者、受益者。

  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网评心得体会4

  劳动教育对少年儿童成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唯诸要素协同与合力,方可让劳动教育成为学校课程体系的“基因”,因此而可传承,并化为孩子的实际发展。

  劳动是人维持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手段,劳动教育对于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近日表示,社会劳动要纳入到课程体系当中去,要培养劳动观念,体现劳动价值,尊重劳动创造。

  改革开放后较长时间内,德智体美劳都作为教育的培养目标描述和人的素质的基本准则,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的变迁,“劳”的涵义也在转变,由专注于体力劳动转向动手动脑、全面能力的提升。2015年7月,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联合下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从国家文件层面为劳动教育再次正名。

  当前,必须认真思考教育中劳动的内涵和价值。劳动的内涵是实践,是躬行,是参与,是身体力行,而劳动教育则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除了追问劳动的内涵外,还需要思考劳动的育人功能。在学校内劳动教育有综合育人的功能,应当将“劳”作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得以落实的辅助线。

  当前大部分中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在校都较少劳动,劳动能力差,对劳动的意义认识不足。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给他们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此外,我们还要告诫孩子,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的赠与以外,其余的一切都需要通过劳动获得。在学校内劳动教育还应体现综合育人的功能,应当将“劳”作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得以落实的暗线,劳可以育德,汗水可以涵养品格;劳可以增智,劳作能够增进智慧;劳可以健体,操练可以强健体魄;劳可以鉴美,活动可以让孩子学会鉴赏。

  要切实发挥劳动教育综合育人功能,需认真思考劳动教育如何融入学校课程体系这一重要问题。课程体系是一个学校的核心育人载体,进入这一载体方可意味着进入学校的主流业务。当前,劳动教育进入课程体系可以采用独立课型、渗透课型、关联课型和特色课型这四种方式,独立课型可以依托劳动技术和通用技术;渗透课型可以通过道德与法制、思想政治、历史等进行布局;关联课型可以通过科学中的动手实验、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进行安排;而特色课型可以通过开发园艺、剪纸等校本课程来实现。

  推进劳动教育,家校缺一不可,两者需要形成共同体,否则各自单兵作战,既容易因缺少衔接而效率低下,也容易形成“5+2=0”的尴尬状况,即5天的在校教育因为周末两天在家的放任自流而前功尽弃。家校协同需要发挥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责任和主体作用,可以尝试以下途径。一是将家庭劳动与学校劳动进行衔接设计,让学生的劳动技能和意识能够内外迁移。美国哈佛大学的学者曾经做过长达二十年的跟踪研究,发现爱干家务的孩子与不爱干家务的孩子相比,失业率为1∶15,犯罪率为1∶10,家庭只有让孩子通过劳动学会生存,能够自立,孩子才能够在学校、社会等更广阔的平台实现更高层次的追求。二是尝试家长进学校、进课堂,开设家长实践课,营造和增强热爱劳动、勤于实践的氛围。三是集体志愿服务,共同参与公益事业。四是共同参加劳动基地活动,大手拉小手,共同成长。

  劳动教育对少年儿童成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唯诸要素协同与合力,方可让劳动教育成为学校课程体系的“基因”,因此而可传承,并化为孩子的实际发展;唯系统设计与安排,方可让劳动教育浸润每一个孩子的发展历程,因此而可深远,为孩子的一生打好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