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什么让学生服你的个人读书心得体会

李盛老师

  凭什么让学生服你的个人读书心得体会1

  学习了关承华老师的书,有了以下感想,跟大家分享,主要是三个观点,四个认识。

  三个观点。脑、心、情。用脑去思考教育,用心去品味学生,用情去感化孩子。

  脑,用脑去思考教育。用脑不是去空想,前提是学习。教师应该是一个主动的学习者,必须具备较强的学习力。其次,教师应是自己教育教学行为的反思者。最后,教师应是现代教育理念的践行者。如阅读教育教学的报刊杂志,还要阅读学科上的专业杂志。

  心,用心理解学生,用真心、耐心、虚心去对待学生。学生是懂得的、理解的、珍惜的,不过有迟与早的时间差。教师的水平就在于把这个时间差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用心观察学生,是指从孩子们的言行举止、情绪反映当中捕捉孩子的心理活动,从中发现和抓住已经发生或者即将发生的事情,及时给予关心、安抚或者提醒、纠正错误。坏事如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结冰之前就提前预防和制止。用心还有一层意思。有时给学生台阶下,其实也就是给老师台阶下,让学生难堪绝不是老师的胜利。用心去揣摩和理解学生,给学生留有认识自我和改造自我的时间、空间和机会。心中有学生是一种境界,需要为师者努力去追求。

  用情,就是一种对待孩子的方式。用情温暖过的孩子,孩子的情商会得到提高。当孩子遇到问题时,情商的提高会弥补智商上的不足。用情就要求教师感情丰富,为了丰富自己的感情,那必须要求老师多读书。又回到了第一个观点,教师要用脑。

  四个认识。

  认识一,孩子错的来源,孩子身上一定有家长的影子或家长教育的痕迹。

  认识二,表扬孩子时,要善于发现学生弱点中时隐时现的闪光点,让孩子感受到,在我的不行中也有能行的时候,掌握表扬学生的最佳时机。如何把坏事变成好事,体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能力。

  认识三,孩子之间的战争,只要没有根本的利益冲突,只要不是原则性品质问题,完全可以大题小做,用轻松的方式化解矛盾。

  认识四,一个群体不等于集体。班集体必须有集体凝聚力。这种力的形成过程,班主任的教育思想以及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下的工作方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心力的心即是班主任,成员之间的相互吸引力。有了这种同心力才能形成班集体。

  认识一告诉我,老师必须一笔一划的板书,学生才会认真写字。让孩子身上有老师的影子。让学生服你,就是老师用自己的言行去默默的影响学生。

  凭什么让学生服你的个人读书心得体会2

  读了《凭什么让学生服你》一书,对之中的含义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亲其师,信其道”,这里的亲不是指亲情、亲近、亲爱,学生对老师的“亲”更多的是一种由衷的佩服。我们每位教师都希望自己在学生中有很高的威信,都希望学生们真正的佩服自己,愿意听自己的话,但如何才能赢得学生真正的佩服,让他们“信其道”呢?关承华老师书中用大量感人真实的事例给了我们有益的指导和深刻的启示。读关老师的文章,如同与一位长者交谈,使你受益匪浅。她娓娓道来,每一句话都那么真诚,每一件事都让人感动,为她的人格魅力所感动,为她的教育方式所感动,为她对学生的爱所感动。她不但令她的学生们佩服、信服、折服、心服,也同样令我心服口服。

  教师的人格魅力——让学生佩服

  在这一章节中,关老师用具体的事例讲述了如何用自己的人格魅力让学生佩服的,她可以在军训时陪着孩子们一起淋雨;她带领孩子们一起进行爱心捐助;她愿意做学生的朋友做班级的一员和学生共同承担集体责任,看到教室内的废纸不是批评指责而是弯腰捡起来;她不仅关注孩子们的学习成绩更关注他们的道德水平;她不断的读书——汲取高营养,学习教育专家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让自己的根基尽量扎实深厚些??这样的老师怎能不让学生佩服呢?

  平等、真诚与理解——让学生信服

  在这一章节中关老师举例:当学生偷偷告诉我,他喜欢同班某女同学了;当一个男孩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向我求助,不知如何拒绝女同学的性要求;当一个自知犯了错,买好药准备了结生命的男孩,深夜拨通我的电话时;当学生向我哭诉,父母离异自己不知所措时,我都耐心去倾听,然后推心置腹发表我的意见和建议。使问题得到很好地解决。这样的`老师,让每一个人都深深感动。感谢关老师,感谢她的平等、真诚与理解,感谢她的把学生看作是一群有思想、有感情、有性格、有欲望,我们成年人有的他们都有,与我们平等的人。

  高明的教育方法——让学生折服

  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因此我们不能用千篇一律的教育方法,关老师高明的教育方法对我们有很大的借鉴意义,他在“给学生一个意料之外”、“知耻而后勇”、“响鼓也要重锤敲”、“尊重个性因势利导”中告诉我们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应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但这一切都建立在教师对学生十分了解的基础之上。我们有些老师在教学中往往关注的是差学生的缺点和好学生的优点,而忽略了差学生的优点和好学生的缺点,这就造成了老师在差学生心目中的“偏心”形象,学生怎么会服你呢?一旦差学生不服你,他就不会听从你的教育,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和你对着干。而好学生当他们身上滋长某些小缺点你 不及时给与引导久而久之将发展成大缺点,想改正时就很难了。我们要象关老师那样尊重个性因势利导,用心去观察和理解每一位学生,从他们的言行举止、情绪反应中捕捉孩子们的心理活动,并且及时给予关心、安抚、或者提醒、纠正。

  爱的温暖与滋润——让学生心服

  关老师用他几十年来真真切切的亲身感受告诉我:用老师的爱心换学生的真情,让师生间的情缘成为打开孩子心扉的催化剂;把教育当作一份事业,而不仅仅是一种职业,热爱这份事业,就会热爱学生,对学生的那份真情就会情不自禁的流露或者瞬间迸发;与伟大的母爱相比,真情的师爱,温暖与滋润的是孩子的心,而心花绽放才是最美丽的。

  用“脑”去思考教育,提高自己的教育深度、教育内涵、教育水平,达到让学生佩服的境界。

  用“心”去理解学生,你给予他们平等与真诚,才会赢得他们不设防的信服;不带有伤害的教育手段,必定会让孩子折服。

  用“情”去温暖和滋润还不够茁壮的小苗,他们并不是铁石心肠,心被焐热了,也会用真情来回应。

  愿我们都能成为象关老师这样的让学生信服、佩服、折服、心服口服的教师。

  凭什么让学生服你的个人读书心得体会3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有时会抱怨如今的学生调皮捣蛋,纪律涣散,学习主动性差,缺乏集体荣誉感。平时总是从学生身上找毛病,却从没反观过自己。我们是否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格魅力,让学生由衷的佩服?我们是否付出真情与理解,让学生发自内心的信服?我们的教育方法是否得当、高明,使学生心悦诚服?我们是否用爱温暖也滋润孩子的心,使学生绽放出最美丽的心花……如果没有,我们又凭什么让学生服你,又何来理由数落学生的不是呢?凭什么让学生服你,是值得我认真思考的问题,读了《凭什么让学生服你》这本书,我受益匪浅。

  关老师在总结她从教三十多年来的教育方法和经验时,只用了三个字“脑、心、情——用”脑“去思教育,用”心“去品位学生,用”情“去感化孩子。她说真正读懂了这三个字,真正理解了这三个字,真正用好了这三个字,自然就会得到学生的认可、信服乃至佩服,一个真正让孩子信服、佩服、折服、心服、口服的教育者,才可能很好地实现教育的目的。

  读过这本书,让我受到了很大的震撼,教育工作就是这样的平凡,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只有细细琐琐的小事。的确这样”教育无小事,事事皆教育“。关老师用真心、真情演绎着她的教育人生,让这条平凡路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反思自己的工作,真的有很多不足之处,凭什么让学生服我呢?我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改进:

  一、以身作则,不断完善人格魅力

  卢梭曾说:”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之前,自己就必须要造就成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我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应该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做到、做好。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而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榜样。

  二、留心观察,做学生的心理关怀者

  我们每天都忙于教学工作,而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学生的心灵是需要关注的。我们应该善于观察学生的情感的细微变化,倾听学生的心声,平等真诚地与学生交流,真正做到我学生着想。他们毕竟是孩子,哪有不犯错误的,只要他能认识到错误并能改正,我们还有必要咄咄逼人吗?面对回答不出问题的学生,我们是不是应该耐心引导,做学生学习的服务者呢?孩子的情绪有波动时,如果我们能给一些关心和安慰,就会让学生倍感温暖和感激。

  三、多与家长沟通,双管齐下

  以前遇到学生有错误时,我总是就事论事,可是往往效果不佳。有的时候学生的学习状态不好,却找不到根本原因所在。这都是单方面教育的弊端。我应该经常与家长取得联系,进行双向交流,()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取得他们的支持和配合,也要了解了学生在家的表现,更全面的了解学生,这样双管齐下,让教育更有效。

  四、多动脑思考,做一个有心人

  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可以愉悦身心,而且对学生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我们在安排和落实工作时,不能照本宣科,生硬地传达命令,也不能生搬硬套他人的做法,要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想一想怎样安排更合理,采取什么方法更有效。遇到随机事件不要盲目处理,用心想一想其中可能蕴涵什么教育契机。

  用”脑“去思考教育,用”心“去品位学生,用”情“去感化孩子,这是关承华老师的教育经验的精华,我要常读常新,不断能吸取精华,不断实践提高,成为一名让学生佩服的老师。

  凭什么让学生服你的个人读书心得体会4

  我经常在想这样一个问题——“如何才能得心应手地驾驭好课堂”。现在的小孩子并不是那么容易应付的,有些会在你的课上故意捣乱,有些或许是不由自主的发出与课堂不和谐的声音。如果学生不配合老师,又怎能很好地开展教学工作呢?我觉得要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听课,教师必须要有一种让学生佩服欣赏的魅力。

  近日读了关承华老师的《凭什么让学生服你》一书,让我受益匪浅。看此书如同与一位长者交谈,她娓娓道来,每一句话都那么真诚。她不但令她的学生们佩服、信服、折服、心服,也同样令我非常感动,为她的人格魅力所感动,为她的教育方式所感动,为她对学生的爱所感动。这本书的主旨是“亲其师,信其道”,这里的亲不是指亲情、亲近、亲爱,更多的是指学生对老师的一种由衷佩服。我们每位教师都希望学生们真正的佩服自己,愿意听自己的话,但如何才能赢得学生真正的佩服,让他们“信其道”呢?关老师从四个方面讲述了让学生服你的理由:一是教师的人格魅力——让学生佩服;二是平等、真诚与理解——让学生信服;三是高明的教育方法——让学生折服;四是爱的温暖与滋润——让学生心服,并且在书中用大量真实感人的事例给了我们有益的指导和深刻的启示。

  教师的人格魅力——让学生佩服

  老师吸引学生有着一个极有利的客观条件,就是老师和学生朝夕相处,老师良好的思想品质,渊博的知识,宽厚的胸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无时无刻不对学生有一种潜在的影响;老师的仪表、工作作风、工作能力、工作方法都会引来学生的评议;甚至老师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会给学生带来意想不到的“感觉”,这就要求为人师表努力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和感染学生,不仅仅局限于“为人师表”,而更应该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看了关老师写的这部分内容,她也用具体的事例讲述了如何用自己的人格魅力让学生佩服的。她可以在军训时陪着孩子们一起淋雨;她带领孩子们一起进行爱心捐助;她不断的读书——汲取高营养,学习教育专家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让自己的根基尽量扎实深厚些……这样的老师怎能不让学生佩服呢?

  平等、真诚与理解——让学生信服

  看着关老师写的一个个真实感人的故事,一次次的让学生感受到了老师的真诚与理解。她似乎一天都没有停止过与学生心灵的对话,当你以一个朋友而不是一个管理者的身份来与学生交谈时,当你与学生进行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他着想时,学生就会对老师敞开心胸,把自己心里的话与老师交流,这样沟通的目的也就达到了,教师也能最有效的找寻帮助学生的方法。

  高明的教育方法——让学生折服

  这是让我感受最深的一章。自从新课改提出来以后,我们接受的教育理论都是如何鼓励学生,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打击他们的学习信心。因此在我们耳边响起的总是表扬的声音,即使是批评也会显得那么的婉转,老师经常用“失败乃成功之母”这些话来鼓励那些偶然失误的孩子们。然而,正因为这种教育方法的存在,使有些学生在学习上屡战屡败,却仍在用“胜败乃兵家常事”来宽慰自己,变激励为放纵,把偶然的失误变成了习惯。面对这些教育中的难题,关承华老师发现了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强刺激”,文章以两个案例为载体,介绍了两种不同形式的刺激方法,第一种是通过正面的夸大事实的表扬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第二种方法和我们常说的激将法有点类似,也就是对一些心里素质较好的学生对其出现的退步进行严厉批评甚至是直接否定以达到教育的目的。第一种方法在我们的教育中应该是运用的比较多,而对于第二种方法使用的比较少,其主要原因是它和我们现在在所提倡的教育方法在表面是相背的。然而,这种方法对一些心理素质较好的学生来说,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它能够有效激起学生内心深处的内疚感,通过自身的内疚将其潜力全部激发出来,在一定程度上,它所带来的结果要更优于表扬、鼓励的结果。然而,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其方法的选定还需要我们依照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来进行,选择适合学生的方法,以达到学生进步的最终目的。

  爱的温暖与滋润——让学生心服

  关老师用她几十年来真真切切的亲身感受告诉我:把教育当作一份事业,而不仅仅是一种职业,热爱这份事业,就会热爱学生,对学生的那份真情就会情不自禁的流露或者瞬间迸发。我觉得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既要提高自身业务水平,还要研究学生的心理,做一个有魅力的老师,把学生吸引到你的身边,聚集在你的周围,送出你的真心,发挥你的人格魅力,用爱与学生去交流,拉近与孩子们之间的距离。当你做到了这些,你就能够让你的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凭什么让学生服你的个人读书心得体会5

  选择假期读《凭什么让学生服你》,一方面自己其实一直挺怀念自己做班主任时和孩子们相处的时光,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本书有丰富的案例,语言也口语化,容易读进去,读起来亲切。读完本书,为关老师投入在学生的真爱而感动,也被关老师在工作和生活中展现出来而折服,自己也受益良多。

  学会用“脑”去思考教育。细读文章,会发现关老师的许多做法并非灵机一动,心血来潮,而是在扎实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开展的。如在谈到如何形成班级凝聚力时,关老师就充分运用了前苏联心理学家彼得罗夫斯基关于形成群体凝聚力的理论。1995年,关老师新接手高一(4)班后,在开学前,经过再三思考,在黑板上写下了“你们是高一(4)班的主人”十个醒目的大字,从一开始就让学生树立了明确的目标和信念,让每一位同学的行动指南定位于较高的水平上,为后来良好集体的形成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彼得罗夫斯基还认为,群体的团结是以群体成员越来越多地参加共同活动的过程为基础的。在这个理论基础上,关老师利用当时同学们关注国安队的时机,组织策划了“学国安精神,永远争第一”主题班会,借机提出了“人人争进步,班级争第一”的行动目标,使同学们走上了相互影响,相互监督的良性循环的道路。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开展工作,让关老师不但能站在更高、更广的视野去看待工作,也让她的工作开展能抓住要害,一招见效。

  教育的根本——教会孩子做人。关老师最在意的是孩子的道德倾向、道德标准、道德底线。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应该是全方位的,重智育轻德育所留下的后患,要远远大于学业不够优秀所留下的遗憾。但关老师又不会以貌取人,而是从细节中去观察一个学生的道德起点、道德评价标准。关老师一位老同学的女儿,读高中时就在左耳朵扎了四个眼,戴了四枚小耳钉,让这位老同学着实不放心。放在现在,这也是异类,更何况是十多年前。但是关老师却细心地看到,在饭店吃饭时,这位孩子吃瓜子时,会把瓜子皮攥在手心里,满了,会找到垃圾箱扔进去,聊天时会自然地流露出爱国之情。关老师满怀信心地对老同学说:“这个女儿你放心吧!她的道德起点很高,道德评价标准很高,这是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今后一定错不了。”

  师生理解存在“时间差”。做一个教育者,往往会为自己绞尽脑汁试了许多法子,而教育效果甚微而感到沮丧不已,尤其是会觉得学生理解不到自己的良苦用心,万般用心最后付诸流水。关老师则提出了师生间理解的“时间差”。其实,学生也是有感情的,他们也能够理解老师,但他们对老师的理解往往是在时过境迁之后,因为没有一定的人生经历和阅历,是难以感同身受的。爱情的甜蜜是在恋爱时才能体会的,为人父的责任感是在孩子呱呱落地时才会感觉那么真实,对亲人的眷恋和愧疚是在亲人离去后才深深地刺入心底。因此,做教育切不可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而形成这种“理解时间差”观念后,就不会再为跟学生较劲而钻入死胡同,免去了许多烦恼,因为知道,自己的理解、宽容、或早或晚总会得到学生的理解和汇报。

  善于发现学生弱点中的闪光点。赏识、表扬、鼓励近来在一些新媒体、公众号上似乎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似乎成了教育的毒药。而我认为,赏识、表扬、鼓励是正面的教育工具,只是再好的东西如果不得其法,也会适得其反。关老师的亲身经历也证实,赏识、表扬、鼓励是有用的。关老师还深刻地进行了研究、分析、思考,得到了新的启示: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弱点中时隐时现的闪光点,让孩子们感觉到“在我的不行中也有能行的时候”,这样的表扬对孩子们来说是最珍贵的。其实对于一个成长中的孩子来讲,心智还不成熟,思维不够全面,心理比较脆弱,情绪不太稳定,自持自控能力比较差,而且期待赞扬,渴望成功,羡慕优秀,是他们的天性和共性。老师应该为孩子们创造成功的机会,发现他们成长的无限可能,找到孩子各方面的“最近发展区”。简而言之,教育是一门艺术,任何教育手段都不能只学得点皮毛,就期望能收到巨大成效。艺术,就要细细琢磨,仔细辨别,区别使用,才能真正发挥效用。